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引起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疾病类型,并对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44例,占29.33%,急性胃肠炎42例,占28%,胆系结石33例,占22%,同其他疾病类型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为反流性食管炎与急性胃肠炎,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和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合并胆系疾病情况,以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胃内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差异。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0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及肝胃郁热证的患者。填写临床调查表,行胃镜等检查,分析两种证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合并胆系疾病情况,以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胃内胆汁反流、HP感染的差异。结果: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患者平均年龄大于肝胃郁热证(P〈0.01),胆热犯胃证临床症状重于肝胃郁热证(P〈0.01)。胆热犯胃证合并胆系疾病发生频率高于肝胃郁热证(P〈0.01),胆热犯胃证食管黏膜炎症程度重于肝胃郁热证(P〈0.01),内镜下胃内胆汁反流、HP感染发生频率均高于肝胃郁热证(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与肝胃郁热证在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合并胆系疾病病史及内镜下表现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其合并病史情况及内镜下表现可为临床准确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从而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多以烧心、反流为主要表现,有些患者也可见恶心、嗳气、腹痛等,是消化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病情迁延反复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造成极大困扰。伴随医学的飞速发展,本文主要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治疗方法展开分析,分析中西医结合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研究引起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并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总结,并对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例患者中,30例为反流性食管炎,占30%,28例为急性胃肠炎,占28%,22例为胆系结石,占22%,和其他疾病类型20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反流性食管炎和急性胃肠炎,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曲唑酮辅助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精神心理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临床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胃食管反流症状,对比两组前后改善状况。结果:曲唑酮辅助治疗的观察组焦虑评分减少,胃食管反流症状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存在精神心理因素而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曲唑酮可辅助性治疗胃食管返流病而改善患者的症状,效果较好,临床可根据患者精神心理状况适当加用。  相似文献   

6.
范月帅 《中外医疗》2011,30(33):29-30
目的为了避免误诊漏诊,并为临床提供恶心呕吐病征原因的科学依据,通过统计进行病因探讨。方法对我院在消化内科住院的有恶心呕吐症状的30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统计。结果恶心呕吐最主要病因反流性食管炎、胆系结石、巨幼贫、功能性消化不良和颅内占位。其次为十二指肠溃疡、肝功损害、粪石梗阻、腹部术后、肠系膜动脉缺血、流行性出血热(EHF)和急性阑尾炎等。另外十二指肠溃疡与乙型肝炎有关,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支气管炎和白细胞减少症有时也会表现出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7.
58例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盛宜 《当代医学》2011,17(2):101-101
目的探讨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的原因及确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咳嗽、哮喘、胸痛等食管外症状,经胃镜检查、24h食管pH值测定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给予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3.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全面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知识及开阔临床思维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正>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指胃部、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损伤。近年来,随着胃食管反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使临床日渐重视此病的治疗。临床上以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为该病主要治疗药物,但疗效尚不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本文就以60例患者为例,以此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心呕吐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便及时治疗。方法通过消化内科住院患者80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对其病因统计分析。结果恶心呕吐常见病为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系结石、颅内占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论通过对恶心呕吐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均逐渐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该病常引起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古代没有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中医"吐酸"、"嘈杂"、"胸痛""胃痛""呕吐"等范畴.龙祖宏主任医师是云南省名中医,从事消化科临床工作4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食道、胃、肠、肝、胆病等疗效显著.今撷取龙祖宏主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良好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倪敏霞  单莉莉 《中原医刊》2003,30(22):29-29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 ,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伤 ,近 40年来对GERD与咽喉疾病的研究表明 ,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病实际上是指一组以胃食管反流为病因而产生的咽喉部病变及其相应的临床症候群。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对近 5年中我院住院的 72例GERD患者(男性 44例 ,年龄 2 6~ 68岁 ,平均 42岁 ,女性 2 8例 ,年龄 2 7~70岁 ,平均 48岁 )进行分析 ,共有 18例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病 ,其中男性 10例 ,平均 45岁 ,女性 8例 ,平均 43岁。1 2 临床分类 :后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避免误诊漏诊,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1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这些患者的恶心呕吐原因。结果从8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得知,消化内科患者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颅内占位、糖尿病酸中毒、粪石梗阻、巨幼贫、胃癌腔外肿物压迫和胆系结石等。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病因很多,而且不仅仅局限于消化科内的疾病,在诊断上要从整体的眼光来分析其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避免误诊漏诊,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1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这些患者的恶心呕吐原因。结果从8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得知,消化内科患者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颅内占位、糖尿病酸中毒、粪石梗阻、巨幼贫、胃癌腔外肿物压迫和胆系结石等。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病因很多,而且不仅仅局限于消化科内的疾病,在诊断上要从整体的眼光来分析其病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及时的治疗。方法将本卫生服务中心在2014-2015年收治的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共计2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有恶心呕吐症状的常见病是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系结石、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结论临床上要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要及时进行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会有所缓解,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13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胃镜检查情况将患者分成RE组(80例)与Nerd组(54例),应用主诉临床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价患者症状以及患者药物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134例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反酸、烧心、上腹部疼痛,Nerd组病患的症状平等高于RE组与病例组(P0.05);RE组病患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Nerd组59.26%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结论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在消化内科门诊中常见,针对胃食管反流病,借助症状量表可及时筛选出疾病,同时针对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可给予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促动力药+黏膜保护剂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选择进行诊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例,积极观察临床症状,都给予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结果:50例患者显效4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都明显下降,在不同时间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容易被误诊,兰索拉唑的应用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陈玉昌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275-327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以及抗反流治疗对于COPD急性发作的治疗作用。方法 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抗反流治疗,观察患者喘息等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2例COPD合并GERD患者经抗反流治疗均获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有关,抗反流治疗有利于COPD的控制和减少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对50例GER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GERD以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较多,<3岁者占83%(41/50),临床表现以溢奶或呕吐为主等反流症状外,80%具有呼吸系统疾病,16%无呕吐症状。43例行24h食管PH监测,其中41例异常,检出率95%。13例行食管钡剂造影阳性10例,诊断阳性率为76%。结论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症状有时难以与其他引起呕吐的疾病相鉴别,即使是胃食管反流也难以区分是生理性或病理性。食管24hPH连续监测配合食管胃钡会造影是早期诊断小儿GERD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临床调查与分析,以期降低其误诊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分型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分型中以反流性食管炎最多见,6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调查与分析不仅可以降低临床误诊率,同时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伴或不伴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副作用、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展现出其独有的优势。该文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优势与特点,总结分析了近几年有关本病的中医诊疗经验与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