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矫正裸眼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矫正裸眼视力均明显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矫正裸眼视力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裸眼视力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比传统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160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8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置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观察组80例行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对比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参数。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角膜散光、残余散光小于对照组(P <0. 05)。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应用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可有效改善患者远视视力,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严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326-4327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抽选硬核白内障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分别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以及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对比其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裸眼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视力充分恢复的同时安全性更高、角膜散光度也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龚蕤  刘华  崔健怡 《中国现代医生》2009,(15):101-101,103
目的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方法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照组采用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比两组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等。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角膜内皮减少数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利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 方法 将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我院收 治的 86 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比 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 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 摘除术两种治疗方式在白内障治疗效果上比较接近,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及并发症,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眼压,术后第1、3、9、12周的裸眼视力,比较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48 h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3、9、12周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快速恢复术后裸眼视力、有效控制术后眼压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改善情况、发生散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得到显著地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硬核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50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现代囊外摘除术治疗(对照组25例)和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裸眼视力达到1.0眼数多于对照组;水肿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裸眼视力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可用于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127例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角膜水肿分级、术后角膜散光值、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结果:由Ridit检验可知,观察组角膜水肿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角膜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比,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分级明显更优,视力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手法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中选择106例进行研究治疗,依据硬币法分组后A组采取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B组则实施手法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各53例。结果:对比术后7d两组裸眼视力水平、散光度,提示A组裸眼视力水平更高(P0.05),散光度的对比结果则无意义(P0.05)。对比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散光度则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角膜水肿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也提示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手法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除术相比,后者近期疗效更佳,但远期治疗效果相当,对无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条件的医院而言,手法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的视觉效果。方法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45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45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照组),观察术后1 d、1周、1个月的裸眼远、中、近视力,戴镜率及术后视觉不良症状。结果 观察组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后裸眼远、中、近视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不良(光晕炫光)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戴镜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熟的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能够明显改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视力及视觉不良症状,降低患者的戴镜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硬核白内障患者8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1周、3个月视力水平与术后散光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苏才华 《求医问药》2014,(18):241-241
目的 :观察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白内障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裸眼的视力、散光度、角膜水肿的程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两周的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发生角膜水肿的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2例(15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SICS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PHACO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分析并发症及术后1 d和1周的裸眼视力情况.结果 术后1 d及1周的裸眼视力手法小切口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处理硬核白内障时手法小切口摘除术的疗效与超声乳化术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其医疗成本明显低于超声乳化术,应成为扶贫扫盲活动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58例(90只眼)并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9例(45只眼)给予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对照组29例(45只眼)给予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视力水平,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水平均有好转(P<0.05);术后1周时,观察组<0.05、0.05~0.0911只、0.1~0.322只、0.4~0.65只、>0.61只;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0.054只、0.05~0.0910只、0.1~0.323只、0.4~0.66只、>0.62只;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0.052只、0.05~0.098只、0.1~0.324只、0.4~0.66只、>0.65只.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水平分别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短暂性眼压升高3只眼,角膜水肿2只眼,眼睑皮下淤血2只眼,手术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疗效优于传统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8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后者则进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裸眼视力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有效改善角膜闪光度数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价格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d、术后1周的裸眼视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具有并发症小,安全性高的优点,较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84例(184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92眼),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费用情况。结果:随访中观察组在术后视力、手术费用方面及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术后疗效与传统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差异较明显,且其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视力及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为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视力为0.16±0.05,治疗后为0.44±0.14;观察组治疗前视力为0.15±0.03,治疗后为0.42±0.13;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712.08±52.032个/mm2)和六角形细胞比例(37.95±5.29)%,治疗后两组患者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可提高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方法 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照组采用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比两组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等.结果 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角膜内皮减少数量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