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hantanvirus,HV)病毒引起的主要由鼠类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病和流行取决于人类的行为、宿主动物的行为以及宿主携带病原体的情况。HFRS呈世界性分布,资料表明,我国发病数占世界发病总数的90%以上。现已经证实我国存在汉坦型(HTN)和汉城型(SEO)汉坦病毒。为了解某部驻区啮齿动物携带HFRS情况,我们对某部驻区捕捉到的啮齿动物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潍坊市1974年出现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至1984年开始发生暴发流行,疫情不断扩大,1984~1988年为第一次流行高峰,共发病8032例,年均发病率20.14%,1994年后发生第二次流行高峰,年均发病率20.66%,第一次流行高峰发病以姬鼠型为主,第二次流行高峰以家鼠型为主,HFRS已成为我市目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监测,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方法收集监测点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型动物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查。结果 2010年全省共报告出血热病例15例,死亡1例,病死率6.67%,其中大理州8例和楚雄州3例。2010年在红河州泸西县、昆明市五华区、大理州祥云县的居民区和野外共捕获鼠形动物10种406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中华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总带毒率为8.33%(33/396),阳性鼠型动物为黄胸鼠、褐家鼠、大绒鼠、小家鼠、灰麝鼩,带病毒率依次为2.02%(2/99)、6.38%(3/47)、22.03%(26/118)、16.67%(1/6)、50.00%(1/2)。结论滇中和滇西地区为本病主要发病地区。调查地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泸西县还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根据地势与土质的差异,选择了沿淮地区农村型出血热疫源地内的湖地与岗地两类生态环境,进行宿主动物的结构及其感染情况的调查。发现地势低、沙淤两合土质地区的鼠密度与鼠带毒率均大于地势高、沙矼土质地区。前者的最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后者为黑线仓鼠。本资料为解释人群发病的地区差异及局限性提供了依据;并为开展出血热科研及灭鼠防病提供了重点对象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淄博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及宿主动物的分布及带毒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检测。结果显示 :淄博地区室内大家鼠为优势鼠种 ,其次为小家鼠 ,野外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 ,其次为大仓鼠 ;八十年代 ,室内大、小家鼠均带出血热病毒 ,室外未检测到带病毒鼠 ,为家鼠型疫区 ,九十年代 ,室内大、小家鼠 ,室外黑线姬鼠、大仓鼠均带出血热病毒 ,疫区类型为家、野鼠混合型。提示 :淄博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区类型已从八十年代单纯家鼠型转为家、野鼠混合型 ,防治重点也应做出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RFS)。病原体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黑龙江省的鸡西、密山、虎林一带为此病的疫区,每年冬季为发病高峰,其它季节偶有散发。此病在其发病早期的某个特定阶段,随白细胞总数的增高,异常淋巴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也相应增高。  相似文献   

7.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又名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役源性疾病,其传染源多为啮齿类动物如黑线姬鼠、褐家鼠,等且该病在农村发病率比较高,由于本病病情复杂,病程进展急,多伴有出血,休克,肾脏损伤等症状病死率高所以在对该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护理常识外,还应了解本病的各期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规律的特殊性.这样更有利于本病的治疗和诊断[1].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监测,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方法收集监测点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查。结果2008年全省共报告出血热病例20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12例和楚雄州4例。2008年在红河州泸西县、昆明市五华区、大理州祥云县、文山州文山县、曲靖市罗平县、昭通市昭阳区和绥江县的居民区和野外共捕获鼠类19种880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总带毒率为3.66%(30/819),阳性鼠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大绒鼠、社鼠、臭鼩鼱,带病毒率依次为3.09%(10/324)、2.45%(5/204)、10.43%(12/115)、10.00%(1/10)、100.00%(2/2)。结论滇中和滇西北地区为本病主要发病地区。调查地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泸西县还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指标的变化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健康体检的受试者5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46例患者中有37例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占80.43%。71.74%的患者白细胞指数升高,54.35%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增加,50.00%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而97.83%的患者血小板数量降低。对比两组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组中97.83%的患者出现蛋白尿,且两组尿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数量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加和尿蛋白指标可以作为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祥云县2003~2012年HFRS疫情资料并采集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检测HV抗体。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鼠肺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结果祥云县2003~2012年共报告HFRS病例100例,平均年发病率2.18/10万(0.88/10万-4.64/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云南驿镇、普棚镇和下庄镇。全年均有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野外以中华姬鼠为优势种。鼠间HV总感染率为6.22%,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和中华姬鼠HV感染率分别为4.38%(14/320)、5.33%(9/169)和13.25%(11/83),其它阳性鼠种为灰麝驹、臭购鼯、小家鼠、大绒鼠。从8份阳性褐家鼠肺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病毒核酸阳性3份,汉滩型核酸阳性1份。结论祥云县不仅存在着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野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HV感染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 ,H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 (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中的病原体引起的一种病情重、病死率高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其病死率为5 %~ 10 % ,平均病死率为 3.35 % [1] 。世界的汉坦病毒已鉴定出多种型别 :姬鼠型 (Hant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HFRS,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典型病例病程呈5期经过。少尿期多出现于病程第5天~7天,本期一般持续1天~4天。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此期主要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继发性纤溶和高血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运用降钙素原的诊断和预后作用.方法 对64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观察降钙素原、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指标,及预后效果.结果 入院时HFRS患者PCT和各项常规指标与健康受检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患者PCT、WBC及PLT检测指标对比中、重、危重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者异型淋巴细胞与轻、中、重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型、中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中性粒细胞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型、中型及重型患者在确诊疾病后及时给药得均治愈,危重型患者中有3例患者死亡.讨论降钙素原在临床检测中能有效确诊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从而及时干预治疗降低疾病对人体的损伤,其效果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严密临床观察及护理,及时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96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结果:①有26例具有三大主症(发热、出血与肾功能损害)及五期经过;②有70例临床表现五期经过不典型,存在中毒症状及脏器损害;③护理计划及健康指导要有针对性、及时性、可行性,并根据病情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让病人了解病情及该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④本组96例病人中,治愈94例,死亡2例,有13例出现不同并发症。结论:严密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及提高抢救成功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袁保荣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58-159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我院于2008年10月收治1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入院即出现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在对症、  相似文献   

16.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其病死率在5%~10%,归纳该病的现状,期望通过加强预防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进一步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携带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及序列特征.方法 采集临床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全血60例,其中通过金标法检测出血热特异性抗体阳性40例、阴性20例,血凝块提取汉坦病毒RNA,应用RT-Nest-PCR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分型技术对黑龙江地区的汉坦病毒进行分型研究,设计汉坦病毒M片段通用引物(MOF,MOR)及HTNV和SEOV的M片段特异性引物(HTNMF、HTNMR,SEOMF、SEOMR),应用Nest-PCR进行扩增,回收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将所测基因序列与国内外HV病毒株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构建M基因种系进化树.结果 出血热特异性抗体阳性的病例中扩增出HTN型19份,抗体阴性的病例中扩增出HTN型1份、SEO型l份.总体来看黑龙江省流行的汉坦病毒毒株主要为HTN型和SEO型,以HTN型为主.经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和种系进化分析表明其黑龙江地区的病毒株同源性较高,其中HTN型与76 ~ 118株同源性较高,SEO型与Z37株的同源性较高.结论 黑龙江省的HV感染病例多为HTN型,与其他GenBank中的各地标准株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有一定差异,在系统进化树中分析HTN型与76-118株较为接近.SEO型与国内Z37较为接近.结合临床症状发现其临床症状较为相似的在系统进化发生树中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一起野外施工单位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暴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该次共发生HFRS10例,均为男性青壮年,主要症状明显,经特异性荧光抗体检测阳性8例,通过调查证实了该次暴发的传播途径为经消化道和气溶胶传播,传染源为该地区优势鼠种黑线姬鼠,并针对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野外作业单位在防病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严重威胁广大劳动人民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在我国分布广泛,病死率高。以往关于传播途径的认识,多来自单一途径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尚少综合系统的流行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应用血象和尿常规等指标水平测定方式对病情处于早期阶段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确诊患者56例,再抽取健康体检健康人群56例,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载脂蛋白、丙氨酸转移酶、谷草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水平等几项血象和尿常规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的阳性人数.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载脂蛋白、丙氨酸转移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载脂蛋白、丙氨酸转移酶、谷草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水平检测结果的阳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象和尿常规等指标水平测定方式对病情处于早期阶段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