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120例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0岁的切口感染率为60.0%,<60岁的切口感染率为40.0%;住院时间≥7d的切口感染率为72.5%,<7 d的切口感染率为27.5%;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切口感染率为70.0%,非急诊手术治疗切口感染率为30.0%;手术时间≥120 min切口感染率为80.8%,<120 min切口感染率为19.2%;谷丙转氨酶≥80 mmol/L切口感染率为68.3%,<80 mmol/L切口感染率为31.7%;胆红素<171μmol/L切口感染率为34.2%,≥171μmol/L切口感染率为65.8%;血清白蛋白≥30 g/L切口感染率为87.5%,<30 g/L切口感染率为12.5%,统计可知,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类型、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与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要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为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切口感染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诱发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各个因素的危险性。结果: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6至10天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9.70%,与其他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年龄在59岁以上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5.55%,与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Ⅱ类手术者所占比例最高,为70.15%,与其他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在术前的了解应对患者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充分合理进行支持治疗,要尽早给予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为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切口感染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诱发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各个因素的危险性。结果: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6至40天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9.70%,与其他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年龄在59岁以上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5.22%,与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Ⅱ类手术者所占比例最高,为70.15%,与其他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在术前的了解应对患者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充分合理进行支持治疗,要尽早给予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陈培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46-2347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将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入组600例患者中共计70例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1.7%。手术切口类型、患者年龄、未使用聚维酮碘冲洗切口以及手术时间均是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Ⅰ类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较低,与Ⅱ、Ⅲ类切口感染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更高;手术用时越长,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越高,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P<0.05)。结论感染是外科手术中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普外科手术医师应务必加强无菌操作理念,认真遵循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手部卫生清洁工作,对感染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严格限制探视次数与人员流动性,从多方着手切实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切口感染同其他医院内感染一样,不仅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且给患者和社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由此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就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调查报告已有较多,笔者旨在为了解我院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强化科室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05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36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87%。放置引流(OR=0.000,P=0.000)和抗生素切口冲洗(OR=0.005,P=0.000)是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高龄(OR=2.230,P=0.000)、急诊手术(OR=6.367,P=0.000)、手术时间长(OR=3.958,P=0.000)和Ⅲ类切口(OR=9.489,P:0.000)是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5,(9):1159-1160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降低感染率。方法2012年1—12月我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进行跟踪观察。在患者手术成功后的恢复期内,调查切口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判断影响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从200例患者中分离出了20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4株,比例为68.3%;革兰阳性菌84株,比例为31.7%。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居多,有68株,占32.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有54株,占26.0%。手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15例,感染率为7.5%,主要与手术时间长、使用多种抗生素、患有低蛋白血症、高龄、Ⅲ类切口等有很大的关系。结论影响肝胆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9.
肝胆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32例肝胆外科手术病例的切口感染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9个因素与切口感染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切口类别、手术分组、是否碘伏冲洗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论手术者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积极纠正或削弱危险因素,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及对其感染进行防治的方法。方法:对2009年~2011年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52例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652例患者均在我院进行了肝胆外科手术治疗。对这652例患者,在手术前的一般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和并对其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对其进行手术的时间、失血量、是否使用碘伏冲洗切口等情况进行对比。术后,对他们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经研究发现,在这65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院内感染的患者有85例。导致这些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①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超过240分钟的患者感染率较高。②患者在术中失血量较大,失血量大于700毫升的患者感染率较高。③未使用碘伏冲洗切口的患者,其感染率明显高于使用碘伏冲洗切口的患者。结论:导致肝胆外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手术时间过长、手术中失血量过多、术后切口未使用碘伏冲洗、未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等。针对这些原因,医护人员应在手术前调整患者的身体状态,在手术过程中尽量缩短施术的时间,减少患者的失血量,并使用碘伏代替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在术后,应针对患者的致病菌和基础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地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此防治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20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2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1.5%,感染患者中吸烟史患者10例,占比43.5%,慢性呼吸道疾病史12例,占比47.8%,术前低蛋白血症5例,占比21.7%;未感染患者177例,其中吸烟史患者26例,占比14.7%,慢性呼吸道疾病史19例,占比10.7%,术前低蛋白血症患者18例,占比10.2%。两组患者数据存在差异(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感染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6.2±1.7)d、(160.3±31.4)min、(4.1±1.5)min;未感染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4.8±1.2)d、(112.4±15.4)min、(2.2±0.6)min,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和术前住院时间长、手术时间长以及术中气管插管时间长等,值得临床关注和预防。  相似文献   

12.
宗春霞 《吉林医学》2014,(21):4765-4766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50例普外科手术合并切口感染作为研究对象;按1∶1选择同期50例无切口感染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术前、术中、术后等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年龄平均(59.12±13.76)岁、存在不良心理反应40.00%、体质量指数(BMI)(25.02±1.14)kg/m2、手术时间(130.23±17.45)min,高于对照组的(51.40±14.21)岁、22.00%、(23.13±0.92)Kg/m2、(102.18±15.23)min;血红蛋白(Hb)(96.26±11.78)g/L低于对照组的(113.26±14.2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手术切口的感染问题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必须要针对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起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调查统计方法,对42例阑尾炎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及按1:1选择同期42例无切口感染的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手术情况。结果:切口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56.78±12.22)岁、体质量指数(24.74±1.29)、阑尾炎病理为化脓性性穿孔80.95%、实施逆行法切除阑尾19.05%、原切口引流16.67%、手术时间(60.23±8.65)min均高于无切口感染组(P〈0.05)。结论:引起阑尾炎手术切1:3感染复杂,应针对上述因素采用针对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海燕 《吉林医学》2015,(9):1914-1915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制定相应护理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将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季节、合并基础病、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显示,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病、切口类型及手术季节是更具有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结论:分析诱发感染的高危因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对于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杨 《中外医疗》2012,31(35):2-3
目的探讨造成骨科无菌手术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分析针对此类危险因素的防治对策。方法将该院收治的200位行骨科无菌手术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总结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归纳。结果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糖尿病症状、病房环境、护理满意状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应当结合其身体情况、治疗情况以及医院环境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这将有助于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引起腹部切口感染的常见因素,提出应对策略,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切口感染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78例患者经上述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均好转,无脓毒血症及坏死病例,住院时间3~14d,平均8.7d,均好转出院.结论 患者本身因素、手术操作不当、抗感染措施不合理等原因为造成腹部切口术后感染的重要原因,做出针对性措施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月9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并随机分组.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预见性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用药费用;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的差异,并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预见性组患者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预见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用药费用少于普通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预见性组生活质量情况改善幅度更大(P<0.05).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过长、高龄、肥胖、住院时间长、围术期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结论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包括手术时间过长、高龄、肥胖、住院时间长、围术期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通过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减少抗生素用量和医疗费用,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对1070例手术切口情况进行判断,比较合并切口感染与未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患者相关因素上差异.结果:切口感染40例(3.76%);感染组年龄(58.98±16.23)岁、体质量指数(24.34±1.02)Kg/m2、基础疾病37.50%、腰髋以下切口77.50%、应用电刀87.50%高于无感染组的年龄(52.97±15.89)岁、(22.78±1.11)Kg/m2、9.81%、60.19%、72.81%(P<0.05),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手术切口长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手术存在一定程度切口感染率,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探讨其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0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对其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实施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①本组患者共有9例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50%。②经比较,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参院人员和接台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参院人员和接台手术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参院人员和接台手术是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实施对应的护理策略是降低感染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3 年10 月-2011 年10 月50 例阑尾炎手术合并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1:2 比例选择同期100 例无切口感染的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因素.结果:切口感染组平均年龄(58.12±12.34) 岁,BMI(24.67±1.29) kg/m2,病理类型为化脓性及穿孔的占66.00%,逆行切除阑尾占10.00%,手术时间(60.45±8.97) min,高于无切口感染组的(41.29±14.45) 岁、(22.87±1.11) kg/m2、32.50%、5.00%、(44.56±7.7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均是切口感染的相对危险因素.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针对有关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