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冯元焕 《天津护理》2009,17(3):155-156
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湿化不足的气体进入气道引起呼吸道纤毛运动频率下降,使其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肺部感染率升高,极易发生气管导管被阻塞。我科自2007年2月开始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注射器间断气管滴人和输液泵控制滴速持续滴入湿化液,并观察两种气管湿化方法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病人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气管切开后气管内持续滴入湿化法与间断滴入湿化法湿化气道的效果.方法 将5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成2组,甲组采用持续滴入湿化法,乙组采用间断滴入湿化法.结果 湿化24h后,甲组湿化满意率为86.2%,乙组为52.17%,湿化不足者乙组为8.7%,甲组为0.001%.结论 持续滴入湿化效果满意,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不易形成痰栓,且能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8例E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人工鼻加湿化上氧,观察组给予费雪派克湿化氧疗系统湿化气道.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舒适度、吸痰费用、气道湿化7 d后痰细菌培养分类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舒适度、吸痰费用、气道湿化7 d后痰细菌培养分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费雪派克湿化氧疗系统湿化气道明显优于人工鼻加湿化上氧,可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气道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湿化与间断湿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能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有效措施。我科于1997年1月~2004年4月对微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湿化2种方法进行了效果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湿化对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均匀地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肺部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法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保护气道黏膜,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为解决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治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鼻腔、咽腔及呼吸道均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吸入气体未经上呼吸道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的发生率高达30%-66%,从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两种气道湿化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73,自引:4,他引:69  
目的比较间断所道湿化法和持续气道湿化法临床效果。方法5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实验组(B)两组。两种气道湿化方法从肺部感染、痰阻、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四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从四方面比较,持续性气道湿化效果优于间断湿化方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持续湿化法明显优于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次性可调节输液器在持续气道湿化中的疗效.方法:将78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应用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应用常规人工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湿化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输液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输液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管套管内湿化,观察痰液的粘稠度及量。结果:患者未出现因套管口痰痂形成所致的气道阻塞。结论:输液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道湿化可有效防止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11.
2种气道湿化给药法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2种气道湿化给药方法的效果。方法7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8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进行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实验组用5%碳酸氢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进行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比较2组患者痰液性状及量,以及有无因痰痂堵塞气管套管,霉菌感染。结果实验组湿化法效果优于对照组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5%碳酸氢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气道湿化法优于生理盐水+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2.
马爱芬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1761-1762
目的:探讨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较为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各20例。分别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效果最好。结论: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工矿作业等意外事故,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1])。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重要措施~([2])。为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及脑水肿,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最为切实可靠。行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多伴有意识障碍及昏迷,分泌物较多且易在呼吸道坠积,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功能,容易出现排痰不畅及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种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患儿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入住PICU行气管切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观察2组患儿日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及吸痰时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痰液黏度、日吸痰次数、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及刺激性咳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能有效地降低患儿肺部感染及气道出血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地缩短气管切开周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89例气管切开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3例,采用0.9%氯化钠250 m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 000 U湿化液湿化,实验组46例,采用0.9%氯化钠70 ml+5%碳酸氢钠30 ml湿化液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粘度、气道出血、刺激性咳嗽及脉搏氧饱和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粘度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脉搏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0.9%氯化钠70 ml+5%碳酸氢钠30 ml湿化明显优于0.9%氯化钠+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液湿化。  相似文献   

16.
吕晓  刘蓉  孙群 《中国临床研究》2014,(8):1016-1017
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切开防护罩在微量持续气道湿化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8月至2013年6月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或ARDS引起肺功能不全造成气管切开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气管切开防护罩微量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套管外口敷料覆盖并间断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及吸痰后5 min SpO2<95%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及吸痰后5 min SpO2<95%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湿化(P均<0.05)。结论气管切开防护罩在微量持续气道湿化中有良好的湿化效果,能够有效防止异物进入气道、减少肺部及气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见急救手术,术后可迅速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在头颈部手术中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可防止术中急性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再加上机械通气量上升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水分丢失过度,若不对气道湿化,会导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甚至消失、排痰不畅,进而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保护罩微量持续气道湿化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保护罩微量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9例采用改良气管切开保护罩微量持续气道湿化和32例采用传统单层纱布覆盖定时间段湿化方法的气管切开病人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及吸痰后5min SPO2〈0.95的例数。结果改良气道湿化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湿化方法(P〈0.05)。结论气管切开保护罩微量持续气道湿化方法有良好湿化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术又称气道造口术,是为了保证呼吸道通畅,而将患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金属气管套管或硅胶气囊气管套管,以开放呼吸道,解除其梗阻的手术。这是ICU中抢救重危病人常用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会影响正常鼻腔功能的发挥。因为空气不再经过鼻腔而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气道,鼻腔失去了过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泵精确、匀速地将湿化液持续地泵入气道行气道湿化。结果:本组湿化满意20例(87.0%),湿化不足3例(13.0%),无一例患者发生湿化过度。结论: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