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oniz及Freeman等早期的精神外科手术是双额极切除或前额叶自质切断术,大量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有50%左右的精神病患者症状获得改善,但病死率偏高和少数遗有严重的“额叶综合征”而促使精神外科工作者寻求新的手术方法。50年代前后在大量尸解中发现:额叶白质切断治疗精神病的病例,凡额叶内侧及底部自质纤维被切断者,  相似文献   

2.
精神外科学是对脑的部分结构采用破坏、刺激、切除的外科方法,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精神外科学涉及有手术方法、医疗观点、伦理道德观念及特殊的法律责任等问题。早在1888年Burchhard为了使患者兴奋冲动平静下来,将大脑皮质部分切除以治疗慢性精神病。1906~1910年,Puusepp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躁狂抑郁症和癫痫性精神障碍其疗效不佳。1936年Moniz首创双侧前额叶白质切除术治疗抑郁症疗效好,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不显。1935年Fulton和Jacobson首次对黑猩猩两侧前联合切断,发现其情绪低落、愤怒和攻击行为消失。Egas Moniz受到启发于1935  相似文献   

3.
精神外科的争论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学发展过程中,不同见解的争论一直在进行,这无疑地会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精神外科手术自Burckhardt(1891)首先创建,始终存在着争论,这种分歧已超出医学范围,也反映在司法、伦理和社会各领域。Burckhardt受Goltz动物实验的启发对4例精神病患者进行脑手术,术后这些患者由扰乱的“痴呆”转为平静的“痴呆”。Burckhardt的精神外科手术受到同事们严肃的批评而停止,但他发表“精神病的边缘切除手术”一文,希望其他医生从他的经验获得鼓舞。真正精神外科始自Moniz和Lima(1935)。他们用手术广泛切断额叶与脑深部结构的通路,手术的初步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促使美国精神病学家Freeman和神经外科学家Watts(1942)共同设  相似文献   

4.
我院1987年3月~1991年10月采用开颅胼胝体切断加双侧扣带回破坏手术治疗精神病61例,术后死亡1例,无永久性并发症。有5例术后早期出现左侧肢体轻瘫或力弱,未经特殊处理,均在10天内恢复正常。现就偏瘫原因作一分析。本组61例手术病人,5例出现左侧肢体偏瘫,占8.2%。均发生在1989年以前,径改进手术中操作1990年以后手术病人均未发生。我们体会到影响左侧肢体功能的主要原因是右侧额叶的牵拉,尤其是额叶后部  相似文献   

5.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或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1)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6例两组进行为期6周治疗。甲组为单一中至大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乙组为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中至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的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影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1)在治疗第6周末,甲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8.2%,有效率94.1%(33/34);乙组的临床治愈率63.9%,有效率100%(36/36),乙组在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上均显著性优于甲组(P〈0.05);(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影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起病年龄、病前社会功能、病程特点及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与心境的协调性,以急性起病、病前社会功能良好、间歇性病程及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与患者心境相协调者的近期疗效为佳。结论(1)心境稳定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副反应相对少;(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患者的近期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及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精神症状调查问卷,共收集135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与心境相协调进一步分成两组(非典型组59例和典型组76例),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异同。结果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中,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发作占43.7%、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典型躁狂发作占56.3%,非典型躁狂发作在起病形式、病程特点、病前社会功能、病前性格、首发症状及近期疗效与典型躁狂发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典型组在起病形式上以急性起病者居多,病程多表现为间歇性病程,病前社会功能良好,性格以外向者居多,多以情感症状为首发症状及近期疗效相对较好。结论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典型躁狂发作和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发作在临床上均极为常见,非典型躁狂发作为躁狂发作的一个特殊的亚型,我们应对其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8年采用开颅胼胝体切断加双侧扣带回破坏手术方法治疗精神病患者60余例病人,对筛选出病程在10年以上的21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8.
他巴唑(Tapazole,Methimazolum)系抗甲状腺药物。在精神科使用较少,尤其用以治疗内因性精神病还未见报告。1979年3~11月,我们先后对10例内因性精神病患者投以他巴唑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10例患者均为女性住院病人。年龄16~48岁,平均27.3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8.8年。9例系反复住院病人。本次住院诊断:4例分裂一情感性精神病,临床表现以类躁狂状态为主。6例为阵发性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引起前额叶血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的4例前额叶血肿患者术前行CTA和DSA检查证实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采用开颅手术电凝切断瘘口与引流静脉起始端,并清除额叶血肿。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术中均顺利切断瘘口及引流静脉起始端;术后无再出血、脑挫伤、癫痫、脑脊液漏,DSA复查无瘘口复发。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几乎适合所有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尤其是合并额叶血肿者,开颅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优势在于治愈率高、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相77例患者和抑郁相63例患者脑电图分析,发现躁狂相组与抑郁相组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28.6%和20.6%,其异常改变均以θ波增多为主,尤以前部导联为显,男、女患者脑电图改变相近似。两组比较,发现躁狂相组的α波较抑郁相组频率稍快、波幅较高,α脑电图明显多于抑郁相组;而抑郁相组中有12.7%患者出现低波幅脑电图,而躁狂相组则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通过躁狂相组和抑郁相组分别与神经症组脑电图比较,发现他们的脑电图改变相近似,从而进一步证实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脑电图异常改变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作者为研究血小板MAO活性断定锂治疗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治疗反应,观察了24例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及27例年龄、性别配对对照者.结果发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人血小板MA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相77例患者和抑郁相63例患者脑电图分析,发现躁狂相组与抑郁相组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28.6%和20.6%,其异常改变均以θ波增多为主,尤以前部导联为显,男、女患者脑电图改变相近似。两组比较,发现躁狂组的α波较抑郁相组频率稍快、波幅较高,α脑电图明显多于抑郁相组;而抑郁相组中有12.7%患者出现低波幅脑电图,而躁狂相组则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通过躁狂相组和抑郁相组分别与神经症组脑电图比较,发现他们的脑电图改变相近似,从而进一步证实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脑电图异常改变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是多种因素所致的大脑功能的紊乱,突出地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异常。在我国的精神病中以精神分裂症为最常见,约占精神病人总数的1/3~1/2。我院自1988年3月~1990年2月采用胼胝体大部切断加双侧扣带回破坏术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现就手术治疗及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测定25例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躁狂15例,忧郁10例)血、尿及脑脊液中环核苷酸并与70名正常人对照。发现治疗前的24小时尿cAMP排泄量,躁狂组增高,忧郁组则减少,治疗后2组均趋于正常。这种变化与其尿量无关,而与尿cAMP浓度的改变有关。cGMP的测定显示了类似的结果。本研究结果似较支持情感性精神病是由于多种胺代谢障碍所致的假说。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治疗精神病的近期疗效,文献报告较多,而确切的远期疗效还在随访观察。我们自1987年至1992年对32例慢性精神病患者采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并随访观察3~5年,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32例慢性精神病人中,精神分裂症28例,情感性精神病4例。男28例,女4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6岁。病程7~18年,平均9.8年。术前住精神病院治疗3~12次,平均6.8次。主要临床表现为情感淡漠或敌视态度,思维联想障碍。各类妄想,伤人行为,被控制感。手术前均使用过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无明显效果或短期内反复发作。术前检查及手术方法:术前脑电图检查,13例正常,6例正常范围,13例轻度异常。量表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碳酸锂合并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碳酸锂合并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典型组,43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组,51例)治疗,随访1年。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药物依从性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和入组第1、2、4、8、12个月末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RM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典型组和非典型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9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组在12个月末依从性优于典型组(P<0.05)。结论碳酸锂合并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相当,但后者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产后精神病     
一再有人强调,产后精神病及其它的与产褥期无关的功能性精神病甚为相似,并认为,产后精神病可能是由于对怀孕及分娩在生理方面及精神方面的紧张所造成.有人发现,80%以上的正常妇女在分娩以后出现短暂的"产后情绪低落".这就说明,在这个时期中具有某种生物学上的脆弱性.本文报告13例产后精神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6岁,其中3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性发作,5例为单相的忧郁症,另5例为躁狂性、忧郁性或躁狂一忧郁症的混合发作.13例中有4例既往有同样症状发作史,有10例家族中也有同样疾病患者.77%的患者在怀孕期间就有一些非特异性的精神症状,但精神分裂症及躁狂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成人躁狂症的典型症状,锂盐治疗反应,家族发生率及精神病性症状早有详尽描述,但尚缺乏青春前期病人的研究。为此,作者对青春前期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进行了单独锂盐治疗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10例诊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病人。男9例,女1例,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两侧长期应用锂盐治疗,药物耐受性一直良好,治疗效果也持续满意的病人最后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可逆性的小脑损害。病例一为42岁女性患者,以意识模糊状态逐惭加深而急诊入院。病人有20年躁狂抑郁精神病发作史。近两年来持续服用锂盐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43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51例),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比较。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药物依从性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和入组第1、2、4、6和8周末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RM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临床总有效率: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83.7%,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82.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非典型药物组的不良反应较典型组少,药物依从性较典型组高。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