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SHS为对照组,桂枝汤加减结合针灸与康复功能训练治疗SHS为治疗组,治疗观察100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12分。结论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SHS可有效缓解瘫痪侧肢体的疼痛,消除皮肤出汗、发紫、发凉等现象,缩短病程,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2.
综合康复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及流涎症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及流涎的效果。方法:对住院的27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和流涎的患者进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摄食训练、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治疗21d,27例经过综合康复,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4/2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14.0,P&;lt;0.05);15例b-e级流涎经训练后转为a-c级,流涎控制的有效率为1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r=40,P&;lt;0.01)。治疗前后饮水试验评分与吞咽障碍评分相同。结论: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及流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巴氯酚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巴氯酚(Baclofen)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和ADL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44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服用巴氯酚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60例,只接受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分别进行Ashworth,FMA和MBI量表评定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Ashworth评定治疗组显效率为67.86%(上肢),63.60%(下肢),有效率为86.90%(上肢),89.29%(下肢);对照组显效率为41.60%(上肢),45.00%(下肢),有效率为76.67%(上肢),78.33%(下肢)。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lt;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巴氯酚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出院前进行1次评价。结果训练前两组运动功能评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训练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ADL能力优于对照组(X^2=23.49,P&;lt;0.05;X^2=56.87,P&;lt;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康复计划.有利于其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表面肌电图(sEMG)、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两组sEMG最大波幅值均大于治疗前,吞咽时程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吞咽时程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SSA评分、WS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SSA评分、WS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部肌肉运动和吞咽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配合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功能训练,疗程共2周,而治疗组要求受试者连续2周每天除去睡眠时间,其余90%的时间健肢带上手套限制使用,用患肢进行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并给予针灸治疗,共2周。采用Wolf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对人组患者在入组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周及3个月,2组WMFT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传统康复功能训练同时应用,可促进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李连章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20-5321
目的:评估中风二代回春胶囊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改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与康复训练结合,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前后上下肢经挛程度、Fulg-meyer,Barthel指数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上肢为72%,下肢为60%,与对照组50%,3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两组运动功能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风二代回春胶囊对脑卒中肢体痉挛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结合吞咽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吞咽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结合吞咽训练临床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宋秋灵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722-372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效果,了解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训练组施行以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对照组和训练组在人院时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饮水结果比较、饮食分级比较及并发症比较无差异。4周后训练吞咽功能及饮食分级优于对照组(P&;lt;0.01),并发症总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05),对患者摄食的护理量明显减少,对照组为(37.5&;#177;32.0)min/d,训练组为(124&;#177;9.0)min/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01)。结论:早期实施吞咽训练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提高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钱开林  王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10-521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1,3,6个月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评分的变化。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①偏瘫医疗体操。②神经肌肉促进技术。③肌电反馈治疗。④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⑤康复护理。⑥针灸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指导。治疗前、治疗1,3,6个月后分别进行FCA评定。并将评定数据加以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FC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67.53&;#177;16.81)分,优于对照组(59.96&;#177;20.97)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648,P&;lt;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85.50&;#177;16.52)分,高于对照组(77.84&;#177;16.7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048,P&;lt;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94.73&;#177;13.54)分,对照组(85.34&;#177;12.81)分,差异有显著性义(t=2.3195,P&;lt;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短期及长期功能恢复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任平  莫一琨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20-21,66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SHS发生率及上肢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H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能降低脑卒中患者SHS的发生率,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42例,入院后分成两组:观察组21例,采用留置胃管常规护理及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21例,按留置胃管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中18例有效,总有效率达85.7%,对照组7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33.3%,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吞咽功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文斌 《临床医学》2023,(1):117-119
目的 分析针灸联合疼痛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脑卒中后肢体关节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疼痛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比较两组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四肢简化Fug-MeyerActivity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对照组为78.38%(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疼痛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关节疼痛患者效果确切,可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凤玲 《天津护理》2012,20(2):67-68
目的:观察分级功能训练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基础治疗和针灸治疗的同时,采用分级功能训练法,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分级功能训练法是治疗脑卒中的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能力评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并分析658例不同性质、病变侧别及病变部位的脑卒中患者并发SHS的发病率,并探讨影响脑卒中后SHS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卒中并发SHS的发病率为35.87%,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并发SHS的发病率分别为38.04%和31.5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位于左侧、右侧和双侧大脑半球患者并发SHS的发病率分别为37.89%、31.34%和39.62%,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位于皮质+基底核、单个脑叶、多个脑叶、基底核区、小脑、脑干及其它部位患者并发SHS的发病率分别为40.23%、37.25%、36.37%、35.69%、31.43%、35.14%和3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型脑卒中后SHS患者治疗前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并发SHS的发病率与脑卒中性质、侧别和部位无关;脑卒中后SHS的轻重与脑卒中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脑卒中的病情越严重,脑卒中后SHS的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7.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6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分为运动治疗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激活生理性肩-手泵机制的运动训练方法,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激活生理性肩-手泵机制的运动训练方法对消除手背水肿,缓解疼痛,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脑卒中后SHS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32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疗法、作业训练及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runnstrom法和香港版活动分析法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平均治疗(40.0&;#177;7.0)d,偏瘫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orm分级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治疗前、后患者的整体功能活动、自理活动得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01)。结论 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干预治疗对运动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0例PSD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ADL训练,干预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早期康复、ADL训练和抗抑郁剂及心理调试干预治疗。结果:干预康复组在治疗后1个月NIHSS(6.90&;#177;4.22)分,FMA(74.65&;#177;24.12)分,MBI(81.80&;#177;21.58)分及HAMD得分(4.75&;#177;0.60)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SD的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病房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0例急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康复单元组与普通病房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中医康复单元组同时制定标准化、量化的操作程序,以针灸治疗为主。配合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普通病房患者虽然也给予康复,但不系统。治疗前后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生存质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及改良Banhel指数评定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WHOQOL-100总分、Fugl-Meyer总分、改良Banhel指数得分中医康复单元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中医康复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