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诱发人工听觉(简称人工听觉)通过电刺激听觉神经来恢复、提高或重建人的听觉功能。电刺激听神经包括早期使用的单电极及目前使用的多电极人工耳蜗植入,以及结合低频残存声听觉的短电极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植入的工作原理是绕过已损伤的毛细胞,直接由刺激残存的听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2.
1人工耳蜗植入1.1人工耳蜗植入系统。自从1957年Djourno和Eyries首次描述了直接电刺激听神经后,有关通过电刺激产生听觉的机制得到深入的研究。这导致了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产生。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就是将自然界中的声能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电极传导并刺激耳蜗听神经从而产生听  相似文献   

3.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神经完整性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术前听神经完整性的检查方法;在对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客观检查耳蜗发育及病变状态的检查方法。方法 对12例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进行检查,根据本小组建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耳蜗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听神经完整性检查方法及评估标准、以及术后植入电极位置的早期检查方法,结合1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康复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儿满足本小组制定的人工耳蜗植入遴选标准而接受了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包括1例对侧耳(第2耳)人工耳蜗植入。一例患儿因评估结果为听神经发育障碍,未作人工耳蜗植入。所有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听觉能力皆明显改善。结论 MRI头轴位及听神经轴位和颞骨CT薄层扫描、膜迷路表层实时三维重建及膜迷路实时重建等影像学方法,结合听力学及外耳道电刺激测听反应阈与不适阈差值的电生理方法来评估听神经的完整性,对术前预测人工耳蜗植入后患儿听觉康复的可能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术后早期反斯氏位X线摄片观察蜗内植入电极部位及植入电极形态,可作为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成功性直观、简捷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听觉脑干植入(ABI)是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一种进展,其工作原理与人工耳蜗类似,不同的是人工耳蜗通过电极刺激耳蜗内的听神经纤维而获得听觉,而ABI是将电极越过耳蜗和听神经直接刺激脑干耳蜗核复合体的听神经元产生听觉.就ABI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以及植入后听力改善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人工耳蜗通过在耳蜗鼓阶内植入电极,电刺激耳蜗螺旋神经节使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获得或恢复听觉.自House植入第一例人工耳蜗以来,耳鼻喉科医生及听力师开始探索电刺激引发的神经电反应,促进了一系列电生理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NRT以其快速、无需镇静的优势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发挥了很大作用,但EABR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选择、术中检测中仍有广泛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对于特殊病例如听神经病、耳蜗畸形患者的EABR研究己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6.
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听神经是否发育、有无残存的螺旋神经节神经元以及残存的听神经,是决定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听觉与言语康复有无效果的关键。至今,一系列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遴选标准已被提出,然而听神经-听觉通路完整性的重要性尚未引起广泛重视。为避免无意义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神经-听觉通路完整性应该成为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遴选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记录方法及意义.方法 2例无残存听力的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植入装置前,应用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2根自制的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置入造孔后的鼓阶内,以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进行电刺激,并用GSI Audera诱发电位仪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结果 2例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波形,并顺利植入人工耳蜗,术后获得良好的听力受益.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早在1957年Djourno和Egries首先报道单通道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通过电刺激残存的听神经引起声音感觉,成为使聋人回到有声世界的里程碑。近年来,随着人工耳蜗从单道电极到多道电极的飞快发展,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在诸多方面产生了突破。本文重点对耳蜗植入病例选择,术前相关检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作为当今最成功的人体功能替代器件之一,通过将声音处理转换为电刺激信号,绕过内耳毛细胞之前的听觉通路,直接刺激听神经,并最终在大脑中产生声音的感知与理解。截止2010年12月,全球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患者总数已近20万例,人工耳蜗使他们的听觉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并使儿童患者逐步获得言语和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多道听觉脑干植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多道听觉脑干植入的手术方法及其对恢复双侧听神经瘤所致全聋患者听力的效果。方法 7例双侧听神经瘤患者,在肿瘤摘除后将21道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电极植入于第四脑室外侧陷内,直接刺激脑干耳蜗术休中以面神经电图,舌咽神经肌电图及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c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术中利用探测电极施行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ve potentials,ECAP)检测的方法,在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评估患者耳蜗听神经功能状况.方法 选择2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其中耳蜗形态发育正常12例,5例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双侧耳蜗Mondini畸形.测试完成后全部使用Cochlear人工耳蜗.全麻后常规人工耳蜗手术进路,行标准耳蜗鼓阶开窗,将自制测试用多通道试验电极置入鼓阶,电极连接Cochlear公司体外言语处理器及自制电刺激发生器,连接电脑,采用Custom Sound EP 2.0软件,调整优化刺激参数进行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telemetry,NRT)初步了解听神经功能状态;刺激强度以5 CL为步长递减或递增至反应阈值给予电刺激脉冲,同时自动记录ECAP波形和阈值.植入人工耳蜗后常规进行NRT检测,记录ECAP波形和阈值;术后1个月患者开机后采集T、C值,将两种电极测试所得阈值和开机C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商业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平均阈值分别为(160.50±15.12)CL和(160.00±11.27)CL,两者经统计学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开机后C值(177.40±10.61)有明显相关性(R2=0.844,r=0.919).结论 成功建立了术中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的ECAP检测方法,为内耳和/或听觉通路发育异常及无残余听力患者提供有效的听神经反应信息,对了解听觉系统发育程度及初步预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听神经-听觉通路完整性综合评估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听神经-听觉通路完整性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本小组建立的听神经-听觉通路完整性综合评估法,对24例双侧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进行了检查和评估。听神经-听觉通路完整性综合评估法由①临床听力学;②放射影像学;③外耳道电刺激测听法;④日常环境声反应评估法;以及⑤言语发育反馈听力评估法等5个方面的检查构成。结果:24例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中,有23例符合听神经—听觉通路完整性的标准而施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术,开机调试后全部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听阈皆降低(≥50dB);另1例患儿听神经—听觉通路完整性的综合评估结果提示其双侧听神经缺如,避免了无意义的人工耳蜗植入。结论:本小组建立的听神经—听觉通路完整性综合评估法简便可行,结论可靠。听神经—听觉通路的完整性应列为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适应证的一项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3.
听觉脑干植入能够使听神经受损耳聋患重新获得听觉。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brainstem response,EABR)测试用于术中定位耳蜗核位置,具有重要作用。电刺激耳蜗核时出现的EABR波形有两种类型:3波反应型和2波反应型,同时可记录到潜伏期较长的肌反应。手术中最佳的EABR测试参数为双相方波脉冲电流、刺激强度3mA、刺激频率50Hz、植入电极板上间距最大的电极做配对刺激、带通滤波10∽3000Hz。EABR作为探讨电听觉整体效果的指标,将在听觉脑干植入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就近年来EABR在听觉脑干植入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道听觉脑干植入的手术方法及其对恢复双侧听神经瘤所致全聋患者听力的效果。方法  7例双侧听神经瘤患者 ,在肿瘤摘除后将 2 1道听觉脑干植入 (auditorybrainstemimplant,ABI)电极植入于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内 ,直接刺激脑干耳蜗核 ,术中以面神经电图、舌咽神经肌电图及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 (electricallyevoked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EABR)确定电极的正确位置。术后 6周开通装置并调试 ,定期行言语识别能力测试。结果  6例患者术中均能准确定位外侧隐窝 ,并能记录到典型的EABR ;术后均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言语识别能力 ,其中 2例获得开放句识别能力。另 1例患者术中解剖定位困难 ,术中未能记录到EABR。术后电极刺激 1例无非听觉反应、5例部分电极产生非听觉反应、1例全部电极均产生非听觉反应 ,有非听觉反应的相应电极被关闭。结论 多道听觉脑干植入能使因双侧听神经瘤而全聋的患者产生有意义的听觉 ,术中正确定位脑干耳蜗核为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听觉脑干植入能够使听神经受损耳聋患者重新获得听觉.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brainstem response,EABR)测试用于术中定位耳蜗核位置,具有重要作用.电刺激耳蜗核时出现的EABR波形有两种类型3波反应型和2波反应型,同时可记录到潜伏期较长的肌反应.手术中最佳的EABR测试参数为双相方波脉冲电流、刺激强度3mA、刺激频率50Hz、植入电极板上间距最大的电极做配对刺激、带通滤波10~3 000Hz.EABR作为探讨电听觉整体效果的指标,将在听觉脑干植入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EABR在听觉脑干植入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防止听障儿童的听觉剥夺,获得更好的语言能力,小龄婴幼儿的人工耳蜗植入目前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早期植入人工耳蜗有助于听觉的重建和语言的学习。动物实验也证明了植入人工耳蜗以后有利于听神经和正常突触的恢复[1,2]。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反映了听觉通路第一级中枢耳蜗螺旋神经节的生理功能,人工耳蜗是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刺激螺旋神经节来获得听力,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action potentials,ECAP)可以反映耳蜗植入者初级听觉中枢的功能状态。本文综述ECAP的测试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并讨论其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术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人工耳蜗手术中经蜗窗龛电刺激记录听性脑干反应的方法.方法 应用自制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及Bio-logic Navigator Pro诱发电位仪,对17例不同病因(包括听神经病2例、耳蜗骨化1例、内耳畸形5例、脑白质异常1例,原因不明8例),不同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在手术中进行测试.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将刺激电极放置在蜗窗龛内,用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经蜗窗龛进行电刺激,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 17例患者均记录到明确的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波形,Ⅲ波和Ⅴ波的潜伏期分别为(2.12±0.18)ms 和(4.18±0.19)ms,阈值为(220.00±16.04)CL.其中2例听神经病、5例内耳畸形、1例耳蜗骨化、1例脑白质异常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波形.结论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一项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测试方法,对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方法的安全性符合要求,听性反应的引出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市场上的人工耳蜗系统由体外部分和植入部分组成。体外部分包含信号处理单元和传输线圈等部件,负责采集和处理声音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射频传输线圈传递给植入部分,同时也负责给植入部分供电。植入部分(植入体)通常包含接收线圈、刺激器和电极阵列。接收线圈接收到信号后,经刺激器内部神经芯片电路解码后,在电极阵列上产生神经脉冲刺激电流,电极阵列植入耳蜗内,刺激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  相似文献   

20.
人工耳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换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入患者耳蜗,刺激耳蜗残存的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为进一步规范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受卫生部医政司委托,2006年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组织专家制定了《人工耳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并于2006年12月21日以卫医发[2006]473号文件形式下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并遵照执行,经卫生部批准,将此规范在本刊刊登。[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