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对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心律失常患者50例,予以胺碘酮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的疗效及QT间期与QT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有效率85.2%,QTd明显缩短,由(61.03±9.20)ms减至(32.8±14.1)ms(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而且使患者QTd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2.
赵颖  齐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9):1368-1370
目的 :评估美托洛尔和安体舒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6 0例 NHYA分级 级的 CHF患者 ,在接受 3周常规治疗 (卡托普利、利尿剂和地高辛 )后 ,随机分入 3组 ,第 1组维持治疗不变 ,第 2组加用安体舒通 ,第 3组加用美托洛尔。在第 3周和第 12周 ,所有患者评估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和测量 QTd。结果 :与第 1组相比 ,在 12周后 ,校正 QTd(ms)在第 2组和第 3组中显著降低 ,P<0 .0 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或安体舒通 ,可以减小 QTd和校正的 QTd,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安体舒通和美托洛尔对于 QTd和校正的 QTd的效应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 (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80例DCM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 (A组 ,40例 )及基础治疗加卡维地洛治疗组 (B组 ,40例 ) ,B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卡维地洛 10mg ,2次 /d ,疗程 9个月。治疗前后应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观测QTd、QTcd、HR、室性心律失常 (VA )如室性早搏 (PVC)、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NSVT) )的发生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B组QTd、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 (VA )发生率均较A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A组明显提高 (P <0 0 1) ,而HR、血压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提示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 :DCM患者长期应用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QTd、QTcd及VA的发生率 ,改善心功能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甲状腺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 CHF的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应用甲状腺素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按 NYHA心功能分级为 2~ 4级的 CHF患者 6 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加用甲状腺素。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每搏出量 (SV)、心输出量 (CO)及心脏指数 (CI)。结果 治疗组治疗 2周后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5 8.1%和 10 0 % ,明显优于治疗对照组 (P<0 .0 5 )。两组治疗后 L VEF、FS、SV、CO、C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 .0 5或 0 .0 1) ,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 (P<0 .0 5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 CHF患者的 T3水平在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降低 (P<0 .0 1) ,治疗后两组 T3水平均可回升 (P<0 .0 1或 0 .0 5 ) ,但治疗组较治疗对照组回升更显著 (P<0 .0 5 )。结论 甲状腺激素在 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CHF治疗过程中适量补充甲状腺激素有助于心衰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54-3755
分别测量65例STEMI患者(观察组)和65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心电图QT离散度(QTd)和T波峰末间期(Tp ̄e),对比分析两组Tp ̄e/QT比值及观察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与Tp ̄e/QT比值的关系。结果观察组QTd、Tp ̄e均明显延长,Tp ̄e/QT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19例(29.2%)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其Tp ̄e/QT比值明显高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Tp ̄e/QT比值监测,对预测STE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SCD重要的预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HF)的临床疗效及QT离散度(QTd)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60例DCM并HF患者在利尿剂、洋地黄、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及硝酸盐制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及常规疗组(每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同时检测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结果]治疗4个月后,两组心功能明显改善.美托洛尔组LVDD[61.5±6.6 VS 67.3±6.2(P<0.05)]、EF[48.3±9.7 VS 40.3±6.2(P<005)], D/T[4.1±0.7 VS 4.6±0.5(P<0.05)]显著改善,QTd显著缩短,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降低.[结论]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DCM HF心功能及心肌重构,使QTd缩短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的抗氧化、抗炎症、抗免疫、抗凋亡作用。方法  6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都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 (强心剂、利尿剂和ACEI) ,有心绞痛或心肌缺血者亦需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卡维地洛组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前及治疗后 8、12周检测患者的血浆TNF -α、可溶性sFas和可溶性sICAM - 1、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水平及心功能检查。结果 卡维地洛组能显著降低TNF -α水平 ,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sFas、NO、MDA治疗前后均有显著降低(P <0 .0 5 ) ,但卡维地洛组sFas、NO、MDA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卡维地洛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免疫、抗凋亡作用 ,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复方真武冲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复方真武冲剂联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76例 CHF患者按入院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6例 )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 (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 ;治疗组 (40例 )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真武冲剂 ,每日 1剂 ,分 2次口服。2周为 1个疗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 (Ang )、内皮素 (ET)及醛固酮 (AL D)值的变化 ,并与健康人对照组 (2 0例 )对比 ;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室壁运动幅度的积分变化。结果 :CHF患者的血浆 Ang 、ET和 AL 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 (P均 <0 .0 1) ,治疗组治疗后上述 3项指标均显著降低 (P<0 .0 5或 P<0 .0 1) ;同时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有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0 .0 5或 P<0 .0 1) ;治疗组心脏 B超显示室壁运动幅度的总有效率 (87.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6 .7% ) ,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复方真武冲剂不仅能改善 CHF患者心功能 ,而且可以影响神经内分泌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对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影响及卡维地洛对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07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CHF患者20例,各抽外周血1OmL获取血清用于实验.20例健康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体检者)抽取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贴壁法培养获得EPC$.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EPCs.EPCs分4组:A组加入健康人血清;B组加入CHF血清;c组加入CHF血清与卡维地洛;D组加入CHF血清与美托洛尔.继续培养24 h后,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EPIcs凋亡率,并测EPCs的半胱胺酸蛋白酶蛋白-3(caspase 3)活性.ELISA法测CHF血清中TNF-α含量,组问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 B组EPCs凋亡率(7.5±O.9)%,caspase 3活性(3.0±0.25)]明显高于A组[凋亡率(3.4±0,7)%,caspase 3活性(1.37±0.2),P<0.01],C组EPCs凋亡率[(4.0±0.9)%,3活性(1.54±0.12)较B组明显下降,P<0.01],而D组[凋亡率(7.2±1.2)%.casoase 3活性2.9±0.3)较B组变化不明显,P>0.05.B组中EPCs凋亡率与相应CHF血清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476,P=0.03).结论 CHF患者血清能促进EPCs凋亡,卡维地洛能有效的抑制这种现象,其作用与抑制Caspase 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 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美托洛尔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QT离散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 2 4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 ,QTd、QTcd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后 ,治疗组较对照组QTd、QTcd明显降低 (P <0 .0 5 )。美托洛尔不但能改善心肌缺血 ,而且能降低QTd ,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肥厚型心肌病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及卡维地洛对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云红  徐超  陈兰姣 《临床荟萃》2009,24(3):201-20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及卡维地洛对其的作用。方法入选48例患者,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梗阻性20例(梗阻组)争非梗阻28例(非梗阻组),正常对照组20例。为每个患者记录体表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别计算QT、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卡维地洛,在给药前、1个月和3个月后复查以上指标。结果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QT、QTd、QTcd均超过正常值(P〈0.01);卡维地洛能明显缩短两组的QTd,且梗阻组QTd的变化程度较非梗阻组更显著,用药前(84.2±27.1)ms vs(46.5±20.7)ms,用药3个月后(49.8±19.2)ms vs(41.3±16.3)ms(P〈0.05或〈0.01)。结论两组肥厚型心肌病QT、QTd、QTcd均超过正常值,卡维地洛能明显缩短两组的QTd,且梗阻组QTd的变化程度较非梗阻组更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曲美他嗪对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 (Trimetazidine)联合传统疗法对冠心病 (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抗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12 0例确诊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 A组和 B组各 6 0例 ,两组均予传统疗法治疗 ,B组加服曲美他嗪 2 0 mg,3次 / d,疗程均为 12周。观察全组病例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基础心率、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运动至 ST段压低 1mm所需时间及运动持续时间。结果 :B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运动至 ST段压低 1mm所需时间及运动持续时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 .0 1) ,治疗后组间比较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 B组明显优于 A组 (P<0 .0 1) ;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至 ST段压低 1mm所需时间及运动持续时间 B组明显优于 A组 (P<0 .0 5 )。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传统疗法对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抗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纯用传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p-e/QT比值和QTd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预测价值及对比分析.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12 h内行PCI者12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经急诊PCI实现IRA再通者71例(再通组);未能实现血管再通治疗者56例(非再通组).另选取10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患者入院时及术后心电图的QT值、Tp-e值,计算QT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Lown分级,其中Lown分级=3级者为MVA.分析Tp-e/QT比值和QTd与STE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Tp-e/QT比值、QTd均高于正常组(P〈0.001);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Tp-e/QT比值、QTd均延长,Tp-e/QT比值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著相关(r=0.3581,P〈0.001);Tp-e/QT比值降幅与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Killip′s分级、LVEF、CK-MB、cTnI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急性ST段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3621,P=0.0001).52例STEMI患者中MVA组24例,非MVA组28例,与QTd相比,只有Tp-e/QT比值与心率变异性呈负相关(P〈0.05);再通组中,单支与多支病变患者Tp-e/QT比值、QTd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与健康者相比,Tp-e/QT比值、QTd均延长,且Tp-e/QT比值更能准确有效地预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性J波对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86例急性STEMI患者,以入院时体表心电图(ECG)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41例为观察组,未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24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48 h、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及观察组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QTd、Tp-Te.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48 h、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d、Tp-Te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两组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TpTe 较同组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明显延长(P<0.01).结论 缺血性J波出现于急性STEMI患者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如结合QTd、Tp-Te能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离散度(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DCM,24例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DCM和43例非心脏疾病患者,测定QTd,QTcd。结果: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及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结论:QTd及QTcd可能是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QTc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60例DCM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QTd、QTcd变化,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QTd、QTcd比较,DCM组高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猝死组高于存活组和进行性心力衰竭死亡组(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显著高于室性早搏组(P<0.05)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而室性早搏组又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NYHAⅢ~Ⅳ级患者高于NYHAⅠ~Ⅱ级患者.QTd>110ms组室速、心源性猝死和NYHAⅢ~Ⅳ级发生率显著高于QTd≤110ms组(P<0.01或P<0.05),而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QTd、QTcd与NYHA分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不相关.结论DCM患者存在QTd、QTcd变化,QTd、QTcd的增加可作为预测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也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QTd与NYHA分级相关而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ELISA法检测80例老年CHF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45%,3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CHF患者NYHA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各组间Nt-proB-NP水平有统计学意义,且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18±853.4pmol/ml,2156±1543.5pmol/ml,3667±2469.0pmoL/ml对239±67.76pmol/m/,P〈0.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r=-0.735,P〈0.01)。血清Nt-proBNP水平对CHF的诊断最适分界点为415pmol/L时,其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7.4%,阴性预测值为82.4%。结论血清Nt-proBNP能有效诊断CHF,并能判断CHF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薛敏  冯帆  张超  高洁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03-205,20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B型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D-二聚体(D-D)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院就诊的70例CHF患者作为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颁布的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级法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33例、26例、11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本院70例体检正常者分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及1个月后的血液标本,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CT、BNP、cTnI及D-D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F组血清PCT、BNP、cTnI及D-D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CHF组中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血清PCT、BNP、cTnI及D-D水平随着心衰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CHF患者经治疗1月后,血清PCT、BNP、cTnI、D-D水平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经治疗1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经治疗1月后NYHA心功能级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血清PCT、BNP、cTnI、D-D水平与NYHA心功能级别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LVEF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中PCT、BNP、CTnI、D-D水平均可对CHF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反映,对于CHF患者疗效监测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肖士桂  刘颖望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82-188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评价其与近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将158例AMI静脉溶栓的患者分为再通组和未再通组,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4h的QTd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一周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QTd的相关性。【结果】静脉溶栓再通组QTd明显减少(P〈0.01),未再通组无明显变化(P〉0.05);再通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12.7%比32.1%,P〈0.01)。AMI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QTd明显大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P〈0.01)。【结论】成功的静脉溶栓能显著减少AMI患者的QTd,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QTd对判断静脉溶栓疗效、评价AMI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