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为探讨直肠中下段癌保留肛门临床最佳治疗术式。方法 对1993年~1997年收治28例中下段直肠癌经腹肛门切除后经肛门行结肠直肠粘膜吻合术。结果 随访6~52个月,平均29个月。无手术死亡率,无吻合口褥和吻合口狭窄发生。仅1例于术后19个月局部癌复发(3.6%),余27例现仍无癌生存。术后8~12周时排便控制良好,次数为2~3次/日,18周时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排便次数为1~2次/日。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既要避免腹壁结肠造口,又要保证手术的彻底性,在提高患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直肠中下段癌保留肛门临床最佳治疗术式。方法对1993年~1997年收治28例中下段直肠癌经腹肛门切除后经肛门行结肠直肠粘膜吻合术。结果随访6~52个月,平均29个月。无手术死亡率,无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发生。仅1例于术后19个月局部癌复发(3.6%),余27例现仍无瘤生存。术后8~12周时排便控制良好,次数为2~3次/日,18周时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排便次数为1~2次/日。结论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既要避免腹壁结肠造口,又要保证手术的彻底性,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 2011年9月,对45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均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并行预防性回肠造瘘.结果 45例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切割圈均完整,无输尿管损伤.手术时间185 ~ 260 min,平均215 min,术中出血量50 ~250 ml,平均110ml.切除淋巴结15 ~ 20枚,平均16.5枚,术后病理9例有阳性淋巴结.术后回肠造瘘排气时间3~5d,平均3.5d,留置导尿3~4d.术后无切口感染、肠粘连、切口裂开,术后住院时间12~ 17 d,平均15 d.随访15~28个月,平均23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回肠造瘘回纳后,肛门控便、控气功能良好.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安全可行,为瘤体较小、组织学分型好的早、中期的低位直肠癌提供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行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手术的同时,切断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以防术后出现肠管坏死的可行性。方法 对46例直肠癌患者行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手术的同时,切断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并就其方法、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6例,术后拖出肛门的肠管血液供应均良好,无1例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结论 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法,是预防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术后肠管坏死的有效方法,一般术后不会出现肛门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由于订书机吻合器的广泛使用,尤其是双吻合器在临床上的使用,使保肛手术成功率达69.83%,但仍有一部分低位直肠痈需行Miles术。自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们选择了23例低位直肠癌经腹切除、结肠吻合术。结果:根治切除22例,占95.6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肛吻合口瘘发生2例,占8.69%,随访6~72个月,平均42个月,盆腔复发2例,占8.69%,无吻合口复发及吻合口狭窄。手术后近期肛门控制稀便功能欠佳,3~6个月随访肛门功能良好。结论:虽结肛吻合有一定难度,但手术安全、并发症低、符合直肠根治要求,是一种理想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由于订书机吻合器的广泛使用,尤其是双吻合器在临床上的使用,使保肛手术成功率达69.83%,但仍有一部分低位直肠癌需行Miles术。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选择了23例低位直肠癌经腹切除、结肛吻合术。结果:根治切除22例,占95.6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肛吻合口瘘发生2例,占8.69%,随访6 ̄72个月,平均42个月,盆腔复发2例,占8.69%,无吻合口复发及吻合口狭窄。手术  相似文献   

7.
低位直肠肿瘤经肛门局部切除的体会(附3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位直肠在解剖上与膀胱、尿道、生殖器及肛管相毗邻,低位直肠肿瘤,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治疗时颇为棘手。过度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将会给患者带来难以接受的排便、排尿和性功能障碍[1~3],选择合理的外科手术方式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回顾分析我科近5年来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肿瘤32例,结果提示低位直肠肿瘤经肛门行局部切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23岁;肿瘤位置位于直肠前壁者17例,后壁者8例,左侧4例,右侧3例;肿瘤距肛缘3cm者1例,4c…  相似文献   

8.
Kan YF  Liu J  Gao ZG  Qu H  Zheng Y  Yi BQ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9):573-575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PIDCA)联合术前后放疗和化疗对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2年6月到2004年10月,对19例患者施行该手术。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岁(41-74岁)。肿瘤分期T,4例、T2 10例、T14例、L1例,肿瘤距离肛缘平均4.4cm(3.5-5.0cm)。经肛门在直视下从距离肿瘤下缘2cm全层切断直肠或肛门内括约肌,通过肛门内外括约肌间隙向上方游离直肠并与经腹完成的直肠游离汇合切除直肠及其系膜,经肛门行结肠肛管吻合,全部患者均未行预防性结肠或回肠造口。结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2例(10.5%)。随访时间为3~29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1例盆腔复发,复发率5.3%。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结论对经过选择的距离肛缘≤5cm的超低位直肠癌结合术前后的盆腔放疗和化疗,PIDCA术是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较理想、安全的术式,有较好根治性治疗效果,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门拖出切除吻合技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例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经肛门拖出切除、结-直肠吻合、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辅助切口,保肛率100%。手术时间平均(162.3±31.0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82±14.88)ml,术后平均(2.00±0.63)d恢复胃肠功能并进流质饮食,平均住院(12.27±1.56)d。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漏。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经肛门拖出切除吻合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创伤小、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施行了30例经耻骨直肠肌内侧间隙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该术式腹部操作同Mikes术,会阴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口,经耻骨直肠肌内侧间隙与腹部手术会师,保留了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切除了直肠和部分肛管,操作简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良好,初步远期疗效满意.若适当掌握手术指征,该术式可为部分距肛缘3.5cm以上低位直肠癌在保留肛门及良好排便功能的同时得到根治的一种可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14例直肠癌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11例吻合口漏,对相关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吻合口漏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术后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和手术操作是重要的原因,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吻合口漏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14例直肠癌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11例吻合口漏,对相关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吻合口漏是多因素作用,术后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和手术操作是重要的原因。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吻合口漏发生。  相似文献   

13.
拔除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研究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通过T管窦道置管引流,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以及内镜鼻胆管引流。结果:18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无1例需行开腹手术治疗。结论:T管拔除胆汁性腹膜炎的治疗首选微创引流方法,特别是内镜鼻胆管引流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切除吻合术后局部复发因素与再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肠癌切除吻合因不改道,保留肛门括约肌节制功能,病人乐意接受,近期效果尚好。1979-1995年报道230例直肠癌切除吻合术后有38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6.5%。38例行再手术42次,改为Miles手术17例,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口术9例,吻合口复发灶局部切除9例,肝叶切除4例,卵巢切除5例,肺叶切除3例,腹盆腔会阴放疗8例。存活5、4、3、2、1年者分别为11、7、5、5、5例。局部复发与直肠癌生物特性、临床病理分期、癌肿部位有关。吻合口局部复发可用电切或激光切除,但肠壁病灶大和肠外有转移者应行Miles手术,术后辅以化疗、放疗、栓塞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对直肠上段癌、乙状结肠癌切除术后环形切开近端或远端肠浆肌层、推剥切除6cm以上粘膜,再行肠端端全层浆肌鞘外套式吻合术.1987年2月至1996年7月共施行此术74例,男36例,女38例。其中直肠上段癌35例,直乙交界处癌3例,乙状结肠癌32例,降结肠癌4例。全梗阻者17例,不全梗阻者40例,无梗阻症状者17例.无吻合口瘘、狭窄和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等距对称分叶法吻合小血管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吻合口管壁等距对称分叶后吻合小血管,确保吻合口管壁完全外翻;内膜平整对合,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通畅率。方法:将吻合口管壁纵形剪开分叶,剪开的深度为管壁厚的2倍,小血管分3叶者吻合6针,4叶者8针。用二定点法先缝合叶部,后缝合2叶之间。用此法共吻合大白鼠尾动脉100个吻合口,免股动脉和肱动脉120个吻合口,免耳皮瓣自体交叉移植20个,用此法进行断手指再植15例,游离皮瓣移植5例。结果:100个大白鼠尾动脉吻合后即刻通畅率为100%,120个股、肱动脉吻合后3周其通畅率为97.5%(3个吻合口因伤口感染栓塞),吻合前、吻合后3周时吻合口内径经t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兔耳皮瓣全部成活,临床应用20例全部成功。未发生血管危象。吻合口经扫描电镜观察,愈合过程优于端端吻合法。结论:此法吻合微小血管能确保其吻合口管壁外翻,内膜平整对合,减少缝合针数。有利于吻合口的无创操作,使血管的通畅率提高,血管危象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合穿针石膏夹板法和开放复位抽出钢丝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02年12月-2007年9月,收治72例锤状指患者。38例采用开放复位抽出钢丝法治疗(A组):男34例,女4例;年龄(26.0±8.5)岁。致伤原因:运动伤33例,摔伤5例。示指2例,中指11例,环指18例,小指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1±3.1)d。34例采用闭合穿针石膏夹板治疗(B组):男26例,女8例;年龄(28.1±10.7)岁。致伤原因:运动伤31例,摔伤3例。示指1例,中指9例,环指15例,小指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3±3.6)d。两组伤指均有典型锤状畸形,X线片示远节指骨背侧基底部撕脱骨折。结果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1.8±12.8)min及(7.0±2.6)min。术后A、B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9个月及13.2个月。A组术后3例切口感染,其他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6d出现指掌侧皮肤压疮,对症处理后愈合。36例骨折于术后(47.6±8.7)d达骨性愈合,2例对位不良形成假关节,二期行伸肌腱附着点重建后功能改善。按照主动活动度(total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优10例,良18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73.7%。B组术后无针道感染发生,骨折均于术后(27.7±3.9)d达骨性愈合。TAM系统评定优19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穿针石膏夹板治疗锤状指与传统抽出钢丝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拖出式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改进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拖出式保肛术的改进经验,探讨改进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87年5月-2000年12月间48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18%;术后肛门功能满意。结论:拖出式保肛术的改进,显著改善了术后排便节制,确保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这一手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70 patients with obstructed left colonic cancer was undertaken in order to assess whether staged or primary resection was more appropriate. Thirty-four patients had initial colostomy and staged resection (group 1) while 36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primary resection and immediate anastomosis following intra-operative bowel washout (group 2). There were seven deaths (10%), five in group 1 and two in group 2. The wound infection rate 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were 44% and 36 days in group l and 19.4% and 16.5 days in group 2, respectively. Twenty per cent of patients in group 1 did not complete their staged procedures and had to live with their colostomies. The smooth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shorter hospital stay wa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in group 2 patients. As primary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 can now be performed with relative safety and reduced morbidity, we conclude that staged procedures can no longer be accepted as standard treatment for left colonic ob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