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7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39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36例39眼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后眼压、视力、合并症等情况,以探讨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2例75眼,根据患眼病情,选择22例23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50例52眼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组,术后第1天眼压升高者11眼,约占50%,用药1周后眼压正常,随访6~12个月,2例眼压升高,局部用药后眼压控制。联合小梁切除术组,术后第1天眼压升高者12眼,约占23%,用药1周后眼压正常,随访6~12个月,眼压均正常。两种手术方法,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根据患眼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房角关闭早期或药物控制良好的可缓解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药物难于控制眼压,前房角粘连范围>2个象限者,应选择联合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8例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随访6~82个月,平均32个月。一期植入人工晶体35例,未植入人工晶体3例。术后视力:术后1个月复查时裸眼视力≥0.5者22眼,0.1~0.4者13眼,<0.1者3眼。术后3个月复查时,裸眼视力≥0.5者25眼,0.1~0.4者10眼,<0.1者3眼。最佳矫正视力≥0.8者20眼。术后2个月测量眼压12 mmHg~20 mmHg。滤过泡裂隙灯下观察:Ⅰ型功能滤过泡27眼(71.1%);Ⅱ型滤过泡11眼(28.9%)。并发症:术后前房絮状渗出物7例于2周后吸收4例,4周后吸收2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1例,虹膜粘连与瞳孔变形,但未影响视力。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7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0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两组早期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因眼压较高引起视力下降者,观察组3眼,对照组9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20.55mmHg,1mmHg=0、133kPa),观察组33眼(82.5%),对照组21眼(70%),对照组中有5眼眼压在30mmHg以上,需手术治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前房角改变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相似(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如术前前房角粘连大于3/4圆周、眼压不易控制,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式效果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年龄51~72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6个月.结果 随访患者术后眼压(13.36±0.4) mm Hg,比术前药物控制眼压(19.05±0.3) mm Hg明显下降,并且在随访期内稳定,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眼前房全部加深(平均1.02 mm),房角全部加宽,所有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2行以上.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视力提高明显,且并发症少,但手术前选择合适的患者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医学综述》2016,(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CP)技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ACGWC)患者视力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十堰市中医医院眼科收治的ACGWC患者86例(86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43眼)。对照组进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进行CP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恢复、眼压及中央前房深度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恢复,且观察组病患视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眼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16±10)mm Hg(1 mm Hg=0.133 k Pa)比(28±11)mm Hg、(24±10)mm Hg],中央前房深度显著深于治疗前和对照组[(3.12±0.10)mm比(1.92±0.10)mm、(2.79±0.0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轻度角膜水肿发生率为18.2%(8/43),高于对照组的9.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9.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有利于ACGWC患者视力恢复,并能加深中央前房深度,降低眼压,为ACGWC的新型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和白内障并存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但其治疗较为复杂。随着显微手术的临床普及应用,我院近年来采用显微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23例25眼此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住院病例23例25眼,男9例11眼,女14例14眼。年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只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数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裸眼视力≥0.3者15只眼,0.02~0.3者6只眼。术后眼压平均15.2±4.3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31.5±7.2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有不同程度的虹膜炎性反应,局部予散瞳及激素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巩膜瓣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4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队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联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前房角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0.5±0.3),眼压(17.2±5.0)及前房角(3.8±1.3);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0.08±0.04),眼压(38.5±12.0),前房角(1.9±0.9);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术后患者视力显著提高,眼压和前房角明显改善,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激光治疗仪在眼科上的应用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的。自从Krasnov(1)报道用Q开关红宝石激光进行开角型青光眼小梁成形术、Hager(2)采用氩激光进行房角成形术以来,激光为青光眼的治疗开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我国是闭角型青光眼高发地区,其发病率约是欧美... 相似文献
12.
现将近年来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成果,常用的房角检查技术,发病的解剖学基础,以及常用的闭角青光眼类型的诊断处理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三联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2月接诊的三联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41眼)与同期小梁术后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4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者作为研究组,后者为对照组,均随访半年以上,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与3个月眼压、术前与术后前房变化、术后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明显下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前房深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率稍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性高,可更好地改善视力与眼压,是临床上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技巧。方法 抗青光眼手术的同时根据眼压、前房、虹膜晶状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先使眼球软化,再行滤过手术。结果 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眼压控制良好占97.4%,视力提高率79.6%。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宜尽早手术,手术中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是必要的,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有效的控制了眼压,改善了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52例(52眼)资料.结果:视力:术后随访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3~6个月,<0.1者5眼,0.1~0.2者8眼,0.3~0.6者29眼,>0.6者10眼;眼压:术前眼压平均为26.2±3.4mmHg,术后眼压平均为12.7±2.6mmHg,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可解除瞳孔阻滞、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刘洋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6):723-723
闭角型青光眼在行滤过手术之前,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其可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降至最低;但在临床上,经常有术前眼压不能降至正常水平或眼压持续不降的情况,为了挽救患者视力,避免延误治疗,必须采用非常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院对经采用各种降眼压措施而眼压仍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高眼压状态下为患者做前房穿刺术,并于第2日行小梁切除术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并白内障应用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53例64只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切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在眼压、视力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好转;Ⅰ和Ⅱ型功能性滤过泡53眼(82.8%),Ⅲ型滤过泡7眼(10.9%),Ⅳ型滤过泡2眼(3.1%);术后出现少数轻度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均恢复。结论:对青光眼并白内障应用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眼压,恢复视功能,并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对白内障与青光眼同时存在的病例,国内外已有采用白内障摘除和抗青光眼滤过术同时进行的报导,并认为这种联合手术有很多优点。本文收集我科1978—1989年施行的联合手术40例(40眼)分析讨论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nic biological microscope,UBM)在闭角型青光眼(angle-closure glaucoma,ACG)合并白内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山东省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232眼)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接受UBM检查,由资深眼科医师监测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房角开放度数(AA)等前房结构指标,同时监测患眼眼压变化和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和UBM检查,术后1周、1个月眼压、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UBM检查显示房角明显增宽,术后1个月时ACD、AOD500、AA、TCPD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UBM检查是观察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前房结构的有效手段,对精准量化评估临床疗效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3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6个月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与眼压的情况,并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组手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方深度均明显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没有出现大出血、虹膜损伤、继发恶性青光眼及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