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刚平  张红  武杰  张作峰 《山东医药》2011,51(29):72-73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92例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组)和224例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组)标本,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结果①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与淋巴结转移、腺外浸润、肿瘤复发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是否是微小癌等临床病理学因素无关(P〉0.05);②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8.7%,其中中央区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r=0.425,P〈0.01);③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与癌灶大小、部位无关(P〉0.05);④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97,P〈0.01)。结论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易转移、复发,中央区为较早发生淋巴转移的区域,中央区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的研究有助于确定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手术清扫范围的选择。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术前超声结果、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 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采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0例单纯采取Ⅵ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4例单纯采取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46例采取Ⅵ区淋巴结联合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45例Ⅵ区和侧颈区同时出现淋巴结转移,25例出现Ⅵ区转移而未见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8例出现跳跃式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而无Ⅵ区转移。男性、年龄45岁、侵袭至甲状腺被膜、肿瘤直径10.0 mm、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更高。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被膜的侵袭情况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建议同时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甲状腺乳头状癌较为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Ⅵ区,建议行首次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原发病灶切除联合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颈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对行颈淋巴结清除术的11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7例患者中,共行颈淋巴结清除术139侧,其中137侧有淋巴结转移,包括Ⅱ区淋巴结内癌转移112侧、Ⅲ区68侧、Ⅳ区24侧、Ⅵ区3侧、Ⅴ区1侧、Ⅰ区1侧,另2侧未见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内癌生长情况分别为Ⅰ期17例、Ⅱ期29例、Ⅲ期34例、Ⅳ期37例.结论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尤多见Ⅱ、Ⅲ区,淋巴结转移癌以Ⅲ、Ⅳ期多见.术中应以清除Ⅱ、Ⅲ、Ⅳ区颈淋巴结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20岁以下青少年甲状腺癌5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行内分泌辅助治疗,14例联合131I内照射治疗。结果本组乳头状癌56例(94.9%)其中微小乳头状癌29例;滤泡状腺癌1例(1.7%);髓样癌2例(3.4%)。颈淋巴结转移34例(57.6%),其中双侧甲状腺癌并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者7例(11.9%)。术后5年内复发1例(1.7%)。本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双侧甲状腺受侵犯伴双颈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成年人。结论青少年甲状腺癌早起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常以颈部肿大淋巴结或甲状腺孤立结节就诊,不易早发现易误诊。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6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4例(A组)行甲状腺原发灶根治切除术,122例(B组)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的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相近;两组术后早期复发率分别为29.8%和7.3%,两组相比,P<0.05。结论 cNO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能显著降低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疗效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化手术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PTC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包膜情况、肿瘤分期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组201例PCT均行个体化手术治疗,TNM分期Ⅰ期108例,Ⅱ期43例,Ⅲ期42例,Ⅳ期8例。该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未出现气胸、乳糜瘘、气管食管瘘、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住院期间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2例(1.0%)。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发现局部复发2例(1.0%),淋巴结转移2例(1.0%),远处转移1例(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3.7%(108/201),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4.8%(70/108)。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TNM分期和肿瘤穿透被膜。结论 PTC需根据不同临床特点给予个体化手术治疗;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建议所有患者均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对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4例(A组)行甲状腺原发灶根治切除术,122例(B组)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的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相近;两组术后早期复发率分别为29.8%和7.3%,两组相比,P<0.05.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能显著降低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区性颈清术在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5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同时选择实施传统清扫术的相同诊断的患者38例做对照组,对实施两种不同手术后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情况、生存质量进行3年随访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而分区性清扫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行传统颈清扫术的患者。结论 应用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的颈淋巴结清扫术,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咽鳞癌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cN0的下咽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梨状窝152例,咽后壁30例,环后21例。术前放疗40 GY或50 GY+手术综合治疗(R+S)组74例;根治性放疗组92例;手术+术后放疗(S+R)组15例;单纯手术(SA)组22例。结果所有经颈清扫或颈部探查证实cN0下咽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为32.1%。术前放疗+颈清扫或探查后的颈部再转移率为6.1%,术前放疗后颈部未处理者的再转移率为22.0%。S+R组无颈部再转移病例,根治性放疗组再转移率为6.5%。几乎所有发生隐匿性转移和颈部再转移的淋巴结均在同侧Ⅱ区、Ⅲ区和Ⅳ区,无Ⅰ区和Ⅴ区的转移,很少发生对侧淋巴结转移。结论 cN0下咽癌颈部隐匿性转移的几率很高,择区性颈清扫是最理想的处理术式,70 Gy的根治性放疗和术后放疗60 Gy是颈部隐匿性转移很好的控制剂量。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它的发生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4.42%,其中90%以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分化型甲状腺癌多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尤其是乳头状甲状腺癌,约50%~75%并发淋巴结转移。若术前明确诊断,可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否则,需二期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我院于2006年10月行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1例。本组病历:患者女性,27岁,单侧甲状腺癌,行单侧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属于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术后面部麻木,手局部抽搐,声嘶,饮水呛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