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急性期表现 ,为临床诊断DAI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法 :收集 1 4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 1 4例 ,脑实质内出血灶 1 1例 ,呈单发或多发 ,直径 <2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 ,蛛网膜下腔出血 9例 ,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 4例 ,颅骨骨折 2例。结论 :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 ,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侯安海  陈根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219-222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急性期表现,为临床诊断DAI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14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14例,脑实质内出血灶11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2 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4例,颅骨骨折2例.结论: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心伟  张辉  徐锦锋  全世杰 《吉林医学》2012,33(19):4074-4076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e,DAI)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临床证实为DAI病例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36例,其中弥漫性脑肿胀31例,脑室及脑沟、裂、池均受压变小或闭塞;脑实质出血29例,其中胼胝体区出血8例,基底节区5例,脑干4例,小脑半球2例,皮髓质交界区18例,15例为上述两个或多个部位合并受累;蛛膜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室出血6例,硬膜下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3例,颅骨骨折6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可为临床诊断DAI提供较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DA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MRI诊断。方法:分析3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资料,其中24例还先后做过CT检查,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GCS评分。结果:DAI的MRI征象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双侧脑白质水肿,脑室、脑池、脑沟及蛛网膜下腔变窄消失,无中线移位。脑实质出血20例,呈斑点状,直径大多小于2.0cm,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及皮髓交界处,蛛网下腔出血和/或脑室出血12例;合并硬膜外血肿5例;颅骨骨折6例。结论:DAI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弥补CT的局限性,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急性脑外伤患者中分析脑弥漫性轴素损伤(DAI)的早期CT征象,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7例DAI患者的早期CT表现,结合文献提出DAI的CT诊断标准,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小出血灶(直径约≤2cm),中线结构无移位,脑池内及脑室内出血,弥漫性脑肿胀。27例DAI早期CT表现。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高密度影,(双额颞区11例,双颞区9例,双顶区6例,双枕区1例,伴脑干或胼胝体点状高密度影6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小血肿9例,合并颅骨骨折13例),CT应用虽然不能显示神经轴索损伤,但是可以直接显示脑实质内的小出血灶及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改变,为DA1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32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 CT表现 ,为临床早期正确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搜集临床拟诊 DAI32例头颅 CT扫描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实质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 2 5例 ,直径大多 <2 cm,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基底节区及皮髓质交界处 ;(2 )弥漫性脑肿胀 2 9例 ,脑室及脑沟、裂、池受压变小或闭塞 ;(3)蛛网膜下腔和 (或 )脑室出血 10例 ;(4 )合并硬膜外血肿 4例 ,硬膜下血肿 12例 ,颅骨骨折 3例。结论 :DAI的 CT征象对于临床早期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卓丽华  龙拥军  刘剑  邓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50-4351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CT表现并和临床症状相结合,评价CT在DAI诊断中的价值,进一步加强对DAI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175例DAI病例的CT资料,并与临床症状相对照。结果:151例脑质中见到一个或数个点状出血灶,其中大脑半球69例,胼胝体17例,脑干41例,小脑13例,脑室11例;24例未见明确出血灶;153例出现弥漫性脑肿胀。结论:脑CT扫描是临床诊断DAI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深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CT表现的认识,以助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方法对4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脑实质出血34例,呈斑点状,主要位于胼胝体、基底节一内囊区、脑干及皮髓质交界部。②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21例。③弥漫性水肿16例。④合并硬膜外血肿7例,硬膜下血肿5例。⑤颅骨骨折8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包继华  丁常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038-3039
目的:探讨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预后、GCS评分的关系。结果:60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53例,呈斑点状,直径多<20 mm,主要位于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蛛网膜和/或脑室出血47例,合并硬膜外血肿24例,颅底骨折28例。37例累及中线部位。本组中治愈40例,好转5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4例。GCS评分13分15分4例,9分12分16例,≤8分40例。结论: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评分较低。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仲涛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1006-1007
目的探讨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72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53例,呈斑点状,直径多<20mm,主要位于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蛛网膜和(或)脑室出血37例,合并硬膜外血肿24例,颅底骨折28例。67例累及中线部位。本组中恢复良好23例(23%),中残21例(21%),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22例(22%),死亡34例(34%)。结论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评分较低。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文清  胡宴宾  符水 《当代医学》2011,17(11):76-77
目的 研究弥漫性脑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在临床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DAI患者的MRI及CT表现,患者均于伤后2~72h内行CT与MRI检查.结果 CT影像:其中16例CT结果阴性,余20例表现为弥漫性脑组织肿胀,皮层下及脑组织深部小出血灶,中线无明显移位;MR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CT特征,探讨DAI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5例脑弥漫性损伤的早期临床资料和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病人均有昏迷深、时间长、定位体征不明显,35例病人CT均有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脑实质中有片状或点状出血者30例,其中大脑白质内出血15例,脑干点状出血2例,胼胝体或四叠体部位出血3例,脑室系统出血4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情况者6例,5例患者并发少量的挫裂伤,4例患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患者有颅底骨折并脑脊液耳漏,并发颅内小血肿者有2例.结论 DAI是剪力作用引起脑白质轴索广泛性损伤,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和CT检查结合对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CT特征,探讨DAI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5例脑弥漫性损伤的早期临床资料和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病人均有昏迷深、时间长、定位体征不明显,35例病人CT均有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脑实质中有片状或点状出血者30例,其中大脑白质内出血15例,脑干点状出血2例,胼胝体或四叠体部位出血3例,脑室系统出血4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情况者6例,5例患者并发少量的挫裂伤,4例患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患者有颅底骨折并脑脊液耳漏,并发颅内小血肿者有2例.结论 DAI是剪力作用引起脑白质轴索广泛性损伤,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和CT检查结合对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韩策 《中外医疗》2009,28(36):162-162
目的回顾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2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的回顾学习。所有病例均在伤后1~24h内行CT扫描,常规条件扫描,感兴趣区加做5mm薄层扫描。结果共检出26个病灶,表现为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均伴有弥漫性脑肿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小血肿。病灶越趋近于中线结构附近,病情越重。结论CT能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情重,死亡率高,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本文作者分析了21例本院诊断DAI病人的早期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早期CT征象及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早期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皮髓质界限不清、模糊。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及脑干周围池大多对称性受压变小或闭塞,中线结构未见移位或轻度移位。脑实质内可见局部蜘蛛网样模糊影或单发、多发小出血灶22例(直径多<1.5 cm),出血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19例(双额颞区18例),胼胝体4例,基底节区2例,脑干5例,小脑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其中脑干周围池出血9例,有薄层硬膜下血肿11例,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挫裂伤4例,颅骨骨折5例。入院时均表现为昏迷状态,GCS评分均较低,3分12例,4分5例,≤8分8例。本组中恢复良好5例(20%),中残8例(32%),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3例(12%),死亡9例(36%)。结论及时进行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降低DAI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征象。方法搜集46例临床和MRI影像资料完整的DA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发现出血性病灶者39例: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区15例、胼胝体13例、基底核区5例、脑干3例、小脑3例;单发5例,多发34例。非出血性病灶7例:胼胝体5例、脑干2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室出血6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5例及颅骨骨折18例。结论MRI是诊断DAI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为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临床、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以期提高对DAI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 ,同时进行过CT和MRI检查 ,特别是CT检查相对阴性的 32例DAI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32例DAI患者CT检查相对阴性 ,MRI检查发现在胼胝体、基底节、脑干及灰白质交界处多发小的异常信号灶。结论 临床拟诊DAI的患者在CT检查相对阴性时可进行MRI检查 ,其MRI影像学表现有助于DA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DAI患者致伤因素、临床症状、CT影像等临床资料。结果均见弥漫性脑肿胀,表现为双侧脑白质大片状低密度区,皮髓质界线不清,呈弥漫性脑肿胀改变。实质出血病灶68例,其中胼胝体区46例,基底节区11例,皮髓质交界处7例,脑干4例,形态呈类圆形及斑点状;中线结构无移位36例,均伴有颅内脑外血肿,移位5 mm以下31例;移位5 mm以上5例;发现合并硬膜外血肿15例,颅骨折14例,硬膜下血肿6例;通过手术和保守治疗恢复良好20例,占24.39%;中残32例,占39.02%;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13例,占15.85%;死亡17例,占20.73%。结论 DAI发生后要及时CT诊断,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灵  兰蒙  招建华  林小华 《广东医学》2001,22(7):622-623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及DAI的诊断。结果 本组48例DAI伤者中8%为车祸伤。昏迷时间≤6h者4例(8%),>24h者37例(77%),CT/MRI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0例(83.3)%,有8例(17%)伤后24h内CT未见但临床体征明显。结论 DAI的诊断临床判断和影像学表现同时并重,在两者表现不相符时,更应注重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