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从百合科植物王贝母(Fritillaria imperialis)中分离出1个抗胆碱能生物碱鄂贝乙素。本次又从中分离出2个新的藜芦碱型生物碱(1、2)和3个已知甾体生物碱地不容碱(3)、persicanidine(4)、西贝母碱(5),并对其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e根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RP-18和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化合物1、2、7、8、10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小叶臭黄皮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咔唑生物碱,分别鉴定为2,3-二甲氧基-3-羧基咔唑生物碱(1)、1-羟基-3-甲酸甲酯咔唑生物碱(2)、7-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3)、2,7-二甲氧基-3-甲酸甲酯咔唑生物碱(4)、7-羟基-3-甲酸甲酯咔唑生物碱(5)、2-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6)、1-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7)、2,3-二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8)、3-醛基咔唑生物碱(9)、6-甲氧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10)、7-甲氧基-3-甲酸甲酯咔唑生物碱(11)、2-甲氧基-3-羧基咔唑生物碱(12)、1,6-二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13)。结论化合物9、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8、10对3种人体肿瘤细胞(A549、He La和BGC-823)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IC50为8.53~19.87μg/m L。  相似文献   

3.
伏康树中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i L  Deng Y  Li F  Guo DL  Lu CY 《中药材》2012,35(2):226-229
目的:研究伏康树中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voacangine(1)、voacangine hydroxyindolenine(2)、19R-epi-voacristine(3)、epi-ibogaine(4)、vobasine(5)、19-epi-heyneanine(6)、vobtusine(7)和voacamine(8)。结论:其中,化合物2~4、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附子以95%乙醇回流提取、浓缩,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附子中共分离鉴定了5个C19-二萜生物碱和4个C20-二萜生物碱,分别为苯甲酰乌头原碱benzoylaconine (1)、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enzoylmesaconine (2)、苯甲酰次乌头碱benzoylhypaconine (3)、8-OEt-14-benzoylmesaconine (4)、塔拉地萨敏talatizamine (5)、chuanfumine (6)、异叶乌头碱hetisine (7)、3-epiignavinol (8)、关附辛素guan fu base H (9)。结论 化合物6、8和9为首次从附子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云南翠雀花为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云南翠雀花(Delphinium yunnannense Franch.)的块根,产于云南、贵州等地,具有驱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络散瘀等功效,民间用于治风湿关节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 [1].有关研究表明,翠雀属植物中含有非成瘾性镇痛作用的二萜生物碱类 [2],由于该植物的化学成分目前未见报道,故我们对其生物碱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了4个二萜生物碱类成分,分别鉴定为Yunnadelphinine(1)、Deletatine(2)、Delsemine A(3)、Delsemine B(4).  相似文献   

6.
天茄子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天茄子(丁香茄Calonyction muricatum的种子)中生物碱成分的分离及其结构研究。方法:天茄子用80%乙醇提取得到浸膏,按照极性大小分为四个组分,组分I(石油醚)、组分Ⅱ(乙醚)、组分Ⅲ(甲醇)和Ⅳ(水)。对组分Ⅱ和组分Ⅲ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和HPLC等方面分离其中的生物碱。结果:得到5个生物碱单体。经结构研究,确定为:ipalbidine(W1)、ipalbidinium(W2)、ipalbinium(W3)、isoipomine(W4)和ipomine(W5),这五种生物碱都是中氮茚类生物碱。结论:W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出,W1、W2和W4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出。  相似文献   

7.
王建忠  雷宇  廖静  陈小瑞 《中草药》2013,44(17):2350-2353
目的 研究毛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 var.mollis根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及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木防己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较少见的C-α羟基取代的新BBI生物碱木防己亭碱(1)及3个已知生物碱,分别为去氢艾帕特啉碱(2)、木防己碱(3)、异木防己碱(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木防己亭碱,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地不容块茎中的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地不容Stephania epigaea Lo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千金藤素( )-cepharan-thine(1),轮环藤宁cycleanine(2),(-)-norcycleanine(3),isochondodendrine(4),delavaine(5)和runanine(6)。结论:生物碱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1~4体外有肿瘤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从日本厚朴Magnolia obovata Thunberg叶中分得5个具血小板凝集抑制活性的阿朴啡生物碱:N-乙酰番荔枝碱(1)、N-乙酰基木番荔枝碱(2)、N-甲酰番荔枝碱(3)、鹅掌楸碱(4)和毛叶含笑碱(5)。化合物2和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5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10.
黄山乌头中的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山乌头中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黄山乌头总生物碱,经色谱法分离、纯化,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帕乌头碱(Hypaconitine ,1) ,中乌头碱(mesaconitine,2) ,尼奥宁(Neoline,3)。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双酯型乌头碱(1 ,2)为黄山乌头主要生物碱成分。  相似文献   

11.
从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块茎炮制品中分离得到4个新的(3~5、8)和5个已知的去甲二萜类生物碱(1、2、6、7、9),并对其构型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2.
对青藤(Sinomeniumacutum)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出3种生物碱,分别为N-trans-feru-loylmethoxytyramine (1) ,gusanlung C(2) ,和sinoacutine (3)。其中生物碱1和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对以上分得的生物碱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和2对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知母中的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知母中的生物碱成分.方法:Sephdex LH-20,Rp-18及硅胶色谱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生物碱,分别为aurantiamide acetate(1)、环(酪-亮)二肽(2)、香豆酰基酪胺(3)、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4)、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5)、烟酸(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百合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为首次从知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化学筛选的方法(LC-MSn)研究北豆根中微量生物碱类化合物。方法:采用经典的酸提碱沉法获得蝙蝠葛总生物碱,利用多种色谱法相结合分离生物碱类化合物,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豆根中分离得到4个微量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1-4经波谱鉴定分别为cissampentin,costaricine,cycleatjehenine,2-N-Methyltelobine。结论:化合物1-4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桑枝水提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震  汪仁芸  朱丽莲  梁晓天 《中草药》2000,31(7):502-503
桑枝是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为祛风湿 ,利关节的常用药 ,用于治疗肩臂关节酸痛麻木。临床应用于关于肿痛、手足麻木、风湿痹痛、瘫痪等多种疾病。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桑属植物中存在多种多羟基生物碱类型化合物 ,从桑白皮、桑叶及桑椹中分得一些多羟基生物碱具有很好的抑制糖苷酶活性 [1~ 3]。国内外对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 ,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 ,我们从桑枝水提物中分得 4个多羟基生物碱及 2个氨基酸 ,它们分别被鉴定为 :l- deoxynojirimycin( )、N- methyl- l- deoxynojirimycin ( )、fago…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花石蒜中的石蒜生物碱。方法:采用多种层析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此外,生物碱110进行了流感甲型病毒的活性测试。结果:从红花石蒜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石蒜生物碱和9个已知的石蒜生物碱:2-methoxy-6-O-ethyloduline(1),2-methoxy-6-O-methyloduline(2),trispherine(3),8-O-demethylho-molycorine(4),homolycorine(5),9-O-demethylhomolycorine(6),oduline(7),lycorenine(8),6α-O-methyllycorenine(9)和O-ethyllycorenine(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高石蒜碱类型的石蒜生物碱,生物碱13为该植物中的主要成分,且对流感甲型病毒显示了较弱的抗病毒活性,IC50分别为2.06,0.69,2.71μgmL1,CC50分别为14.37,4.79,80.12μgmL1。  相似文献   

17.
曹素芹  杜思雨  方磊  周洁 《中药材》2023,(2):364-369
目的:对夹竹桃科狗牙花属植物云南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yunnanensis Tsiang的Ibogan型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速逆流色谱、HPLC等对云南狗牙花9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采用质谱、NMR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云南狗牙花中分离得到12个Ibogan型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2-oxopropyl)voacangine(1)、voacangine-7-hydroxyindolenine(2)、(3S)-3-cyanoisovoacangine(3)、3-(2-oxopropyl)-coronaridine(4)、obovatine(5)、3-(β-hydroxyethyl)-coronaridine(6)、19-epi-heyneanine(7)、19-epi-isovoacristine(8)、3-oxo-voacangine(9)、ibogamine(10)、coronaridine pseudoindoxyl(11)、voacangine pseudoindoxyl(12)。结论:其中,化合物1、3~6、9、11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大叶钩藤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大叶钩藤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氯仿提取及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渡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大叶钩藤生物碱部分分离并鉴定了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柯诺辛碱(1)、柯诺辛碱B(2)、异去氢钩藤碱(3)、异钩藤碱(4)、去氢钩藤碱(5)、钩藤碱(6).结论:柯诺辛碱为大叶钩藤生物碱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芪内生真菌AR08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结合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生物碱的结构。结果:6个fumiquinazoline类生物碱鉴定分别为fumiquinazoline J(1),fumiquinazoline I(2),fumiquinazoline C(3),fumiquinazoline H(4),fumiquinazoline D(5),fumiquinazoline B(6)。结论:化合物2和4是首次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狭瓣鹰爪花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狭瓣鹰爪花茎的生物碱成分。方法:生药用70%乙醇提取,提取物酸水溶解,酸水液氨水碱化后氯仿萃取,氯仿部位用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NMR等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spinosine(1),3-hydroxynornuciferine(2),juzirine(3),artabotrine(4),liridine(5),assim-ilobine(6),isococlaurine(7),-Ndemethylarmepavine(8)。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