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芬  刘健  张彩霞 《全科护理》2011,9(35):3254-3255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激活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心肌重塑的发生,不同程度影响左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预后差、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是临床的危急重症。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细胞治疗现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心血管药物及介入技术的应用,急性期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于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数量减少,无收缩功能的纤维瘢痕代替正常的组织结构,发生退行性心室重塑,心肌泵血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目前药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存活心肌的识别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跃进 《新医学》2004,35(6):373-375
传统的观念认为心肌缺血造成的坏死符合以下规律:如果缺血程度轻、时间短,心肌无坏死,其收缩功能正常;如果缺血程度重、时间长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收缩功能消失,产生局部室壁运动异常。近年来,随着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入,证明了由于心肌缺血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以及缺血心肌有无再灌注或侧支循环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4.
1概述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和血管组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心脏是由起搏细胞、传导细胞和收缩细胞(心肌细胞)组成.就重量而言.主要成分是心肌收缩细胞的心肌蛋白和心肌酶.其中有些具有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心肌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心脏动脉梗死时,心肌细胞因缺血损伤或坏死后.上述蛋白和酶可较快的释放人血.成为诊断心肌缺血或坏死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顾晖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23-192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护1概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可有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表现,或伴有低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并有特征性的血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动态改变。一般将发病4~8周以内的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它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严重临床类型,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抢救,以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范围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各种并…  相似文献   

6.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狭窄造成的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它们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但是对于急慢性心肌梗死患者,上述治疗方法无法逆转已坏死的心肌,因而不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表现为患者反复发生心力衰竭。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心肌细胞减少,坏死,凋亡,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瘢痕形成。如何促进缺血坏死区心肌细胞再生,防止心室重构,已成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骨髓干细胞(marrowstemcell,MSC)研究的深入,人们试图通过移植技术将MSC移入受损的心肌组织中并使其增殖再生,以替代坏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本文对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建英 《护理研究》2013,27(9):834-835
心肌梗死(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骤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严重类型。ST段抬高性心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笔者将心肌梗死误诊为肠道感染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郭蕾 《护理研究》2005,19(11):2396-2397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减少,继发心室重构,是造成心肌梗死者远期发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功能心肌细胞丧失的问题。最近研究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有可能取代受损心肌细胞并建立新的血管来供应血运。其优点是易于自体采集,避免了伦理学纠纷和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存活经过最近数十年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过去我们认为心肌在缺血后会成绩现不可逆的损伤,乃至心肌坏死,导致心脏的收缩功能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心肌细胞是不可冉生的,是一种全或无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常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当心肌缺血时间大于20~30min时,心肌细胞开始出现坏死,缺血超过6h后,缺血区域20%~80%的心肌发生坏死~([2]),因此AMI越早得到治疗,患者获益越大。典型AMI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观念认为,心肌缺血是一个“有或无”的过程。但近年研究证明,由于心肌缺血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及缺血心肌后有无再灌注或侧支循环血流供应,心肌梗死区域或严重缺血后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区域可能仍有存活心肌。存活心肌的概念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后,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的相关动脉疏通后。相关区域无收缩功能或收缩功能异常的节段可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可恢复收缩功能的心肌被称为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13.
李晶晶 《全科护理》2014,(31):2975-2976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2013年9月我科收治1例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心力衰竭的病人,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变化快,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周春燕 《护理研究》2006,20(4):1094-1095
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大量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使心脏功能受损。病人早期进行血管重建有助于减少梗死区面积,保护心功能,显著降低早期病死率并改善预后。但是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仍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所以心肌梗死的近期病死率虽有降低,但远期病死率却未见明显改善。2001年以来,国内已经尝试利用心肌梗死病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辅助治疗并取得了和动物实验一致的疗效。细胞注入途径包括经冠状动脉移植、经心外膜心肌注射和经心内膜心肌注射。在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注入到病人的病变冠状动脉血管内,目前来自临床的报道显示,接受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心肌梗死病人症状改善、梗死部位灌注增加、心功能恢复,而且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前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所用的介入、溶栓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治疗手段只能恢复血流的再灌注,防止梗死部位的进一步扩大,无法挽救濒死的心肌。基因治疗虽可增强心肌细胞的收缩,但由于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数目减少,使基因治疗的作用受到限制。文章就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4/2007-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4/2007-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4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1篇相关文献,4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75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46篇文献中,分别涉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过程与机制、骨髓干细胞移植与心室重构等内容。资料综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指心肌梗死后心室大小、结构、形态以及心脏功能的变化过程,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区膨出,非梗死区心肌肥大、室壁增厚、心肌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整个心室进行性扩张、心脏收缩功能减低。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有功能的心肌组织,取代坏死及无功能的心肌,通过控制细胞基因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同时,干细胞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进毛细血管新生和先前存在的血管系统增殖,改善宿主血液供应,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干细胞移植后可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心肌再生、血管生成以及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常由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能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能及时疏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冠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付文亭  李清  徐帅 《临床医学》2012,32(3):103-104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脏损伤性疾病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紊乱及心力衰竭等,也是急性脑血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目前已明确存在神经源性心肌损害,而不是冠状动脉本身病变所致。因为研究存在各方面的证据,如病理上发现心肌细胞溶解,  相似文献   

19.
心肌缺血/再灌注(I/R)治疗是减小心肌梗死面积、保留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死亡率和心力衰竭(HF)发生率最有效的手段。然而,由I/R引起的心肌内出血(IMH)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心律失常,增加 HF、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本文旨在对心血管磁共振(CMR)诊断IMH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CAD)为常见病,冠脉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细胞功能代谢发生变化,心功能受损.随着冠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人们发现部分受损心肌功能在术后能恢复,从而认识到存在可逆性心肌损伤,提出了存活心肌的概念.对于CAD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区域内,有存活心肌的患者,再血管化术后局部心肌功能恢复或改善;而无存活心肌(坏死、瘢痕)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再血管化术后功能不能恢复,有较高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因此,治疗前正确鉴别心肌梗死区活性与非活性的区段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再通术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存活心肌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