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稳定而特异的降解产物 ,是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之一。广泛应用于出血凝血方面疾病的检查。最近我院开展了 D-二聚体的检测 ,并对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对照组 2 0例 ,年龄 2 5~ 6 5岁。均为健康体检人员。肝硬化组 2 4例 ,年龄 4 0~ 6 0岁。急性白血病组 18例 ,年龄 18~ 5 7岁 ,其中原始粒细胞未分化型 6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8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4例。术后组 2 0例 ,年龄 31~ 6 2… 相似文献
2.
3.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肺癌患者血浆 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我们检测了肺癌 2 4例血浆 D—二聚体水平 ,以了解肺癌患者常伴凝血及纤溶异常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象组 2 0例 ,年龄 32~ 6 8岁 (5 1岁± 3.5岁 )均为我院健康职工体检者。肺癌组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35~ 81岁 (5 5岁± 4 .5岁 ) ,其中 期 8例 , 期 16例 ,均经临床、病理和影像检查确诊。1.2 检查方法 采静脉血与 0 .12 9mol/ L 枸橼酸钠混匀 (9∶ 1比例 ) ,以 4 0 0 0 r/ min速度离心抽取血浆待检。D—二聚体检测采用 EL ISA法 ,试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东亚希森美康公司提供的CA7000全自动血凝对270例常见的疾病:脑梗死(30例)、肺栓塞(30例)、肝硬化(30例)、糖尿病(30例)、肾病综合征(30例)、妊娠(30例)(早孕、中孕和晚孕)、胆石症(45例)、普通高血压(45例)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 分3组:第1组为脑梗死、肺栓塞和肾病综合征组,其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在3000 μg/L以上,第2组为妊娠、肝硬化和糖尿病,D二聚体结果在300~3 000 μg/L之间,第3组为普通高血压和非手术的胆石症,D二聚体结果在300 μg/L之内.结论 D二聚体结果符合临床第1组者可确定诊断,第2组提示诊断并应注意连续监测,第3组可排除与凝血纤溶激活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脑出血组20例,脑梗死组3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0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D二聚体含量在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脑出血组的D二聚体急性期与恢复期有统计学差异,脑梗死组的D二聚体恢复期持续升高。结论:检测D二聚体对脑梗死、脑出血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可作为其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及临床应用.方法:用ELISA定量快速检测法测定86例肺癌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癌(Ⅰ、Ⅱ、Ⅲ a期)及(Ⅲb、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肺癌(Ⅲb、Ⅳ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明显高于肺癌(Ⅰ、Ⅱ、Ⅲa期)患者(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肺癌肿瘤诊断及病情评估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组(n=60)和健康对照组(n=30)血浆D-二聚体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心衰患者组按心衰程度、LVEF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亚组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随心衰程度加重,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不同心衰程度患者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LVEF值降低,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升高,各不同射血分数(EF)水平患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098).[结论]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②随心衰程度加重,高凝状态更为严重;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高凝状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血浆D二聚体组织因子及内皮素对血栓性脑梗塞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脑梗塞是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发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血栓性脑梗塞的发病多见于在血管病变或损伤基础上 ,与凝血状态和血液成份的改变及血管活性肽的激活等有关。本文通过检测血栓性脑梗塞在不同时相 D-Dimer、TF及 ET水平的变化 ,探讨了三者在血栓性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 0 2~ 2 0 0 1- 0 9本院住院急诊血栓性脑梗塞 5 4例。入院时经 CT检查证实并符合 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31例 ,女 2 3例 ,年龄 46~ 81岁 ,平均 6 6 .4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检测意义。方法 D-二聚体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4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40例正常孕妇,4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对孕妇特别是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及时发现妊高症,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急性白血病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的改变而形成高凝状态或者出血,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检测了31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探讨其在AL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健康人不同年龄组血浆F1+2及D-dimer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原片段1+2(F1+2)是Xa因子介导裂解凝血酶原而产生,Xa作用了凝血酶原分子的精氨酸273.苏氨酸274(Arg273-Thr274)部位,导致F1+2从凝血酶原分子的NH2释放[1],F1+2是凝血激活的一个血浆分子标志物[2]。 D-dimer系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血浆水平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导性分子标志物[3]。本文通过对 26例正常人不同年龄组血浆F1+2、D-Dimer的检测,旨在探讨年龄及其相关因素与血浆F1+2、D-dim… 相似文献
14.
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探讨其早期诊断ACS的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122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4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4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40例,在患者入院即刻、发病6h、24h、1周,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F1 2、SFM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入院即刻F1 2、SFMC明显增高,(0.52±0.17)mmol/Lvs(1.36±0.22)mmol/L,(62.13±11.28)mg/Lvs(87.21±12.75)mg/L(均P<0.05);与UA、NSTEMI患者比较,STEMI患者F1 2、SFMC明显增高,(1.27±0.21)mmol/L、(1.29±0.18)mmol/Lvs(1.43±0.25)mmol/L,(83.72±12.10)mg/L、(86.14±13.61)mg/Lvs(93.05±12.53)mg/L(均P<0.05),而UA患者与NSTEMI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CS组入院即刻F1 2、SFMC水平最高,经治疗后F1 2、SFMC逐渐下降,1周后降至正常。结论ACS患者处于高凝状态,F1 2、SFMC可作为早期诊断ACS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的凝血系统变化。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ACL-9000,检测36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凝血系统功能障碍,PT、APTT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纤溶系统功能激活,D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出现异常,监测大面积烧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对了解患者病程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治疗、预防DIC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光电散射比浊法与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二聚体 (D- dimer,DD)是已交联的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其血浆中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 ,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 [1 ]。我们用光电散射比浊法对 1 0 8例患者血浆和 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进行定量检测 ,并与当前使用较多的胶乳凝集法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 0 8份血浆标本来自本院患者 ,临床已明确诊断 ,并有相应的阳性检测指标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42例 ,脑梗死 50例 ,重症肝炎 1 2例 ,肺静脉栓塞 4例 ,年龄 42~ 78岁。 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FIB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两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FI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浆FIB含量的增高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D-二聚体、血浆FIB水平变化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冠心病患者(实验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hs-CRP、Fib、UA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HD患者hs-CRP、Fib、U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D各组间hs-CRP、Fib、UA含量差异也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hs-CRP、Fib、UA的检测可作CHD新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