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较少见,国内报道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6% ̄1.2%。作者1984年1月 ̄1993年7月共诊治5例,均行手术探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作者结合文献,对本瘤的组织起源、病因、病理学特征、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5例PCNSL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并接受放疗,其中25例放疗后接受化疗。结合文献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病急,病程短,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为主要表现之一。CT、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可单发或多发。3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月,1年生存率74.3%,3年生存率25.7%,5年生存率5.71%。肿瘤全切及局部切除者,生存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加化疗疗效优于不加化疗(P=0.012)。结论:PCNSL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放疗、化疗的联合治疗。PCNSL侵袭性强,生存期短,其预后主要与发病年龄、多灶性、一般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5例PCNSL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并接受放疗,其中25例放疗后接受化疗。结合文献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病急,病程短,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为主要表现之一。CT、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可单发或多发。3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月,1年生存率74.3%,3年生存率25.7%,5年生存率5.71%。肿瘤全切及局部切除者,生存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加化疗疗效优于不加化疗(P=0.012)。结论:PCNSL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放疗、化疗的联合治疗。PCNSL侵袭性强,生存期短,其预后主要与发病年龄、多灶性、一般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表现并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7月至200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例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结果及治疗效果.18例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方法.5例单纯手术;台疗、其中化疗CH()P方案11例,替尼泊苷(VM26)+司莫司汀(me-CCNU)7例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误诊率高脑脊液检查无阳性结果.31倒均为B细胞淋巴瘤31倒中获随访24例.随访时间6~98个月,其中手术+放疗+化疗组中位生存期20个月,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难以确诊,预后不良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肿瘤引起的颅内高压,单纯手术后,短时间内复发.应该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这是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总结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进行分析。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是颅内少见的肿瘤,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是其主要表现之一(13/17),颅脑CT和MRI检查显示肿瘤位于额颞叶多见(12/17),主要发病起源于B细胞,综合治疗效果好,总体预后差。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临床误诊率高,颅内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总结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进行分析。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是颅内少见的肿瘤,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是其主要表现之一(13/17),颅脑CT和MRI检查显示肿瘤位于额颞叶多见(12/17),主要发病起源于B细胞,综合治疗效果好,总体预后差。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临床误诊率高,颅内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1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的临床、影像学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8例PCNS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影像学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PCNSL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为其主要表现之一,脑脊液中蛋白定量增高,中构神经系统CT以及MRI检查显示肿瘤侵及额叶与颞叶多见,PCNSL主要起源于B细胞,综合治疗效果好。结论:PCNSL临床与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易被误诊,脑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后综合放化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情况。结果:21例中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7例,确诊率仅为33.3%,手术切除20例,行全胃切除12例,胃大部切除8例,剖腹探查1例,5年生存率为57.1%。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确诊以胃镜活检为主要手段,但确诊率仍待提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前辅助化疗有助于晚期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自198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所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105例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为结外淋巴瘤54例(51.4%)。54例中发生于消化道最多,共19例(35.2%),其次为鼻及咽部组织,共16例(29.6%),其他部位少见共19例(35.2%)。治疗以手术,放疗及化疗为主。结论 结外淋巴瘤发生于消化道,鼻咽部组织为多,但可发生于任何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误治。针对发病升高趋势,临床医师应具有多学科横向知识,加强对结外淋巴瘤的认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颅内亲血管性B-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中枢系统淋巴瘤(PCNSL)中B细胞淋巴瘤占绝大多数,主要表现为局灶病变。亲血管性淋巴瘤(Angiotropic Lymphoma)又称血管内淋巴瘤(Intravascular Lymphoma),是淋巴瘤的特殊类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亲血管性淋巴瘤罕见,组织学检查主要为亲血管性B-细胞淋巴瘤,国内外文献仅见个案报告。本文报告我们收治的1例颅内亲血管性B-细胞淋巴瘤。方法:报告1例颅内亲血管性B-细胞淋巴瘤,对其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和治疗结合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原发性CNS亲血管性B-细胞淋巴瘤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病理学特征是病灶及其周围脑血管明显扩张,肿瘤细胞积聚于小血管内、血管周围间隙和毛细血管内,导致血管堵塞而形成局部小梗死灶。异型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标记LCA、CD20和CD79阳性,最后确诊为亲血管性B-细胞淋巴瘤。结论:原发性CNS亲血管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早确诊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收活的21例PCNSL患者,均为病理确诊的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5例接受单纯放疗,16例接受放化疗.对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PCNSL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病急,病程短,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为主要表现之一.CT、MR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可单发或多发.21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28.6%和4.76%.放化疗疗效优于单纯放疗,P=0.029.结论:PCNSL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其最佳治疗方案是三维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加放疗、化疗的联合治疗.PCNSL侵袭性强,生存期短,其预后主要与发病年龄、多灶性和体力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肾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早期原发性肾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原发性肾淋巴瘤早期即可出现腰痛,发热等临床症状,B超及CT影像学检查表现为乏血供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呈生发中心状的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早期原发性肾淋巴瘤是具有良性疾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的高恶性度肿瘤。要充分认识肿瘤细胞生发中心存在的可能。建议对诊断困难的肾脏微小病灶可积极行腹腔镜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表现并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7月至2006年6月经过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例的l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结果及治疗效果。18例采用手术 放疗 化疗方法,5例单纯手术治疗。其中化疗CHOP方案11例,替尼泊苷(VM26) 司莫司汀(me-CCNU)7例。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误诊率高。脑脊液检查无阳性结果。31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31例中获随访24例,随访时间6~98个月,其中手术 放疗 化疗组中位生存期20个月,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应采取综合治疗。结论:原发性中枢系统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难以确诊,预后不良。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肿瘤引起的颅内高压,单纯手术后,短时间内复发,应该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这是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静  王平  庞青松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8):1044-1047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指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无其它系统播散的淋巴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预后较差。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PCNSL的合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3年6月至200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12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50岁(46~55岁)。单发病灶15例,多发者6例。CT、MRI检查示明显的肿物占位效应,边界清楚,伴周围水肿、病理检查均为B细胞淋巴瘤.脑脊液未见癌细胞。3例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18例行手术活疗完全或部分切除肿瘤、17倒术后或立体定向穿刺术后行放、化疗综合治疗。10例术后先行放疗后行化疗.7例先行化疗后行放疗、Kaplan-Meier分析全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22.6个月,2年生存率44.5%。经Log—Rank检验,先放后化组与先化后放组的生存期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7)。前者中位生存期36个月,2年生存率66.7%;后者中位生存期19个月,2年生存率35.7%。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采用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有望提高生存率。手术的意义仅仅在于取活栓.并不能延长生存期。对于影像学高度怀疑的病例应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不必手术。放化疗的顺序对于患者总生存期并无影响.但先放后化组与先化后放组的2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先放后化组好于先化后放组。  相似文献   

15.
恶性淋巴瘤有少部分患者可首发于淋巴结外,本文报告18例原发性结外的非何杰金淋巴瘤,其中发生于胃肠道的9例,头颈部6例,其他部位少见。病理学特点多为弥漫型。手术在上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占首要地位。本组结外非何杰金淋巴瘤首选手术16例,首选化疗2例,总的完全缓解为13例,占72%。  相似文献   

16.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99年9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7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9~80岁),均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全部患者接受放疗,其中15例放疗后接受化疗等综合治疗.结合文献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病急,病程短,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头颅CT以及MRI检查显示中枢侵及额叶多见,CT扫描多表现为较高密度肿块,MRI显示T1加权像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可单发或多发,极少发生出血、钙化或囊变.PCNSL主要起源于B细胞,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17例患者随访7~65个月,中位时间17个月,平均生存23.9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76.5%和23.5%,5年生存率仅有5.9%.结论:PCNSL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伴脊髓侵犯者则预后更差.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三维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定向活检)可显著提高诊断效率.其病程短,疗效不理想,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放疗、化疗的联合治疗.虽然对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敏感,但缺乏共识方案,较全身及其他部位淋巴瘤预后差.中等剂量放疗加足疗程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增加放射剂量未能改善肿瘤控制.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脑和脊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例分析,讨论和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至2004年收治的15例PCNSL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术后均辅以放疗和,或化疗。结果:15例PCNSL,男性10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43岁。就诊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偏瘫和癫痫,肿瘤多位于幕上半球的额顶颞叶。11例行放疗及化疗,4例仅行化疗。中位随访14个月,8例死亡,6例死于复发。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和放射学征象。手术对明确诊断十分重要,应及早综合治疗,但治后每带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方法:对24例PCNSL的诊断、治疗过程、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CNSL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局灶占位性病变损伤症状为主,肿瘤可单发或多发;肿瘤影像学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诊断。结论:PCNSL恶性度高,预后不良,手术全切率低;对确诊病例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结合术后放、化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内镜下形态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内镜活检。病理诊断及手术切除证实的11例胃恶性淋巴瘤,结果:本组占同期胃恶性肿瘤0.98%,平均发病年龄43.9%,发病部位胃体占81.8%,术前明确诊断45.5%,结论:本病临床少见,病变发生于粘膜下层,各种病变形态并存较多,极易误诊。内镜下活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不断提高术前诊断率,对治疗起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 方法: 对24例PCNSL的诊断、治疗过程、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PCNSL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局灶占位性病变损伤症状为主,肿瘤可单发或多发;肿瘤影像学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诊断. 结论: PCNSL恶性度高,预后不良,手术全切率低;对确诊病例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结合术后放、化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