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枚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单枚PEEK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6例,其中Meyerding分度为I度滑脱10例,II度滑脱16例; L4滑脱17例,L5滑脱9例.根据邹德威方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4~24个月.26例均获得椎间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12月.疗效评定为优2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固定,可保持椎间高度和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F提位复位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2003年元月~2005年12月收治Ⅱ度以内的腰椎滑脱症37例,均在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提拉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随访时,观察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移位,滑脱是否复发,植骨是否融合,术前症状是否残留或加重。结果随访5~41个月,平均25个月,按侯树勋等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94.6%。8例Ⅰ度腰椎滑脱患者和29例Ⅱ度滑脱患者术后全部解剖复位,且全部融合,无滑脱复发。结论使用RF提拉复位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术后断钉和滑脱复发的问题,且术后症状缓解较彻底,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症状较为典型的腰椎滑脱症病例118例,采用RF椎弓根内固定及后路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结果:本组11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4个月,滑脱复位率89.8%(106/118),椎体间融合率91.5%(108/118),无再滑脱现象.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RF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融合术可直接复位滑脱椎体,即刻稳定病变节段,增加椎间孔截面积间接扩大侧隐窝而缓解对神经根的卡压,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4.
峡部裂性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手术选择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120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患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胺惟滑脱症的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患者病情分别采取以下两种术式。A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行椎弓根钉固定复位后外侧椎板关节突间融合加峡部植骨融合术57例,Ⅰ度33例,Ⅱ度14例,Ⅲ度10例;B组,退行性腰椎滑脱,行开窗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后外侧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63例,Ⅰ度45例,Ⅱ度18例,均合并腰椎管狭窄,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植骨融合率100%,术后滑脱复位率93%;B组植骨融合率100%,术后滑脱复位率90%。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后外侧椎板关节突间峡部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原则。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57例,其中Ⅰ型21例,Ⅱa3例,Ⅱb2例,Ⅱd31例,Ⅰ度滑脱27例,Ⅱ度滑脱28例,Ⅲ度滑脱2例。结果:术后随访7~37个月,52例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91.2%,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4%。结论:治疗腰椎滑脱应遵循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的原则,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成熟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自体骨+cage)加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体问置人自体骨及斜向置入单枚融合器(cage)手术,治疗伴有明显神经症状的成人腰椎滑脱患者21例。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30个月。2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X线显示复位效果良好,滑脱复位椎体在6—9个月达骨性融合,无高度丢失及复位丢失,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及形态正常。临床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5%。结论:后路椎间融合(自体骨+cage)加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具有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葛武  程光齐  刘中远 《解剖与临床》2004,9(3):182-182,184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36例。其中,退行性滑脱30例,椎弓根峡部不连滑脱6例;Ⅰ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7例。结果:经8~2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缓解,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感染,未发现断钉现象,椎体间融合好。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联合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UPASS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行UPASS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18例。结果18例均获满意复位,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优良率88.89%。结论UPASS钉棒系统纵向撑开力及复位拉力大,能撑开椎间隙和使滑脱的椎体最大限度复位,固定可靠;滑脱椎体间植骨具有较高的融合率,是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莫金权 《医学信息》2009,22(6):947-94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GSS)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舍椎间植骨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全部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根据Nanana标准,优27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9.5%。结论椎弓根螺钉合椎间植骨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PMMA增强的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加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26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应用PMMA增强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行短节段固定复位加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手术治疗。对16例骨质疏松及滑脱不严重患者采用单一病椎多孔中空骨水泥螺钉加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10例骨质疏松或滑脱较重患者采用双椎体多孔中空骨水泥螺钉固定。测量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结果 术中出现骨水泥漏2例,术中及术后无不适。并发硬脊膜损伤2例,经缝合修复后无脑脊液渗漏。1例术后出现健侧下肢放射痛并麻木,行翻修手术后症状消失。9例I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患者术后解剖复位,3例Ⅱ度滑脱和2例Ⅲ度滑脱患者留有I度滑脱。随访12~30个月,平均23.3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8.46%。随访期间,全部病例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无位移,滑脱无复发。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无椎间隙塌陷。融合成功24例,融合率92.3%。结论 采用PMMA增强的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加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路撑开型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93例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撑开型融合器及椎弓根固定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撑开型融合器治疗(A组),50例行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数据及随访数据。  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随访发现使用撑开型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与椎弓根钉固定组相比,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4 d及术后1~3年随访JOA评分、椎间融合率、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均可有效治疗腰椎不稳症,术前对病例进行慎重选择,术中可能保留较多的腰椎后路稳定结构,撑开型融合器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总结后路减压不同植骨形式和不同的器械复位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指导临床的诊断、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的提高。分析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4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器械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及术后随访情况。AF滑脱钉固定26例,GSS钉棒系统固定20例;后外侧横突间植骨30例,椎体间植骨16例。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10~36个月。优良率86%。3例术后1年螺钉松动。1年半后2例断钉,1例断棒;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腰骶部或大腿前内侧疼痛。结论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是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中以椎体间植骨融合效果最好。手术的规范性操作及术后指导患者合理的活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主要有单纯减压、前路椎体间融合、后路椎体间融合、前后路联合360°融合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目的:评价GSSII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选择脊柱滑脱患者38例,采用标准置钉技术先在滑椎两侧的椎弓根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滑椎下位椎体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C臂机透视确认螺钉位置正确,然后咬除滑脱椎体的棘突、椎板,切除椎间盘,准备植骨床,安装连接棒,行滑椎复位。将椎板切除后的碎骨及所取髂骨植入椎间隙。调整GSS系统,扭紧连接螺钉,放置引流,关闭切口。术后8周及随访时观察手术前后脊柱放射线影像的改变,材料置入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术后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X射线观察38例患者中36例腰椎滑脱较术前改善,其中28例完全复位,10例术后仍存在I度滑脱;术后8周X射线观察可见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器械固定可靠,未见钉、棒松脱现象,无脊柱再滑脱,脊柱稳定性良好。随访36例患者中,未出现钉、棒松脱,植骨融合好,术前的症状均得到改善,疗效评价优33例、良3例。结果证明,GSS系统钛棒可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操作简单、提拉复位力及螺钉抗拔出力强,是较好的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临床上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联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融合率,但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差异很大。目的:对比经后路与经椎间孔植骨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纳入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56-74岁,均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联合治疗,其中19例选择经后路椎体间融合,21例选择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植骨材料均为多孔β-磷酸三钙。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评分、植骨融合率、腰椎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6个月,两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组的腰椎功能恢复好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组(P0.05),硬脑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组(P0.05)。表明经后路与经椎间孔植骨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症均具有良好的植骨融合率,但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更有利于保护神经根及硬膜囊、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疾患是一种独特的固定方法,可用于退变性腰椎的融合。 目的:比较采用微创经腰椎间孔椎体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痛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轻度不稳患者49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24例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25例采用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两种固定方法术后椎体融合率、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可见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提高椎间融合率,使小关节稳定,解除临床症状,门诊随访满意。但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明显减少(P < 0.05),说明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重要方法是椎间盘切除,但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现象。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植入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的脊柱稳定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应用后路减压cage植入椎间融合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再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情况以及腰椎稳定性。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分析后路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体稳定性。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后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融合良好,优良率96.2%。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椎间不融合现象。后路减压cage椎间融合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症状缓解快、内固定坚强、椎间融合确切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低度腰椎滑脱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纳入的35例因低度腰椎滑脱行单节段融合的患者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相关的术前准备,并做好术后体位护理、生命体征及病情观察、神经功能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35例腰椎滑脱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或缓解,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手术期的良好护理和正确指导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治疗可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置入、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后路全椎板减压等方法。但采取何种方式治疗中是否需行椎间融合器植入内固定目前还没有定论。目的:评价以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植入固定并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移植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岁,行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患者疗效,放射学检查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手术节段椎体稳定性。结果与结论: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临床优良率为90%;40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8%,1例患者有腰椎不稳征象。术后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发生椎弓根位置偏斜,1例假关节形成。结果提示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GSS-Ⅲ代后路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GSS—Ⅲ代后路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手术GSS—Ⅲ代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术中对Ⅰ度患者采用原位融合内固定,Ⅱ~Ⅲ度则提拉复位内固定加锥体间融合。对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36例症状均得以缓解,恢复体力劳动。术后8个月,36例中有34例复位的椎体植骨部分基本骨性融合。Ⅰ度和Ⅱ~Ⅲ度患者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1.6%和83.4%。结论:GSS—Ⅲ代后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一次性完成椎管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疗效确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植骨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长期疗效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方法 2006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对4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病例,将其设为A组.同期40例采用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病例设为B组进行比较,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根据长期疗效改善率和影像学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以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长期疗效改善率,A组为(89.72±9.15)%,B组为(72.75±11.15)%.A组植骨融合率90%,椎间隙高度恢复率95%,B组植骨融合率80%,椎间隙高度恢复率70%,两组数据经t检(t=5.815,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椎间融合器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改善率和植骨融合率高,保持了椎间隙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