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检测了肝癌组织IGF-II及其受体(IGF-IIR)、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IGF-II表达与细胞DNA倍体、S期的关系。结果显示:(1)IGF-II、IGF-IIR、HBxAg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阳性的癌组织阳性率均为93%(n=15),高于HBV标记阴性的癌组织(1/5)(P<0.05);(2)IGF-II阳性的癌组织DNA异倍体出现率为100%、S期比例为28.8±6.4%,高于IGF-II阴性的癌组织DNA异倍体出现率(60%)和S期比例(12.8±2.4%)(P<0.05);(3)肝癌组织IGF-II、IGF-IIR的表达与HBxAg表达一致。研究结果提示IGF-II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的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有某种作用,HBxAg可能是IGF-II基因的一种激活因子。  相似文献   

2.
张绪清  张瑞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2):805-807,I028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淋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ICAM-1/LFA-1)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11例正常人和70例HBV感染者肝内ICAM-1、LFA-1和CD8表达状况,并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研究HBV感染者肝内ICAM-1与LFA-1双重表达状况。结果 在炎症坏死区,LFA-1阳性淋巴浸润在ICAM-1阳性肝细胞周围,部分与ICAM-1阳性肝细胞紧密接触,L  相似文献   

3.
探讨醛固酮(Ald)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蛋白合成、胶原合成及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乳鼠VSMC分成17组:正常对照组;Ald10-7组;安体舒通(Spi)10-7mol/L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7mol/L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ng/L组;上述浓度的AngⅡ和bFGF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ld和Spi(10-9,10-8,10-7mol/L)组成不同浓度的配伍组。观察3H-亮氨酸和3H-脯氨酸参入的影响,以计算对蛋白质和胶原合成的情况。结果Ald明显增加VSMC的3H-脯氨酸参入,并加强AngⅡ及bFGF剌激的3H亮氨酸和或3H-脯氨酸的参入及胶原分泌。Spi抑制VSMC的3H-亮氨酸和或3H-脯氨酸的参入并抑制AngⅡ及bFGF的3H-亮氨酸和3H-脯氨酸的参入和胶原的分泌。结论Ald作为局部因子,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参与VSMC的蛋白合成、胶原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4.
HGV-RNA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意义。方法 RT_PCR法对146例CHB患者血清进行了HGV-RNA检测,并将HGV-RNA阳性与阴性患者进行临床与病理学对比。结果 HGV-RNA阳性23例(15.75%)。HGV-RNA阳性与阴性2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水平,肝脏病理损害程度、HBV-DNA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5例HGV-RNA阳性、16例HGV-RNA阴性CHB患  相似文献   

5.
肝癌中IGF-Ⅱ表达与11p染色体脆性位点、癌断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人肝癌组织胰岛素生工因子Ⅱ(IGF-Ⅱ)的表达与11号染色体短臂(11p)结构改变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核分析法检测了同一肝癌(HCC)患者癌组织IGF-Ⅱ和11p部位的脆性位点,癌断点,25例n=30)IGF-Ⅱ阳性HCC中,伴脆性位点11p13者3例,伴癌断点11p15者1例,同时伴有脆性位点11p13或11p15和癌断点11p12-15者4例,5例IGF-Ⅱ阴性HCC中仅1例有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对肝癌细胞选择性生长抑制作用和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调解机理。方法采用从孕妇羊水中纯化的磷酸化结合蛋白-1(PBP-1)和非磷酸化结合蛋白-1(npBP-1),自肝细胞癌实体瘤和肝性腹水标本中获取瘤细胞。应用MTT试验,地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和膜上斑点杂交试验,分别定性和定量测定各实验组中肝癌细胞生长和IGFⅡ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表明,PBP-1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同一时间细胞生长趋缓,于培养第2天即呈下降趋势(P<0.05);原位杂交显示各组细胞在整个培养期间,均有IGFⅡmRNA阳性信号。膜上斑点杂交经光密度扫描表明,pBP-1组细胞的IGFⅡmRNA表达平均光密度值与对照组和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PBP-1及其他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pBP-1在体外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IGFⅡmRNA表达可能与mBP—1的调节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与HBV和HCV联合或重叠感染的情况,方法 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液制剂和血源乙肝疫苗原料血浆中的HBsAg和抗-HCV;并用5′非编码区的引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GBV-C/HGVRNA。结果 HBsAg和抗HCV均阴性血浆的GBV-C/HGVRNA阳性率为18.8%(15/80);HBsAg阳性而抗HCV阴性血浆的GBV-  相似文献   

8.
用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DNA评价病毒复制状态。发现肝内HBVDNA阳性肝细胞,在14例肝组织病变不活动的HBeAg阳性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呈弥漫性分布;而在HBeAg阳性或阴性活动性肝病病人均聚合分布于肝细胞坏死区。上述慢性感染者98%血清HBVDNA阳性。说明HBV复制与肝组织病变有关但非肝损伤直接原因。16例HBeAg阴性AsC中,9例肝内仅见局灶性HBVDNA阳性肝细胞,其中4例血清HBVDNA阳性,说明部分HBeAg阴性AsC也存在极低水平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ELISA法检测了70例慢性肝病患者及46例健康献血员血清TNF含量。结果表明CPH(4.73±3.38ng/ml),CAH(13.71±12.68ng/ml),HC(7.08±5.37ng/ml)患者TN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5±1.49),而以CAH为最高;血清ALT>160u和SB>34.2μmol/L组患者TN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HBV-DNA和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TNF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提示血清TNF含量变化与肝细胞坏死程度、肝炎活动及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衡量慢性肝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双位点核酶抑制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在细胞内阻断C区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采用垩 克隆技术,从pGEM-核酶123(含针对HBVC区2029-2031及2063-2065双位点核酶)上切下双位点核酶的片段,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中,利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质粒pBBS212-Rz与P1,2Ⅱ(含乙型肝炎病毒全序列)花园要入人肝癌细胞(HHCC)中,采用原位杂交观察核酶的表达,ELIASA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患者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有生物活性的TGFβ1蛋白水平和HBX蛋白阳性率.方法AHB和CHB患者各24例,用Promega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血清中TGFβ1浓度,并用自产的抗HBX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血清中HBX蛋白的存在.结果AHB组和CHB组的TGFβ1水平(μg/L)分别为236±77和197±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34,P<001),但两组之间区别不大.血清中HBX阳性率AHB组为250%,CHB组达500%,HBX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15例中有10例(83%)TGFβ1血清水平高于中位值.结论AHB和CHB患者血清中TGFβ1水平明显升高,CHB组有半数患者血清呈HBX蛋白阳性,而这些HBX阳性患者中83%显示有较高的TGFβ1血清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区段变异特点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结合核苷酸序列分析,检测143例HBsAg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中X基因/BCP区的核苷酸(nt)1762碱基由A→T和1764碱基由G→A变异。结果在114份HBVDNA阳性血清中,37例感染BCP变异株,其中31例为慢性肝炎病例,6例为慢性HBV无症状感染者(AsI);其中41例HBeAg阳性AsI中仅2例检出,18例HBeAg阴性AsI中也有4例检出。HBeAg阳性的65例中,13例有BCP区变异,而HBeAg阴性的49例中,24例有BCP区变异(P<0.01)。结论错配PCR-RFLP检测这一对点突变,具有快速、简便、适用的优点;HBV毒株BCP变异可能与肝病变活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V和HCV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放免和酶标法分别测定晚血、慢血和自然人群血清的HBSAg和抗HCV,分成HBSAg阳性组,抗HCV阳性组和双阴性组,用放免法和生化法测定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即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结果:晚血的肝纤维化指标显著高于慢血,后者又显著高于自然人群。晚血的HBsAg和抗-HCV阳性组的HA、LN和PCⅢ均显著高于阴性组,慢血的HBsAg和抗-HCV阳性组的PCⅢ显著高于阴阳组,而HA和GST没有。结论:HBV和HCV可能有促进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V和HCV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放免和酶标法分别测定晚血,慢血和自然人群血清的HBSAg和抗HCV,分成HBSAg阳性组,抗HCV阳性线和双阴性组,用放免法和生化法测定其血清肝纤维化即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结果:晚血的肝纤维化和指标显著高于慢血,后者又显著高于自然人群,晚血的HBsAg和抗-HCV阳性组的HA  相似文献   

15.
邓涛  陈乃玲 《中华内科杂志》1994,33(11):743-746,T021
为了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检测了肝癌组织IGF-II及其受体(IGF-IIR),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的表达,并用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IGF-II表达与细胞DNA倍体,S期的关系。结果显示:(1)IGF-II,IGF-IIR,HBxAg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阳性的癌组织阳性率均为93%(n=15),高于HBV标记阴  相似文献   

16.
我国首例HIV—2感染者的确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HIV-2抗体的确认。方法 用多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一份可疑HIV-2抗体,并用HIV-2特异性免疫印迹试剂盒确认。结果 从一个科特迪瓦回国人员采集的血液标本经GAGT()GBC,HIV-1+2)和ELISA(Vironostica,HIV-1+2)检测为HIV抗体阳性,使用HIV-1+2免疫印迹试验(WB)证实该血清衾 HIV-2特异性抗体,其中Lia TekⅢWB出现HIV-1p24和H  相似文献   

17.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增强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细胞生长的负性调节上有重要作用,是肝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强抑制物但肝癌(HCC)患者肝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高.现检测HCC患者外周血中TGFβ1mRNA表达,血清TGFβ1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GFβⅡ型受体(TGFβRⅡ)的表达.方法HCC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TGFβ1mRNA.血清TGFβ1水平测定用Promega公司产的试剂盒.肝组织TGFβRⅡ表达的分析用原位杂交法.结果HCC患者20例PBMCTGFβ1mRNA用RTPCR检测阳性率达70%,对照组阴性.HCC患者40例血清TGFβ1水平(2758mg/L±81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827mg/L±372mg/L).原位杂交表明,TGFβRⅡ在HCC细胞的胞质中有弱表达.结论HCC患者TGFβ1基因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均显示表达增强.PBMC有可能代替肝组织用以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应用于基础与临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AdEasy系统的细菌内同源重组机制构建以CMV驱动并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GFP)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 (AdHGF) ,体外感染胎肝细胞 ,初步研究其对肝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为基因治疗技术和肝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将质粒 pUCHGF扩增、酶切获得HGFcDNA片段后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质粒 pAdTrack CMV的CMV启动子的下游 ,构建重组穿梭载体pAdTrack CMV HGF ,PmeⅠ酶切线性化后与骨架载体AdEasy 1在细菌BJ5 183内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克隆并表达恶性疟原虫重组复合抗原,为疟疾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将恶性疟原虫MSP1中类表皮生长因子1(EGF-1)基因与人工化学合成的抗原复合基因PfCMR串接,插入高效非融合型蛋白表达载体pBV220,转化大肠杆菌DH5a,转化菌经42℃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Western blot和Dot-ELISA分析。结果 构建成功重组质粒pBV220/PfCMR-EGF-1,经热诱导后表达出含外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cDNA3-EBA175/HRPⅡ重组质粒肌肉途径接种后在宿主体内的表达。BALB/c小鼠分为3组,1组(实验组)经后腿股四头肌注射重组粒pcDNA3-EBA175/HRPⅡ100μG;2组(实验对照组)注射空白质粒pcDNA3100μG,3组(正常对照组)注射PBS(pH7.4)100μl。每隔20d加强注射,于第1次接种后20d和第2次接种后10d取小鼠双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