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和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30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30例)、Gamma钉组(30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FN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Gamma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及DHS、Gamma钉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应根据骨折特点选择不同内固定方法,从而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髋内翻发生率和肢体缩短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损伤小,术后髋内翻发生率低,优于动力髋螺钉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髋内翻发生率和肢体缩短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损伤小,术后髋内翻发生率低,优于动力髋螺钉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两种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的临床疗效,评价两者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劣.方法 临床上均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分别用PFN-A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3例和67例,比较其手术难易程度、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于DHS.结论 PFN-A 设计合理,具有操作简单、抗旋转确实、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1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Gamma钉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43例分别接受了DHS、PFN、Gamma钉内固定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24个月,对临床各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结果各临床指标中,Gamma组和PFN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等均低于DHS组(P<0.01);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DHS组80.4%%、Gamma钉组95.6%、PFN组7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4.4%、9.5%。结论各种固定各有其自身特点,Gamma钉是治疗各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的高龄粗隆间骨折、不稳定型骨折和合并症较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7月-2011年5月对46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对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9.3个月,住院时间为14~20天,平均15天;手术时间30~90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为56例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2月采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照组为35例我院同期收治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输血量有无差异,并根据改良Aubigne-Postel临床评估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输血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评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失血量少,优于DHS,但DHS治疗费用更低,同样符合人类生物力学特点,疗效较好,值得临床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9.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7)
目的:对应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两种技术对患有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动力髋螺钉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采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股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期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技术对患有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196-199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其中PFNA组31例,DHS组27例。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8例患者随访7~15个月,平均11个月,与DHS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低,按Harris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情况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8例,电脑随机分成观察组64例,对照组64例,给予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治疗,给予观察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3.13%;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褥疮2例,静脉血栓3例,并发症发生率15.63%。观察组疗效优23例,疗效良32例,疗效中7例,疗效差2例,疗效优良率85.94%;对照组疗效优14例,疗效良28例,疗效中14例,疗效差8例,疗效优良率65.6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上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动力髋螺钉组为30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为30例。比较两组切口平均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半年后患髋功能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结果60例患者均获随访9个月至4年,平均随访2年3个月,无死亡。两组手术切口平均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输血量,DHS组分别为(13,4±1.9)cm、(92.8±13.0)min、(321.0±39.4)ml、(5.8±1.2)次、(84.1±10.1)ml、(316.6±79.1)ml;PFN组分别为(7.6±1.1)cm、(59.0±6.9)min、(204.6±32.7)ml,(5.04-0.9)次、(53.9土8.7)ml、(196.6±18.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DHS组分别为(17.8±1.8)d、(69.8±12.3)d、(13.0±1.6)周;PFN组分别为(16.0±2.2)d、(46.9±4.9)d、(11.3±0.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半年后患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DHS组40%,PFN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PFN与DHS固定相比较,PFN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国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1):73-74
目的研究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按Evans-Jensen分型标准分型,通过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出院后随访,定期复查,记录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Ⅱ型患者的手术时间、近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型患者的手术时间、近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型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低于Ⅲ型、Ⅳ型、Ⅴ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于不同临床分型转子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对复杂型转子间骨折医源性创伤较大,总体来讲,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浅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行内固定手术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Gamma钉固定10例为A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1例为B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15例为C组。对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半,住院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C组手术时间较A、B两组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最多,愈合时间长,C组出血最少,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发生股骨颈干角变小1例,髋内翻1例;B组发生髋内翻2例,头钉穿出1例,内固定松动1例;C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一个很好的选择,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较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采用Evan’s分型,其中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12例,Ⅳ型7例。以Russell-Taylor股骨重建髓内钉静力型固定。结果本组28例患者获得随访,2例失访。其中2例Ⅳ型骨折出现轻度髋关节内翻,髋关节外展轻度受限;其余患者均无髋内翻,股骨颈干角正常,骨折对位对线良好。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Russell-Taylor股骨重建髓内钉静力型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尤其对Evan’sⅢ、Ⅳ型骨折有独特的优势,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入选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DHS组及Gamma钉组各40例,探讨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80例患者无1例死亡,DHS组、Gamma钉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Gamma钉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短于或少于DHS组,而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却长于DHS组。随访7个月~2年后,DHS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但各有优缺点,临床医师应选择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动力髋螺钉治疗转子间骨折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应用DHS治疗的18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2例。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优7例,较好5例,良2例,差4例,总优良率77.78%。结论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DHS,掌握手术技巧及术后功能锻炼,可预防各种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与对照组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 PFN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疗效确切,具有微创、骨折固定牢固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优于DHS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