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LR White低温包埋法及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保护性单克隆抗体M26-32识别的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红内期145/102 kDa抗原进行超微结构定位研究。发现金颗粒主要定位在该株原虫红内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及裂殖子的细胞质中;一些金颗粒则定位于原虫表面的复合膜或散布在感染红细胞的细胞质中。表明145/102kDa抗原是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红内期各无性发育阶段的共同细胞质抗原,其一部分可途经原虫表面的复合膜而被转运到感染红细胞的细胞质。  相似文献   

2.
伯氏疟原虫动合子表面抗原(Pbs21)是在雌配子内合成。配子生殖开始后10h在未成熟的动合子表面达到高峰。该抗原能与单克隆抗体MAb13.1发生特异反应。环子孢子蛋白(CSP)则是子孢子的主要蛋白由成熟子孢子合成。存在于所有的疟原虫属原虫中。该蛋白能特异地与单克隆抗体MAb8.1反应。目前对疟原虫蚊内期抗原的生化特性、结  相似文献   

3.
用粗提的约氏疟裂殖子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 2/0瘤细胞融合,获得13株分泌抗约氏疟红内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这些McAb分别属于小鼠:IgG_1,IgG_(2a),IgG_(2b)及IgG_3亚类。据免疫荧光观察,13株McAb可分为4类:1.与红内期各发育阶段的原虫能出现荧光反应;2.针对晚期滋养体及裂殖体;3.抗裂殖体及裂殖子;4.单纯抗裂殖子。有5株McAb与人疟原虫发生荧光反应,其中4株只与恶性疟原虫交叉,M_(26-32)则不仅与恶性疟原虫且与间日疟原虫均有强的交叉反应,,表明约氏疟与人的两种疟原虫间有共同抗原,并提示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间也有共同抗原。共同抗原在不同种间的分布和含量不尽相同。用未经固定的感染红细胞加McAb作间接荧光试验,在感染红细胞表面未观察到荧光反应。  相似文献   

4.
人们已在寻求用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基因表达抗原作为疟疾疫苗的可能性。本文作者先前曾鉴定出一种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它能诱导产生抑制原虫的小鼠单克隆抗体(mMAb43ES)。后用此抗体筛选红内期原  相似文献   

5.
已知的诺氏疟原虫环子孢子抗原(CS)基因的结构是获自红内期原虫基因组DNA的,该期CS基因不表达。为了观察子孢子期CS基因结构是否与红内期相同及CS基因的表  相似文献   

6.
约氏疟原虫与伯氏疟原虫侵入期抗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针对鼠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yoelii)侵入期的8种单克隆抗体,对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P.berghei)侵入期即动合子、裂殖子和子孢子棒状体和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对各侵入期抗原进行亚细胞结构定位,SDSPAGE及Western印迹对两种鼠疟原虫的不同侵入期进行抗原组分分析。 结果 经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发现,顶端复合体抗原成分复杂,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的棒状体有共同的抗原表位,约氏疟原虫的动合子与其自身的裂殖子有类似成分,也有各自独特的抗原。两种鼠疟原虫动合子抗原有类似成分。约氏疟原虫的子孢子具有与裂殖子、动合子不同的抗原成分。 结论 疟原虫侵入期棒状体和表面抗原在同一虫种的不同侵入期和不同虫种中有共同的抗原表位,也有各自的独特组分。  相似文献   

7.
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疟原虫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兔抗鼠血清代替约氏疟原虫粗制抗原或恶性疟原虫作包被,采用单克隆抗体M_(26-52)的酶联免疫吸附抑制试验检测恶性疟和间日疟红内期疟原虫抗原,对69份镜检疟原虫阳性和88份镜检阴性滤纸血进行测定,以抑制率≥9%为阳性标准,结果其阳性和阴性样本符合率均超过90%,抑制率与原虫密度呈密切正相关,最低可检出2.6个疟原虫/10~4红细胞。  相似文献   

8.
准确地估计蚊虫体内疟原虫子孢子的数量对于疟疾的监测、预防和媒介控制都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使用的蚊虫体内子孢子数量测定法是定量环子孢子(CS)ELISA试验。该法快速、准确,具有种特异性。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该法需要改进。为使目前用于恶性和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定量检测的CS ELISA法试剂标准化,以及进一步确定蚊虫体内CS抗原量与子孢子数之间的相关性,开展了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恶性疟原虫(Pf)、间日疟原虫(Pv210)和Pv247CS抗原和子孢子的研究。抗Pf、Pv210和Pv247CS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来自WHO疟疾子孢子参考实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在基因水平和氨基酸水平对四株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裂殖子抗原PF83的变异进行了分析,以确定PF83是否有可能作为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裂殖子疫苗的抗原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获得针对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保守II 区 (RegionII )的单克隆抗体。 方法 采用恶性疟原虫保守II 区十二肽 (EWSPCSVTCGNG)免疫BALB/c小鼠 ,经融合 ,ELISA 3次筛选 ,获得 3株分泌针对保守II 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单抗能与重组表达的恶性疟原虫CSP片段及天然CSP特异性反应。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显示 ,单抗不仅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子孢子 ,也能识别约氏疟原虫子孢子。 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针对恶性疟原虫CSP保守II 区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1.
应用LR White低温包埋法并结合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保护性单克隆抗体M26-32识别的约氏疟原虫红内期抗原进行了超微结构定位。结果表明与单克隆抗体M26-32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抗原主要定位于早期滋养体、晚期滋养体、裂殖体和裂殖子的细胞质,为无性期不同发育阶段的共同抗原;在滋养体发育过程中该抗原有所增加,一部分可通过原虫的胞吐作用运出并定位于邻近虫体的感染红细胞细胞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用血清学方法,鉴别获自现场蚊虫中的子孢子种类。抗原制备:按Pacheco等(1979)方法,将新杀死或冰冻保存的蚊子,经不连续的梯度高速离心,分离子孢子,并以子孢子50~150/μl的浓度悬于199培养液中,取上述悬液20μl置于玻片上,室温(24℃)干燥(1~5天内使用)或冰冻(-80℃)保存供以后使用。制备伯氏疟原虫、约氏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及鸡疟原虫子孢子等4种抗原。抗血清的制备:新分离的或钴~(60)照射的伯氏疟原虫、约氏疟原虫子孢子静脉接种小白鼠,或用感染蚊叮咬兔;用伯氏疟原虫的红内期,经静脉注射大白鼠,约氏疟原虫红内期免疫小白鼠,制备抗血清。接种子孢子的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体外观察了抗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单克隆抗体2F2,NVS3和2E10以及抗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4B2,8E3对日疟原虫子孢子入侵入肝癌细胞以及侵入后的进一步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1%NP-40分别提取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伯氏疟原虫及约氏疟原虫红内期可溶性抗原,用间日疟病人血清及两株抗间日疟红内期原虫单克隆抗体6H7和2C3对上述抗原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间日疟原虫与异种疟原虫之间有一系列交叉反应抗原,其中食蟹猴疟原虫有14条蛋白带可被间日疟病人血清识别,多于另外三种疟原虫。五种疟原虫共有的79kD蛋白均可被间日疫病人血清识别。此外,间日疟病人血清还识别正常人红细胞膜抗原中的160kD、67kD蛋白带。McAb6H7识别不同疟原虫中相应的交叉反应抗原区带分别为:恶性疟原虫186kD、175kD;食蟹猴疟原虫133kD;伯氏疟原虫186kD、175kD及约氏疟原虫164kD,另外,McAb6H7还识别正常人红细胞膜中的184kD、170kD蛋白。McAb2C3识别四种疟原虫共有的60kD蛋白,该蛋白可能为疟原虫的种间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单克隆抗体抗单一的抗原决定簇及其抑制体外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生长。所用的恶性疟原虫采自从塞内加尔回欧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公认,有效的抗疟疫苗应能抗疟原虫生活史各期的抗原,即子孢子抗原、无性红内期抗原以及配子体抗原。由于有效的子孢子疫苗很难百分之百杀灭蚊传子孢子,故不  相似文献   

17.
用LR White树脂低温包埋感染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红细胞,用保护性单克隆抗体F6-D3和F6-C2并结合蛋白A-胶体金探针免疫标记恶性疟原虫红内期185kDa和82/41kDa蛋白。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F6-D3识别的185kDa蛋白定位于游离的和细胞内的裂殖子表面以及未成熟裂殖体的细胞质、质膜及带虫泡膜。而单克隆抗体F6-C2识别的81/41kDa蛋白则定位于未成熟裂殖体及成熟殖子的棒状体中。从超微结构上表明185kDa和82/41kDa保护性抗原分别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裂殖子表面抗原和裂殖子棒状体抗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以单克隆抗体(Mab)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按蚊体内的疟原虫子孢子抗原。实验使用3种单克隆抗体,其中2种为抗诺氏疟原虫子孢子(2G3和8E11),另一种为抗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实验蚊均自泰国分离的大劣按蚊。将受检蚊置塑料微量离心管内,用玻璃棒研碎,加入50μl蛋白酶抑制剂PBS,通过  相似文献   

19.
分泌蛋白1(exported protem l,exp-1)又称环子孢子相关抗原[1].QF116抗原[2]或抗原5.1[3],是23 kDa的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在肝期的晚期也有表达[4].exp-1由疟原虫表面分泌.定位到纳虫空泡和感染的红细胞内的膜结构上[5]本文克隆、测定、分析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l/HN)exp-l基因序列,并对FCCl/HN与国外的3D7[5]、Kl6、FC27[1]、FCR3(GenBank Accession No.AF061080)株exp-l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残基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恶性疟原虫组氨酸富集蛋白Ⅱ(HRPⅡ)是疟原虫红内期生活史过程中从感染红细胞分泌至血浆中的水溶性抗原,是重要的诊断用抗原。本文通过实现恶性疟原虫HRPⅡ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为研制用于疟疾诊断的抗HRPⅡ单克隆抗体奠定基础。方法 将含有HRPⅡ抗原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HRPⅡ/pET8c用钙法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子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BamHI与BglⅡ双酶切鉴定。重组子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