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就是要使言语/语言障碍的患者最大程度地利用残存功能,开发言语及非言语的能力,以最有效的交流方法,使患者能有效地与周围人发生有意义的联系,尤其要促进患者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交流能力[1]。卒中失语症是指由于大脑皮层言语功能区病损而导致患者说话、听话、阅读和书写能力残缺或丧失,据统计约占卒中患者的20%以上[1],是神经内科常见的问题之一。失语的预后也常常影响患者的整体康复疗效。大多数失语症患者都具有与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但言语功能改善是有限的,如果单纯依赖言语表达的恢复来进行日常交流则会使部分患者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来提高韦尼克(Wemicke)失语患者的信息交流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2—01/2004—06在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韦尼克失语症患者26例,均经汉语失语成套试验确诊,MRI检查双侧颞上回有病灶,排除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者。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为25~83岁,对26例韦尼克失语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实用交流能力训练,训练观察时间为两个月,训练前后采用实用交流训练评分法进行言语交流能力的评定和疗效分析。显效为治疗后实用交流训练评分提高2分以上;有效为治疗后提高1分以上;无效为治疗后评分无提高。结果进入结果分析26例。治疗后实用交流训练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3.0&;#177;1.6)分,(1.8&;#177;1.1)分,(t=3.151,P&;lt;0.01)]。26例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9.2%(18/26)。结论对韦尼克失语患者进行针对性实用交流能力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3.
双语失语是指掌握双语的人由于大脑功能受损引起语言能力障碍或丧失。针对本国籍的双语失语症患者采用单纯的语言治疗国内已有报道[1 ] ,但对外籍双语失语症患者采用认知、语言结合治疗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认知训练与语言治疗相结合 ,对 1名马来西亚籍双语混合性失语症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患者男 ,50岁 ,马来西亚人 ,右利手 ,大学毕业 ,官员。因脑出血于 2 0 0 2年 3月入院。CT显示 :左基底节区广泛性脑出血。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期。右侧肢体活动障碍 ,基底节性失语 ,理解、表达均有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促进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将108例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6例);实验组予以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不予接受上述训练;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措施均按照卒中指南进行;半年内观察两组病人发生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及死亡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5.4%,脱水及营养不良为23.1%,死亡率为13.5%.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2.1%,脱水及营养不良为41.1%,死亡率为3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营养状态,降低近期(半年内)死亡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失语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信息交流有效途径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杜军丽  江文 《现代康复》2001,5(1):50-51
目的 探讨失语症患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而良好信息交流的途径。方法 将136例失语症患随机分为实验组相对照组,并实施不同的信息交流途径,采用两次卷调查并评分,观察各交流途径的有效性。结果 护患之间有目的的信息交流可明显提高第2次调查时两组患的得分,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口语、书面和体态语相结合是失语症患护患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失语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并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训练。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和失语症检查。结果 实验组训练后LOTCA评分(P<0.05)及失语症评分(P<0.0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脑卒中致失语症并发认知功能缺损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积极进行认知功能的训练更利于语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8.
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语症是由于大脑皮质和言语功能特别有关区域的损害所致。它可以分为运动性失语症、感觉性失语症、命名性失语症及混合性失语症等类型。常见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外伤、脑肿瘤、大脑中动脉瘤及颅脑手术损伤等疾病。失语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必须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1临床资料我院康复科治疗2003年至2004年接诊失语症患者21例,年龄17~77岁,其中重度脑外伤5例,脑出血7例,脑梗死5例,脑肿瘤4例,采取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2失语的评估2.1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判定该患者属于何种失语,失语的程度如何,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失语症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而良好信息交流的途径。方法将136例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实施不同的信息交流途径,采用两次问卷调查并评分,观察各交流途径的有效性。结果护患之间有目的的信息交流可明显提高第2次调查时两组患者的得分,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语、书面语和体态语相结合是失语症患者护患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持续3个月康复治疗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使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检查法(CRRCAE)对此60例患者在康复训练前、及1、3个月后进行评价,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RRCA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3个月后均明显比治疗前好,有极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增高1个月内最明显,3个月内仍有增高。结论早期语言康复,1个月内效果明显,1个月后进入缓升期,3个月内语言康复较不康复仍有效,故语言康复应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2.
持续3个月康复治疗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持续3个月康复治疗对失语症患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语症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使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检查法(CRRCAE)对此60例患在康复训练前,及1,3个月后进行评价,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RRCAE评分无显差异(P>0.05),治疗1,3个月后均明显比治疗前好,有极显差异(P<0.01),康复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增高1个月内最明显,3个月内仍有增高,结论:早期语言康复,1个月内效果明显,1个月后进入缓升期,3个月内语言康复不康复仍有效,故语言康复应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3.
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病房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单元康复组318例,普通病房对照组172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康复组早期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给予规范的综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改良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同时比较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入院两组患者NIHSS、FMMS、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卒中单元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FM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病房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病房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病程,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其中由颈椎病引发的眩晕或头晕称之为颈性眩晕,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能诱发严重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反应,继而发展成焦虑、抑郁、恐惧等各种形式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学习、工作、生活等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同时也已成为阻碍颈性眩晕治疗效果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除常规躯体治疗外,还应包括对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进行康复干预。本研究拟从心理治疗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心理干预在颈性眩晕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卒中后患者的情感发生障碍,生存质量下降,社会参与能力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生活信心与克服疾病的意志.有报道抑郁症的发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本研究对卒中后进行肢体康复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康复心理治疗,并与单纯的肢体康复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估,结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邵素青  李若  陈淼  胡丹元   《护理与康复》2021,20(10):31-36
目的 调查影响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因素,为临床早期康复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取109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1周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功能量表、美国国立研究所脑卒中量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非语言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半量化Berg平衡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出院后3个月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再次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并分为良好组、不良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出院后3个月,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良好73例、不良3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病灶是否累及皮层,入院1周时的家庭功能、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平衡能力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吸烟史、病灶是否累及皮层、家庭功能、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平衡能力是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来提高韦尼克(Wernicke)失语患者的信息交流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2-01/2004-06在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韦尼克失语症患者26例,均经汉语失语成套试验确诊,MRI检查双侧颞上回有病灶,排除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者。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为25~83岁,。对26例韦尼克失语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实用交流能力训练,训练观察时间为两个月,训练前后采用实用交流训练评分法进行言语交流能力的评定和疗效分析。显效为治疗后实用交流训练评分提高2分以上;有效为治疗后提高1分以上;无效为治疗后评分无提高。结果进入结果分析26例。治疗后实用交流训练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犤(3.0±1.6)分,(1.8±1.1)分,(t=3.151,P<0.01)犦。26例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9.2%(18/26)。结论对韦尼克失语患者进行针对性实用交流能力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8.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源性步态异常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介绍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源性步态异常的治疗作用,并对临床效果做出初步的康复评定。方法:对21例脑卒中或脑损伤后所致步态异常患应用减重步行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ur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进行康复评定。结果:21例患经治疗后步态异常均取得明显改善,训练前21例患步行分级均≤5级,训练后功能性步行分级为3级患2例,4级患7例,5级患12例。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训练前60~41分患7例,60~99分14例,训练后60~41分4例,60~99分11例,100分6例),差异具有显性意义。结论:减重步行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源性步态异常的方法,在脑功能损伤的康复治疗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失语症类型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往研究表明汉族脑卒中患者的失语在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人,因汉语是表意语,研究发现汉族脑卒中患者失语低于西方人,主要为运动性失语。失语患者严重影响神经功能及ADL的训练和提高。本文对8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进行临床观察,研究不同失语症类型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失语症是脑血管疾病、脑外伤和脑肿瘤等疾病发生后的常见症状.由于失语症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失语病人非常重要和必要,多数病人经过康复训练可获得不同程度功能恢复,但恢复程度与病人病情、年龄及能否主动配合等因素有关.所以,了解影响失语症疗效的各种因素,对更好地促进失语症的恢复具有一定意义.现对42例失语症病人康复治疗的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