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慢-快综合征常合并有心悸、头晕、黑朦,起搏治疗心动过缓和药物治疗心动过速相结合,可避免药物治疗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同时可抑制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旨在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或不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植入不同起搏器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以选择合适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女性患者,64岁,诊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发作。在我院安置AXB—3X376型起搏器,术后起搏情况良好。两年后因心率慢至36次/分,自觉头晕、心悸、气促10余天就诊。经检查断定为起搏器故障,给予更换LCP201型起搏器。术中发现原导管头过粗无法与新起搏器连接,遂将钢锉消毒后小心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5岁,3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度房室阻滞置入双腔起搏器。近半年来,反复胸闷、心悸,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心悸伴头晕,心率190次/min,持续约1 h,当地医院拟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行射频消融术转来我院。查体:呼吸:12次/min,血压:135/89 mmHg,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常规心电图示:双腔起搏心律(房室顺序起搏),频发室性早搏,起搏器功能未见异常。由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0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于1998年12月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于我院安装某公司VVI起搏器,术后随访,经多次复查心电图示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1个月前,患者因心悸、胸闷、晕厥到外院查心电图,发现仅有起搏信号,起搏、感知功能丧失。入院查体:血压16.7/9.33kPa,心率52/min,律不齐,P2>A2,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起搏、感知功能不良,X线胸片示电极无断裂,尖端位置无移动。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起搏器安装术后、起搏器…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80岁 ,因心悸、气短、起搏器功能不正常于2 0 0 2年 4月入院。患者缘于十年前因病窦综合征安装心脏起搏器 ,其后一般情况较好 ,生活自理 ,起搏器功能正常。近两年来活动感心悸、气短 ,门诊查心脏彩超发现左心室增大 ,心电图为起搏心律 ,偶有起搏失灵。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尚可 ,生命体征平稳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6 0次 分 ,为完全起搏心律 ,四肢皮肤无浮肿。入院诊断 :病窦综合征术后 ,缺血性心肌病 ,心衰Ⅱ度 ,起搏器电力不足。入院后一周给更换同类ⅤⅤⅠ起搏器 ,手术顺利 ,一周后拆线出院。但出院后一月出现起搏器皮囊处隆起 ,…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68岁。3年前头晕、心动过缓伴窦房传导阻滞,诊断:“病窦综合征”,安装AAI起搏器。术后一直随访起搏器功能正常,心电图一直是AAI起搏图形。住院前1个月发热、咳嗽、咯痰,重体力劳动后气紧不适;自行服药或中医治疗还反复不规则发热,伴咳嗽、乏力、食欲不振,在卫生院治疗无好转而到本院就诊。拟诊支气管炎收入院。入院  相似文献   

7.
起搏器综合征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545例使用心室按需型起搏器的患者中,有37例符合起搏器综合征的诊断,占6.7%。表现为安置起搏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压、头晕、胸闷、心悸、气促、咳嗽、痰中带血、出汗、腹痛、浮肿、焦虑、精神恍惚、头胀、面红、颈部异常搏动感等症侯。给予程控调整起搏频率尽可能恢复自身心律或适当调高起搏频率后,上述症侯均消除,支持起搏器综合征的诊断。37例中无一例需改置房室顺序起搏器。  相似文献   

8.
(4)起搏器综合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起搏器综合征定义及发生率 :起搏器综合征是指植入了永久心室抑制型起搏 (VVI)后 ,由于心室起搏引起血液动力学不正常产生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Mitsui等于 196 9年首次报道 1例植入 VVI起搏器的患者心室起搏时有明显不适症状 ,表现为头晕、胸痛、气短、面部潮红、冷汗 ,他们称这种情况为起搏器综合征。当时作者认为这些症状是由起搏频率不正常引起 ,而并不知道与起搏方式有关。此后人们才逐步地认识到是由于心室起搏时房室不同步血液动力学不正常引起。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率约 5 %~ 7%不等 ,只有血压降低而无临床症状的亚临床…  相似文献   

9.
心室起搏伴室性反复搏动心电图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性,83岁。10年前安装VVI型起搏器。现心电图发现每个心室起搏的QRS波及其后第一个室上性QRS波之后均有一逆行P-波,且均下传心室,为VVI心室起搏伴室性反复搏动。提示发现有房室逆传的患者,应改用DDD起搏器,可避免起搏器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58岁。因间断心悸、胸闷2年,头晕、黑矇加重10h入院。心电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静止并结性逸搏。诊断为病窦综合征(慢快综合征)于1997年4月7日安置VisTADDDModel941永久起搏器(起搏模式DDD、起搏频率65ppm)。测试电极导线参数及电极位置满意后固定电极(心室伞状电极:起搏阈值0.6V、R波幅度16.4mV、心肌电极阻抗524Ω;心房J形电极:起搏阈值0.8V、P波幅度2.6mV、心肌电极阻抗821Ω)。起搏器与电极相连接后,置于囊袋中。起搏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65bpm,间断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静止时,未见心房起搏信号,呈VVI起搏。X线显…  相似文献   

11.
起搏导管断裂可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及时作出诊断与处理十分必要.近年来,我院采用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装起搏器83例,术后随访中发生导管断裂3例,现将这3例导管断裂的情况和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 病例及导管断裂处理情况例1 男,70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次晕厥而于1991年安装Astra T_6VVI起搏器.术后2年8个月,因突然心悸、头晕、气急、心率减慢而来急诊.ECG示窦性静止、结性逸搏,频率为42次/分,无起搏脉冲信号,而测试起搏器各项参数均正常.Holter24h中未见起搏心悸.胸片示右第1前肋间见导管断裂分离.术中探及断裂导管的残端,测得阈值为:内阴550Ω.起搏阀值电压1.2V.接通导管,起搏器工作良好出院.  相似文献   

12.
了解安装双腔起搏器 (DDD)及程控起搏频率后对心房颤动(AF)发作的影响 ,对 45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AF者安装DDD起搏器 ,并根据AF发作前心动周期PP或P′P间期计算心率 ,以此为基础增加 5次 /分心跳 ,程控患者起搏频率 ,追踪观察安装DDD起搏器前、后及程控起搏频率后 ,每月平均AF发作次数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安装DDD起搏器后AF发作次数较安装起搏器前减少 (2 .8±1.92vs 4.3± 2 .3 1次 /月 ,P <0 .0 5 ) ,12例未发作。程控起搏频率后AF发作较安装起搏器前AF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2 .2± 1.48vs 4.3±2 .3 1次 /月 ,P <0 .0 1) ,19例未发作 ;较程控起搏频率前AF发作例数明显减少 (P <0 .0 5 ) ,7例未发作。结论 :病窦综合征伴阵发AF患者安装DDD起搏器及适当程控起搏频率可预防AF发作。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57岁。因头晕、胸闷、心悸、气急二年。伴黑朦短阵抽搐加重半月余。心电图提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率88次/min,为室性逸搏性节律。处理:给予安置临时起搏器,经右股静脉穿刺,右室心内膜起搏,心腹心电图见ST段抬高8mm,起搏频率70次/min,电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5 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因窦房结功能低下心率缓慢 ,常头晕、黑蒙而安装起搏器。3 0d后来院复诊 ,病人自述无明显不适 ,头晕等症状均已消失。心电图示 :无窦性P波 ,仍有窦房结功能障碍。心室起搏频率 70次 min。起搏信号后均继有宽大畸形的QRS波 ,在心室起搏的QRS波后随有逆行P- 波 ,此是心室起搏激动逆向传导心房所致。逆行P- 波之间的时间不相等 ,但R -P-间期却有规律地以先短、后长再由反复搏动结束。此现象重复出现 ,提示逆向Ⅱ°文氏型传导阻滞。短R -P- 间期460ms ,其后不继QRS波 …  相似文献   

15.
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生活质量,是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分支传导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然而术后患者常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及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即起搏器综合征。同时非生理部位的心室起搏也限制了永久起搏器技术的发展。双心室同步起搏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Tantengco等~([1])随访长期右心室心  相似文献   

16.
窦缓致获得性LQTS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起搏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起搏方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导致的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 (LQTS)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的疗效。方法 :对 7例确诊病窦伴有LQTS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 (症状发作时经体表心电图或Holter证实存在尖端扭转型室速 (torsadedepoints,TDP)安装永久起搏器治疗。其中 2例安装单腔 (AAI)永久起搏器 ,5例安装双腔 (DDD)永久起搏器治疗 ,并随访其远期疗效。结果 :7例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后 ,选择恰当的起搏参数 ,以AAI或DDD模式起搏心脏。平均随访 (16± 3 2 )个月 ,随访时间为 6~ 2 2个月 ,患者均无TDP发作。结论 :对于窦性心动过缓导致的获得性LQTS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通过安装永久起搏器 (AAI或DDD) ,并且程控为适当的起搏参数来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正> 患者男性,63岁.有冠心病、慢-快综合征病史21年,多次发生昏厥。于1982年7月17日反复出现窦性停搏(最长达21s)伴阿-斯综合征,当日在本院经左头静脉插入电极安置YCP—II型VVI起搏器,效果良好.因电源耗竭先后更换过同型起搏器4次.1992年5月15日再次在本院更换起搏器。鉴于原电极已使用10年,故于右头静脉重新插入新电极,安置YCP—IIA型起搏器.新、旧电极头相距约2cm,起搏阈值1V,起搏及感知功能良好,无自觉不适.埋植新起搏器后,切开左上胸皮肤取出旧起搏器.旧电极未取出只拔去其金属插针,透视下见金属  相似文献   

18.
<正> 安装心室按需型起搏器,起搏电极一般放置于右室心尖部,在此部位起搏阈值低,易固定。我们遇到一例患者在起搏器安装过程中,心尖部起搏始终达不到理想要求,最后将起搏导管电极放置在右室流出道室间隔部位,起搏良好。报道如下。患者女性,68岁。因胸闷、心悸、发作性晕厥住院。查心率最慢达35次/分,律整,各瓣膜区未闻杂音,心界不大。X线胸片正侧斜位心外形均正常。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逸搏心律。静脉给予异丙基肾上腺素维持心率同时安装VVI型起搏器。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8岁,因快-慢综合征于2010年2月12日植入双腔起搏器(Zephyr 5826,美国圣犹达公司),参数如下:起搏模式DDD,下限频率50 次/min,休息频率45 次/min,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ost ventricular atrial refractory period,PVARP) 250 ms,心室后心房空白期(post ventricular atrial blanking period,PVAB)120 ms,起搏的房室间期/感知的房室间期(paced atrioventricular interval/sensed atrioventricular interval,PAV/SAV)350/325 ms,最大跟踪频率100次/min,最大传感器频率105次/min,心房颤动抑制( AF suppression)功能打开,超速起搏周期15,最大超速起搏频率105次/min.患者心悸时记录到心电图,为心房扑动伴间断心房起搏,不除外心房、心室感知功能不良;起搏器程控时腔内电图,结合起搏器腔内电图特点考虑图1并非起搏器心房、心室感知功能不良,而是起搏器的AF suppression功能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如何调节永久性起搏器的输出功率 ,以达到既安全起搏 ,又能延长起搏寿命 ,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1993- 11~ 1999- 0 6于我院安装具有程控功能的起搏器患者 2 0例。其中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 5 7~ 85岁 ,平均 6 8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1例 ,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8例 ,严重窦房传导阻滞 1例 ;测定慢性阈值时间 3个月~ 6年 ;起搏方式均为 VVI型。  先测定起搏器慢性阈值 :在心电监护下 ,以厂家提供的程控仪将起搏电压降至 2 .5 V,然后再逐级调低起搏脉宽 ,一直调至示波器上出现有个别起搏脉冲不能引起心室除级 ,再略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