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防空坑道内、外分别用热烟雾、超低容量喷雾和滞留喷洒的方法,防治防空坑道内外的蚊虫,结果表明坑道内的蚊虫密度下降率为100%,坑道口外周围直径200m内蚊虫密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试高效滞留喷洒剂对蚊虫的药效.方法实验室和模拟现场试验.结果试虫在接触药膜5 min后开始有死亡,在9~11min半数以上试虫死亡,到15 min时试虫均全部死亡.现场室内滞留喷洒后,试验组蚊虫密度为0,并持效75 d之久.结论高效滞留喷洒剂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沙河阅兵村及周边地区蚊虫种群的本底情况,评价防治效果。方法采用CO2灯诱法,将捕获成蚊分类鉴定,同时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措施杀灭蚊虫。结果 2009年3-10月共捕获成蚊8351只,其中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99.57%、0.19%、0.18%和0.06%,淡色库蚊为绝对优势种。蚊虫于5月初开始出现,6-7月为高峰期,9月底基本消失;主要栖息在阅兵村周边的小树林和杂草丛,阅兵村内蚊虫密度较低;可传播的疾病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结论基本掌握了沙河阅兵村蚊虫的优势种群、季节变化、场所分布等本底情况及其潜在危害,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简便有效,对在该地域进行大规模军事活动的防疫保障有指导意义,对部队大规模集结条件下的蚊虫防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金华市蚊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性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2010年3—11月,统一使用诱蚊灯法诱捕蚊虫,对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和计数。结果金华市全年平均蚊密度为4.61只/h,蚊虫密度高峰在6—9月,占全年捕蚊数的83.00%。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63.90%。5个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最多,占捕蚊数的66.75%。结论金华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蚊虫的生长,淡色库蚊是金华市的优势蚊种,是防灭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安徽省蚊虫密度消长及种群构成,为制定蚊虫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的5-10月开展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和帐诱法捕蚊,对蚊虫进行分类、鉴定、计数.结果 安徽省蚊虫密度高峰在7-9月,7月上旬和8月下旬出现2个高峰值,分别为641.4和824.6只/人工小时,以8月下旬密度最高.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占捕蚊总数的65.36%.结论 三带喙库蚊是安徽省优势蚊种,是防灭的重点,监测可以掌握其产生规律,为制定适宜的灭蚊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广东省蚊虫消长及种群构成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防治蚊虫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诱蚊灯法、布雷图法及诱蚊诱卵器法开展监测,对蚊虫进行鉴定及计数。结果 2012年广东省蚊虫密度年平均为10.77只/灯,高峰在4-5月,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占捕蚊总数的89.9%,伊蚊布雷图指数(BI)年平均为12.6。近5年来库蚊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白纹伊蚊则逐年有所上升。结论致倦库蚊、伊蚊是广东省蚊虫密度控制的重点,加强监测可以掌握其消长规律,为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抚远县黑瞎子岛蚊虫种群组成,主要种群的昼夜数量动态.方法 采用人帐诱、诱虫灯和网捕法采集蚊虫.结果 在黑瞎子岛捕获蚊虫33 526只,计4属10种,优势种群为刺扰伊蚊(94.68%).不同月份蚊种组成有所不同;4种主要蚊种昼夜24 h的数量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刺扰伊蚊活动时间在00:00-24:00,叮刺伊蚊在03:00-21:00,凶小库蚊在06:00-20:00,中华按蚊在19:00-03:00;刺扰伊蚊在03:00和20:00出现2次高峰;凶小库蚊在17:00、叮刺伊蚊在18:00、中华按蚊在21:00仅出现1次高峰.结论 黑龙江省黑瞎子岛的蚊种包括4属10种;刺扰伊蚊为优势种群;观察了4个主要种群的昼夜数量动态.  相似文献   

8.
蚊虫种群遗传多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蚊虫系统学上的种群(population)与遗传学上使用的群体相似。种群遗传多态一般是指:在物种的分布区域内,存在2个以上完全不同的种群,且在同一个种群内也存在2种以上不同遗传类型的个体[1]。研究蚊虫的种群遗传多态现象,可从蚊虫群体水平看出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东营市的蚊虫种群密度情况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进一步的蚊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立1—4级蚊虫监测片区,采用勺捕法监测蚊幼虫密度,成蚊密度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对采集的成蚊及幼虫进行形态学鉴定,记录环境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结果蚊幼虫平均密度从1~3级监测片区逐渐增高,统计学处理,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蚊幼虫从5月份开始出现,密度逐月增高,在7—8月份达到高峰。9月份后逐月下降,10月下旬未再被监测出。各种成蚊的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即从5月开始出现,逐月升高,8月份成蚊密度达到最高,从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到11月上旬消失。通过使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气象条件对成蚊活动的影响可以看出,成蚊的季节消长活动主要受降雨量、温度及环境因素(如食源,竞争者)的影响,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较弱,蚊虫季节消长与温度和降雨量成正相关性。结论在进行大面积控蚊的同时,应该加强城区蚊虫种群密度的监测,有针对性的做好医院和居民区的灭蚊、防蚊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国赴苏丹维和医疗队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密度和逐月消长情况。方法外环境采用灯诱法,帐篷和室外墙壁采用吸蚊器捕捉法,室内用目测法。结果灯诱法捕获成蚊67只,伊蚊属占43.3%、按蚊属占17.9%;板房内通过综合灭蚊措施使蚊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吸蚊器于板房外墙壁捕获成蚊898只,分为5属,其中伊蚊属占52.6%、按蚊属占27.1%、库蚊属占18.2%,8~10月成蚊密度明显较11~12月高(P0.05);21:00蚊活动最高,其他时段蚊密度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初步摸清了中国赴苏丹维和医疗队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密度和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镇江口岸蚊类的种群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口岸媒介生物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帐诱捕法,定点、定人、定时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点上进行诱捕,从2004年5月~2005年4月进行、每旬监测一次。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成蚊2 877只,密度为26.64只/帐.人工小时,蚊虫经鉴定为4属9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其次为三带喙库蚊。镇江口岸3月下旬开始出现蚊虫,7月达到最高峰,9月以后密度下降,11月底蚊虫消失。结论随着长江口岸不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正在变化,蚊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将随之变化,应加强蚊类的监测和控制,尤其是加强对外来蚊种和新发现蚊种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宝鸡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为有效控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所采蚊虫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计数。结果宝鸡市区采获蚊虫4属7种,按蚊属2种、伊蚊属1种、库蚊属3种、阿蚊属1种;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7~9月调查期间,蚊幼平均容器指数为49.92,成蚊帐诱密度为11.5只/人工小时,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01只/h,诱蚊诱卵器诱蚊指数为11.52%,白纹伊蚊密度高峰在8月,诱蚊指数为17.16%。成蚊密度山地林地最高,其次为特殊场所,养殖耕种区高于休闲活动区;城市居民区白纹伊蚊居多,农村居民区淡色库蚊居多。结论初步摸清了宝鸡市蚊类的种群构成和生态分布,为开展蚊虫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镇江口岸蚊类的种群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口岸蚊类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帐诱捕法,定点、定人、定时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点上进行诱捕。结果共捕获成蚊621只,密度为8.63只/(帐·人工小时),蚊虫经鉴定为4属8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镇江口岸3月下旬开始出现蚊虫,6月份达到最高峰,9月份以后密度下降,12月底蚊虫消失。结论随着长江口岸不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正在变化,蚊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将随之变化,应加强蚊类的监测和控制,尤其是加强对外来蚊种和新发现蚊种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4种方法对餐馆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方法1号餐馆选用滞留喷洒加杀虫热烟雾剂处理;2号餐馆选用滞留喷洒加烟雾弹处理;3号餐馆选用烟雾弹加胶饵处理;4号餐馆选用胶饵加毒饵处理。结果1号餐馆10 d后杀灭率为96.56%,20 d后为93.30%,30 d后为84.13%。2号餐馆10 d后杀灭率为92.99%,20 d后为91.75%,30 d后为83.30%。3号餐馆10 d后杀灭率为84.89%,20 d后为95.68%,30 d后为97.94%。4号餐馆10 d后杀灭率为93.18%,20 d后为95.16%,30 d后为97.06%。结论4种灭蟑方法中,烟雾弹加胶饵处理法、胶饵加毒饵处理法灭蟑效果较好,具有长效杀灭功效,既能取得良好的灭蟑效果,又能降低灭蟑成本,是一种易于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吉林省洮南地区的重要医学动物的种类,制定防治对策。方法采用钢闸法、笼日法、夹日法捕鼠;收集鼠体寄生虫;帐诱、灯诱和挥网采集吸血双翅昆虫。结果在吉林省洮南采获重要医学昆虫动物3899只,计11科19属28种,其中啮齿动物5科9属10种,蚊科2属5种,蠓科1属6种,螨类4属4种,蚤类3科3属3种。优势种:黑线仓鼠(39.8%),达乌尔黄鼠(29.0%);背点伊蚊(60.0%),刺扰伊蚊(37.8%);原野库蠓(80.2%);仓鼠真厉螨(63.4%),格氏血厉螨(32.7%);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40.0%),短跗鬃眼蚤(37.0%)。不同生境和场所种群组成有所不同。结论为吉林省洮南草原重要医学动物的种群组成研究和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镇江市蚊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有效控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蚊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帐诱法、诱蚊灯法,蚊幼调查采用勺捞法,所捕获的蚊虫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计数。结果共捕获蚊虫2 313只,由4属7种构成,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优势种群;全市4~11月蚊幼平均密度为12.23只/勺,成蚊平均密度为12.37只/h,6~9月为活动高峰期。结论初步摸清了镇江市蚊类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蚊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兰州市蚊虫种类与季节消长。方法采用人帐诱、畜诱、诱蚊灯诱和挥网法。结果兰州市蚊虫有3属28种,其中:按蚊属3种、伊蚊属9种、库蚊属16种。从生态观察点捕获的4种计1 145只蚊虫构成看,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9.13%,雌雄比例为1∶2.28。平均密度为3.89只/(灯.h),不同环境蚊密度为公园>居民区>医院>牲畜棚。密度呈单峰曲线,7月密度最高,达到10.13只/(灯.h)。结论初步掌握了兰州市蚊虫的种类与季节消长,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山西省蚊虫孳生环境、孳生率及蚊虫种类,并以此分析蚊虫防控策略。方法以容器法检查人群活动场所中蚊幼阳性水体的种类、数量,并对蚊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阳泉蚊幼孳生率最高为63.6%,临汾次之,为60.0%,忻州、太原、吕梁、长治孳生率在15%~30%之间。蚊虫孳生生境以闲置容器最高,为55.5%,布放容器次之,为40.0%,废置轮胎、贮水容器等逐渐减低。此次调查共采集蚊种12种,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长治,有11种,临汾较多,有9种。结论自然条件适合蚊虫的长治地区因大力进行环境卫生清洁工程而使蚊虫孳生率大大降低,阳泉、临汾等地因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差造成的小型积水使蚊虫孳生率大大增高。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对于控制蚊虫孳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陕西省蚤的种类与自然地理分布。方法用常规方法从动物体表和地面上采集蚤。结果陕西省6个自然地理区划中有44种蚤。结论人蚤分布于6个自然地理区划中,其他蚤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摸清驻山东省部队营区革螨种群分布,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收集鼠体革螨,并进行分类鉴定,同时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灭鼠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灭革螨。结果驻山东省18个地(市)区的25个部队营区共捕获革螨1293只,隶属于6科13属28种,鼠体带螨率为35.12%,平均鼠体螨指数为1.47只/鼠。各调查点捕获革螨数量相差很大,不同驻地营区的优势革螨种群差异性明显。结论驻山东省部队营区及其周围革螨种群呈多样性分布,通过综合治理结合营区有效灭鼠达到较好的灭革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