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药“引经药”与“药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喜 《中医药学刊》2006,24(6):1143-1143
中药“药引”为中医处方的辅佐药。中医处方中加入“药引”后其药力可直迭病变部位,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引经药”也称使药,是组成中医处方的基本原则之一,二者在临床应用中常一起使用,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中药疗效,简要总结了二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定向“载体”—药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胜 《陕西中医》1995,16(4):183-184
中药药引历来为医家们重视,在用药处方上更具有其独特之处。本文集各家之言,结合自己的体会,从中药药引的历史沿革,中医学意义、分类、临床运用要点及其现代研究与展望等五个方面加以系统的阐述,对有“定向载体”之称的药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刘完素对药引的运用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引是指方剂中用以提高疗效,使药物直达病所,同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照顾兼症,调和诸药以及矫味的药物,它是在中医配伍原则及中药归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历代医家对药引的应用十分重视,清代尤在泾渭:"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医学读书记>)"<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则反映了金元时代著名医家刘完素应用药引使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令邪有出路、防阴阳格拒、减毒、调和诸药、矫味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引”为中医处方的辅佐药。中医处方中加入“药引”后其药力可直达病变部位,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引经药”也称使药,是组成中医处方的基本原则之一,二者在临床应用中常一起使用,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中药疗效,简要总结了二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彭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47-48
中药方剂的药引俗称药引子,临床实践中有的用作主药、辅药,有的为佐使药,犹如“导游”一样,将诸药引向一定的作用方向或作用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药引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起着引药的作用,同时根据每张具体处方药物的组成、药性特点、功能主治,结合病情变化、病程长短、病变部位、体质强弱、发病时间、季节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药引。由于药引自身的功效特点,还可以起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照顾兼病兼症、固护正气、矫除异味、便于服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药药引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中医杂志》2011,52(13):1165-1166
中药药引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使用得当可以扬长避短,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药引的应用广泛而悠久,但面临逐渐下降的趋势,还有待中医药人员不断继承和发扬,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巧妙使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这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引”即向导,有引经报使之意,是借用一些药物的特殊功能引众药直达病所,或引药力集中于某脏腑,以达增强疗效、解毒扶正和护胃矫味的效果。常用药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药引的作用     
《亚太传统医药》2006,(3):50-50
<正>药引又称引药、药引子。中医处方是按“君、臣、佐、使”的原则来配伍的,药引就是“使”药。引经作用:药引可引导药物对人体的某一部位或脏腑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肾阴亏损的六味地黄丸,常以淡盐水作为药引送服,因为咸味可以引导药物入肾。增强疗效:经引药作药引,可提高主药的疗效。如在治疗风寒感冒的辛温解表方中,常以生姜或葱白为  相似文献   

9.
李嘉昕  张铁甲  李晶芳  孙瑜  宋丽丽 《中草药》2023,54(9):3004-3011
中药药引在古代医家的医案中多次被提及并加以运用,药引存在于方剂中或在煎煮时另外加入,加入药引之后,疾病治愈所需时间缩短,处方对于人体的作用效果提高。从药引的概念及起源、分类及各自作用、加入药引的原因及规律、现代中医临床应用研究以及对于药引的讨论及展望,结合古今文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对于中药药引的研究进展,为后续中药药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的常用服药方法为温开水送服,这种服用方法简易方便,但它忽略了药引在处方组成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成药药效的充分发挥。笔者认为,中成药配方固定,为了使中成药更好的发挥药效,可以根据病情辩证加服药引。这样,虽然给病人服药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对病情却有利,也更符合药物正确合理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有关中药“引经”及“药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引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书堂  刘井利  那海芬 《中草药》2007,38(8):附6-附7
中药方剂的药引(俗称药引子)甚为重要,有的用作主辅药,有的为佐使药。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网络全身,通达表里,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筋骨皮毛,使内外表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故药引犹如“导游”,将诸药引向一定的经络脏腑,进行针对性治疗。早在《伤寒论》桂枝汤用法项下:“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就有药引的记载。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的成药项下药引竟多达10余种。旧时成药的仿单(说明书)上也多有详细的说明;朝鲜许…  相似文献   

13.
曲类中药有六神曲、半夏曲、建神曲、白酒曲、沉香曲、彩云曲、霞天曲等,其制备工艺独特,是我国古代的生物工程技术在药物生产中应用的典型范例,也是中药的一大特色,他们在中医用药中必不可少。曲类药物采用发酵法制备,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其发酵。目的是通过发酵使药物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  相似文献   

14.
1.1 分服法:将1天药物总量分为几次服用。一般2~3次1日,每次150-200ml,小儿酌减。这样可以使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并得以维持,以发挥其治疗作用。使用分服法较为安全有效;但须注意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特点掌握适宜的给药时间和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医者常忽视生姜、大枣、甘草在方剂中作为佐药的作用,而影响临床疗效,为强调其配伍规律及作用,故探讨三者于方剂中作为佐药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分析仲景方中姜、枣、草作为佐助、佐制、反佐药的运用规律。结果:姜、枣、草作为佐助、佐制、反佐药,对方剂配伍起重要作用。结论:合理、巧妙配伍姜、枣、草,作为佐药,能使方剂配伍结构更为完善,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药通常配伍成方剂被广泛应用,而非单味药物使用。方剂配伍结构严谨,细微的变化都会造成显著影响。中药复方常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君臣佐使虽然作用不同,但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以此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天王补心丹中的桔梗和生化汤中的甘草均为使药,使药虽然用量最小、作用最次要,但其在中药方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药可分为引经药和调和药,引经药具有调节蛋白表达,调整细胞因子分泌,控制信号通路,物理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改变生物屏障细胞的分布等作用;调和药具有体外增溶,改变跨膜转运,调节体内代谢等作用。引经药的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类和皂苷;糖类及甘草酸等成分则为调和药的有效成分。联合用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体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的配伍原则,更加全面地认识中药。现叙述使药在方剂中的作用,最终强调中药配伍、联合用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中药药性组合的概念出发,探索“老药”抗癌新作用,为“老药新用”提供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新方法与新思路。方法以气阴两虚型肺癌为例,通过分析中医抗肺癌的治则治法,依据功效-药性组合关系,整理出中医抗肺癌所需要的药性组合模式,筛选符合此标准的化学药,预测其具有抗癌作用。结果筛选出符合益气、养阴药性组合模式的15种化学药,其中2种是临床使用的抗癌药,另有4种非抗癌化学药物具有抗癌作用。结论基于药性组合模式发现“老药”抗癌作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对于“老药新用”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中药揭示临床“玄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的专家从1980—2003年省级以上的中医药刊物上收集了1191个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建立了数据库,并运用计算机编程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味、药对、药组以及用药规律,表明治疗高血压位居前4类的常用中药依次是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和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药炮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医疗实践中,为了适应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的需要而发展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因此,药物用各种方法进行炮制,其目的就是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清代张仲岩在《修文指南》一书中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不准而病症不验也。”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全》中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  相似文献   

20.
谈及老年养生,"心态"一词值得细说. 心态,按"词典"里的解释,似为心情、心绪、心境之意.指人在每时每刻的情感状态而言. 心态,因其具有极其细微、瞬息万变,以及难以捉摸等待性,所以,很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