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乳腺癌手术病人焦虑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病人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和特点 ,为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用Zung氏焦虑状态自评量表 (SAS)对90例乳腺癌手术病人焦虑状态进行测评。结果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前、术后均存在焦虑 ,且手术前显著高于术后(P<0.05) ;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焦虑状态不同 ,60岁的中青年人、文化程度高者其焦虑严重。结论乳腺癌手术病人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手术前、后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必不可少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教育 ,争取家属的配合对缓解病人的焦虑症状有积极作用 ,从而可以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增生病人手术前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探讨前列腺增生病人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和特点。方法用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测评96例前列腺增生病人在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状态。结果前列腺增生病人于手术前后均存在明显焦虑、抑郁 ,术前明显高于术后 (P<0 01) ,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 ,其焦虑、抑郁的程度不同。小于70岁、文化程度高者其焦虑、抑郁程度重。结论前列腺增生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教育 ,对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可以提高前列腺增生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状态。方珐采用问卷调查,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手术前后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测评。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手术前及术后短期内均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术前明显重于术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其术前焦虑、抑郁程度不同,而术后4周焦虑抑郁值与常模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手术前、手术后短期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强健康指导,作好病人心理护理,对缓解病人不良心理有积极作用,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80例进行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6个月后,对80例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对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的改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接受心理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抑郁及焦虑(22.5%,30%)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严重程度减弱,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后其抑郁及焦虑发病率显著降低及控制,发病程度减轻,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的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的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1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程度、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能够改善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术后第一次化疗顺应性的意义。方法:将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第一次化疗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在患者接受第一次化疗当天早晨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除恐怖症状,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状态、焦虑症状等方面得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第一次化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第一次化疗的顺应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尿毒症病人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人心理反应的抑郁程度及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抑郁状态问卷表(DSI)以及自行设计的关于病人最担心问题的问卷调查表,对84例慢性肾衰尿毒症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0.24%的尿毒症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文化程度高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者;疾病预后、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支持系统与抑郁的产生关系密切。结论 慢性肾衰尿毒症病人抑郁发生率偏高,临床医护人员应足够重视,积极给予心理干预缓解抑郁情绪,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84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常规化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比较,并就患者化疗依从性展开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S、SDS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依从性良好率分别为95.23%、8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并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9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病人心理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12月确诊的乳腺癌98例病人心理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 98例乳腺癌病人经心理护理后,无一例发生轻生,对已有抑郁、焦虑倾向病人,经过个性化一对一心理护理均明显得到改善.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乳腺癌病人心理状态,做好乳腺癌病人心理护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系统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系统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4 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的治疗与护理 ;试验组除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外 ,还接受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焦虑分值、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高。住院天数平均值缩短 3.1d(P <0 .0 1) ,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其中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行为 ,并促进术后康复 ,有效地减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夏萌 《实用全科医学》2006,4(5):579-580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44),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n=42)采用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卫生宣教。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术后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晚肝癌患者多次介入治疗后焦虑、忧郁的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本院多次进行介入治疗术后的中晚肝癌患者,在术后24小时~1周内,用SA8及SDS量表调查他们的焦虑、忧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行多次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忧郁情绪,其中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类型、住院费用的支付方式、治疗次数的患者焦虑、忧郁程度不同。结论中晚期肝癌多次介入治疗的患者存在较高的焦虑及忧郁情绪,应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指导其有效利用社会保障及支持系统,建立心理辅导的有效减压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实施手术或放疗前应用的全身性化疗,在局部治疗前先以全身化疗为第一步治疗[1]。近年来,乳腺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患者逐渐增多,效果显著[2]。目前,临床上评价乳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方法包括临床评价、病理评价及影像学评价,各有优缺点[3]。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住院并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6例,平均年龄(51.73±7.52)岁,平均病程(10.16±3.08)年;TNM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改进乳癌手术操作及引流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121例乳癌根治术采用小切口、大刀削切游离皮瓣、双管负压引流、并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较。结果采用改进措施后121例中仅5例出现皮下积液,3例出现皮瓣坏死,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结论乳癌根治术应用小切口、大刀削切游离皮瓣,双管负压引流能明显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孙颖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2999-3000,30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98例已确诊并了解病情的恶性肿瘤病人及90例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8.97,P<0.01)。不同文化程度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11,P>0.05)。不同年龄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03,P<0.05)。不同性别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χ2=2.77,P>0.05)。肺癌病人较其他种类的恶性肿瘤病人有更明显的抑郁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5)。结论:恶性肿瘤病人较健康人群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不同年龄、病种的病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文化程度无关。在恶性肿瘤的宣教和治疗中不能忽视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乳腺肿瘤内分泌激素动态变化及治疗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乳腺癌、乳腺增生患者内分泌激素变化共同规律。方法1252例乳腺肿瘤分5组统计:加权法统计分析433和111例乳腺肿瘤的激素平均值与正常人群标准值比较;53例(滤泡期)和15例(绝经期)乳腺肿瘤治疗前、后,两组统计(x±s)对照下丘脑-垂体激素;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病各50例,在治疗前绝经前期和绝经期,用秩和检验,正态近似法(Wilcox-on两样比较法)统计分析;按百分率统计分析440例乳腺肿瘤激素轴系相关性;按百分率统计分析1252例乳腺肿瘤伴随多种腺体疾病。结果乳腺肿瘤433和111例比正常人群滤泡期和绝经期HPO轴系的正常值增高;53例(滤泡期)和15例(绝经期)乳腺肿瘤治疗前、后,两组统计对照下丘脑-垂体激素,呈亢进的激素水平明显下调;100例乳腺良、恶性绝经前期FSH和绝经期ACTH高于乳腺异常增生病患者;分析乳腺肿瘤440例的HPO激素轴系、GH轴系、PRL激素轴系和免疫激素轴(ACTH轴系、TSH轴系)的相关性;总数滤泡期973例乳腺肿瘤中,40%伴随多种腺体疾病。结论乳腺增生病、乳腺癌患者,雌激素轴系(FSH、E2)长期处于绝对过高,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导管扩张及刺激靶受体(ER)增多,ER活性随着乳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其激素变化与病理改变过程相一致;乳腺癌患者绝经前期血浆中FSH和绝经期ACTH浓度高于乳腺增生病患者;乳腺肿瘤患者往往并发多种腺体疾病;其治疗前、后的亢进激素水平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18.
倪建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28-12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经阴道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200例需行经阴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教育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经阴道手术相关知识的教育。结果两组入院时心理状态评分均偏低且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教育组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教育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妇科经阴道手术的认知度和信息,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拉近护患距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吴平  陈捷 《广东医学》1998,19(5):331-333
研究血清涎酸对食管癌诊断及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HondaS改良的荧光测定法,对107例食管癌,83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03例健康你进行血清SA测定。结果:食管癌组患者血清SA含量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人组;不同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的食管癌患者血清SA水平间也有明显差异,血清SA水平与肿瘤的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及疼痛状态相关血清指标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5月于本院进行根治术治疗的62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1例患者以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31例患者则以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肛肠动力学指标、胃肠激素及疼痛状态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胃肠激素及疼痛状态相关血清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1d、7d 及14d 观察组的胃肠激素及疼痛指标均好于对照组,而术后2周、4周及8周观察组的肛肠动力学指标也好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不良影响及疼痛状态控制效果相对更好,因此更为适用于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