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燕 《求医问药》2011,(9):205-206
目的:探讨新生儿在临床中采血选择的部位。方法:在新生儿腕部横纹线的中间线(为一条人为所想像的平行于两横纹线的直线,其与上下两横纹间距离相等)与大鱼际肌腱向腕部延长线的交叉点处穿刺。结果:新生儿采血通过选择"桡动脉采血",不但减少了患儿住院期间因抽血和输液引起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穿刺的成功率高,损伤度轻。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患儿体位易固定,操作简便,易清洁,污染少,回血快,血流速度快,采的血不但可以做血常规和生化检查,还可以做血气分析,而且操作时间短,为抢救和治疗争取了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儿股静脉采血两种穿刺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卿彩霞 《华夏医学》2002,15(5):654-655
长期以来 ,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常采用垂直穿刺法。临床中发现 ,垂直穿刺法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低 ,且易出现瘀斑、血肿等并发症。近来我科采用斜角穿刺法 ,明显提高了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 ,且并发症减少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我科住院需静脉采血的患儿 35 0例 ,年龄 1~ 2岁 ,其中 2 0 0例行股静脉斜角穿刺法 ,15 0例行垂直穿刺法 ,取血量均为 8ml。1.2 操作方法1.2 .1 物品准备 一次性 10ml注射器 1副 ,皮肤消毒用物 ,采血试管 ,消毒干棉球。1.2 .2 体位 患儿取仰位 ,双腿…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吉林医学》2007,28(2):281-281
我院新生儿病房成立以来,收治了近万名患儿,为了准确诊断治疗新生儿疾病,必须进行临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而这些检查都离不开采血,因此我们必须掌握采血技术.我院通过新生儿中心采血方法的改进,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蝶式体位联合股三角体表投影定位法在股静脉穿刺采血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128例需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蛙式体位触摸股动脉搏动定位法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采用蝶式体位联合股三角体表投影定位法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时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时长短于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蝶式体位联合股三角形体表投影定位法应用于股静脉穿刺采血患儿可缩短采血时长,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蛙式体位触摸股动脉搏动定位法采血。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2年儿科病房建立以来,收治了近2万名患儿,为提高患儿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必须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这些检验都离不开采血来获取标本,因此,小儿采血技术是我们儿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通过对传统的腹股沟处理静脉采血方法的改进,经过对新穿刺部位的多年实践,使穿刺成功率更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吴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63-1164
为了准确诊断治疗新生儿疾病,必须进行临床必要的化验检查,这些检查都离不开采血,因此我们必须掌握采血技术。两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总结,使穿刺成功率更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再丽 《包头医学》2008,32(2):114-115
目的:探讨婴幼儿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有效及安全性,以减轻患儿痛苦,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门诊采集血标本的婴幼儿156例进行颈外静脉穿刺采血,随机分为头偏左侧组78例,头偏右侧组78例,比较两种体位采血方法的效果、安全性及患儿的依从性。结果:头偏左侧组一次采集成功72例,成功率92%;头偏右侧组一次采集成功66例,成功率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采血方法均安全但患儿依从性显示头偏左侧组较头偏右侧组好。结论:颈外静脉穿刺采血体位头偏左侧位优于头偏右侧位,操作方便,一次性成功率高,安全性、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150例需采集血气分析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采用大鱼际肌中点与第一腕横纹垂直处取血法,B组50例采用指压显露动脉取血法,C组50例采用桡动脉常规穿刺取血法。结果:A组与B组采血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但B组的采血方法受外界因素影响大。结论:A组(大鱼际肌中点与第一腕横纹垂直处取血法)采血方法简便,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治疗小儿疾病中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时而遇到穿刺失败[1,2].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工作体会,分析归纳了常见的失败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1 操作方面 1)患儿体位摆放不正,护士在穿刺前摆放患儿体位时粗心大意,急于求成.如:家属抱着患儿,体位不稳定,护士并未给予纠正,结果造成穿刺失败,此种情况临床上较常见.解决办法:穿刺前必须将患儿平放于床上,头靠在床边,待体位摆好后再行穿刺.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 1999年 8月成功再植 17个月幼儿断掌 1例 ,10个月后随访运动、感觉均佳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女性 ,17个月。右手被切海棉机切削离断。入院时患儿烦燥不安 ,面色苍白 ,心率 192 m in- 1 。肢体断面已加压包扎 ,离断肢体用纱布包裹置于有冰的容器中。创口起于前臂屈侧腕横纹上 6 cm处 ,有一处 4cm× 2 cm的皮肤缺损。手掌自腕横纹斜向后下方到掌指关节处完全离断。正中神经、屈指肌腱、尺神经、尺动脉终末支在远侧腕横纹处离断 ,腕横韧带亦断裂。第一掌骨中段斜形骨折 ,拇指动脉于同一水平断裂。第二至五掌指关节与指伸肌腱、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 5 0 0 0例年龄 7岁~ 12岁儿童 ,对其中静脉充盈不良 4 0 0例儿童 ,2 0 0例采取坐位 ,采用常规上肢静脉穿刺采血。 2 0 0例采取坐位静脉穿刺成功后 ,松开止血带 ,垂吊上肢静脉采血。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 ,既获所需采血量为成功标准。结果 :改进后的静脉采血方法 ,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采血法。经统计学检验 ,P<0 .0 5差别有明显差异。结论 :改进后的上肢静脉穿刺采血法 ,易学易掌握 ,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高 ,减少了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72h内必须进行采血,以进行各项常规化验检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苯丙酸酮尿症的筛查等。传统方法采用桡动脉、股动脉和肱动脉等为穿刺部位,但大多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或较瘦小儿童,且受到采血体位、不易暴露及采血时机等的影响[1]。参照国内较多护理专家在采血方面的研究和经验,结合本科实际情况,对110例住院新生儿选择足底浅静脉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穿刺采血,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儿做生化检查时 ,均须静脉抽血 ,但新生儿及婴幼儿血管较细、弹性较差及不能很好的配合等原因 ,采血比较困难。我院 1 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 1月 ,对 4 8例新生儿及婴幼儿采用头皮静脉采血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资料 本组采用头皮静脉采血 4 8例 ,年龄在 3天至3岁 ,男 2 8例 ,女 2 2例 ,1次成功 4 6例 ,2次成功 1例 ,失败 1例。2 操作用物及方法2 .1  用物 将 5号半头皮穿刺针取其 (4~ 5 )cm长 ,将针柄接好 ,浸泡于 75 %酒精中备用 ,使用前用 0 .9%无菌盐水冲洗后即可进行静脉穿刺采血。2 .2   方法 认真选择头皮静脉 ,…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股静脉斜刺法的采血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洪梅 《吉林医学》2007,28(18):2023-2024
我院新生儿病房自成立以来收治了数以万计的患儿,为了准确诊断、治疗新生儿疾病,必须进行临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都离不开采血.为了提高一次性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依据股静脉在人体生理解剖的位置,近1年来,我们采用了股静脉斜刺法进行采血,使穿刺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护理操作的重要技术。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斜角股静脉穿刺法进行新生儿静脉采血。斜角股静脉穿刺法与以前的垂直股静脉穿刺法相比,容易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本文搜集了128例在儿科住院的新生儿病人,对两种穿刺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对在儿科住院的新生儿病人128例,做股静脉穿刺采血。其中男孩74例,女孩54例。58例采用垂直股静脉穿刺法,70例采用斜角股静脉穿刺法,取血量为2 ml~5 ml。2操作方法2.1体位患儿取仰卧位,将大腿外展与身体长轴呈45°角,大腿下垫一小枕,小腿弯曲与…  相似文献   

16.
股静脉穿刺采血,操作简易,成功率高,为抢救患儿赢得了时间.我科自1989年以来对3岁以内婴幼儿进行股静脉采血,总穿刺入数为568例,现将穿刺体会介绍如下.1穿刺前准备首先护士要保持镇静,充满自信心,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使之配合.对于缺乏经验的年轻护士,可先阅读有关资料,并多观察股静脉穿刺采血的例子,掌握股静穿刺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要尽力使其安静,可由母亲喂哺或给患儿玩具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使患儿安静,以防止患儿哭闹、抽泣而使股动脉搏动点触摸不清楚.2体位患儿取仰卧位,脱去一侧裤子,注意保暖.穿刺部位的…  相似文献   

17.
<正>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是儿科治疗的常用手段,也是基本的操作。提高穿刺采血成功率对降低患儿痛苦,提高治疗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传统的直刺法因定位方法、穿刺时间、患儿不配合等原因,常常导致穿刺失败,影响诊断及治疗。近年来,我科采用股静脉斜刺法穿刺采血,与传统的直刺法相比较,成功率高,操作方便,易于掌握,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使用股静脉采血法采集血标本的160例患儿,随机分为A、B两  相似文献   

18.
林碧云 《吉林医学》2015,(10):2157-2158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采血穿刺的效果。方法:将采集血标本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桡动脉采血穿刺,对照组采取股静脉采血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及采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采血时间为(3.85±0.46)min,对照组为(6.77±1.32)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0%,对照组为39.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少、患儿疼痛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颈静脉采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静脉细 ,且暴露不明显 ,乱动哭闹 ,采血的难度很大 ,给护士和门诊检验人员采血化验带来极大的困难。颈静脉血流量足 ,血管粗易固定 ,是理想的采血部位 ,但颈静脉与颈神经伴行 ,操作不慎易引起严重后果 ,几年来我们共做了 5 0 0多人次婴幼儿颈静脉采血 ,成功率在 95 %以上 ,从未出现过意外 ,现将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1 方法与步骤患儿仰卧台上 ,两臂贴近身旁 ,自肩部以下用被单包裹 ,将头部移出桌缘外 ,肩下垫以软枕 ,助手站在患儿脚端用两臂夹住患儿的上半身 ,两手扶头 ,使头稍低于身体水平线 ,并转向一侧 (或由另一助手在头侧固定头…  相似文献   

20.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采血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加上患儿因恐惧、害怕、疼痛不合作,多数患儿会剧烈挣扎,常常抽不到足够的血标本量,以至影响到检验的结果。临床护理中应根据患儿特点和病情,选择最适宜的部位进行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