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 6年 12月至 1997年 4月 ,本院共收治胃嗜酸性肉芽肿 9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6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4 6 (2 9~ 6 8)岁。病程 2个月至 10年。症状主要为上腹胀痛、烧灼痛 ,均无畏寒、发热及腹泻 ;其中伴返酸、嗳气 3例 ,呕吐 1例 ,黑便 2例 (1例休克 ) ,急性胃穿孔1例 ,右上腹肿块伴急性幽门梗阻 1例 ,无伴随症状 1例。服用抗酸药症状好转者 2例。体查 :7例剑突下压痛 ;1例上腹局限性腹膜刺激征 ;1例右上腹隆起扪及一 8cm× 6cm肿块 ,质中硬 ,边界清楚光滑 ,活动欠佳 ,轻度压痛 ,钡餐示幽门梗…  相似文献   

2.
胃嗜酸性肉芽肿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嗜酸性肉芽肿 (gastric eosinophilic granuloma, GEG)是Kaijser首先进行了描述及报道,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瘤样增生性病变,临床表现多样,胃镜检查见胃壁增厚、溃疡等,临床易诊断为胃癌、胃溃疡,诊断较为困难,我院收治5例,现将其临床病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2):1846-1847
肺炎性假瘤是由非特异性类症所致的肺内瘤样病变 ,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 ,易与肺癌相混淆 ,自 1995 - 10~ 2 0 0 3- 0 7,我院手术治疗肺炎性假瘤 2 7例 ,均经病理学证实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8例 ,女 9例 ,年龄 31~ 6 9岁 ,平均 4 9岁 ,病程 1个月~ 3a,平均 3.5个月 ,主要症状为咳嗽 2 0例 ,咯血或痰中带血 11例 ,胸痛 10例、发热 8例、胸闷 3例 ,1例无症状查体发现肺部有异常块影。术前误诊为肺癌 13例 ,肺结核或肺良性肿瘤 10例 ,确诊为肺炎性假瘤 4例。1.2 X线胸片及 CT检查 病变均为单发球…  相似文献   

4.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间本院15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5例患者全部行手术病灶清除,平均随访33个月(8个月至7年),患者恢复好,无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对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3例外科治疗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经验,并结合献加以讨论。结果: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胸壁肿瘤的2%~6%,临床表现为局部胸痛或无症状,胸片呈梭形骨质破坏,与正常骨质界不清,局部可见骨膜反应和骨折,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结论: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发病率低,以肋骨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术前不易确诊,手术及放疗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的方法。方法:对30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有上腹部反复疼痛,18例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疼痛伴嗳气、反酸。8例进食虾、蟹等海鲜诱发腹痛病史。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3例。钡餐检查20例,诊断为胃癌10例、胃溃疡9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镜检查24例,诊断为胃溃疡15例、胃癌6例、胃嗜酸性肉芽肿3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5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4例、胃间质细胞瘤1例。结论:胃嗜酸性肉芽肿极容易误诊。胃镜挖掘式活检及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确诊。胃大部分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1998-01~2003-09收治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ing,FDGE)15例,对其诊断和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嗜酸性肉芽肿六例误诊为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嗜酸性肉芽肿 (GEG)在临床上较少见 ,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易与胃癌混淆 ,且术中所见也极为相似 ,因而容易误诊为胃癌。现将我院收治的 11例 GEG中 6例(5 4 .6 % )误诊为胃癌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31岁。平均病程 5年。1.2 临床表现  6例均有上腹疼痛 ,有反酸、恶心、呕吐 4例 ,排柏油样便及有过敏病史各 3例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均 >0 .0 4。 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治疗。 4例行 X线钡剂造影 ,5例接受胃镜检查 ,4例发现胃小弯溃疡 ,直径为 3.6~ 4 .8cm,溃疡周边粘膜…  相似文献   

9.
胃嗜酸性肉芽肿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镜病检诊断16例;另6例胃镜病检诊断为胃癌,术后病检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并癌变;25例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均不升高。结论加强胃镜活检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嗜酸性肉芽肿 (gastric eosinophilic granuloma,GEG)临床上较少见 ,常被误诊为胃溃疡、溃疡恶变或胃癌。我院自 1988年以来收治 GEG18例 ,其中误诊为胃癌 9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2例。年龄 2 6~ 6 8岁 ,平均 4 7.5岁 ;病程 6个月~ 11a,平均 5 .4 a。全部均有上腹部疼痛 ,恶心、呕吐 4例 ,厌食、嗳气 6例 ,其中呕血和 /或排柏油样便 5例。制酸药治疗效果不佳 ,均无过敏史。本组 7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EOS)≥ 0 .0 4 ,9例均行 X线钡剂造影及纤维胃镜和 X线检查 ,最后确诊为胃癌。镜下表现 :均有溃疡形成 ,均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回盲部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近12a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回盲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术前无一例正确诊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阑尾周围脓肿7例;另有4例误诊为盲肠癌.结论 回盲部嗜酸性肉芽肿极易误诊,仔细询问病史,纤维结肠镜加组织活检及术中病理检查是术前和术中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男,46岁。反复左上腹痛3个月伴腹泻、黑便。曾于他院诊为结肠炎,服药治疗未见好转而入院。查体:左上腹部可扪及cm×4cm包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平,有压痛,活动度尚可。血常规Hb109g/L,WBC5.9×109/L,N0.52,L0.26,E0.20,M0.02。大便潜血实验(+),血沉增快。胃肠道钡餐示:横结肠远段及降结肠呈不规则狭窄,但钡剂通过无受阻现象。结果报告为:结肠肿瘤。临床诊断结肠癌。给予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横结肠远段(脾曲部)及降结肠近段肠管呈弥漫性增厚。临近肠系膜可见数个淋巴结肿大。术中诊断结肠癌,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病理切片示镜下可见…  相似文献   

13.
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餐检查25例,诊断为胃癌10例,胃溃疡15例;胃镜检查28例,诊断为胃癌8例,胃溃疡20例;8例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行胃大部分切除术22例,胃癌根治术8例,结论:胃镜活检及术中快速病程检查可确诊,胃大部分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女,42岁。痰中带血、胸痛胸闷3个月,胸片、CT显示右肺上叶肿块,术中见肿块位于右上叶,大小7cm×3cm,中叶表面有硬结节,米粒大小。病理检查:大体形态,肺组织15cm×12cm×13cm,支气管旁见一肿块6cm×4cm×3cm,切面灰白粉红色无包膜。镜示:病灶处肺组织结构破坏消失,周围大量各类炎细胞浸润。并见成片的组织细胞,细胞丰富,核大常有明显的核仁,可见黄色瘤样病变。部分细胞轻度异型,间质纤维化及多个小囊,并分隔成不规则的小叶状,邻近肺泡组织内有大量泡沫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68( ),VIMENT( ),S-100( ),EMA(-),CEA(-),PAS(…  相似文献   

15.
1.1 对象 本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5~77岁。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Ⅳ期5例。术前均行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胸部CT检查。病理诊断均为腺癌,其中高、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6例,黏液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2例。近端胃切除,胃食管吻合术29例;全胃切除,食道空肠吻合、布朗氏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3例。  相似文献   

16.
李曙光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1):775-776
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胃癌3例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321000)李曙光胃嗜酸性肉芽肿系指嗜酸性肉芽肿局限于胃部,在肉芽肿内含有多量嗜酸性细胞浸润的少见疾病。由于该病在影像学及形态学上很难与胃癌相鉴别,故常被误诊为胃癌。我院自1986~1995年共收治误...  相似文献   

17.
胃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尚未明了的瘤样增生性疾病,临床少见,极易误诊。我院1989~2005年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胃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29例,手术前无1例确诊,误诊率达100%。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2例,男女之比为13·5∶1;年龄21~75岁,平均42·6岁,其中40岁以下18例。病程3个月~35年,平均9·9年。有过敏史2例。1·2临床表现上腹部不规则痛21例,饥饿性痛5例,呕血、黑便12例,恶心、呕吐8例,消瘦3例,腹胀、嗳气2例。术前医技检查:血红蛋白降低20例;仅5例查血嗜酸粒细胞,增高2例。22例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8.
杨芳  张连娜  冯瑾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090-2092,2095
【目的】研究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核素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探讨骨显像在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核素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并与X线摄片结果对比观察,11例患者在治疗后复查全身骨显像对疗效及病情进展进行动态监测。【结果]49例患者中,骨显像发现单发病灶27例(55.1%),多发病灶22例(44.9%),骨显像共发现病灶132处。在22例多发病灶患者中,骨显像发现105处病灶,其中32例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而X线共发现病灶78处,其中5处骨显像表现为阴性。两者相比,骨显像较X线检查能够发现更多的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686,P〈0.01)。11例患者治疗后复查了骨显像,8例单发病灶患者手术效果良好,1例单发及2例多发病灶患者出现新的病灶。【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在核素全身骨显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骨显像对多发病灶的探测能力优于X线,可作为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 男,6岁。2年前摔伤后自觉腰痛,晨起明显,休息、俯卧时可缓解。当地医院X线胸片示“胸11椎体多个小囊状破坏区”,按结核治疗后效果不佳。自1998年1月出现双下肢麻木,行走时肩右偏,无低热、盗汗,偶有劳累感。查体:脊柱对称,行走时腰椎凸加大,右肩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误诊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对乳腺癌误诊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如1病历摘要女,48岁。以全身反复起疹0.5a于2005—06—30入院,0.5a前无诱因皮肤反复起红斑丘疹伴瘙痒,抗过敏治疗可减轻。4个月前,无诱因突发失明,眼科查眼底提示视网膜出血,左眼黄斑裂孔,经激光治疗后视力恢复至左眼0.3,右眼0.5。1周来全身皮疹加重,瘙痒剧烈,视物不清,遂入院。查体:全身弥漫性红斑水肿,上有密集分布的帽针头大小的丘疹,少许糠片状鳞屑,视力左眼0.2,右眼0.3,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