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正中医讲,脾胃有表里配合关系,这不仅仅是说它们在部位上相表里,还说明在作用关系上是相互配合的。在脏腑理论中,脾为五脏之一,胃为六腑之一,在人体对事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脾胃协同作用,通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为人体一系列生理活动提供气血,这也是脾胃被称为人之后天之本的原因之一。中医养生中,脾胃占据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一些养生经典也被大家传诵,例如"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常安三阴交对女性妇科好等。其实,  相似文献   

2.
脾虚动物模型的多种体表物理信息及其它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故有“土为万物之母”,“脾为后天之本”之说。以脾胃之气为一身之“元气”,是全身脏腑气血“生化”的根源。脾气虚是人体患病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临床也较多见。近年来,巳开始了以某些生理生化及大体观察等指标开展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我们曾以体表冷光信息为指标,对失血、饥饿及口服生大黄致虚的动物模型作了观察,为了探寻多种快速、无损伤的探查脾虚症候的客观指标,本文又将10只家兔采用口服大剂量生大黄进行人工致虚后,以体表冷光、经穴温度、皮肤电阻、死亡率和体重等多种客观指标对其致虚规律进行了1323次数据的观察测量。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修园对脾胃学说的实践与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修园对脾胃学说深有研究。颇有独得之道,他把脾肾视做生殖的共同基础;在生理上阐发土能生水,精生于谷之理,并提出:“一脏皆受于脾,脾为五脏之本”之说;在病理上论述了“胃为后天之本,不及固病,太过亦病”的诸多病因病机;调理脾胃,方法众多,独创了温脾燥脾法治消渴,燠土胜水法治腰痛等。给后学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4.
脾胃共居中焦,其经脉互相络属,互为表里。但脾是脏属阴,胃是腑属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以其不同的功能互相配合,输布营养精微,为营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它在脏腑中占有重要地位。若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则影响脾胃正常功能而出现病理状态。因此,探讨脾胃升降功能理论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学说认为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乃"脏腑之本"。脏象学说常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各脏腑组织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濡养滋润或提供物质原料。李杲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脾胃学说",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升降  相似文献   

6.
脾胃同居中焦,五行属土,脾属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属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安。土为万物之母,属于转枢之地,上乘心肺,下启肝肾,具有升降之机。脾宜生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纳机不旺,胃食纳呆。脾为脏,脏则藏;胃为腑,腑则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山药味甘性平,入肺经、脾经和肾经。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因此脾胃功能强壮则肺气足,通过补脾还可起到缓解皮肤干燥的作用。其次,山药固肾益精,肾强则延缓衰老、滋润皮肤。因此,山药可平补肺、脾、肾三脏,具有补脾益肺、益气养阴、固肾的功效,对于改善干燥症状很有益处。山药性质平和,既是补益类中药,又可作为营养主食,几乎适合所有体质者。可将生的铁  相似文献   

8.
小儿感冒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与脾胃关系非常密切.肺主一身之气,而肺之气又依赖于脾运化精微以充养.脾为肺之母脏,子能令母虚,母病亦及子,即肺虚能导致脾虚,脾虚亦可致肺虚.所以在治疗小儿体虚感冒时要重视调理脾胃,处处顾护脾胃之气,使肺气充实而感冒愈.  相似文献   

9.
山药防燥方     
正山药味甘性平,入肺经、脾经和肾经。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吕沛宛介绍,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因此脾胃功能强壮则肺气足。由于肺与皮毛相表里,所以通过补脾可以起到缓解皮肤干燥的作用。其次,山药固肾益精,肾强则延缓衰老、滋润皮肤。因此,山药可平补肺、脾、肾三脏,具有补脾益肺、益气养阴、固肾的功效,对于  相似文献   

10.
观察舌象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认为能表示脏腑气血津液之盛衰,虽统称“舌为心之苗”,但又有“全舌属胃,中心也属胃,四畔属脾”以及“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等解释,认识虽不完全相同,但均说明舌象与脾胃关系更为密切。切脉亦为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认为切脉能观“胃气”之盛衰。本文之目的在分析纤维胃镜检查所见与舌象脉象之关系,希望能找到舌象脉象所反映胃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中的肝在认识上范围较广,除了肝脏外,还包括了血管、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消化等系统的部分功能在内。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方面:一、肝主巯泄:主要是指肝具有使本脏以及其它脏腑功能的气机流畅的作用。如对脾胃的腐熟和运化,对胆汁的排泄,对冲任脉的调和等,均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肝的疏泄功能,除作用于本脏外,还能作用于其它脏腑,因此在临床上肝失疏泄的病变,除本  相似文献   

12.
<正>麦芽糖性味甘温,对于脾胃虚弱的病人,是一味很好的补药。从五行、五味的角度来看,甘属土,对应人体的脾胃,所以脾虚体质的人多喜欢吃甜食。小孩子脏腑充而不盛,还没有发育完全,又因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故小孩子常常因肝脾不和而生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病一般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多变,恢复较慢,在中医治疗上一定要注意调理脾胃功能,使臻健旺,则易康复。现将在治疗老年病中运用调理脾胃法的体会简述如下。1 老年病学与中医调理脾胃法的关系 发现祖国医学十分注重对脾胃功能的调理,认为在各种疾病发展过程中,“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原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说明人体的元气充足,都是由于脾胃没有受伤,经过胃纳脾运…  相似文献   

14.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许多妇科疾病与脾胃密切相关,如脾气虚弱,化源不足所致的月经过少、闭经;脾不统血引起的崩漏;脾虚湿困导致的带下;胃失和降出现的恶阻;以及产后脾阳不振产生的缺乳等等。因此,调理脾胃在妇科临床中为常用之法。一、脾胃与妇女生理病理的关系妇女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经、孕、产、育等几个方面,它们的生理活动,是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的表现。气血是月经、养胎、哺乳的物质基础,而脾胃则是气  相似文献   

15.
<正> 小儿脾胃娇嫩,“脾常不足”,一但饮食失调,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感受湿热之邪,均能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产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病证。又可影响肺、心、肝、肾等脏腑的正常功能,而产生其他脏腑的病证。所以,调理脾胃在治疗儿科常见病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调理脾胃的方法很多,大致有消积、健脾、杀虫、燥湿、祛痰、芳化、温中、升陷、固涩、清热、生津等等。应区别情况,随证选用。一、腹泻“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临床以虚中夹实,寒热夹杂的证候多见。每以消补  相似文献   

16.
<正>(接上期)专家解读肝病为何要护脾张仲景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肝为什么要护脾?该如何护脾?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的主任彭玉清。彭玉清说,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在五行学说中,肝木克脾土,其中"克"是制约、约束的意思。也就是说肝对脾发挥着调节、制约的作用,这种相克关系有助于脏腑之间功能的相互协调。为什么呢?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17.
厌食症是对各种食物都有厌恶感,甚至不思饮食,日久精神疲惫,体重下降,面黄肌瘦,抗病力弱,为其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引起厌食的原因很多,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乳食不节。小儿脏腑娇嫩,饮食不知饥饱,饱则伤脾;二是痰湿滋生。长夏暑日,小儿贪食生冷瓜果过度,冷气积于脾胃,寒伤脾胃之阳,同食少纳呆;三是感染诸虫。小儿脾胃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且多见于3岁以内小儿,多因外邪,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临床上以湿胜和脾功能失调多见,夏秋两季发病较多. 中医认为,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于脾胃与大小肠,脾虚湿胜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腹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行营卫,饮食不节,寒温不调,易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运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泄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近10年来中医药及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食欲缺乏症相关文献的证型进行统计总结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超星期刊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中医药及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食欲缺乏症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筛选后最终有169篇纳入统计分析;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虚肝旺、脾胃虚弱和胃阴不足5种证型出现频率最高,其中小儿推拿辨证治疗小儿食欲缺乏症的临床研究观察中以脾胃气虚、脾失健运、脾胃虚弱3种证型为主。结论中医药及小儿推拿辨证治疗小儿食欲缺乏症,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辨证当以脏腑辨证为纲,从脾胃辨证入手。  相似文献   

20.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病位在肝,脾虚为本,分为脾虚肝亢型、脾虚痰凝型、脾胃阴虚型、心脾两虚型。将"扶土补脾"贯穿于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始终,重视调整脏腑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分别采用补脾抑木、柔肝息风,运脾化湿、涤痰定志,滋补脾阴、平息肝风,健脾养心、宁神息风等方法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满意。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