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HT5"SS〗探讨腺病毒介导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AdVHBsA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体外生物学活性。〖HT5W〗方法〖HT5"SS〗:将腺病毒表达载体AdVHBsAg转染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构建AdVHBsAgDC肝癌瘤苗,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转染基因表达,FACS检测表面分子和内吞功能,3HTdR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MTT法检测CTL活性。〖HT5W〗结果〖HT5"SS〗:HBsAg基因转染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示HBsAg基因表达于转染的DC,表明腺病毒介导的HBsAg基因转染的有效性。AdVHBsAgDC可高表达CD1a、CD11c、 CD83、CD86和HLADR,但内吞功能较DC组降低(P<0.05)。AdVHBsAg 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功能均明显高于DC对照组和AdVLacZDC组(P<0.05)。AdVHBsAg DC体外诱导CTL对HepG2215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HT5W〗结论〖HT5"SS〗:肝癌相关基因HBsAg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的切入点,该研究为HBV相关肝癌DC体内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转染能否使肿瘤抗原冲击的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 在体外诱导出更强的抗肝癌免疫反应。方法:携IL18 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经肝癌细胞株HepG2冻融抗原致敏的DC(AdIL18HepG2/DC), FACS分析AdIL18HepG2/DC表面分子的表达, ELISA法检测IL18的分泌水平, 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杀伤效应。结果: AdIL18HepG2/DC较未转染DC能高水平地表达CD1a、CD11c、CD80、CD86以及HLADR;较未经IL18转染的DC分泌较高水平的IL18。AdIL18HepG2/DC 能非常有效地刺激自体T 细胞增殖(CPM 值为228 018±1 079),其刺激强度显著强于AdIL18DC、HepG2/DC、AdlzcZ/DC及DC(均P<0.05)。当靶细胞为HepG2时,AdIL18HepG2/DC诱导的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并且其杀伤能力与效应细胞数量成正比。结论: IL18 基因转染且肝癌抗原致敏的DC可以显著增强DC的特异性抗肝癌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靶向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重组IL-4和GM-CSF诱导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将表达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dendriticcells,DC),构建基因转染的DC瘤苗,并免疫C57BL/6小鼠。用流式细胞术(FCS)检测转染前后DC细胞表面分子MHCI、MHCII、LFA、ICAM、B7.1、和B7.2等的变化。取免疫小鼠脾细胞诱导细胞毒性CTL,LDH非放射性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用ELISA法检测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变化规律。结果:AFP基因转染后的DC分子表面高表达MHCI、MHCII、LFA、ICAM、B7.1、和B7.2等分子,尤其是MHCII、ICAM和LFA分子,与转染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AFP抗原诱导的靶向性CTL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且在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FP基因重组腺病毒修饰的DC能表达高水平的MHCI、MHCII、LFA、ICAM、B7.1、和B7.2等分子,为CTL进一步活化提供了共刺激信号;用该瘤苗免疫C57BL/6J小鼠,能诱导出针对AFP抗原的靶向性CTL,从而实现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以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RNA作为抗原体外转染经m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观察其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的效应。方法:小鼠骨髓细胞体外以rmGM-CSF、rmIL-4诱导培养获取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度;293细胞扩增携带mIL-1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树突状细胞;Trizol法提取CT-26细胞总RNA,应用Trans-Messenger体外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免疫接种小鼠。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及小鼠血液中mIL-12水平,LDH释放法检测小鼠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小鼠骨髓细胞经诱导培养后,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 的树突状细胞>90%;提取的CT-26细胞总RNA体外经TransMessenger介导,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后,回输小鼠,可以诱导体内生成较高水平的特异性CTL活性,亲本肿瘤接种后小鼠100%长期存活,而以该RNA转染Ad-LacZ修饰DC后的对照组及RNA转染DC的对照组,诱导机体生成的特异性CTL活性显著低于实验组(P<0.01),亲本肿瘤接种后小鼠60%长期存活,DC、PBS对照组则均未诱导机体生成特异性CTL活性,小鼠无长期存活。结论:树突状细胞经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RNA转染和mIL-12基因修饰后免疫接种小鼠,可在体内有效提呈肿瘤抗原,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CTL,更有效地诱发特异性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5.
Yang JY  Liu WC  Cao DY  Si XM  Teng ZH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0):728-732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HBsA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对HepG2.2.15肝癌细胞特异性的细胞毒效应。方法将HBsAg基因亚克隆到pIND和pShuttle载体中,构建重组载体pShuttle-S。将用PI-SceⅠ和Ⅰ-CeuⅠ双酶切后所获得的HBsAg基因片段与线性化的腺病毒载体pAdeno-X连接,构成腺病毒表达载体AdVHBsAg。经HEK293细胞包装腺病毒后,收获病毒并做滴度测定,再将AdVHBsAg转染人单核细胞来源的DC构建AdVHBsAg-DC肝癌瘤苗。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转染基因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CTL活性。结果穿梭质粒插入片段为HBsAg基因;包装的腺病毒载体具有良好的感染性,可在HEK293细胞中形成病毒颗粒;HBsAg基因表达于AdVHBsAg- DC中,表明腺病毒介导的HBsAg基因转染的有效性;AdVHBsAg-DC可高表达CD1a、CD11c、CD80、CD86和HLA-DR;AdVHBsAg-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功能明显高于AdVLacZ-DC组和未转染的DC组(P<0.05);AdVHBsAg-DC体外诱导CTL能够对表达HBsAg肝癌细胞起到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AdVHBsAg可在DC中表达HBsAg肝癌相关抗原;AdVHBsAg-DC瘤苗可诱导T细胞产生高效的针对HepG2.2.15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s)对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体外增殖和抗瘤作用的影响。 方法: 将自体肿瘤细胞匀浆粗提物(Tuly)与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DCs共培养以制备肿瘤抗原负载的DC(DCTuly),将DCTuly与自体TILs在低浓度IL2(100 U/ml)中共培养,用FCM测定DCTuly 的表型以及与DCTuly混合培养前后的TILs表型,并计数TILs。用LDH法测定TILs的细胞毒作用。ELISA法检测TILs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含量。 结果: DCTuly表面CD1a,CD83,CD80,CD86,CD40和HLA-DR分子表达水平增高(P<0.05);DCTuly明显诱导TILs的增殖(P<0.01)及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P<0.01), CD3+TILs增多(P<0.05), CD4+TILs比例较混合前升高(P<001),但仍以CD8+TILs为主。与DCTuly混合培养后第1,2天,TILs分泌IFNγ和TNFα的量明显提高(P<0.01)。 结论: 负载肿瘤抗原的DCs可促进TILs的增殖,增强TILs的特异性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HT5"SS〗: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 dioxygenase,IDO)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体外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中异基因T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HT5W〗方法〖HT5"SS〗: 用携带IDO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BALB/c小鼠(受体)骨髓来源的DCs ,用RTPCR法检测DCs表面IDO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分析IDO基因修饰前后DC表型的变化,并把IDODC与C57BL/6小鼠(供体)脾脏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含人AFP基因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树突状细胞,制备树突状细胞肝癌瘤苗.方法: 将AFP基因亚克隆到pIND 载体和Shuttle2载体中,构建穿梭载体Shuttle2-AFP.用PI-Sce Ⅰ和I-CeuⅠ双酶切后将所获AFP基因片段再与线性化的腺病毒载体pAdeno-X连接,构成pAdeno-AFP重组腺病毒载体.其后,用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包装腺病毒表达载体.通过酶切、PCR对腺病毒载体进行鉴定.包装好的重组病毒载体pAdeno-AFP体外感染树突状细胞制备树突状细胞肝癌瘤苗后,FACS分析pAdeno-AFP/DC表面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 检测AFP水平.结果: 酶切、PCR鉴定证实,穿梭质粒插入片段为AFP基因.包装的腺病毒载体具有良好的感染性,可以在293细胞中形成病毒颗粒,腺病毒载体内携带AFP基因感染树突状细胞,pAdeno-AFP/DC能高水平的表达CD1a,CD11c,CD80,CD86以及HLA-DR,并分泌较高水平的AFP.结论: 构建成功的含AFP腺病毒载体可以在树突状细胞中表达AFP,为DC瘤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过增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增强D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DC体外经携带人MIP1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 expressing human macropho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beta, AdhMIP1β)转染后(MIP1βDC),用小鼠CT26结肠腺癌细胞相关抗原冲击致敏,然后免疫正常同系小鼠,观察其体内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的保护性免疫反应;通过体内阻断试验探讨免疫细胞亚群及免疫分子在DC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经抗原致敏的MIP1βDC能更有效地诱导特异CTL活性,能使免疫动物产生更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通过对其抗肿瘤免疫机理的分析发现,CD4+、CD8+ T 细胞共同参与了经抗原致敏的MIP1βD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是主要的抗瘤效应细胞,NK细胞作用不明显。结论:通过基因修饰增强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体内趋化活性,能更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为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含人AFP基因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树突状细胞,制备树突状细胞肝癌瘤苗。方法:将AFP基因亚克隆到pIND载体和Shuttle2载体中,构建穿梭载体Shuttle2-AFP。用PI—SceⅠ和I—Ceu Ⅰ双酶切后将所获AFP基因片段再与线性化的腺病毒载体pAdeno—X连接,构成pAdeno—AFP重组腺病毒载体。其后,用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包装腺病毒表达载体。通过酶切、PCR对腺病毒载体进行鉴定。包装好的重组病毒载体pAdeno—AFP体外感染树突状细胞制备树突状细胞肝癌瘤苗后,FACS分析pAd-eno—AFP/DC表面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AFP水平。结果:酶切、PCR鉴定证实,穿梭质粒插入片段为AFP基因。包装的腺病毒载体具有良好的感染性,可以在293细胞中形成病毒颗粒,腺病毒载体内携带AFP基因感染树突状细胞,pAdeno—AFP/DC能高水平的表达CD1a,CD11c,CD80,CD86以及HIA—DR,并分泌较高水平的AFP。结论:构建成功的含AFP腺病毒载体可以在树突状细胞中表达AFP,为DC瘤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宫颈癌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AFP基因修饰的DC(AFP-DC)瘤苗经不同途径免疫后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方法:采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瘤体注射三种途径回输AFP-DC瘤苗,比较观察AFP-DC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治疗作用,应用4h51cr释放杀伤实验、T细胞与NK体内剔除实验等方法,观察AFP-DC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治疗作用及保护性免疫反应.结果:皮下注射AFP-DC瘤苗治疗效果在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小鼠存活期方面都明显优于瘤体内注射或尾静脉注射(P<0.05),AFP-DC瘤苗体内能更有效地诱导特异CTL细胞毒活性,能使免疫动物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抵抗肿瘤细胞的再攻击.在AFP-DC瘤苗诱导抗肿瘤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必需有CD4 T和CD8 T细胞的参与;而在其效应阶段,则依赖于CD8 T细胞的参与,CD4 T细胞为非必需;在免疫诱导及效应阶段剔除NK细胞对抗肿瘤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结论:皮下注射AFP-DC瘤苗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为DC介导的肝癌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AFP为靶点的肝癌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AFP作为肝癌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靶点的可行性以及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AFP-DC)疫苗对表达AFP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构建AFP-cDNA 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DC,制备AFP-DC瘤苗,诱导针对表达AFP的肝癌细胞株HepG2的特异性免疫反应,MTT法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结果 AFP-DC瘤苗能够分泌AFP抗原,培养上清中AFP含量为0.8805 IU/ml,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免疫荧光检测可见AFP-DC胞浆及胞膜有AFP抗原分子表达;活化的CTL能够对表达AFP肝癌细胞起特异性杀伤作用,杀伤效率可达84.05%,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AFP作为靶点治疗肝癌具有可行性,AFP可作为肝癌靶向治疗的新的突破点;AFP-DC疫苗可以作为表达AFP肝癌的一种免疫治疗手段,为DC瘤苗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转染含甲胎蛋白(AFP,137-145)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后所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抽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使用含AFP片断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未成熟DC,诱导特异性T细胞.检测体外培养的DC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活性,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CTL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转染或未转染的体外培养的成熟DC高表达CD40、CD86和IL12,成熟DC诱导的CTL高表达IFNγ;修饰成熟后的DC后体外能诱导特异性CTL,该CTL在休外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均有杀伤作用.结论 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DC,不明显改变DC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可诱导自体CTL增殖,含AFP(137~145)片断的腺相关病毒转染DC诱导自体CTL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DC疫苗可以作为肝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DC肿瘤融合瘤苗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的瘤苗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选和贴壁培养方法收集融合细胞,应用3H-TdR掺入法、4h51Cr释放法观察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和CTL活性,并观察瘤苗对荷瘤小鼠保护性免疫反应和免疫治疗作用.结果:DC肿瘤融合瘤苗具有强烈的激活T细胞增殖和抗原提呈的能力,在体外、体内诱导出更强的特异CTL细胞毒活性,使免疫小鼠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抵抗Hepa1-6肝癌细胞的再次攻击,使治疗的小鼠肿瘤的生长明显缓慢,具有更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进行体内免疫和治疗,能诱导出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为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诱导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对肝癌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获得DC前体细胞 ,用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rhIL 4)联合培养 ,诱导扩增DC。制备自体肝癌细胞抗原 ,体外脉冲DC ,检测DC诱导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毒性T细胞 (CTL )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并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IL 12水平。结果 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分泌IL 12和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 ,且能诱导特异性CTL ,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 ,杀伤率显著高于DC、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 ,而对CT 2 6细胞、BEL 740 2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其机制可能与增强T细胞应答和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CTL从而发挥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Zeng B  Lu FG  Liu XW  Yang DY  Fang WY  Wang J  Liao AJ  Shi W 《癌症》2005,24(11):1332-1337
背景与目的:探索肝癌细胞的突变基因产物——具有潜在抗原性的异常蛋白质而无法形成有效免疫原的机理,寻找肝癌的特异性抗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治疗肝癌的DNA疫苗将对肝癌的免疫学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本实验构建BALB/c小鼠具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1cDNA和去掉信号肽的AFP2cDNA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在小鼠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中表达,并观察其在体外抗肝癌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自小鼠肝癌细胞株H22中扩增出具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1cDNA和去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2cDNA,将该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N3中;同时培养经rmGM-CSF、rmIL-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获取大量DCs,脂质体转染PEGF-N3/AFP1、PEGF-N3/AFP2至DCs进行表达、鉴定。将DCs疫苗与同源小鼠脾淋巴细胞混合培养,ELISA方法测定脾细胞γ-干扰素(IFN-γ)分泌活性,51Cr释放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从H22中克隆到AFP1cDNA和AFP2cDNA,经测序完全正确,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N3/AFP1和PEGF-N3/AFP2在小鼠DCs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其中PEGF-N3/AFP2明显刺激T细胞增殖,刺激指数(SI)为5.12±1.46,明显高于空质粒组(1.42±0.73)。AFP2/DC疫苗对H2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88.15±16.47)%]明显高于空质粒组[(12.72±5.4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N3/AFP1和PEGF-N3/AFP2,编码去掉分泌性信号肽的PEGF-N3/AFP2转染的DC,能够诱导较强的特异性抗肝癌免疫效应。其机制可能为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EPHA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效应,为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将重组EPHA2腺病毒rAd-EPHA2感染HLA-A2阳性的人外周血来源的DC,制备EPHA2基因修饰的DC疫苗,Western blotting和FACS方法检测感染后DC的EPHA表达。以DC疫苗体外刺激HLA-A2阳性的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和标准51Cr释放实验分别检测DC疫苗所诱导的CTL活性和对HLA-A2阳性的U251细胞的杀伤作用(另设rAd-Lac Z感染的DC组和PBS组作为对照)。结果:成功制备了EPHA2基因修饰的DC疫苗,其可有效表达EPHA2蛋白。与感染rAd-LacZ的DC和PBS组相比,感染rAd-EPHA2的DC疫苗能有效激发CTL活性[(187±21)vs(12±4)、(18±5)个,P<0.01];所诱导的CTL对胶质瘤U251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效应[(45.7±6.8)%vs(7,1±4.5)%,P<0.01],对自身淋巴细胞没有杀伤效应。结论:EPHA2基因修饰的DC疫苗能有效激发CTL活性,并对胶质瘤U251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8.
冻融人树突状细胞基因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和人脐血来源的冻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基因疫苗的形态、表型及体外诱导的CTL抗肿瘤活性。方法:细胞因子扩增人外周血和脐血DC,分别将EBV-LMP2、HPV16E6基因转染2种来源的冻融DC制备疫苗。动态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疫苗表面分子表达,体外诱导并测定CTL活性。结果:人外周血和脐血冻融DC疫苗均高表达CD80、CD86和CD83,低表达CD14,高表达CD1a,体外均能诱导高效的CTL活性(P=0.001),并与新鲜DC疫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结论:负载肿瘤相关病毒抗原基因的冻融DC疫苗保持了功能成熟DC的形态特征,且能诱导高效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