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79年1月至1987年1月共收治小儿脓胸59例,现对其中资料较完整的42例进行临床分析。一、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3周岁;1岁以下婴儿1例(2.4%),1~3岁幼儿13例(30.9%),3~7岁学龄前儿童21例(50%),7~13岁儿童7例(16.7%)。发病以春秋两季为多,春季发病30例(71.4%),秋季12例(28.6%)。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2天,最长13天,其中38例在发病后3~4天就诊。原发病为大叶性肺炎33例(78.6%),支气管肺炎4例(9.5%),败血症3例(7.1%)肺脓肿2例(4.8%)。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7年~2000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4840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84例,其中56例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妊娠初期(1个月~3个月)8例(14.3%),妊娠中期(4个月~6个月)42例(75%),妊娠末期(8个月~9个月)6例(10.7%)。以妊娠中期发病率最高占75%。慢性阑尾炎病史12例(21.4%)。转移性右下腹痛26例(46.4%),恶心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的105名儿童出生后第2~3年间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发生率。本组儿童出生时或部份在出生后第3、6个月投给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 HBV感染。所投给一次剂量的 HBIG被动抗体3~4个月后消失。选择在12个月龄时HBV感染指标为阴性的婴儿,分析了此后感染的原因与母亲e系统指标的关系。经平均17.5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有38.1%的婴儿受到了感染,年感染率为 36.0%。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儿童感染率最高(57.1%),其次为HBeAg和anti—HBe两者均阴性母亲的儿童(20.4%),最低为anti—HBe阳性母亲的儿童(11.3%)。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对1993年204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1 对象 对象为1993年1月1日~12月31日萧山市5岁以下死亡儿童,笔者对其中资料完整的204例进行分析。 2 结果 1993年萧山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5.05‰(225/14 953),校正死亡率为16.50‰。在资料完整的204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中,男性121例,女性83例。在204例中,死于0天~者76例(37.25%),7天~者5例(2.45%),28天~者60例(29.41%),1岁~4岁者63例(30.88%)。前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限性疾病,其发病和预后与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力有密切关系。我省小儿腹泻病患者每年高达411万人次,每个5岁以下儿童每年平均患病1.4次以上。因此,腹泻病已成为影响我省儿童发育和成长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205例住院患儿进行喂养方式、营养状况对小儿腹泻的影响进行整理分析,为减少腹泻病的发生,推广母乳喂养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1 调查资料 本文调查205个病例均为1992~1994年腹泻病住院患儿。其中男130例,女75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23个月。205例患儿中母乳喂养53例(25.85%),混合喂养88例(42.93%),人工喂养64例(31.22%)。腹泻病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74~1980年10月,应用GIF-D2型及JF-B3型内窥镜共检查2.400例,其中发现食道及贲门部癌26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症状及病程症状:咽下噎感10例(38.4%),咽下困难8例(30.8%),心窝部疼痛3例(11.6%),呕血、黑便3例(11.6%),呃逆1例(3.8%),咽下噎感及声音嘶哑1例(3.8%)。病程:有病程记录者共25例,其中1个月以内4例(16.0%),1.5个月1例(4.0%),2个月4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961~1972年伦敦某儿童医院观察的36名(男13例,女23例)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以下简称DPT)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儿童的研究结果。接种方法为每月一次,连续3次,数月后加强接种2次,间隔一月。接种年龄:3个月者9例,4~6个月19例,7~12个月1例,13~18个月7例。反应可发生任何一次接种后,但以第一、二次为最常见,发生反应时间则以接种24小时内最常见(24例),其次1~7天(9例),1~3周者3例。临床表现中32例有惊厥,有的并发有痉挛、尖叫和易受刺激、呕吐、持续性知觉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北京市取部分0~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北京市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的300例0~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常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含量、总铁结合力等检测,观察儿童缺铁性贫血分布现状,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300例儿童缺铁性贫血96例,发病率为32.00%,轻度、中度、重度贫血分别为22.00%、8.33%、1.67%,7~12个月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最高,为42.14%,≤6个月儿童发病率最低,为16.00%;②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饮食情况、消化功能、母亲妊娠期贫血、早产均是影响北京市0~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因素(OR值分别为0.668、0.861、5.447、5.316、1.969、5.668,均P<0.05).结论 北京市0~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有所降低,以轻度多见,应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母乳喂养,改善饮食,6个月前给予积极地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1997年1月至7月,作者通过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大样本筛查,评价了父母感染Hp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 1 143例学龄前儿童参加了本项研究,其中男孩583例(51%),女孩560例(49%),年龄5~8岁,6岁儿童占77.1%。德国藉儿童最多,占874例(76.5%)。参加本项研究的受检儿童的母亲947例(86.2%),平均年龄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 FLASH)序列在测量不同年龄段小儿髋关节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体检的儿童12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个月~12岁,分为12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10例。分别采用MRI 3D FLASH测量所有儿童的髋关节相关指标,主要包括骨性髋臼指数(BAI)、软骨性髋臼指数(CAI)、盂唇角以及软骨性髋臼覆盖率,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6个月~12岁儿童BAI、CAI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6个月~2岁各年龄阶段的儿童BAI水平高于3~12岁各年龄阶段的儿童,而6个月~2岁各年龄阶段的儿童CAI水平高于3~12岁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12岁年龄阶段的儿童盂唇角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1岁儿童软骨性髋臼覆盖率均低于2~12岁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12岁各年龄阶段的儿童软骨性髋臼覆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儿童年龄与BAI、CAI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盂唇角、软骨性髋臼覆盖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且BAI与CAI呈正相关(P0.05)。结论 MRI 3D FLASH序列在测量不同年龄段小儿髋关节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反映髋关节软骨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1.
康爱建 《工企医刊》2003,16(4):46-47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AM)儿童发病率低,国内报道不多。现总结1993年1月至2002年8月儿童AM25例,予以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3例,女12例。发病年龄≤2岁3例(12%),~4岁8例(32%),~8岁10例(40%),~12岁4例(16%)。全年均有发病,在夏秋季多见。就诊时间:起病3天内8例,~6天9例,~10天6例,>10天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儿童后循环动脉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例后循环脑梗死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后循环卒中患儿发病中位年龄为7岁11个月,以男性居多(92.3%),临床症状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其中恶心呕吐9例(69%)、头晕8例(62%)、头痛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湘潭市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湘潭市农村地区60例HFMD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期同一乡镇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确诊的24例HFMD病例中,EV71和CoxA16感染的构成比分别为66.7% (16/24)和4.2%(1/24).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居室内外有家禽粪便、儿童近3个月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或胃肠炎、儿童作息规律、儿童接种过轮状病毒疫苗共4项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作息规律(OR =0.05,95% CI:0.01~0.26),接种过轮状病毒疫苗(OR =0.16,95% CI:0.06~0.40)是儿童HFMD发病的保护因素;近3个月儿童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或胃肠炎(OR=11.65,95% CI:3.75~36.15)则是儿童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助于控制农村地区儿童HFMD发生.  相似文献   

14.
226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外死亡已成为当今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1992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江阴市活产总数为25057人,1~6岁儿童死亡总数为261例,死亡率为10.4‰,其中意外死亡数226例,死亡率为9.0‰,占死亡总数的86.6%,居1~6岁儿童死因的第一位。资料表明,儿童意外死亡以1~3岁较为突出(186例占82.3%),且男孩高于女孩,男女之比为1.94:1。意外死亡以溺水为主(179例占79.2%),车祸居第二位(20例占8.8%),后依次为烧烫伤,意外窒息、意外跌落、中毒等,溺水死亡儿童中,男125例,女54例,男女之比是2.3:1)。年龄以1~3岁为多(150例占83.8%)。分析资料,可能与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首发症状和误诊情况.方法对49例儿童SLE的首发表现和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71.4%,35/49),49例儿童SLE中30例误诊,误诊率为61.2%(30/49),误诊、误治时间在1个月以上.结论儿童SLE的首发症状多不典型,误诊率高,误诊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HBsAg 携带者的临床过程可因年龄而异。有关儿童慢性 HBsAg 携带者 HBeAg/抗-HBe 的长期转换以及临床特征了解甚少。本文观察55例 HBsAg 阳性日本儿童(男26、女39),年龄0~15岁(平均7.8±4.0岁),并随访12~115个月。48例儿童的家庭成员有 HBV 携带者,其中45例的母亲为HBV 携带者。随访期间每1~6个月进行临床和生化评价(SGPT 30 KU 以上为异常),并对9例 SGPT 异常者进行一次或多次肝活检。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4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原因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防和减少儿童意外伤害 ,保护儿童安全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1] ,近年来 ,儿童保健门诊发现家长咨询儿童意外伤害逐渐增加 ,说明意外伤害已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 ,本文对来儿童保健门诊的 2 19例意外伤害儿童进行分析 ,对发生原因进行探讨 ,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8-1999年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婴幼儿2 19例 (男 12 0 ,女 99)。平均年龄 13个月 (3个月~ 4岁 ) ,其中3~ 5个月 42例 ,6~ 11个月 10 2例 ,12~ 2 3个月 3 6例 ,2 4~ 3 5个月 2 7例 ,3 6~ 48个月 12例。1.2 方法 调查儿童出生年月 ,…  相似文献   

18.
张彤  张凯 《中国学校卫生》1996,17(6):427-428
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对口腔、颌面部意外伤害儿童685例进行了调查分析。1资料来源1992年1月~1995年3月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治的685例意外损伤患儿,年龄为4个月~17岁.高峰年龄在4~14岁之间.占总数的70.82%;男女儿童比例为4:且,城乡儿童比例为2.3:1。2调查结果685例患儿中,低经济收入与高经济收入家庭的儿童意外伤害比例为21:1。4个月~6岁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家里或幼儿园内占64.00%;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公路上或交通大道上占38.69%.发生在校内或与运动设施相关的场所占35.00%。儿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昆明地区0~6岁儿童体内血清铁、锌、钙、镁、铜、铅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状况.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12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个月~6岁.男性为246例(54.7%),女性为204例(45.3%)(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所采集的手指末梢血选择性进行血清铁、锌、钙、镁、铜、铅元素检测.结果 血清铁缺乏在所有受试儿童中居首位,血清钙及锌缺乏次之,尚无血清镁及铜缺乏者.但13.8%(52/376)儿童体内血清铅含量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不同性别儿童各元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期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昆明地区3个月~6岁儿童的血清铁、锌、钙元素缺乏较严重,且年龄越小缺乏越明显.血清铅元素含量超标比例较高,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以及年龄和流行季节特点. [方法]2007年4月~2008年3月应用实时荧光返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门诊180例年龄在4个月~11岁之间患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进行HRV检测,并进行不同年龄组、季节病原分布情况比较. [结果]1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共检测出HRV阳性26例,检出牢14.4%,其中92例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检测出HRV阳性16例,检出率17.39%,88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检测出HRV阳性12例检出率13.6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岁82例中HRV阳性12例(14.6%),最小年龄11个月.~6岁78例中HRV阳性13例(16.67%),>6岁20例中HRV阳性1例(5%),三个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RV阳性检出率在3~5月和10~11月各有一个高峰,以3月份最高(31.58%). [结论]鼻病毒是广州地区儿童急性七、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感染高峰集中在春、秋季两季.6岁以下儿童易感HR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