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晓  赵仓焕 《陕西中医》2010,31(5):573-575
目的:中医传统理论多认为神志病与心、肝、肾三脏密切相关。但笔者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神志病的病因根本是脾胃功能的失调,故此论述神志病应从脾胃论治。方法:主要从神志病的两个重要物质基础血和气入手,通过脾主血统血、胃气乃一身之气及脾胃气机转输、濡养五脏的生理病理基础来阐述脾胃与神志病的关系,同时结合历代医家临床从脾胃论治神志病取得的良好效果以及现代关于脑肠肽、肠脑等研究成果来说明神志病与脾胃的重要关系。结论:从脾胃论治神志病是临床的重要治则。  相似文献   

2.
试论脾胃与神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病理方面论述脾胃与神志相关的理论,并从历代医家对神志疾病的认识,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脾胃化生气血,脾升胃降正常,是调节神志活动平衡的物质基础。调理脾胃之所以能治疗神志疾病,正是通过脾胃调节五脏之间以及全身的协调关系,从而达到调节人体神志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脏腑与神志的关系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的“五神脏”理论把人的神志活动分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认为神志活动的产生是脏腑组织之问整体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脾胃在神志活动中有持殊作用。  相似文献   

4.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理脾胃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法则。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甚为广泛。因小儿脾胃薄弱易于损伤。患病又多外感六淫邪气 ,内伤饮食 ,且均能损伤脾胃。脾胃既伤 ,则气血生化不足 ,机体抗病能力减弱 ,又容易招致外邪。因此 ,外邪可以损伤脾胃 ,而脾胃损伤又易感外邪 ,二者互为因果。当外邪侵犯脾胃 ,其功能受伤只要祛除外邪 ,而功能自复。然而素禀脾胃虚弱或脾胃功能损伤较甚 ,则运化水谷的功能发生障碍。体内容易生湿、生痰、生积、生寒、生热等等。一旦外感六淫邪气 ,往往内外合邪。表里同病 ,虚实…  相似文献   

5.
试论《伤寒论》中脾胃病的治疗学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映前 《河南中医》1999,19(2):13-14
脾胃同处中州,为后天之本,万物生化之源,脾胃强健则生化有源,四肢百骸得以滋养。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是以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构成了中焦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状态下,脾胃受病,升降失职,健运失常,不能腐熟水谷,化生资源,则百病丛生。故有“有胃气则生,无...  相似文献   

6.
广东由于地域和文化特色,人群易致脾胃亏虚的体质,李艳教授认为脾胃与神志活动密切相关,临床治疗神志病,在脾胃亏虚的基础上针对气血不足、痰湿、阴火、阳虚、胃阴虚进行辨治,结合风药和情志治疗,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列举典型案例,以反映李艳教授治疗神志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孙浩 《中医杂志》1993,34(8):457-459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儿科专著,其中对小儿脾胃病的辨证论治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方47首,占全书117方的41%强,若分而论之,亦小儿脾胃病之专著也。它集中地反映了钱氏重视后天  相似文献   

8.
神志病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以自拟平肝滋阴安神汤(由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地15g、白芍12g、柒胡10g、党参10g、当归10g、龙胆草12g、炒枣仁20g、天竺黄12g组成)治疗多种神志病症,取得了良好效果,介绍如下。郁证王某,女,36岁,1976年4月6日就诊。因家事不合而长期抑郁。3个月来,心悸怔忡,夜不能眠,善太息。突然怒则哭闹毁物,喜则登台高歌;时而问话不答,时而对答如流。自恐被他人杀害。曾在某医院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脾胃学说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建华 《江苏中医》1996,17(5):36-37
  相似文献   

10.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导源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典籍。金元时期,经易水学派的发挥,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临床。本文拟就笔者应用脾胃学说治疗皮科病证的体会,介绍几则验案,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是指老年期发生的以慢性进行性智力衰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中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早有认识,从大量文献中可以看出,老年痴呆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阴精、气血亏虚为本,气、火、痰、瘀内阻于脑为标,病位主要在脑,涉及心、肝、肾、脾四脏,是虚实夹杂的一类难治  相似文献   

12.
脾胃学说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玲  田侃民 《陕西中医》1999,20(4):178-179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素问·痹论》记载有:“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认为其本在肾,为一难治之顽症。肾藏精,生髓,主骨,为先天之本。脾藏血,生精,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二者在生理上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病理上也会相互影响,相互转变,正如李东垣所说:“脾病,则下流乘肾……则骨乏无力,是为骨痿,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内经》亦说:“湿气大来,土之胜水、寒水受邪,肾病生焉。”笔者在诊治风湿病的临床实践中,运用脾胃学说指导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施治,收到了理想疗效,就此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临床实践证明 ,中医脾胃学说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除了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以外 ,还可用于治疗循环、呼吸、泌尿系统的疾病。笔者仅就运用脾胃学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 ,探讨如下。1 临床案例1 .1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壅滞 ,脾气虚弱 )例 1 :某男 ,32岁 ,1 989年 1 2月 1 9日初诊。患者于 1 986年经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乙状结肠发现多处粘膜溃疡。 4年来曾服用多种抗菌消炎药和中草药 ,疗效不显。近来病情加重。症见 :面色萎黄 ,神疲乏力 ,形体消瘦 ,胸脘痞闷 ,小便短少 ,腹痛腹泻 ,利下赤白粘…  相似文献   

14.
脾胃学说在妇科月经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胃学说倡始于李东垣《脾胃论》的著作,使后世医学家和妇科专业者对脾胃的重视,而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得到不断的发展。《景岳全书·妇人规》阐明了“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的论证。《济阴纲目》引证“论脾胃生血”与月经的重要性;唐容川《血证论》中突出了“脾不能统摄的血证”与经带的关系。以上历代医学家对脾胃学说与妇科疾病的论  相似文献   

15.
曹顺明 《中医杂志》1999,40(10):581-581
羌活,历来归属于解表药或祛风湿药,具有祛风解表、搜风胜湿之功。笔者据其风药性燥能胜湿,性动能升发的特点,运用于食伤脾胃、湿困中焦、气滞肝脾等脾胃病中,虽非主药,但在某些证型的脾胃疾病中加入羌活,常可取得事半功倍之功。现举2例如下。杨某某,男,48岁。主诉院腹胀满,食欲差3年。人体日瘦,精神委软倦怠。胃镜检查及病理报告均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中西药治疗2年余,无显著疗效,见其舌质淡,苔白厚腻,满布舌体。笔者先后投芳香化湿、淡渗利水、苦  相似文献   

16.
张琪教授从事中医内科疑难病研究多年,尤其对于神志病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以疗效持久显著而闻名,笔者有幸随师问诊,受益良多,现将导师治疗神志病学术思想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运用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原理,指导分析针灸临床的某些疑难杂病,并从脾胃入手、选用补益脾胃、补气升清、补气摄血、补气举陷、益元降火等法施以针灸治疗,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18.
脑外伤神志失常治验唐承孝(湖南省长沙市二号信箱医院410004)关键词脑外伤,神志失常,中医药治疗患者一旦颅脑外伤,必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以致气机逆乱,经脉驰张失度,气血运行障碍,津液不能正常生化而为痰浊,同时,脑髓震动,脉络受伤,血...  相似文献   

19.
从脾胃论治血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认为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摄,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浊。脾胃同居中州,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运化水谷,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病机在血证中具有重要地位。湿热之邪内侵入肠道,肠络受损,则引起便血。嗜食辛辣醇酒厚味,或滋生...  相似文献   

20.
神志病关乎精神情志,中医学认为神志疾病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虽言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但神明并非独属于心。土可通神,此处“土”的含义指五行属土的脏腑,即脾胃。现所论土通神明一说,追本溯源是农耕时代先辈们的文化崇拜,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也为土和神志的联系提供了文字依据,除此亦可通过方剂的处方用药窥见其理论端倪。随着后世医家对中医理论的完善,近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与进步,“脑-肠轴”“脑肠肽”的发现——即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的联系,或有助于证实“土可通神”理论的科学性,旨在为从脾胃论治神志疾病提供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