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伟华 《当代医学》2011,17(8):88-88
目的探讨佩戴角膜塑型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青少年近视眼患者72例104只眼,根据患眼验光矫正度数、角膜曲率、角膜直径测量值,定制角膜塑型镜片。晚上睡前佩戴角膜塑型镜,早起取下,平均每夜佩戴时间为8小时。在戴镜后的1天、1周、2周、1个月复查。结果本组患者中,戴镜1周内裸眼视力达到1.0者有39例,戴镜1个月后视力达到1.0者61例,戴镜3个月后视力达到1.0者66例。5例患者为14岁以下,戴镜3天,视力均达到1.0,疗效非常显著。64例患者戴镜后,感到眼内有异物感,13例患者出现点状上皮脱落,4例患者出现眩光。结论角膜塑型镜能够显著改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视力,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角膜接触镜引起角膜病变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2年 12月~ 1999年 12月收治 30例 5 6眼屈光不正患者戴角膜接触镜引起角膜病变 ,并对角膜接触镜片进行了检查 ,现报告如下。1 临 床 资 料1.1 一般资料 :门诊患者 30例 (5 6眼 ) ,年龄 19~36岁 ,平均 2 5 .4岁 ,OK镜 2例 (4眼 ) ,软镜 2 8例(5 2眼 )。1.2 调查、检查项目1.2 .1 屈光情况 :30例均为近视 ,且全部为中、高度近视。1.2 .2 戴镜时间 :最长 8年 ,最短 2天 ,平均 13.6月。1.2 .3 戴镜熟练程度 :熟练 2 8例 ,不熟练 2例。1.2 .4 连续戴镜时间 :每天 10小时左右约 6 8例次 ,连续 4 8小时左右 2例 ,连续 12天…  相似文献   

3.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持续戴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 lasty,PKP)后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来减轻术眼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共201例(201只眼)PKP病例,其中术后戴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者159只眼,未戴镜者42只眼。定期观察患眼角膜知觉、角膜上皮愈合、新生血管形成、角膜内皮数量和形态。随访期6个月。结果术后4个月,戴镜组角膜知觉减退(P〈0.01),摘除镜片后1个月角膜知觉可恢复到同不戴镜组相似;戴镜组会更易形成表层植片新生血管,摘除镜片后1个月新生血管大部分消退;戴镜组角膜上皮完整性较未戴镜组好,上皮修复迅速,不易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两组间无明显区别(均P〉0.05)。结论PKP术后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减轻术后早期刺激症状、保护角膜,加快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角膜塑形镜配戴初期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眼用凝胶的疗效。方法:78例(156眼)近视患者,初次验配角膜塑形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78眼)。对照组使用博视顿舒润液常规戴镜,治疗组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滴眼后按对照组方法常规戴镜。戴镜前和戴镜后1d、7d、1个月、3个月观察泪膜破裂时间(TBUT)及角膜上皮损伤情况。结果:戴镜后治疗组各时间点 TBUT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内戴镜后 TBUT 均明显低于该组戴镜前,两两比较认为治疗组戴镜7d 后 TBUT 趋于稳定,对照组戴镜1d 后 TBUT 趋于稳定。治疗组各时间点角膜上皮损伤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贝复舒眼用凝胶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可对角膜上皮和泪膜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丽  王峭丽 《新疆医学》2009,39(1):109-110
近视患者中有很多伴有外隐斜,其中部分患者近距离工作时常有视疲劳症状,或外隐斜增大表现为显性外斜视,未戴镜矫正者表现明显。为此我们比较了近视外隐斜患者戴镜前后外隐斜度数的变化及戴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对比分析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对近视的控制的临床效果,探讨夜戴角膜塑形镜片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92例(184眼)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各46例(92眼)。角膜塑形镜组配戴夜型戴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组配戴普通框架型眼镜。观察使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组的戴镜时间为8 h左右,测得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1周内以及1、2、6、12个月患者的角膜曲率、视力、眼轴增长量、裸眼视力的结果,同时记录框架眼镜组46例青少年中度近视患者相应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配戴1周内以及1、2、6、12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显著高于框架眼镜组(P0.05)。配戴12个月后,角膜塑形组的眼轴增长量明显小于框架眼镜组(P0.05)。配戴12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的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均显著低于配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框架眼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的角膜上皮点染发生率为27.17%(25/92),高于框架眼镜的4.35%(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控制轻中度近视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指导患者及家属,及时到门诊复查,尽量避免验配过程中的风险,通过严谨的验配技术能够确保戴镜安全。  相似文献   

7.
谭舟利 《当代医学》2021,27(19):36-39
目的 探讨不同近视屈光度对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镜)控制近视进展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眼科行角膜塑形镜治疗的青少年儿童29例(58眼)的临床资料,按照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n=14,28眼)(等效球镜度≤3.00 D)和中度近视组(n=15,30眼)(3.00 D<等效球镜度≤6.00 D),记录两组戴镜前的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平均角膜屈光度(AveK)、角膜厚度、角膜内皮,戴镜1年后的裸眼视力及眼轴长度,比较两组戴镜1年后裸眼视力的变化及眼轴的增长值.结果 戴镜1年后,两组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年后,中度近视组眼轴的增长值低于低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显著提升患儿的裸眼视力,其控制眼轴增长的疗效在近视度数较高者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戴琰琰  王勇  姜波 《安徽医学》2022,43(3):253-256
目的 评估环曲面设计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近视伴散光学龄儿童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 50例(100只眼)近视伴散光学龄儿童,根据佩戴角膜塑形镜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佩戴环曲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与对照组(佩戴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每组25例(50只眼)。记录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周、1、6及12个月的裸眼视力、散光度数、偏心量以及眼轴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戴镜前与戴镜后视力矫正和眼轴控制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戴镜后矫正角膜散光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戴镜后偏心量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曲面设计和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均能提高患者裸眼视力,有效控制眼轴增长,且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能更有效控制治疗区角膜散光及偏心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65-91
目的对比分析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和单焦框架眼镜治疗近视的近远期疗效及角膜并发症情况,为临床近视保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7~12月在我院行近视治疗的近视患者1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焦框架眼镜矫正治疗)和观察组(采用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每组50例100眼。观察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参数并配制镜片,指导患者及家长具体佩戴方法,每晚佩戴8~10 h;对照组患者据常规验光并配制相应的单焦镜片至于镜架后白天佩戴。两组患者均于佩戴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回院随访,了解患者佩戴过程中的情况,指导患者正确佩戴。比较两组患者佩戴36个月过程中角膜并发症发生情况、3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脱镜1个月,再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并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佩戴36个月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均较入组前明显提升(P0.05),但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屈光度、角膜曲率均较入组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眼轴长度均较入组前增加(P0.05),但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年期间角膜并发症共发生56例56眼次,其它并发症21例21眼次,经暂停佩戴或药物对症处理或指导正确佩戴等措施后,1例因角膜并发症退出研究,对照组仅4眼次发生角膜并发症,其它并发症6眼次。观察组角膜并发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眼轴长度进展,有效的控制近视的屈光度,而单焦眼镜对青少年的近视没有明确的控制作用,虽戴角膜塑形镜在角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单焦眼镜高,但在佩戴期间规范验配、严格复查、指导和随访,及时采取措施和改善并发症的前提下,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中青少年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对角膜形态的早期变化。 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符合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标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117眼,并根据初诊时患者的近视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58眼,近视 ≤ -3.00 D)和B组(59眼,-3.00 D<近视 ≤ -6.00 D)。所有患者在戴镜前、戴镜后的1 d,1周,1、3、6个月;1、1.5、2年定期对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眼压等各项进行复查。 结果 2组患者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1 d的裸眼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戴镜后1周基本趋于稳定,角膜曲率均较戴镜前变平,角膜厚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薄现象,戴镜1、3、6个月后基本趋于稳定,其中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A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虽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出现,但角膜的各形态变化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和眼压等各项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能在短期时间内提高患者裸眼视力,阻止近视的发展,且控制中度近视患者的疗效较低度近视患者更加明显,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连续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7~16岁低度近视患者123例(24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组38例(76眼),连续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组40例(80眼),配戴框架眼镜组45例(90眼),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曲率,观察1年后3组患者的屈光度及眼轴变化.结果 与戴镜前比较,戴镜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角膜曲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角膜塑形镜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均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塑形镜之间屈光度数和眼轴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天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低度近视效果明显,可提高裸眼视力,延缓屈光度增加,减少戴镜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正角膜塑形术是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逐步使角膜的弯曲度变平,从而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的一种可逆性非手术方法~([1])。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采用高DK值材料,使镜片配戴过夜成为可能。其优越性在于夜间戴镜,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清,对镜片适应性要求相对低,由于睡眠时眼睑的压力和眼球快速运动的按摩作用,使角膜的弯曲度变平,从而使部分低度近视患者和儿童患者白天裸眼视力达到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对泪膜的影响。方法选取连续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以上的患者50例95眼,夜间戴镜8~10小时,检测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月、3月、6月、1年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泪膜稳定性戴镜前后比较明显降低(P<0.05),戴镜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泪液基础分泌量戴镜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在戴镜后出现增多,都为Ⅱ级以下着色。结论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可使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上皮出现损伤,对泪液分泌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巨乳头性结膜炎(GPC)在大学生人群中的发病特点,探讨GPC与软性角膜接触镜(SCL)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80例SCL戴用者进行普查,通过询问病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以诊断是否患有GPC。结果 SCL引起的GPC在大学生人群的发病率为13.1%;持续戴镜时间小于16h者患GPC共61眼占25%,多为I期及Ⅱ期,而戴镜在16h到72h之间者102眼占41.5%,超过72h者83眼占34%;戴镜年限在6个月内发病6眼占2.4%,6个月至1年发病20眼占8.1%,1~2年发病50眼占20.3%,2~3年发病80眼占32.5%,3年以上发病90眼占36.5%;应用酶制剂清洗镜片与未应用者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戴用SCL的GPC患者中55%有镜片老化现象。结论 GPC的发生和程度与SCL戴用者的持续戴镜时间、戴镜年限、镜片类型、护理保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青少年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的93例(171眼)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将其分为低度数组(88眼,–0.5D至–3.0D)和中度数组(83眼,–3.0D至–6.0D)。比较两组戴镜前后的裸眼远视力、屈光度、眼轴、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结果 戴镜1年后,低度数组眼轴增长显著大于中度数组(Z=–2.035,P=0.042)。戴镜1年后,两组的裸眼远视力均显著高于本组戴镜前(P<0.05),中度数组的视力增长幅度显著大于低度数组(P<0.05);两组的等效球镜度数均显著小于本组戴镜前(P<0.05),中度数组的等效球镜度数减少幅度显著大于低度数组(P<0.05)。戴镜1年后,两组的BUT均显著短于本组戴镜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少于本组戴镜前(P<0.05),但两组的BUT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00,P=0.157)。结论 角膜塑形镜对不同屈光度近视青少年儿童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安全性,而对中度近视的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两种方法控制近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佩戴角膜塑形镜或框架眼镜治疗近视的儿童的病例资料,共219例、396只眼,其中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患儿145例、277只眼,佩戴框架眼镜的患儿74例、119只眼。观察两组患儿戴镜1年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戴镜1年后,角膜塑形镜组患儿的屈光度及屈光度变化量均小于框架眼镜组[(-3.03±0.89)DS vs(-3.83±1.25)DS,(-0.84±0.90)DS vs(-1.83±0.71)DS,P均<0.05]。两组患儿戴镜1年后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角膜塑形镜组患儿的眼轴长度延长量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4±0.15)mm vs(0.40±0.17)mm,P<0.05];两组患儿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和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可有效控制近视程度的增长,且对角膜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角膜接触镜配戴时间及摘除时机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预后的影响.方法 患者按常规LASEK操作及术后处理.A组25例50眼,于术后第3天摘除角膜接触镜.B组15例30眼,于术后第5~7天眼部刺激症状基本消失后摘除角膜接触镜.比较两组角膜接触镜黏附细胞及裸眼视力情况.结果 A组镜片可见较多炎症细胞,并可见小片岛状角膜上皮细胞黏附于镜片的不同位置;B组镜片黏附细胞较少,各个镜片仅见数个、散在、孤立的上皮细胞,未见炎症细胞黏附.A、B两组术后1、3个月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接触镜摘除时间对中、低度近视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是刺激症状消退后再摘除角膜接触镜,可避免角膜上皮瓣的微小创伤,最大限度地减轻术后愈合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视力、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需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0例,比较戴镜前后的视力、屈光度、眼压、眼轴长度、角膜地形图参数(SF、CIM、K1值、K2值)、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结果:患者戴镜1周及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高于戴镜前,屈光度、眼压均低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戴镜1、3、6个月的角膜厚度、SF、K1值(3、5 mm)、K2值(3 mm)均低于戴镜前,CIM、K2值(7 mm)均高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半年内共出现轻度并发症16例,经对症处理后降低为5例,处理前后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P=0.01)。结论:角膜塑形镜可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对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由于遗传和用眼习惯等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有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近视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文中评估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矫正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8~14岁在佩戴角膜塑形镜随诊数据完整者35例(68眼),近视度-1.00~-5.55D,平均-(3.75±0.84)D,佩戴前与佩戴后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眼轴的测定与比较,同时比较角膜厚度、角膜曲率以及裂隙灯下角结膜的改变,并与同时期佩戴框架眼镜的同年龄段患者每年的屈光度及眼轴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3年期间近视度降低度平均为-2.65~-2.80D,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增大0.21~0.30 mm。与戴镜前比较,戴镜后6个月、1年、2年角膜内皮细胞变异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3年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3年,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同年龄段、屈光度无统计学差异的佩戴框架眼镜每年的眼轴增长明显大于角膜塑形术的眼轴增长。戴镜3年角膜厚度相对于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严重角结膜并发症。结论角膜塑形镜长期佩戴可有效提高裸眼视力,降低近视度,同时有效控制眼轴的增长,但长期佩戴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有轻度影响。故须严密观察和随访,以维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黄准  柯建林  张文兰  蔡吉梧  李树铭 《吉林医学》2011,32(23):4748-4750
目的: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翼状胬肉手术后角膜面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对比法将41例36~73岁的胬肉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术后给予包眼,术后第2天统一使用托百士及贝复舒眼药水,术后3 d改用典必舒眼药水,观察组术后给予戴角膜接触镜,给予同样眼药水局部滴眼,戴镜期间,接触镜视情况消毒,角膜面恢复后取出。观察比较翼状胬肉手术后患者的症状及角膜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角膜3 d治愈率89.7%,5 d治愈率100%,对照组角膜3 d治愈率75.4%,7 d治愈率100%,观察组患者戴镜后90%以上畏光、流泪现象消失。结论:在翼状胬肉术后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面恢复及缓减刺激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