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健康人单脉冲与双脉冲刺激瞬目反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单双脉冲刺激的对比研究以寻找出提高瞬目反射阳性率的最佳物理刺激方法,如双脉冲刺激时间间隔、刺激强度,初步探讨双脉冲刺激瞬目反射的机制。方法:用单脉冲和双脉冲两种刺激检测14例健康试验者的瞬目反射,统计出两种刺激方式下瞬目反射R1,R2,R2’的潜伏期与波幅的均值,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双脉冲刺激其R1,R2,R2'潜伏期无改变,但双脉冲刺激瞬目反射R1,R2,R2'波幅均较对照组增高,其中R1波幅明显增高(P<0.05)。结论:应用双脉冲瞬目反射检测有助于提高瞬目反射阳性率,短间隔双脉冲刺激可使脑干神经环路的兴奋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电刺激诱发瞬目反射的差异。方法:多发性硬化患者为河南省人民医院1996—01/2005—06门诊随诊及住院的临床确诊病例49例。健康对照组为河南省肿瘤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员及部分工作人员47例,多发性硬化组又分为视神经脊髓炎型(n=21)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n=28)。瞬目反射检查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记录电极置于眼轮匝肌外侧,左右两侧对称,参考电极置于鼻骨两侧,接地电极置于颌部,刺激电极放在眶上切迹处。双导同时记录刺激侧所见的早反射和晚反射及对侧的晚反射。测定其潜伏期和波幅。双侧进行,共测4次,计算出瞬目反射各波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异常瞬目反射的判定标准:①各波潜伏期超过正常高限(x^-+2.5s)(早反射11.5ms,晚反射38.8ms,对侧的晚反射40.1ms)和/或波幅低于正常低限(x^- -2.5s)(早反射62.5μV,晚反射43.0μV,对侧的晚反射7.0μV)。②除外操作错误、仪器故障和患者不合作等因素,瞬目反射未引出者为异常。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EDSS进行评分。结果:4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均完成检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神经脊髓炎型患者发病年龄、EDSS评分均显著高于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P〈0.01)。②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0.001),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与视神经脊髓炎型相比也显著延长(P〈0.01~0.001);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和视神经脊髓炎型相比显著降低(P〈0.01~0.001),视神经脊髓炎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视神经脊髓炎型(P〈0.001)。结论: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是多发性硬化的两种不同的临床类型:瞬目反射的改峦可反映脑干病蛮的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电刺激诱发瞬目反射的差异。方法:多发性硬化患者为河南省人民医院1996-01/2005-06门诊随诊及住院的临床确诊病例49例。健康对照组为河南省肿瘤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员及部分工作人员47例,多发性硬化组又分为视神经脊髓炎型(n=21)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n=28)。瞬目反射检查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记录电极置于眼轮匝肌外侧,左右两侧对称,参考电极置于鼻骨两侧,接地电极置于颌部,刺激电极放在眶上切迹处。双导同时记录刺激侧所见的早反射和晚反射及对侧的晚反射。测定其潜伏期和波幅。双侧进行,共测4次,计算出瞬目反射各波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异常瞬目反射的判定标准:①各波潜伏期超过正常高限(x 2.5s)(早反射11.5ms,晚反射38.8ms,对侧的晚反射40.1ms)和/或波幅低于正常低限(x-2.5s)(早反射62.5μV,晚反射43.0μV,对侧的晚反射7.0μV)。②除外操作错误、仪器故障和患者不合作等因素,瞬目反射未引出者为异常。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EDSS进行评分。结果:4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均完成检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神经脊髓炎型患者发病年龄、EDSS评分均显著高于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P<0.01)。②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0.001),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与视神经脊髓炎型相比也显著延长(P<0.01~0.001);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和视神经脊髓炎型相比显著降低(P<0.01~0.001),视神经脊髓炎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视神经脊髓炎型(P<0.001)。结论: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是多发性硬化的两种不同的临床类型;瞬目反射的改变可反映脑干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瞬目反射的电生理变化。方法 30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颈部向左侧扭转)瞬目反射双侧R1、R2潜伏期、波幅高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瞬目反射R1、R2潜伏期、R1波幅高正常,双侧R1、R2潜伏期、R1波幅高无统计学差异,斜颈同侧R2波幅高于对侧,有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颈部向左侧扭转时R1、R2潜伏期,R1、R2波幅高双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瞬目反射R1、R2潜伏期正常,提示该反射弧结构完整,斜颈同侧R2波幅高于对侧表明该侧上段延髓的外侧、桥脑中间神经元过度兴奋,痉挛性斜颈患者存在脑干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6.
结肠的单对比与双对比造影检查广东省番禹市灵山卫生院罗继来结肠双对比造影技术发展以来已有20多年,尽管其对结肠表浅病变的发现与诊断价值无可非议,但至今仍普及推广不够,不少人感到优质的双对比造影片不易获得,病变也难以显示与认识。为此,需要解决一些理论上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的脑功能状态变化。方法随机抽取2012-07-01—2013-10-31来某疗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52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5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通过中科益普脑活动评估系统分析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的脑神经能效状态和脑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规律。结果 1抑郁症患者脑神经能效状态各测验项目值为:投入程度22.92、注意唤醒23.96、抵抗干扰29.73、放松程度21.57、无意记忆1.15、脑稳定度47.65、排除杂念37.42和左右优势64.26;健康人脑神经能效状态各测验项目值为:投入程度16.46、注意唤醒14.53、抵抗干扰31、放松程度32.54、无意记忆5.00、脑稳定度49.92、排除杂念45.54和左右优势111.04。2抑郁症患者脑神经功能状态各测验项目值为:工作负荷57.76、大脑活力49.35、睡眠质量25.69、紧张焦虑23.88和疲劳程度46.92;健康人脑神经功能状态各测验项目值为:工作负荷46.48、大脑活力33.01、睡眠质量23.69、紧张焦虑14.58和疲劳程度19.96。3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相比,两者在无意记忆、左右优势、大脑活力和疲劳程度方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注意唤醒、放松程度和紧张焦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与健康人的脑功能状态有共性之处,但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状态存在更多的不同程度的异常情况,了解这些脑功能状态变化可帮助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正确了解和掌控大脑,可作为抑郁症的辅助诊断并指导抑郁症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8.
保留管芯与不保留管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保留管芯与不保留管芯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右肺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保留管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n=20例)和不保留管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n=2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较B组明显提高(P<0.05),A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高,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保留管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不保留管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一次到位准确率高而又无明显增加支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瞬目反射对糖尿病颅神经亚临床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对糖尿病患者颅神经亚临床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糖尿病患者及5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瞬目反射检查。结果 检查200人,400侧次,总的阳性率为45.3%,远远高于单纯症状体征的阳性率(6%)。其中R2、R2'潜伏期和R1-R2波间期延长最为明显。结论 目反射检查能够可靠的检测糖尿病患者颅神经和脑干受损的早期及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贝尔麻痹患者早期瞬目反射、面神经电图的改变及其与面神经功能损害相关性。方法对25 例贝尔麻痹早期患者进行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检测,比较其阳性率,并分别根据其检测结果分为轻-中度损害、重度损害;同时按House-Bl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进行面瘫程度评估,Ⅰ级为正常,Ⅱ~Ⅲ级为轻-中度、Ⅳ~Ⅵ级为重度。结果H-B面瘫分级评估,轻-中度面瘫占44%,重度面瘫占56%。瞬目反射检测阳性率达100%,其中轻-中度损害占28%,重度损害占72%;瞬目反射检测与H-B面瘫分级评估一致(P>0.05)。面神经电图检测阳性率52%,其中轻-中度损害占44%,重度损害占8%,与H-B面瘫分级评估不一致(P<0.05)。结论瞬目反射较面神经电图能更好反映贝尔麻痹早期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1.
104名护士抑郁与焦虑双因子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护士抑郁与焦虑水平及影响因素,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通过心理自评量表,从人事性质、学历水平、婚否以及工作年限等4个维度对104名护士抑郁与焦虑双因子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4名护士在SDS因子均分与SAS均分上处于正常临界值之内;人事性质对抑郁与焦虑得分均存有显著影响;工作年限、婚否对抑郁得分有显著影响,但对焦虑得分影响不大;学历水平对两项得分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聘用性质的、未婚的、工作年限不长的护士抑郁与焦虑倾向较为明显,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胃癌的影像诊断 ,除定性外已将量的诊断纳入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肿瘤的浸润范围、深度以及对胃肿瘤的胃外表现。双对比造影在胃癌诊断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起着肯定诊断作用 ,但它对了解肿瘤的全面情况存在着片面和局限性。由于CT的广泛应用 ,开创了胃癌诊断的新途径 ,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瞬目反射(BR)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临床诊断VBI的患者及30例非VBI患者进行BR和TCD检测。结果 VBI组BR异常率82.4%,TCD异常率75.0%,x~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非VBI组BR异常率3%, TCD异常率46.7%,x~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 VBI组 BR及TCD皆异常者为 55/68,皆正常者为 10/68,两者占95.6%;非VBI皆异常者为0/30,皆正常者为15/30,两者占50%。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BR及TCD检查结果可提高对VBI的诊断价值,而单独的TCD结查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双对比造影诊断上胃肠道肿瘤的价值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在当前医疗过程中是否对上胃肠道肿瘤仍为基本的诊断手段。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1997年来我院临床初诊为上消化道疾病并作双对比造影检查的11840病例,其中胃镜及活检阴性的肿瘤59例,评价双对比造影对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检出肿瘤总数为3443人次,检出率29.1%,其中恶性肿瘤3435例,占肿瘤的99.7%,包括食管癌2708例(78.9%),胃癌701例(20%),十二指肠空肠近段肿瘤34例(1%)。早癌55例,检出率1.6%,多重癌17例,为0.5%。临床内镜及活检阴性的59例肿瘤中,食管癌17例,贲门癌20例,浸润型胃癌11例,溃疡性胃癌5例,空肠癌6例,其中被钡剂双对比检查诊断57例,准确率97.8%。结论:双对比造影仍然是上胃肠道肿瘤敏感的诊断技术,尤其对粘膜下浸润,以管腔狭窄为主的病变以及胃贲门、空肠近侧段的肿瘤诊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结肠双对比造影及CT检查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影像检查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006年至2010年经我院放射科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CT扫描检查患者。结果:双重造影293例。查出结肠癌21例,其中,CT扫描8例。均已病理证实。结论:结肠双对比造影结合CT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肠息肉的X线双对比造影诊断(附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的X线双重对比造影表现及意义。方法65例结肠息肉患者行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结肠息肉单发40例,多发25例,共98枚,直径5mm~30mm,恶变2例,共3枚。良性表现为边缘光整、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影80枚,双环影18枚;恶性表现为外形呈三角形、边缘模糊,1枚表面有浅凹陷、管壁僵硬。造影检出95枚,检出率97%(95/8)。结论双重对比造影对结肠息肉的诊断阳性率较高,对早期的良恶性可作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恢复期记忆障碍与脑电图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念 《现代康复》2001,5(7):56-56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后记忆障碍的程度,同时与脑电图进行了对比研究。试图寻找一种可能帮助判断记忆障碍程度的客观指标。方法 对44便脑梗死患记忆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脑电图作了对照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恢复期有明显的记忆障碍(P<0.001),脑电图异常率为79%,记忆商数差占68%,两基本一致。随着脑电图异常程度的增加,记忆商数有下降趋势。结论 脑电图可作为间接了解记忆水平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胃镜或病理证实的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气钡双对比造影图像及40例正常志愿者,分析其影像征象的特征。结果:评价在征象中,胃黏膜增粗、紊乱、稀少或消失、胃蠕动情况、胃小沟增宽、胃小区增大均具有相对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而对于胃黏膜的充血及水肿则无法显示。结论: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慢性胃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中各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良、恶性胃溃疡的X线表现。结果230例良、恶性溃疡,其中良性溃疡149例(64.8%),恶性溃疡81例(35.2%)。结论胃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心脏与周围血管介入致血管迷走反射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院周围血管介入发生的血管迷走反射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及原因。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1999-05~2003-05介入中心进行的各种介入诊疗,其中心脏介入398例次,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