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采血小板2U的质量保证和供者安全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机器采集血小板的 2U质量及其对供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用MCS○R+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 2U后 ,收集供者采后抗凝全血 1ml检测血常规 ,收集机采血小板成品 1ml(原液 )作血小板计数。结果 ①机采血小板终成品计数检测≥ 2 5× 1 0 1 1 /U达 87 3%。②所有被检测的供者采后血小板平均计数 1 6 0× 1 0 9/L。结论 对身体健康、采前Plt≥ 2 5 0× 1 0 9/L、体重 >5 5kg的供者机采血小板 2U是安全的。有选择性机采血小板 2U既能保证血小板质量满足临床应用 ,也能达到缓解供者不足以及降低机采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血细胞计数仪用于机采浓缩血小板计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成分输血的逐步推广,机采浓缩血小板的应用越来越多.机采浓缩血小板在临床上的止血效果与输注的血小板数量直接相关.而机采浓缩血小板产品的浓度较大,可达4×10 12/L,远远超出血细胞计数仪的检测范围,不能直接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用人工计数误差又大,如何准确地检测机采浓缩血小板产品中血小板的浓度已成为质量控制中的难点.笔者就如何应用血细胞计数仪对机采浓缩血小板产品进行计数的方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常温法与深低温法保存的机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机采血小板因具有浓度高 ,红细胞、白细胞污染少 ,疗效好等优点应用于临床 ,其保存方法有常温保存和深低温保存两种 ,笔者对这两种方法保存的血小板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机采血小板的制备 用CS 3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 (美国Baxter公司 )采集血小板。血小板数≥ 2 5× 10 11个 /治疗量 ,体积约 2 0 0ml。1 2 机采血小板的常温保存  (2 2± 2 )℃ ,水平振摇 6 0次 /min ,保存期 5d。1 3 冰冻血小板的制备 机采血小板制作完成后 ,先置(2 2± 2 )℃ ,水平振摇 6 0次 /min ,30mi…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CS-3000plus、MCS+和AMICUS等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效果,为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广西血液中心2004年1月~2012年6月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资料和3种机型机采血小板的质控抽检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在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产量预设定为2.5×1011/U与5.0×1011/U以及MCS+未使用过滤去白细胞管路时,依据单采血小板国标,MCS+采集1 U和2 U血小板产品中红细胞的混入量和血小板含量合格率分别为72.99%(154/211)、88.57%(93/105)和97.16%(205/211)]、89.52%(94/105),(分别为P<0.01和P<0.05);MCS+在采集1 U时血小板含量合格率较高[97.16%(205/211);AMICUS与CS3000plus单采血小板产品血细胞计数合格率相应为83.42%(166/199)与79.84%(99/124);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Plt总合格率为77.62%(496/639),其中血小板含量合格率90.92%(581/639),红细胞混入量合格率84.66%(541/639),白细胞混入量合格率99.53%(636/639);采集1 U时Plt合格率平均为92.77%(308/332),采集2 U时Plt的合格率平均为88.93%(273/307);血细胞分离机显示的终产品血小板数与质控抽检的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CS-3000plus、MCS+和AMICUS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成品白细胞混入量≤5.0×106个/U的合格率分别为15.32%(19/124)、22.78%(72/316)与49.75%(99/199),(P<0.05);用MCS+与AMICUS同一种机器采集1 U或2 U血小板时,其成品中白细胞混入量≤5.0×106个/U的合格率相应为24.17%(51/211)、20.00%(21/105)和49.48%(48/97)、50.00%(51/102)。结论目前血站常用的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血细胞计数合格率>75%,抽检结果落在质量控制指标范围内,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可控;不同机器单采血小板的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混入量合格率有些差异,机采血小板质量应结合质控抽检结果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是机体止血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血小板的数量或质量异常引发的出血性疾病,通常是临床输注血小板的重要原因.随着成分输血的发展及血液分离技术进步,浓缩血小板在临床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由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过渡到机采浓缩血小板,迅速普及.笔者对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期间,我院临床所用的机采浓缩血小板进行质量监测,对部分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病例和手工采浓缩血小板输注病例疗效调查并作初步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自动和手工两种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0冽献血者(献血前72小时内未服用过阿斯匹林类药物,采血顺畅)随机分为两组:自动分离制备组和手工分离制备组。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混入量,进行血小板质量评价。结果手工分离制备组制备的血小板计数:(5.31±0.20)×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血小板计数为7.57±0.20×10^10/L;手工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2.50±0.293)×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1.07±0.03×10^10/L。经统计学分析,自动与手工制备组两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自动分离组和手工分离组单袋体积分别为49.55±0.45ml和51.85±0.71ml。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动分离制备组所制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组比较.无论是血小板数量还是红细胞混入量.自动分离制备组的效果相对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机采血小板具有纯度和浓度高 ,红细胞、白细胞污染少 ,受血者产生 HLA和血小板抗体的机会少等优点 ,近年来国内外对机采血小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1 ] 。为了解长期多次献血小板后对献血者及受血者的影响 ,笔者检测了 2 860人次长期多次献血小板者和 1 3 2 8人次正常人血液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 4项指标。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仪器 血细胞计数仪 MEK-61 0 8K及配套进口试剂 ,包括质控血细胞。2 献血者选择 于 1 999~ 2 0 0 0年选择符合卫生部采全血体检标准的献血者 ,其中反复机采血小板者 2 860例 ,正常人 1 3 …  相似文献   

8.
-80℃保存机采浓缩血小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在成分输血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 ,输注比例正逐年显著提高 ,血小板的体外保存也因此成为国内外输血医学的研究热点 [1 ,2 ]。笔者用两年多的时间对 -80℃保存机采浓缩血小板 (以下简称冰冻血小板 )进行了较深入的实验研究 ,比较了不同保存时期冰冻血小板的功能及回收率 ,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主要仪器设备  CS-3 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 ;TYXN-91 A智能血液凝集仪 ;F-82 0血细胞计数仪 ;局部 1 0 0级净化间 ;-80℃深低温冰箱。2 冰冻血小板的制备、保存与解冻 选择符合国家规定体检标准的献血者 ,依照 CS-3 0…  相似文献   

9.
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采前血小板(PLT)计数与循环全血处理量的关系,比较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机采血小板的收集效率。方法随机选择207名献血员,用H aem onetics公司的三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献血者的血小板,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机采血小板(PC)中的血细胞,计算三种机型的收集效率。结果发现采前血小板计数与全血处理量有密切关系,M CS 的机采血小板的白细胞污染比M CS2P、M CS3P的白细胞污染要少,统计有显著性差异。红细胞污染、血小板收集以及收集率上,三种机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前血小板计数与全血处理量呈负相关,在白细胞污染上M CS 机采血小板明显要好于M CS2P、M CS3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少白细胞机采血小板质量和输注疗效。方法 检测少白细胞血小板中血小板含量、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等指标 ,并对输注疗效跟踪调查。结果 血小板含量 ( 3 .0 5± 0 .0 8)× 1 0 1 1 /袋 ;白细胞混入量 ( 0 .69± 0 .2 3 )×1 0 9/袋 ;红细胞混入量 ( 2 .0± 1 .0 )× 1 0 9/袋 ;没有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结论 在机采血小板的同时过滤白细胞 ,所采集的少白细胞血小板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并能明显降低白细胞混入量 ,有效预防白细胞残留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常温保存期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保存期机采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8人份,22℃振荡保存,分别在保存0、1、3和5d,在100级超净台内取样10ml,进行血小板计数、pH值、乳酸脱氢酶(LDH)、血小板凋亡数及CD62P表达的检测。结果在0、1、3和5d的Plt没有显著性差异;pH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d与3d和5d相比,LDH有显著性差异;0d与第1、3、5d相比,血小板凋亡数有显著性差异;0d与1d、5d相比,CD62P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血小板保存期,随着保存期的延长,机采血小板的pH值下降;LDH水平逐步增高;血小板凋亡数逐渐增高;CD62P的表达也逐渐增高,激活的血小板数增多。  相似文献   

12.
在对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中,我们应用美国百特公司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浓缩血小板,配合临床对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患者进行输注,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和传统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差异。方法将采集的40袋400ml全血随机分为2组: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组和传统手工法分离组,对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含量检测。结果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法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显著低于传统手工分离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种分离方法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质量比传统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好。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保存期间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全密闭 5天保存袋保存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研究在 (2 2± 2 )℃条件下振荡和静置两种方法保存的血小板有无差异。采用SysmexF 82 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机采血小板产品计数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定量检测机采血小板上清液中P 选择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 ,振荡与静置两种方法保存的血小板产品中血小板计数和P 选择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保存时间延长 ,振荡和静置保存的血小板计数逐渐减少和P 选择蛋白逐渐增多 ,其中两组内的血小板计数在保存 0 - 72小时以内均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保存 96 - 1 2 0小时后与保存前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振荡保存组 0 - 72小时内 ,每相邻 1天之间P 选择蛋白量无显著性差异 ,其余各时间段均有显著性差异 ;静置保存组 0 - 72小时内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使用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全密闭 5天保存袋 ,对血小板制品的有效保存期以 3天为宜 ;②在 (2 2± 2 )℃条件下 ,振荡保存的血小板在数量和质量上并不优于静置保存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15.
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与质控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建立系统的二甲亚砜 (DMSO)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及质控的技术和方法 ,以保证低温保存血小板的质量。采取的方法 :①DMSO在使用前进行超滤替代消毒 ;②采血后 6小时内对血液进行离心 ,将血袋管道系于套桶上方 ;③以 4 80×g的相对离心力 ,离心加速 9档 ,减速 4档 ;④分离血小板时流速不能太快 ,80 - 10 0ml富含血小板血浆应在 1分钟左右分完 ;在加入DMSO时速度以 1毫升 /分钟为宜 ;加好DMSO后放入 - 80℃冰箱保存 ;临床输注前将血小板置于 38- 4 0℃的循环水浴中 ;⑤融化后进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 ,检测HBsAg、抗 HCV、抗 HIV、梅毒特异性抗体 ,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表明 :共制备14 80 0单位低温保存血小板 ,其中机采血小板 80单位。对其中 30 0单位进行质控。手工分离血小板计数≥ 2 .4×10 10 /单位 ,平均得率在 70 %以上。机采血小板计数≥ 2 .5× 10 11/单位。手工分离血小板红细胞污染数≤ 1× 10 9个/单位 ,白细胞污染数≤ 5× 10 7个 /单位。融化后进行细菌培养 ,无细菌生长 ;ALT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输注后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结论 :本方法制备的手工分离和机采低温保存血小板质量可靠 ,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袁碧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1306-1307,1309
目的对比分析国产和进口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效果。方法随机2011年1~12月健康献血员364名,分为MSC+组182例和XCF-3000组182例,分别采用MSC+(进口)和XCF-3000(国产)两种不同的血细胞分离仪进行采血分析,并比较血小板收集量、白细胞混入量及红细胞混入量、采集效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进口MSC+血细胞分离机比较,国产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全血处理量、血小板收集量、采集效率、红细胞混入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细胞混入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效果与进口血细胞分离机近似。  相似文献   

17.
2种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并比较机采血小板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对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血液病随机分为机采组:29例,输注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手工组:16例,输注手工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1个治疗量(机采和手工血小板均以10U为1个治疗量)。输注前复查患者及献血者ABO和Rh血型并作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输后1、24h计算2组患者的CC I及PPR。结果输注血小板后的疗效,2组均是输注次数少者好于输注次数多者;而输注机采血小板的疗效又好于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结论对于血液病患者而言,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输注机采血小板的疗效优于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检测前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留取机采单份血小板、机采双份血小板样本各100份,以1∶1、1∶3及1∶7稀释度进行稀释,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另采集机采血小板样本100份,室温下静置0、30、60、90、120min,以1∶3稀释后,检测其血小板计数。结果机采单份或双份血小板样本以1∶1与1∶3稀释后检测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及1∶3与1∶7稀释后检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置0、30min检测的血小板计数与静置60、90、120min的检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检测前过程的质量控制对采集后的血小板计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机采血小板抽样检测及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机采血小板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1份随机机采血小板样本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进行检测,观察患者输注前后的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机采血小板输注次数来评价输注疗效。结果血小板含量平均计数(2.81±0.57)×1011/袋,合格率为80.39%;混入白细胞平均计数为(2.75±2.30)×108/袋,合格率96.08%;混入红细胞的平均计数为(5.82±2.34)×109/袋,合格率94.11%;3项均合格者40袋,合格率为78.43%。血小板无效输注随着输注次数增加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本组资料表明机采血小板质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可随输注次数的增多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机采血小板供者采前血小板计数与全血处理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优化机采血小板的操作 ,观察全血处理量与采前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直接使用机器系统操作默认设置的参数处理全血量及循环次数 ;在机采前将供者血小板计数输入血细胞分离机的程序中 ,机器自动提示所需处理全血量及循环次数。结果 采前输入供者血小板计数可以明显地提高最终产品中血小板的含量。结论 供者采前血小板计数与机采血小板的全血处理量有密切关系 ,为保证单采血小板质量 ,机采前应将供者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等相关参数输入血细胞分离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