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东海县医院住院分娩的全部产妇。分娩总数为 4 4 79例 ,产后出血 95例 ,发生率为 2 1%。 95例中年龄最小为 2 0岁 ,最大为 37岁 ;初产妇 82例 ,经产妇 13例 ;双胎 7例。2 ) 产后出血的测量 :产后出血量采用盆接法 ,容积法。胎儿娩出后在产妇臀部放置消毒盘收集产道出血并计量 ,分娩过程中纱布沾染的血液量做容积测量 ,剖宫产出血量为吸净羊水后用负压瓶计量。3)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 2 4h内阴道血流量≥ 5 0 0ml。2 结果与分析1) 产后出血量 :最少为 5 0 0m…  相似文献   

2.
<正>产后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主要是胎儿娩出后24 h内,经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 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 L,严重威胁者产妇的生命安全,尤其产后出血引发短期或长期并发症,极大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2])。产后出血一旦确诊需即刻采取积极有效处理措施,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免受损伤。以往临床上  相似文献   

3.
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者,或胎儿娩出后2 h内阴道流血≥400 ml,称为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为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008年4月~2010年4月我院住院阴道分娩2218例,发生产后出血76例,发生率3.4%。现探讨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过程中不同的断脐时机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共2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即刻断脐)72例,干预组A(出生后3min断脐)63例和干预组B(脐带搏动消失后断脐)70例,比较三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和产前血红蛋白、产后24小时血红蛋白值、产后出血和贫血的例数。 结果 三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产前和产后24小时血红蛋白、产后出血及贫血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延迟断脐不会延长第三产程时间,不会引起产后出血及产后输血风险的增加,3分钟延迟断脐和脐带搏动消失后断脐两种延迟断脐的方式引起的结果没有差别,对产妇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产妇健康并危及产妇生命 ,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 1984年全国 2 1省市调查结果 ,产后出血占产妇死亡总数的 4 5 5% [1] 。我院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7月共发生产后出血 73例 ,现将产后出血的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7月分娩总数 132 3例 ,胎儿娩出后 2 4h内阴道出血量≥ 50 0ml者 ,称为产后出血。共发生产后出血 73例 ,占分娩总数的5 4 % ,最少出血量 50 0ml,最多出血量为 1730ml,发生出血性休克 8例 ,2例因胎盘植入作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后出血是产科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6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探讨产后出血的防范护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6年1~12月住院分娩总数3 868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60例,发生率为1.55%。产后出血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6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年龄18~40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31例;剖宫产38例,阴道分娩22例;娩出巨大儿15例。1.2方法1)产后出血的测量方法:阴道分娩者胎儿娩出后立即放置弯盘于会阴处,至产后2 h撤去,直接测量出血量,另以称重法计算出血染纱布的血量,其总和为产后2 h的出血总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78-3079
142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产妇入院后行产后出血预测,并于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护理干预,胎儿娩出并断脐带后给予缩宫素肌内注射加静脉滴注,对照组仅按孕产妇围产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胎儿娩出并断脐带后也给予缩宫素肌内注射加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2h出血量、24h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4.23%,对照组的产后出血率为9.6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的2h出血量、24h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妇应用预测评分表进行高危筛查,及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并给予合理的缩宫素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4年1月~1997年3月收住81例产后出血产妇,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产后出血81例,占总分娩数651例的12.4%。其中年龄最大42岁,最小21岁,平均30岁.初产妇76例,经产妇5例,有生育史33例。孕周最大42 2周,最小36 3周。阴道助产4例,自然分娩50例,剖宫产27例。1.2发生时间: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发生出血者18例,胎盘娩出后至产后2小时内发生者60例,第四产程即产后2~24小时内发生者3例.1.3出血量:本组产后出血量足少500ml,最多2000ml,平均702.7ml.其中500~ml者50例,800~ml者25例,1000~20…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 3年来发生产后出血 31 6例 ,现就其常见病因及围产期防治措施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我院 1 995年 8月~ 1 998年 1 0月分娩产妇4960例 ,采用统一规格聚血盆和面积法测量产时出血及产后 2 4h内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以胎儿娩出 2 4h内阴道出血超过 50 0ml为诊断标准[1 ] 。本组发生产后出血 31 6例 ,发生率 6 4% ,年龄 2 2~ 44岁 ,胎次 1~ 4次 ,出血量 50 0~ 350 0ml。所有产后出血病例经及时抢救、有效处理后全部治愈。选用同期分娩无高危因素产妇 31 1 7例 ,发生产后出血 68例为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占所有产妇死因的 4 0 .5% [1] 。及时预防和正确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产妇死亡率至关重要。本文对 30例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年 1月至 1998年 5月本院分娩总数为 2 4 80例 ,产后出血病例共 30例 ,平均年龄2 6.6( 2 0~ 34 )岁 ,孕产次 1~ 7次 ,平均 2 .59次 ,失血量 50 0~ 150 0ml,平均 72 2ml。另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分娩 30例作为对照 ,年龄平均 2 7.2岁 ,孕产次 1~ 3次 ,平均 1.5次。1.2 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 2 4h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 50 0ml者。失血性休…  相似文献   

11.
<正>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h以及产后2~24h三个时期,多发生在产后2h内,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因此预防产后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我院采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  相似文献   

12.
自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500毫升以上或从接产起到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总失血量大于500毫升时,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重大原因之一。现将我院所遇13例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6年2月,共收治产后出血13例,年龄在22~35岁之间,治疗结果均痊愈出院。2预防及护理2.1常规进行产前检查,推广住院接生。2.2产时医扩人员改善服务态度开展心理护理,解除产妇及家属思想负担。临产后保证足够休息和营养可减少继发官缩乏力。认真使用产程图,及时发现并予及时处…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为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我科对1500例产妇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护理。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1500例产妇,共发生产后出血13例,出血总量1000mL~1500mL5例,出血量500mL~1000mL8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孕栓合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2月对350例正常足月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75例,于胎儿娩出后肌注缩宫素20U,并舌下含服卡孕栓1mg;对照组:175例,于胎儿娩出后单独肌注缩宫素20U。观察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阴道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为(7±3)m in,产后2h阴道出血量为(170±84)m l,产后出血率2.3%;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为(10±4)m in,产后2h阴道出血量为(257±98)m l,产后出血率7.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孕栓合用缩宫素促进宫缩,减少产后出血疗效满意,且使用方便、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15.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其中以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出血最多,占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的69.27%,产后2小时内者占80.46%。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但影响产妇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是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产后出血大多数可以避免,故应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6.
74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 ,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本文依据我院有关资料 ,对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病因进行分析 ,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 1992 - 0 6~ 2 0 0 0 - 0 6住院分娩总数 136 0例 ,其中产后出血 74例 ,发生率为 5 .44 %。1.2 诊断标准及出血量计算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根据全国统一标准 [1 ] ,胎儿娩出后 2 h内用弯盘收集出血量 ,2~ 2 4h内出血量采用称重法 ,按 1.0 5 g相当于 1ml血液的标准 [2 ] 推算出纸垫上的血液量 ,两者相加即为产后出血量。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副反应。方法选择21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08例和对照组110例,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1mg,手术结束后卡前列甲酯栓1mg直肠给药,两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均向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10 IU,静脉滴注缩宫素20 IU,观察两组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量。结果产后2h出血量试验组为335.5±123.2m l,对照组为378.6±178m 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后24h出血量试验组为423±283m l,对照组为516±312m 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总出血量≥700m l共9例,其中试验组1例(0.9%),对照组8例(7.27%)。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约7.4%(8例),表现为舌下含服时轻度恶心、呕吐,短时间内消失。结论卡前列甲酯栓在剖宫产术中促进子宫收缩明显,能较好地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7月—2023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规律产检的2 500名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 根据失血量, 将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1的产妇作为病例组(n=278), 同期分娩的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的产妇作为对照组(n=2 222)。采用单因素分析、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 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2 500名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2%(278/2 500)。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产前体重指数、会阴侧切、新生儿体重、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手取胎盘是二胎阴道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影响因素建立预测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概率的列线图, 预测模型C-index为0.706,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6, 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最常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产后并发症。对我院2006年住院产妇产后出血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制定防治措施,降低孕妇的死亡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5356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的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1]。全年产后出血86例,其中,剖宫产57例,阴道分娩29例(其中产钳4例)。1.2出血量计算方法阴道分娩采用积血垫称重,剖宫产术中分娩采用负压瓶收集血,术后出血测量方法与阴道分娩相似。2结果产后出血量500m…  相似文献   

20.
正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 L,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内[1-2]。本研究对30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