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相关问题及主要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对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近5年收治的13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并发症有呼吸暂停77例,感染39例,高胆红素血症4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2例,低血糖14例,肺出血9例,动脉导管开放18例,颅内出血11例,消化道出血3例,硬肿症15例。136例中死亡8例,死亡原因分别为Ⅳ级RDS3例、肺出血2例、寒冷损伤综合征伴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1例,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和愈后不良率越高。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是新生儿监护室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及早期发现、及时合理处理并发症能明显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对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人可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虽然随着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成立,医护质量的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的成活率已大大提高,但在我们基层医院,其死亡率仍占新生儿监护病房的首位,且存活下来致残率较高,所以如何更好的管理VLBW和ELBW是新生儿科医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病因、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收治的38例VLBW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LBWI早产常见原因为多胎妊娠,其次为胎膜早破;并发症以高胆红素血症、呼吸暂停、感染性疾病、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及消化道出血多见;胎龄越小,并发症越多;38例VLBWI存活率为84.21%,病死率为10.52%,死因主要为窒息、NRDS、肺炎。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治早产,恰当的护理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可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为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方法:总结体重≤1500g的VLBW129例。Ⅰ组49例,Ⅱ组80例。结果:Ⅰ组的治愈率为32.7%,并发症为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肺出血等。Ⅱ组的治愈率为63.8%,明显高于Ⅰ组;Ⅱ组并发症为呼吸暂停,感染性肺炎,重度窒息,胃食管返流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存活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8例VLBWI按体重分三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LBWI治愈出院32例,治愈率66.67%(32/48);随体重增加而上升(P<0.01);治愈者平均住院天数(27±13)d,住院天数随着体重增加而缩短(P<0.01);死亡5例,病死率10.42%(5/48),病死率随体重增加而降低(P<0.01)。结论:提高VLBWI近远期存活率,除重视围产期保健及儿科的处理外,VLBWI必须早期发现,密切监护,及时处理并发症,并且要加强保健随访工作,做到早期干预,从而降低VLBWI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8.
李子雄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6):871-872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3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经治疗,存活20例(占55.56%),死亡16例(占44.44%)。死亡原因: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肺炎6例,硬肿1例,颅内出血2例,肺出血2例,婴儿猝死1例。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易出现并发症,且病死率较高。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积极加强保暖、监护呼吸、及早喂养、防治感染、纠正晚期酸中毒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极低出生体重儿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围生期及临床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VLBWI(含1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母孕期情况及新生儿临床特点.结果 胎龄小于31周者占61.9%,小于胎龄儿占15.5%,15.5%为多胎;16.5%有胎盘早剥史,13.4%有胎膜早破史,19.6%母亲有妊高征;36.1%有窒息史;产科异常是早产的主要原因.低体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暂停、贫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小胎龄、低体重、NRDS及休克是VLBWI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加强高危妊娠监测,预防早产是改善VLBWI预后的根本措施,提高新生儿窒息、NRDS和休克的防治水平是提高VLBWI存活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1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原因、转归、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并按出生体重分成3组,按胎龄分成大于30周和小于30周2组,比较其病死率。结果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原因有多胎妊娠、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高龄产妇和原因不明等。所有患儿均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主要为低体温、呼吸暂停、低钙血症、早产儿贫血、感染性肺炎、高胆红素血症、肺透明膜病(RDS)、高血糖、喂养不耐受等。本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为73,5%,死亡率为23.9%。胎龄大于30周患儿的病死率明显低于胎龄小于30周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随体重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必须密切监护,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从而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极低出生体重儿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6,16(4):339-340
收治了61例极低出生体重(VLBWI)。其中出生体重量轻1例为800g,救治成功,VLBWI死亡率39.29%胎龄、转送单位处理得当否与死亡率明显关系。VLBWI的病因以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妊高闰为主。VLBWI并发症多为窒息,呼吸暂停,硬肿症、肺炎等。死亡原因主要是肺出血、肺炎、肺透明膜病和败血症。对如何降低VLEWI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对VLBWI的综合监护和喂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发生的原因及存活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将3年来收治的10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体重分为3组,即≤1000g,1001~1250g和1251~1500g,并对其发生原因、转归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VLBWI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多胎妊娠及胎膜早破为主要因素;以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暂停,高胆红血症,感染,新生儿硬肿症为常见并发症;以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频发性呼吸暂停,感染,颅内出血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高危孕妇围产期监测及产科、儿科医生的合作,对VLBWI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尽早发现,及时处理,以提高其生存率及近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并发症,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收集1999年3月~2004年6月本院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4例单纯早产儿外,其余病例均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死亡12例,病死率为(14.35%).结论 在VLBW的管理上应加强保暖和监护,及时纠正缺氧,注意防治感染和酸中毒,尽早母乳喂养,合理使用静脉营养并注意控制液量和速度,是防治并发症,有效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提高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 ,降低病残率的办法。方法 :选择高危产儿 2 0例。胎龄不足 37周或超过 42周。出生体重 <15 0 0g ,生后Apgar评分 <7分者。经产前胎内转运、产时积极复苏、重视护理、保暖及呼吸管理、积极治疗并发症、合理补液及营养、预防感染。结果 :2 0例患儿全部成活 ,住院天数 37± 6天。出院时体重 ( 2 5± 0 45kg。半年随访时 2 0例小儿生长发育情况 :其中有 3例轻度脑发育不良 ,但查CT均无异常发现。结论 :正确合理的救治 ,可提高高危儿的成活率 ,而早期对孕妇进行干预 ,可降低其病残率 相似文献
17.
<正>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比较少见。治疗困难,死亡率高,1984年10月至1989年10月5年间,我们共收治新生儿1261例,其中早产儿118例,VLBW24例,占新生儿入院数1.9%,占早产儿数 相似文献
18.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其救治目前仍是新生儿急救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简称NICU),加强体温、呼吸、营养和防治感染等方面的临床管理,能提高其存活率,现将我科NICU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47例VLBWI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7例VLBWI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胎龄~30周13例,~33周19例,>33周15例,平均胎龄(30.4±3.5)周;出生体重:~1000g4例,~1250g10例,~1500g33例,平均体重(1149±328.3)g。入院情况体温不升(<35℃)40例,低血糖症16例,硬肿症17例,肺炎16例,肺透… 相似文献
19.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是指出生体重<1500g的新生儿,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及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病死率高。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9例,女11例,胎龄27~37周,其中27~30周24例,30~32周 相似文献
20.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一组生命脆弱的群体,在早产儿死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何管理好这组病儿,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早产儿医疗护理中心1994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LVBWI255例的临床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