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叩齿、揉腹叩齿40至50下,健齿健脑。用手掌自胸至脐部下顺时针再逆时针各揉54下,对胃病、便秘均有好处。二、揉鼻、双掌反复按压耳孔54至72下,可清脑降压。双手指贴鼻侧揉72至100下,可预防感冒。三、按压印堂、太阳穴可减缓衰老,清脑、减肥、防感冒。四、按压内关、合谷、足三里三个穴位,各72至100下,可清除五脏内腑废气,纳新鲜空气入腑,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2.
佚名 《健康向导》2009,15(3):57-57
"晨练"应从早晨一睁眼开始,醒后不马上起床,而要"懒床"5分钟,以使生物钟对有慢转快有个适应过程。此时可揉腹、叩齿、提肛及"梳头"(实为五指按摩头部),并进行"心理沐浴",即想想愉快欣慰之事,以快乐来迎接新的一天,"在快乐中起床"。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古代人民为了争取长寿,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讲求养生术,以求健康、延长寿命。叩齿养生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早在1600年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养生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就提到:"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意即每晨叩齿三百以上,可使牙齿坚牢,不致掉落。南朝名医陶弘景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则会筋骨健壮,精神爽快。唐代名医孙思邈也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陶弘景、孙思邈都是比较著名的擅长养生的医家。虽说生活的朝代不  相似文献   

4.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寿高一百零二,无疾而终。”其保健方法在其著作中留下甚多,现摘要分述如下: 叩齿 《千金要方·齿病》中云:“叩齿百通,为之不绝,不过五百,口齿即牢密”,其要领是数以百计,节律协调,日日行之,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5.
我国养生家们经过数千年的探索,总结了许多养生方法。其中,叩齿、梳头、搓涌泉、咽唾液、撮谷道、揉腹、扯耳朵、伸懒腰被称为八大法宝。  相似文献   

6.
周贻谋 《长寿》2006,(12):36-37
《养性延命录》的第五篇为导引按摩篇。本篇介绍了多种导引术式和按摩手法,诸如啄齿(叩齿)、吞津、握固、摩腹、梳发、熨眼、吐纳、干浴、体操等。特别是对东汉华佗所创“五禽戏”及其具体术式有详细的描写,使其才得以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7.
<正> 推拿部位及方法可概括为摩腹,推上七节和下七节骨,揉黾尾,按脾俞,推脾土,运板门。摩腹:顺摩为补,返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医生用拇指挠侧缘或食、中两指掌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作直推。黾尾:位于尾椎骨端,用中指端作揉法。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下旁开1.5寸。以两手拇指或食指中部揉之或按之。脾土:位于拇指未节指纹挠侧缘。用左手握住患儿之手,以拇指、食指捏患儿拇  相似文献   

8.
章秀 《长寿》2013,(9):39
算起来,我用双手揉腹已有10多个年头了。头几年是时断时续地揉,尝到甜头后便每日坚持,终年不辍。俗话说:"人到四十,肚皮外鼓。"最初揉腹只有一个目的:把腹部的脂肪揉下去。因为据说揉腹能刺激末梢神经,使皮下脂肪周围的毛细血管开放,从而促进机  相似文献   

9.
“叩齿·咽津”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一种养生术,它起源于道家。一直流传迄今,甚为有效。 一、方法:每日清晨刷牙后,先叩门齿30—50次,然后叩旧齿30—50次,强度中等,先弱旨强,共3~5遍。在叩齿时,舌尖舔上腭,口内逐渐分泌唾液,当一遍(30~50次)叩齿间歇时,即将口内唾液体鼓漱有声36次,然后将满口唾液分三次咽下。另叩齿、咽津功也可随时、随地进行,只要你在工作、生活之余或空隙间,如走路、坐着、躺着均可进行。 二、效果:能强身健齿,补肾气、益精髓。明朝周履靖所著《赤风髓》一书记载其效果:“行之一年,永绝感冒痞积、逆滞不和、痈疽疮毒等疾;耳聪目明,心力强记,宿疾俱瘳,长生可望”,又说“久久行之,却病延年,  相似文献   

10.
《rrjk》2014,(9)
<正>古代养生家总结出许多有关固齿保健的方法,其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的负担减轻,从而养胃。2.健脾。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和脾的运化、升清,减轻脾胃的负担。3.补肾。叩齿催生唾液,谓之金津,又称为玉液。津通精,为肾精所  相似文献   

11.
揉腹可以调理脾胃,通调气血,充实五脏、强壮人体元气,有助于驱除外感之邪,康复慢性疾病。揉腹的方法以: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10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0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100次;最后逆向再重复一遍。或者沿腹部四  相似文献   

12.
常远 《药物与人》2011,(7):54-55
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朝有位长寿者叫冷谦,史载活了一百五十岁,他的长寿经验就是"每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披上上衣面朝东南,盘腿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当会神清气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  相似文献   

13.
揉腹养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正所谓"揉腹不断,百病不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于《枕上记》中记载"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晋代医家葛洪也在《抱朴子》中提倡"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养生理论.从古至今,众多医家崇尚揉腹养生,同时现代临床实践也表明,以按摩腹部为主的脏腑按摩疗法,对许多顽固性疾病,如肺心病、高血压、慢性肝炎等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所以,科学认识揉腹养生,正确掌握揉腹方法,对延年益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百物养生,莫先口齿”。牙齿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保护消化道的重要任务。古代养生家对护齿很重视,总结出许多有关固齿保健的方法。其中,“叩齿”和“咽唾液”是其中重要的两项。《修齿要旨》中介绍长寿经验时说:“每晨醒时,叩齿三十六遍。”  相似文献   

15.
叩齿咽唾是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 叩齿就是轻叩牙齿,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保健方法。古代有“万物养生,莫先口齿”之说,《修齿要旨》中介绍长寿经验时也提到:“每展醒时,叩齿三十六遍。”可见,叩齿不仅是牙齿保健法,更是养生长寿之法。咽唾就是吞咽唾液。唾液是人体内一种十分珍贵的体液,  相似文献   

16.
正在古代就有"腹宜常摩,可去百病"之说。中医学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揉腹可通和上下,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现代医学则认为,摩腹可增加腹肌和胃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强胃肠内壁肌肉的舒缩能力,使肠胃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更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并能促进小肠的  相似文献   

17.
《长寿》2013,(2):64
按摩,是中医治病的传统手法,能强身祛疾、延缓衰老,其中腹部按摩更能保健养生。早在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到:"腹宜常摩,可祛百病。"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强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  相似文献   

18.
康涛 《保健医苑》2014,(11):38-39
<正>鸣天鼓也称"击天鼓",是道家、医家修为养生名词,耳部保健法之一。文献中关于鸣天鼓的记载:1即击探天鼓。《河间六书》:"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冲鼓耳中,故闻之也。"《圣济总录》":天鼓者,耳中声也。举两手心举掩耳门,以指击其脑户,常欲其声盛壮,相续不散。"此功法有通血脉、激发内气;醒脑宁神、补益肾元的功效。2即叩齿。《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养性书》曰:……叩中央齿名鸣天鼓。"《云笈七签》卷四五《祕要诀法叩齿诀》":左相叩名曰打天钟,右相叩曰捶天磬,中央上下相叩名曰鸣天鼓。"3打天钟,即掩耳击脑。《卫生  相似文献   

19.
揉腹养生是一种比较适合老年朋友们使用的自我保健方法,这种养生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祖国医学认为:揉腹可以使胃、肠、腹壁肌肉强健,增强消化液的分泌以及肠胃的蠕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揉腹养生一般宜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进行,其揉法简便易行。揉腹时应取仰卧位,以右手撑按顺时针方向绕肚脐眼揉腹,先从肚脐眼开始转圈  相似文献   

20.
腹部按揉能保健养生。在中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一书就有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去百病。"宋代著名的文豪苏东坡,善于自摩丹田养生术,并吟出过"一夜丹田手自摩"的诗句。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