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常用硬脊膜外麻醉。但是患者对手术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并且硬脊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循环影响较大,并发症较严重。单纯静脉喉罩麻醉静脉药用量大,心血管影响大,常伴有低血压的发生,且术后易发生躁动,谵妄。本文探讨骶麻加静脉喉罩麻醉与单纯静脉喉罩麻醉术中丙泊酚及芬太尼用量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静脉全身麻醉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和静脉全麻组,分别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结果:腰硬联合组疼痛率为68.09%,静脉全麻组疼痛率为23.40%,腰硬联合组疼痛率高于静脉全麻组(P0.01);麻醉后5min、术中、术后8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VAS评分静脉全麻组高于腰硬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静脉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各有优势,应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卫国  王新平 《陕西医学杂志》2013,(12):1678-1679
老年危重患者,经常需要反复静脉输液或静脉营养支持,但由于其外周静脉易塌陷、弹性差、质地硬而脆,造成反复穿刺不成功、外周留置针保留时间过短,给患者增加痛苦。锁骨下静脉口径较大,位置相对固定、表浅,对危重的老年患者,采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4.
不同途径曲马多治疗硬膜外阻滞并发寒战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伟航  程平瑞  黄政通 《广西医学》2003,25(9):1649-1650
目的:观察通过不同途径曲马多治疗硬膜外阻滞并发寒战的临床效果,探讨曲马多治疗硬膜外阻滞并发寒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选择期手术患,在硬膜外麻醉期间出现寒战50例,按给药途径随机分成3组,硬膜外 静脉组(Ⅰ组,17例),单纯硬外组(Ⅱ组,16例),单纯静脉组(Ⅲ组,17例),Ⅰ组静脉注入曲马多1mg/kg,并同时从硬外导管注入经稀释的曲马多1mg/kg;Ⅱ组从硬外管注入稀释曲马多2mg/kg;Ⅲ组经静脉注入曲马多2mg/kg,记录各组用药后寒战停止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复发寒战例数。结果:Ⅰ组、Ⅲ组5分钟内寒战停止的例数明显多于Ⅱ组;15分钟后三组寒战停止的例数无明显差异,Ⅱ、Ⅲ组再寒战的发生率多于工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Ⅲ组并发恶心的例数明显多于Ⅰ组和Ⅱ组,舒适的病例Ⅲ组最少。结论:曲马多硬外给药起效慢于静脉,但作用确切且副作用最小,硬外和静脉同时分量给药效果最好。硬膜外麻醉中出现寒战的原因较为复杂,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5.
232例小儿阑尾切除术中,静脉麻组术前肌注氯胺酮或氯东利合剂,术中使用r-OH和0.1%氯胺酮液维持麻醉的79例小儿,与硬化麻静脉辅助r-OH和氯胺酮的74例小儿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而硬外麻静脉辅助哌氟合剂的79例小儿中,有47例需追加氯胺酮,因此认为,哌氟合剂不能单独作为小儿硬外麻的辅助静脉药。  相似文献   

6.
腰硬联合麻醉较常见的并发症为硬膜外隙椎静脉丛破裂出血、形成血肿,由于损伤椎静脉丛致使麻醉药物进人血液,到达中枢神经系统造成麻醉意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剖官产术后静脉和硬脊膜外不同药物镇痛对产妇催乳素(PRL)及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剖宫产健康足月妊娠产妇120例,术毕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组;硬外I组;硬外Ⅱ组。对照组不给予镇痛药,后3组给予镇痛药。观察产妇术前、术后24h、48h静脉血PRL浓度;用线性视觉模拟法(VAS)评估术后24h、48h镇痛效果;比较初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4组产妇术后24h、48h血浆PRL浓度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P<0.01);同时点组间比较,对照组与3组镇痛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24h、48h时点的镇痛效果组间分值比较,对照组与3组镇痛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初乳时间,对照组与3组镇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肛门排气时间,硬外Ⅱ组比其他组明显缩短(P<0.05)。静脉组恶心呕吐例数高于其他组(P<0.05)。睡眠不佳例数对照组明显高于镇痛组(P<0.01),静脉组与硬外I组、硬外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或硬脊膜外镇痛,术后血浆催乳素浓度明显升高、初乳时间缩短。复合布比卡因的硬脊膜外镇痛可使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镇痛方法与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行首次手术的143例原发性浆液性卵巢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行硬外麻醉联合硬外镇痛,37例行全麻联合静脉镇痛.硬外麻醉联合硬外镇痛组3年、5年平均生存率分别为78%和61%;全麻联合静脉镇痛组3年、5年平均生存率分别为58%和49%.全麻联合静脉镇痛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对于硬外麻醉联合硬外镇痛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风险系数为1.214(95%CI 1.075~1.431, 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外麻醉联合硬外镇痛相比全麻联合静脉镇痛能提高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心脏术后以及衰竭病人不易穿刺者,静脉输液往往通过局麻下穿刺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由于反复多次更换输液管,以及中心导管与三通接口来回旋纽,加上中心静脉导管接口系硬塑材料,性能不稳定,很容易出现裂隙、漏液,甚至空气进入中心静脉造成气栓等不良后果。我们经过长期摸索、比较,认为采用一次性静脉头皮针材料进行补救替代切实可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儿科临床上进行静脉抽血时,均采用5ml注射器颈外静脉穿刺法取样。新生儿及肥胖儿童体表静脉不明显、颈项短小不易抽血。5ml注射器针头长(约3cm)、粗,针管短、硬,操作中注射器不易固定,容易造成穿刺失败。我科近年来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穿刺颈外静脉抽血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高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龄髋部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静脉全身麻醉组与腰硬联合麻醉组各50例.对比2组患者疼痛率、舒适度、心率等指标.结果 静脉全身麻醉组在疼痛率、舒适度、心率变化等指标方面优于腰硬联合组;而腰硬联合组在稳定血压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各有优势,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2.
1静脉的选择与保护穿刺前要根据病情、输液量、液体性质、病人年龄及合作情况选择进针部位.婴儿多用头皮浅静脉,易于固定;成人一般选用手背静脉,前臂头静脉或肘部正中静脉;如需要较长时间输液时,应先自远心端末梢静脉开始,计划使用;若急需大量补液或输入液体刺激性较强时,应选较大的静脉如肘静脉,但要注意维持肢体的功能位置,以免病人疲劳。2根据静脉性质进行穿刺滑动硬化的静脉的特点: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静脉质地硬且脆,弹性差.易滑动,不易固定,多见于消瘦、年老、体弱及动脉硬化者。穿刺法;穿刺时扎止血诺要距…  相似文献   

13.
李小玲  厉春林  赵丹 《海南医学》2012,23(21):155-156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在椎间孔处穿出硬脊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交通,静脉返流至脊髓表面,导致脊髓实质内静脉回流受阻,椎管内静脉高压,脊髓充血、水肿、坏死,神经功能丧失[1]。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比女性常见(约5:1);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胸椎及腰  相似文献   

14.
黄运伯  黄玉焕  吴爱珍 《海南医学》2005,16(11):142-142
男,68岁,行肝Ca根治术;样前ECG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阳性,诊断病窦综合征。其他各项检查未见异常。入手术室前安装临时起搏器。经股静脉置入电极到右心室。设置起搏频率60次/分。选择气管内全麻复合硬外麻。入手术后,建立静脉通道,T8-9硬外穿刺,麻醉平面出现调整为T4-T12,诱导用药:力月西10mg,福尔利10mg,芬太尼0.2mg、仙林6mg、气管插管顺利,IPPV通气。用丙泊酚、芬太尼维持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化疗仍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静脉化疗是经外周浅静脉穿刺,此法易引起浅静脉炎、药液渗漏、局部硬肿甚至皮肤、肌肉坏死等并发症,此外,反复的穿刺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自2008年2月始将需要多周期化疗的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PICC)法,明显减少了上述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快速、足量补液,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抢救腹腔内脏大出血休克的首要措施。而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是快速输液及静脉给药的关键,因此,要求护士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两条穿刺、流速最快部位最佳的静脉通道。但由于休克患者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血液,直接造成血容量锐减、外周血管收缩呈硬索状、浅静脉塌陷,不易辨清、腹腔内脏大出血不易控制下腔静脉受阻断同时,如果采用下肢静脉穿刺,就无法补充血容量,延误了抢救时机。为此,我们采用热敷法对216例腹腔大出血休克患者,首选颈静脉和挽静脉进行穿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危新生儿进行静脉营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4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或不耐受肠道喂养,而需要部分或完全肠道外营养即静脉营养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于生后24h内开始静脉营养;对照组45例给予糖盐水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儿病情稳定后开奶并逐步加奶。观察两组体重增长、硬肿症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治愈率等。结果:两组NEC、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营养组体重增长、硬肿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营养可促进危重新生儿体重增长、降低硬肿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提示对危重新生儿进行静脉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患者使用环丙沙星进行静脉滴注大多会对静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轻者有麻、胀、痛等刺激症状,其疼痛可自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向远处放射,严重时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情绪波动等症状。个另病人不得不终止治疗。重者则引起无菌性静脉炎。表现为自穿刺点沿静脉上行10~30cm皮肤变红、炽热感,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呈硬索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上由于某些疾病如脑血管疾病需静脉多次输入20%甘露醇。在滴注时,常因浓度高、滴速快而对静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轻有酸胀、麻、痛等刺激症状;重引起无菌性静脉炎,表现为自穿刺点沿静脉上行10~30cm,皮肤变红,炽热感,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呈硬索状。有的甚至管腔闭塞、静脉塌陷。我院自1996—1998年期间,对接受20%甘露醇治疗的病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取得了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希  吴艳 《新疆医学》2009,39(9):63-64
舒芬太尼是一种高选择性、高强度阿片受体的激动剂,已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但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后静脉镇痛的相关文献不多。本试验旨在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后舒芬太尼不同静脉负荷量、不同镇痛剂量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