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蔡东东 《医疗装备》2021,(23):50-52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87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确诊患者,均行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CTA检查深在型和浅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心肌桥长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来判断其成像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分析曾在我院接受治疗200例患者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 经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50例,检出率25%,其中38例为左前降支,9例为右回旋支及其分支,3例为右冠状动脉.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出现率高,是一种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确诊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患者93例,对其进行导管CAG和MS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准确性,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CT和CAG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表浅型和深埋型MB-MCA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诊断MBMCA平均长度、平均深度上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1,t=3.758;P〈0.05),狭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结论:MSCT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MB-MCA检查手段,其诊断结果可靠、准确,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可广泛应用于MB-MCA临床诊断中。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645-1646
目的研究炫速双源CT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300例,均接受炫速双源CT检查。诊断MB-MCA 198例,根据MB-MCA类型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纵深型,对照组为浅表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198例MB-MCA患者中,观察组81例(40.91%),对照组117例(59.09%)。分布部位:130例(65.66%)处于LAD,其中84例位于LAD中段,46例位于LAD远端位置;7例(3.54%)处于RCA中段;53例(26.77%)处于LCX。MB-MCA长度为0.5~3 cm。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典型胸痛、心电图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MB-MCA多出现在LAD及LCX,炫速双源CT可用于诊断MB-MCA,纵深型MB-MCA较浅表型MB-MCA更易发生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30例心肌桥患者,总结其造影前、造影中、造影后实施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30例心肌桥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术中配合良好,获得图像满意,3例检查后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无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对保证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检查顺利完成,提高造影成功率和检出率,获取高质量造影图像,满足临床诊疗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实施64排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比较.方法:选择64例本院所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2018年6月~2019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全部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总结患者2种检查结果,对比64排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评估心肌桥的发生率、位置、长度、心肌厚度及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血管的形态。结果:心肌桥共检出82例(95段),检出率为27.3%,发生在前降支中段73处,占79-3%(73/95),心肌桥厚度为0.4-11.2mm,平均厚度为1.7mm,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3mm-52mm,平均22mm。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清晰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对心肌桥的检出率高,是确诊心肌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及冠脉肌桥近端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巴彦淖尔市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2 203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对心肌桥检出率、心肌桥发生位置、冠脉肌桥近端狭窄率、冠脉肌桥近端狭窄好发部位、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近端狭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2 20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心肌桥患者244例,检出率11.07%。其中,男性158例,女性86例。单处肌桥243例,均发生于前降支,包括近段7例,中段204例,远段32例。伴有冠脉肌桥近端狭窄的患者91例,冠脉肌桥近端狭窄率37.30%,单纯心肌桥患者与合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近端狭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脉压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下心肌桥检出率11.07%。好发于前降支中段,男性较女性多见,单肌桥较双肌桥或多肌桥多见。检出冠脉肌桥近端狭窄91例,均位于前降支。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脉压可能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近端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3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62例选择性冠脉造影的人群中,发现心肌桥8例,检出率为2.2%;心肌桥以单发为主,最常出现部位在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临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及不同程度的心电图、CTnT改变;药物可治疗心肌桥患者。结论(1)心肌桥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症状;(2)心肌桥可继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有症状的心肌桥首选药物?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时可考虑PCI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A进行检查,对其选择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对患者心肌桥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疑似患者经冠状动脉CTA诊断后,16例患者为心肌桥,17支壁血管在CT中能够充分呈现,5例患者提示可能患有心肌桥,13例患者为单支病变,2例患者为双支病变,1例患者三支病变,5例患者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例患者在心肌桥近段位置,心肌桥的均厚度为(1.3±0.8)mm,其宽度均为(1.6±0.7)mm.结论:冠状动脉CTA对心肌桥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为心肌缺血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心肌桥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可疑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特点.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胸痛住院的36例患者在人院行TET后均诊断为可疑阳性,同时在2周内行CAG检查和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将斑块分为非钙化和钙化斑块.结果 36例患者中,23例经CAG证实为冠心病(阳性),13例冠状动脉无病变(阴性).23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9例,双支病变5例,三支病变9例.23例TET可疑阳性冠心病患者CTA共检测52个斑块,其中非钙化斑块29个,钙化斑块23个.结论 TET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因其方法简单、经济、无创,目前仍不失为一项重要检查方法.同时冠心病患者的斑块性质与TET可疑阳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管特点和心电图分布特征,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提供线索。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单支血管病变的142例初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四组。比较各组间梗死相关动脉的病变特点。结果单纯前壁心肌梗死的犯罪血管病变82%(3644)在前降支中段,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犯罪血管病变80%(2430)在前降支近段,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抬高者,犯罪病变54%(2037)在右冠状动脉,46%(1737)在左前降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犯罪病变主要在前降支近段85%(2327),P<0.001;前壁心肌梗死是否合并下壁导联ST段偏移,其血管病变程度与侧支循环建立相近,均好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根据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异常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变的部位,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助于限制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活动平板对评价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所致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冠脉造影发现20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比较活动平板检查前后心电图变化,结合冠脉瘤样扩张血管支数计算阳性率。结果活动平板阳性8例,占40%。三支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活动平板比单支更易出现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冠状动脉瘤柑扩张患者的活动平板与三支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冠脉受累向管的增加,活动平板阳性率增加,活动平板对评价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所致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采用阈值触发法与小剂量测试法在CT血管造影(CT angiorgraphy,CTA)冠状动脉峰值采集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冠状动脉CTA成像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阈值触发法扫描的患者109例(作为阈值触发法组),采用小剂量测试法扫描的患者103例(作为小剂量测试法组),以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寻求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方法:使用国内最先进的320排螺旋CT或新双源CT等先进工具,观察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等情况。结果:使用64层和256层以上的螺旋CT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判断更加可靠。50%以上的狭窄判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了94%和97%。结论:高端螺旋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可靠,可用于疑似冠心病病人的无创检查或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多平面经食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TEE)潘生丁负荷试验 ,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冠脉血流储备功能 (CFR)。方法 应用TEE测定冠脉造影正常的AMI(A组 ) 7例 ,轻度狭窄 (B组 ) 6例 ,重度狭窄 (C组 ) 10例和室性早搏 (对照组 ) 15例冠脉前降支血流频谱 ,以基础状态下 (R)和潘生丁负荷后(D)冠脉舒张期最大流速比值 (D/RPDV)为CFR的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其他三组基础状态时冠脉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FR明显降低 ,以C组最为明显 [(1.5 5± 0 .4 3) :(3.4 3± 0 .6 2 )cm s ,P <0 .0 0 1],狭窄程度与D/RPDV高度相关 (r=0 .83,P <0 .0 0 1) ;A组与B组比较 ,CFR减低程度一致 [(2 .19± 0 .36 ) :(2 .6 2± 0 .71)cm s ,P >0 .0 5 ]。结论 CFR反映了冠脉狭窄时冠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冠脉造影正常的AMI患者CFR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的临床和心功能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LM)狭窄的临床特点和心功能情况。方法 分析18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LM狭窄患者及200例非LM狭窄患者的临床和心功能资料。结果 (1)左主干狭窄188例,占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5.59%。(2)LM狭窄患者均合并有危险因素,LM组患者年龄较大;LM组心绞痛的发生率高于非LM组,二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M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非uⅥ组,LM合并三支组低于单纯LM组;各组间比较,左心室舒张末压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M狭窄患者年龄较大,心绞痛严重;病变以轻中度狭窄多见,多发生于开口处和分叉处,常合并其他冠脉病变;左室收缩功能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在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分别对120例和145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分别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少,术后躯体不适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