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皮肤镜动态观察寻常性银屑病有效治疗后皮损血管的改变及其与皮损临床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例临床持续治疗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于治疗0、1、2、3、4、6周使用皮肤镜进行皮损处血管变化的动态连续性观察,并同时对同一皮损进行临床评分并记录,比较皮损临床变化与血管球变化的关系。结果①银屑病皮损在0~4周有效治疗后皮损TLS评分下降,皮损处血管球直径缩小,血管往正常回归,4~6周皮损加重,TLS评分增加,皮损处血管球直径变大,血管扩张加重。②银屑病皮损TLS评分与血管球直径随时间变化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0~4周降低,4~6周增加。前者下降速度快于后者。③银屑病皮损TLS下降率(I1)与血管球直径下降率(I2)随时间变化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973,P0.01)。结论银屑病皮损变化与血管变化呈正相关,提示皮肤镜下皮损血管变化可作为微观观察指标用于银屑病皮损恢复情况及临床药物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节性痒疹(prurigo nodularis,PN)皮损中IL-31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留取PN患者皮损中心、皮损周围及正常皮肤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从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比较各组之间IL-31、IL-31受体α(IL-31RA)和肿瘤抑制素受体(OSMR)的表达差异。结果 PN皮损处、皮损周围和正常皮肤相比,皮损周围IL-31 mRNA相对表达量略高于皮损处和正常皮肤,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5)。PN皮损周围IL-31RA相对表达量高于皮损处和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皮损处IL-31RA表达高于正常皮肤,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1)。PN皮损处、皮损周围和正常皮肤OSMR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2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N皮损处真皮内部分炎症细胞IL-31呈阳性染色,PN皮损处真皮内神经束IL-31RA呈阳性染色,OSMR广泛表达于表皮、真皮内炎症细胞及皮肤附属器上皮,皮损处真皮神经束也呈阳性染色。结论 PN皮损内炎症细胞可产生IL-31,皮损处真皮神经束表达IL-31受体双链IL-31RA和OSMR,提示IL-31及其受体可能参与PN瘙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自体表皮移植后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与分析238例于1999年~2009年在我院采用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的白癜风患者资料。结果 238例白癜风患者共有皮损1 591片,自体表皮移植治疗后共计成活1 487片、成活率为93.46%;其中男性皮损有效率为67.92%、女性皮损有效率为66.03%;8~17岁组皮损有效率为52.83%、18~38岁组皮损有效率78.50%、39~59岁组皮损有效率为45.45%;颈面部皮损有效率为68.38%、躯干皮损有效率为57.90%、四肢皮损有效率为48.24%;皮损面积〈2cm的有效率为72.94%、皮损面积2~10cm的有效率为57.11%、皮损面积〉10cm的有效率为22.69%。有效率除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表皮移植术是治疗白癜风比较有效的方法,疗效受年龄、皮损位置和皮损面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酒渣鼻患者临床各期面部皮损和非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及其与蠕形螨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酒渣鼻患者各期的皮损和非皮损处,进行细菌培养和蠕形螨检查。结果:红斑期皮损处的细菌定植和蠕形螨感染率与非皮损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丘疹脓疱期及鼻赘期皮损处的细菌定植和蠕形螨感染率均高于非皮损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渣鼻患者细菌定植和蠕形螨感染密切相关。结论:酒渣鼻患者皮损处的细菌定植和蠕形螨感染率高于非皮损处,但它不是酒渣鼻发病的始发因素,而是作为继发因素参与和加重酒渣鼻病情。  相似文献   

5.
报告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和丁胺卡那治愈顽固性游泳池肉芽肿皮损1例。患者男性,总共15块皮损,其它皮损经过口服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复方新诺明痊愈,手背一个较大皮损反应差,经皮损内注射得宝松和丁胺卡那治愈。  相似文献   

6.
从花斑癣患者的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分离和鉴定马拉色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马拉色菌菌种构成;不同解剖部位、皮损颜色及各菌种的分布情况;患者病情和年龄与菌种构成的关系。方法 用无菌胶带粘取113例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共629个部位的皮屑,分别接种于含菜子油培养基中分离马拉色菌,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 皮损区与相对应的非皮损区马拉色菌分离阳性率无差别,非皮损区额部和胸背部分离阳性率高于上、下肢。共分离到565株马拉色菌,鉴定出合轴马拉色菌(44.78%)、糠秕马拉色菌(32.94%)、球形马拉色菌(11.68%)、钝形马拉色菌(5.84%)及限制马拉色菌(4.76%)共5个种,有27处(5.01%)同时分离到两种菌。皮损区与非皮损区菌种构成无明显差别,限制马拉色菌主要从额部分离出。菌种构成与皮损面积无关,但与皮损颜色和患者年龄有关。皮损颜色与病程无关。结论 花斑癣患者皮损区与非皮损区马拉色菌分离阳性率和菌种构成基本一致,与病情无关,而不同解剖部位、皮损类型及年龄患者的菌种构成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维A酸核内受体α(RXR-α)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皮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对28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皮肤中RXR-α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以30例正常人皮肤作为对照。结果: 银屑病皮损中RXR-α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非皮损处皮肤(P0.001)和正常人皮肤(P0.001),进行期皮损处RXR-α mRNA的表达比静止期皮损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非皮损皮肤的表达与正常人皮肤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XR-α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各型LE皮损及SLE非暴光部位正常皮肤LBT的结果,认为躯干部LE皮损LBT阳性率较低,DLE皮损LBT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以IgM阳性率较高,而SLE及SCLE皮损则以IgG较高.比较LBT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对LE皮损的诊断意儿尽管LBT特异性较高,但不如组织病理学检查敏感,对LE皮损的诊断,LBT有辅助诊断的作用,但不能取代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初步探讨皮肤中MBL蛋白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30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区皮肤(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皮肤)及30例健康人对照皮肤中MBL的表达。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银屑病皮损区MBL呈现阳性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636 7 ± 0.515 1),非皮损区及健康对照皮肤中MBL表达弱或几乎无表达(分别为0.416 3 ± 0.160 1和0.381 6 ± 0.310 9),银屑病皮损区较非皮损区和健康对照皮肤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24和2.32,均P < 0.05),非皮损区与健康对照皮肤MBL表达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51,P > 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银屑病皮损区、非皮损区及健康对照皮肤中均有MBL蛋白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3 1 ± 0.129 4、0.186 3 ± 0.193 1、0.149 2 ± 0.268 7,银屑病皮损区较非皮损区及健康对照皮肤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2.05和2.28,均P < 0.05),非皮损区与健康对照皮肤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区MBL蛋白高表达,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CAM-1、MMP-9表达水平及分布,并比较雷公藤内酯对银屑病皮损I-CAM-1、MMP-9的表达的影响,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染色评分半定量法对15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标本和10例对照组标本中ICAM-1、MMP-9的表达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同时与雷公藤内酯治疗有效的银屑病患者的消退期皮损的皮损ICAM-1、MMP-9的表达量比较。结果进行期银屑病皮损ICAM-1、MMP-9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雷公藤内酯治疗有效的银屑病患者的消退期皮损的皮损ICAM-1、MMP-9的表达量与进行期皮损相比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进行期银屑病皮损ICAM-1、MMP-9表达增高且与疾病严重度密切相关,雷公藤内酯可抑制银屑病皮损ICAM-1、MMP-9的表达,雷公藤内酯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ICAM-1、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Current Aspects of Modes of Action of Daps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报告1例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患者女,71岁。左大阴唇外侧斑块10余年。皮肤科检查见左大阴唇外侧一2cm&#215;2cm灰黑色浸润性斑块.质地中等,边缘清楚,表面散在红色点状糜烂面,无明显渗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下方大量基底样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呈条索状嵌入真皮增生的纤维间质中,彼此吻合形成网状,基底细胞胞核大而深染,胞质少,呈嗜碱性,表皮基膜完整,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