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睿华  刘琦  熊键  宋晶萍 《中国康复》2010,25(6):430-43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治疗对平衡及功能性转移能力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分为运动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运动组加视觉反馈平衡训练。2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评定量表(BBS)和"站立-走"计时测试(TUG)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BBS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TUG计时明显缩短;运动组2项评定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配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能明显提高平衡及功能性转移的能力,增加站立和行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视觉反馈组和平衡板训练组各2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视觉反馈组采用平衡仪提供的模式进行平衡训练;平衡板组应用平衡板进行平衡功能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 Holden步行能力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和Holden步行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视觉反馈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平衡板组(P<0.01)。结论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燕珠  张清  钟祥 《全科护理》2023,(29):4139-4142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8月—2022年8月选取10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干预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能力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arthel指数、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分别对两组病人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功能性步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BBS、FAC、FMA、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视觉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有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ro-kin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与步态的影响。方法:纳入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ro-kin平衡训练仪进行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Pro-kin平衡仪、数字化跑台监控仪进行平衡与步态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2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TUGT评分、睁眼及闭眼状态下运动长度和运动椭圆面积数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平均步长及步频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步长变异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且观察组平均步长优于对照组(P<0.05),步频及步长变异性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o-kin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与步态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衡仪对偏瘫患者双足重力分布不均训练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平衡仪视觉反馈治疗。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Fugl-Meyer平衡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实施平衡仪视觉反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衡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视觉反馈治疗能加速和增强平衡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双足重力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6.
韩婷婷  尤红  张敏  杨燕 《中国康复》2016,31(4):258-260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Pro-Kin平衡训练仪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的Berg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Berg得分提高更为明显(P0.01)。2组的睁、闭眼长度及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且观察组的减小程度更为显著(P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能力,而将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与常规康复治疗相结合,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则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廖长艳  杨波  刘佳  张佳佳 《中国康复》2020,35(4):197-200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稳定极限训练联合上肢摆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采用视觉反馈稳定极限训练联合上肢摆动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患侧下肢支撑体重时间和稳定极限维持时间及范围测试。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患侧下肢支撑体重时间和稳定极限维持范围及前方稳定极限维持时间均较治疗前数值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后方稳定极限维持时间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视觉反馈稳定极限训练联合上肢摆动训练,可以增加患者步行的稳定性,改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8.
矫正镜前平衡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乔蕾  朱琪 《中国康复》2006,21(3):164-165
目的:观察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和系统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同时进行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erg平衡量表评分,观察组明显提高,静态平衡测试系统测定(重心摆动范围±3%)重心回归目标范围所用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矫正镜前对称性训练和自动姿势调整反应训练可进一步加强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能力,提高肌力和耐力;改善本体感受效率、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视觉空间感知能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软组织的柔韧性;使患者的平衡功能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平衡功能反馈训练。2组患者分别经40 d治疗后,采用BBS和MBI量表对其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BB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平衡功能反馈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此技术在临床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方式和价值。方法:选择病程为8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平衡训练,试验组在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配合下进行平衡训练,每次30min,每周5次,共训练4周。比较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包括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和采用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鞋垫记录的睁眼和闭眼静态平衡率,以评估训练的有效性和对照组与试验组间训练效果的差异。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BBS及TUG评分和静态平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观察指标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的训练后与训练前各平衡功能评分差值与对照组相较更大,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可以改善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且较常规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联合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视觉反馈联合躯干强化训练,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urke倾斜量表(BLS)以及Sheikh躯干控制积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8周治疗,2组BBS及Sheik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BL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3项评分改善幅度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视觉反馈联合躯干强化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的平衡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视觉反馈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双盲法,Pusher综合征患者25例,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视觉反馈训练组8例(A组)、核心稳定训练组8例(B组)、视觉反馈结合核心稳定训练组9例(C组)。分别予三个试验组视觉反馈训练、核心稳定训练、视觉反馈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各组在训练前后均进行临床倾倒量表(SCP)、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三个试验组BI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核心稳定训练组SCP评分较训练前无明显变化(P0.05),视觉反馈组及视觉反馈结合核心稳定训练组SCP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视觉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可以使Pusher综合征患者尽早恢复直立位,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视觉反馈训练在膝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膝关节骨折手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视觉反馈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视觉反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第3~8周加用视觉反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对2组患者进行站立位平衡功能及步态评定,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定膝关节运动功能。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8周的Lysholm评分、Tinetti量表评分均增高(P<0.05),视觉反馈组治疗4周及8周的足底重心压力移动距离、移动轨迹面积减小(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视觉反馈组治疗4周的足底重心压力移动距离[(338.25±14.11)mm]、移动轨迹面积[(580.62±17.26)mm2]较小(P<0.05),视觉反馈组治疗4周及8周的Lysholm评分、Tinetti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足底重心压力移动距离、移动轨迹面积较小(P<0.05)。 结论 视觉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膝部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黄杰  谢凌锋  肖锋  程群  尤春景 《中国康复》2016,31(5):339-341
目的:观察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Te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对其静态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Ten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测得的重心移动距离与重心描绘面积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定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人体重心监测辅助下的坐-站转移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策略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时反馈(KP)组、结果反馈(KR)组及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KP组及KR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每天30min的自主平衡训练、视听实时反馈训练或阶段性运动结果反馈训练。于训练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便携式反馈设备评测各组患者静态平衡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KP组患者Berg量表总分提高幅度[(3.08±1.08)分]显著大于KR组及对照组(P<0.05),而KR组Berg量表总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组患者闭眼无支撑站立、双足前后站立评分的改善程幅度[分别为(0.92±0.79)分和(0.83±0.39)分]亦明显大于KR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KP组双足并拢站立和双足前后站立时其重心偏移角度[前向分别为(2.83±0.93)°和(6.15±1.85)°、后向为(2.56±0.88)°和(5.97±1.74)°、左向为(2.86±1.16)°和(6.49±2.42)°、右向为(2.68±1.43)°和(5.98±2.05)°]均较KR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KR组Berg量表其他指标评分及不同站立姿势下重心偏移角度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动态人体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生物反馈平衡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及结果反馈式训练,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D-WALL系统的视觉反馈下平衡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膝关节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视觉反馈组、常规平衡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视觉反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下平衡训练,常规平衡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常规平衡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使用D-WALL系统对3组患者进行平衡能力测试,并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评估3组患者步行能力。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TUGT结果和睁眼、闭眼状态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3组患者睁眼、闭眼状态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均小于治疗前,且视觉反馈组小于对照组、常规平衡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对照组、常规平衡训练组、视觉反馈组的TUGT结果依次为(14.1±1.9)、(11.7±2.5)、(9.6±2.0) s,分别短于治疗前的(17.2±3.0)、(15.8±3.6)、(16.9±4.4) s,且视觉反馈组短于对照组、常规...  相似文献   

17.
郑夏茹  吴洪  张新  刘丽平 《中国康复》2010,25(3):197-199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平衡功能训练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髋部骨折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于术后2~12周时利用MTD平衡仪进行视觉反馈法静、动态平衡功能训练。训练1周和12周时2组分别采用MTD平衡测定训练仪进行站立平衡功能评定,采用Tinetti步态及平衡试验和"起立-走"计时试验评定步态和静动态平衡、行走能力。结果:治疗1周时2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2组MTD平衡测定,其平均压力峰值差和百分比差均较1周时明显缩小;Tinetti步态及平衡试验评分明显提高;"起立-走"计时试验所需时间明显减少(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表现更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MTD平衡仪进行视觉反馈平衡功能训练对改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平衡和行走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疗法结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减重组(15例)、减重+视觉反馈组(减重+反馈组,15例)及对照组(12例)。全部患者每天均进行3h的常规康复治疗,减重组与减重+反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30min的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减重+反馈组采用姿势矫正镜配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减重组仅采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经过8周治疗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表、Berg平衡量表(BBS)和Rivermead运动指数(RMI)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治疗后减重组、减重+反馈组与对照组比较,减重组与减重+反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减重+反馈组和减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减重平板步行或减重配合视觉反馈疗法,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而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中应用视觉反馈疗法并未产生显著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太极"云手"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亚急性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平衡功能训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视觉反馈太极"云手"训练。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通过Balance诺衡视觉反馈平衡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姿势图平衡参数评估, 通过microFET2型便携式肌力测试仪对患者下肢肌力进行测试, 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10米步行时间测试(10MWT)、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评估患者平衡能力、下肢肌力、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BS、TUGT、10MW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对照组仅有TUGT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观察组BBS、10MWT及MB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瘫侧股四头肌(QUA)、胫前肌(TA)、腓肠肌(GAS)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强(P<0.05), 对照组偏瘫侧QU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镜像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常规康复干预,镜像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照组患者则辅以假镜像视觉反馈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并同时采用Brunnstrom分期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偏瘫侧下肢Brunnstrom分期、患侧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下肢FMA、FAC、BBS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镜像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