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总结了9例儿童型重症肌无力并肌无力危象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快改善呼吸功能,有效纠正缺氧,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窒息和呼吸道感染,胆碱能危象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突触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旦发生危象.患者即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无力和呼吸困难.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其治疗和护理比其他疾病要复杂和困难得多,要求也更高一我科1996年6月收治1例典型患者.经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69天后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3岁.因左睑下垂.双下肢无力伴呼吸困难.于1996年6月11日4H由急诊科转入我科。入院前5天.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体温39.5℃).左眼睑突然下垂.双下肢无力.双眼水平复现继而出现右眼胜下垂.四肢无力加重.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呼吸肌、延髓肌的无力达到基本生命体征不能维持时的严重危象状态[1]。其死亡率极高,治疗及护理较复杂和困难。我科自1991年1月~1998年10月共收治了23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经及时抢救治疗,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身心护理,除5例死亡外均治愈出院,现将我们对此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15~48岁,平均年龄377岁。其中19例施行了气管插管术,15例施行了气管切开术,并给予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6h~103天,累计达278天14…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为呼吸肌严重无力。我院1988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重症肌无力(MG)18例,其中有9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均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工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16~57岁,术前发生肌无力危象2例,术后发生者7例。术后8~12h发生危象者2例,24~48h发生4例,6天后发生者1例,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最短4h,最长反复上机达2周,平均为5天左右,均痊愈出院。2护理2.l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因麻醉药物可加重肌无力症状,故要特别注意咽肌与呼吸肌无力的观察护理…  相似文献   

5.
温小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11-2612
近10a来,我院神经内科对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开展了肌无力危象的新疗法:早日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及辅助呼吸;大剂量的激素和环磷酰胺的冲击疗法等,并对危象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和加强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危象的病死率从10a前的35%至现在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患者紧急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并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交叉感染,落实好基础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等。结果6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及时采取机械通气,改善缺氧症状,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和不失时机的康复护理是恢复健康和提高未来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15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诱发因素,总结气管切开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感染、抗胆碱酯酶药物间断、过度劳累、应用糖皮质激素是该病的常见诱因,而适时气管切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恰当的呼吸机管理、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及耐心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MG)患者突发的呼吸肌无力,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需紧急医疗救助,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据统计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危象发生率高达20%-30%^[1],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及其危象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重症肌无力(MG)及其危象的观察,达到更好治疗及护理病人的目的。【方法】对45例MG病人的治疗护理及5例MG危象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抢救经过进行总结。【结果】45例MG患者痊愈出院。而5例MG危象患者,1例自动出院,4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病情逐渐好转,最后痊愈出院。【结论】对MG患者,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而对MG危象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间神经传递障碍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肌无力危象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重症肌无力危象是由于呼吸肌麻痹、呼吸无力、气道分泌物聚集而导致的严重缺氧。紧急施行气管切开后实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是其重要的抢救手段[1]。我科2010年9月15日收治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呼吸停止,26d后而逐渐脱离呼吸机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Myasthenia gravis (MG) is an autoimmune disorder resulting from the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leading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postsynaptic membrane at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 In the US there are about 18,000 people with MG. Myasthenia gravis crisis (MGC) is defined as any MG exacerbation necessitat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st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MGC have an identifiable risk factor. The diagnosis of MGC should be suspected in all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unclear etiology. Acute management of MGC requires supportive general and ventilatory therapy and institution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neuromuscular blockade. The latter includes plasma exchange or i.v. immunoglobulin, and removal of the offending trigger.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MGC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current mortality rate is about 4 to 8%.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使用膜式血浆置换术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17例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MC)的病人应用膜式血浆置换术,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结果 17例病人MC得到缓解,成功脱离呼吸机,除1例发生低血压外,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MC病人应用膜式血浆置换术的护理要突出预防的思想,在重视其心理及基础护理的前提下,更要特别注意治疗中及治疗后体内及体外循环的监护,预防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Crisis in the myasthenic patient is a life-threatening event. The expertise of the critical care nurse is crucial to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return of the patient to a functional capacity.  相似文献   

16.
17.
18.
淋巴血浆置换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淋巴血浆置换(LPE)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17名MGC患者进行LPE,并与同期8名行血浆置换术(PE)的MGC患者作比较。结果LPE组17名患者共置换32次,平均(1.9±1.05)次;起效时间平均(8.85±2.38)h;LPE治疗后痊愈1例,基本痊愈1例,显效8例(52.94%),有效14例(82.35%);危象持续时间平均为(7.91±3.64)d。其平均置换次数、平均起效时间、2次置换后临床评分、总有效率及危象持续时间均优于PE组。副反应发生率为25%(8/32例次),主要为荨麻疹、低血糖等,程度轻微,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结论LPE是抢救MGC的1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严格掌握术前评估与预防副反应发生,可确保其安全。  相似文献   

19.
小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探讨基层医院儿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有效预防方法,对我科近年经治的5936例出院患儿住院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