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心阻抗血流图测定心功能,已有数十年历史。本研究应用微机及数据库(汉字DBASE—Ⅲ)技术,对大样本,不同心脏病患者的心阻抗血流图参数进行统计学、模糊数学处理,建立心阻抗血流图的心功能模式及识别方法,以综合评价新的受检查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电阻图(又称血流图)是一种描记组织阻抗变化的波形,检查时将高频电流经电极通过组织,电流随着组织阻抗的变化而波动,通过仪器将其放大后送入心电图机以记录出类似脉搏波的图形,以观察组织内搏动性供血情况的方法。我们自1976年以来应用国产XLJ-71-2型晶体管血流图仪接入国产7121A型心电图机进行描记,对30例高血压病人脑的搏动性血液供应情况作了一些观察,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阻抗血流图是反映心脏血液动力学变化,评价心血管病变患者心功能的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于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手术前后心阻抗图及其微分图的改变,目前报告较少,现将我院1986~1987年6月间10例PDA患儿手术前后心阻抗图的变化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经本院儿科心血管专业门诊系统体格检查,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且手术证实为  相似文献   

4.
心阻抗图(Impedance Cardioqram)及其微分图是近20年来发展的一种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无创性检查方法。1966年Kubicek氏成功地把阻抗图应用于心输出量的计算后,不少学者的研究均证实了心阻抗图应用在这些方面的可靠性。在分流型先心病中,由于阻抗法测定心输出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故临  相似文献   

5.
据文献报道:心导纳图测算心输出量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优于阻抗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一种非创伤性测定心输出量较为可靠的方法,与创伤性检查非常接近。我院应用心导纳图对80例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资料与方法本组56例均为我院住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2例,女44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47岁,平均32.5岁。受检者均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正常者,而在心电图上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者,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试用武汉产HB—3型电桥式阻抗血流图机进行了脑血流图检查分析,患者取仰卧位、额—乳突导联。  相似文献   

7.
郑奕  张晓梅 《中原医刊》2001,28(11):35-36
目的:通过对50例法洛四联症患儿心阻抗血流图分析,了解其心功能改变情况,及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心阻抗血流图记录采用日本SAN-ei公司AC-7747型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案、颈动脉搏动图、心阻抗图。病人平静呼吸,左侧卧位、纸速50mm/s,取5-10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结果:50例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心功能均有异常改变。结论:法洛四联症患儿在出现临床心功能不全症状之前,其心功能不全却已经存在。对其进行心功能检查,可使其心脏功能受损情况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心阻抗血流图近年来用于测量心排量,测定收缩间期、舒张间期,测定外周阻力、血管顺度,测定心肌收缩力、冠状动脉功能,以及分析心阻抗微分波图变化等作为心功评定和心脏病的诊断,已展示广阔的前途。一、测定心排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屡见有肾阻抗血流图研究的报道,但测定肾阻抗血流图的电极位置安放各有不同。我们通过180例正常人肾阻抗血流图的描记,体会到正确安放肾电极的位置对肾血流图的图形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对肾电极的位置进行了摸索与探讨,并选择了64例健康成人,用日本产(东芝SAL)B-型超声进行肾体表投影定位,与116例肾体表未经B-型超声定位进行对比,测量分析,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自1979年10月~1985年2月,对收住我院之160例糖尿病神经病患者进行了观察,其中105例作了脑阻抗血流图检查,现分析如下: 方法:使用吉林省之JX74—A型电桥式晶体管血流图仪,常规作双额—乳及双枕—乳导  相似文献   

11.
阻抗血流图是一种应用电阻抗技术测量有关生物器官血液动力学状况的无创伤性生物物理学检测方法。我们在开展脑、肝、肾、肢体血流图检查基础上,最近又开展了食指血流图的检查,现就所测38例食指血流图做一初步小结:  相似文献   

12.
心阻抗微分图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测,分析其波形变化以估量心排出量。对心阻抗微分图O 波抬高与肺毛楔嵌压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应用 Swan—Ganz 漂浮导管与阻抗仪检测临床各种心脏病人,通过观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来探讨 O 波抬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自1966年Kubicek提出电极阻抗测定宇航员的心输出量之后,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认可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心功能检查方面,从而为临床观察利分析心功能、治疗心脏病、休克提供了新的工具。我们应用美国Bomed公司在Nccom2型基础上改进的八十年代无创血流动力心功能监护仪Nccom3型进行了206例次(包括正常人53例次、病人153例次)临床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流图是通过被检部位的电阻抗变化,间接反映局部血液的充盈度及血管机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它是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辅助手段,笔者汇集了近五年就诊的1000名患者血流图资料,综合分析如下。仪器:采用北京西城区医疗器械厂出产的 XLJ—73—2型桥式电阻仪,以 XQ—1型心电图进行描记。方法:全部患者均为下肢,采用4×6cm~2板状电极或环形电极,部位为踝关节至足背,部分病人同时加作小腿中段至踝关节。图形分析:本组病例男981例,女1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4岁,大多为20~40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脑阻抗血流图的检查,对功能性头痛的脑血管舒缩功能、血流状态及血管弹性的情况作进一步的研究。方法:采用智能化脑血流图分析仪(阻抗法),对在神经科门诊及心理科门诊随机抽取的79例功能性头痛患者,及42例健康正常者进行坐位、白天脑阻抗血流图描记。结果:两侧波幅差两组比较无差异。血流入时间中年组无差异,青年组在额乳导联明显缩短。舒张指数中年组额乳导联升高;青年组明显升高,两组均有显著性意义。Ⅰ相指数中年组枕乳导联明显降低;青年组额乳导联明显升高,两组均有显著性意义。两组中女性患者明显增加。血管痉挛图形以三峰波型、双峰波型和混合波型为主,血管扩张图形以三峰波型伴低平波型及双峰波型伴低平波型为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则显示为混合波型及波幅增高和波型不稳定。结论:长期功能性头痛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身心疾病,而脑阻抗血流图是诊断功能性头痛的安全、有效、无创的良好手段。它可以更全面和更准确地分析左右两侧血管性能和血管容积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用肺血流图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的方法,检查50例健康人的正常值,并且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人肺血流图紧张期/心动周期,快供血指数,收缩波波幅与右心导管直接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和右心每搏输出量进行对比,认为肺血流图能反映肺循环的机能状态,且和血流动力学某些指标基本符合,可以作为一种无创伤性肺循环机能检查方法,协助临床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将脑电图机改制成兼心、肺阻抗血流图记录仪的技术要求和使用方法。由于将原机时间常数1S 档改制成2S 档,保留原机时间常数0.1、0.3S 档,因此既不妨碍单独记录脑电图的原有工作效能,又能同步记录阻抗容积图、微分图、心音、心电和呼吸等生理信号,扩大了该机使用功能。本机与 SJ—42型多道生理记录仪同时对53例健康人,测试心、肺阻抗血流图各指标,证明两台仪器所得的相应指标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是由心电图、心音阁颈动脉搏动图、心尖搏动图、心阻抗图等所组成。现就我院采用日本WS-681型八导联生理记录仪对51例冠心病病人(静息时体表心电图ST段水平下移大于075mV,动态心电图大于1.OTnV,并持续1分钟以上)所做的心功能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1990~1993年共sl例,年龄:39~73岁,其中女15例,男36例,检查心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1.心尖搏动图(ACG):分析SFP/RFPa波2.颈动脉搏动图(AW):分析PEP/LVET3.心阻抗血流图(ICG):分析SV、CO、O/C二、讨论1.PEP(射血前期)和LV…  相似文献   

19.
李媛媛  尚媛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78-2578
目的:探讨儿童头痛进行常规脑阻抗血流图后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对330名头痛患儿进行脑阻抗血流图与脑电图检测分析。结果:330名患儿脑阻抗血流图正常70例(25%),异常260(78%)。260例患儿脑电图正常90例(35%),异常170例(65%)。结论:常规脑阻抗血流检查阳性率较高,进一步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因头痛可疑其他病症的筛选、对比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血流图又称电阻图,用以反映被检部位转动性供血及血管机能状态,1964年以来,国内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以做为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和观察药物疗效的生物物理检查方法,继后国内有报道肺、心、肢、肝血流图的应用,我院自1979年来应用围产XLJ—74—2型晶体管血流图仪接入国产7121A型心电图机对100例正常人进行肾血流图的测记,其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