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谷刺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谷刺法”并非刺合谷的方法,而是《灵枢·官针》篇所说:“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以脾之应也。”属于“五刺以应五脏”的刺法。具体针刺方法为先将一根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提插行针,使之得气,然后退至浅层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针刺痕迹形同鸡爪,故又名鸡爪刺。合谷刺法是一种加强刺激的方法,历代也有人解释为三针或四针同用。主要用于治疗与脾有关的肌肉痹症。  相似文献   

2.
"合谷刺"出自《内经》.为临床常用而有效的针刺方法.笔者在学习和运用中略有肤浅体会,初步整理如下: 一、什么是"合谷剌"《灵枢·官针》篇说:"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据此,合谷刺是指先在肌痹患处施行成90°角的直刺,得气后将针提至皮下,再分别向左右施行成45°角的斜刺,均刺入较深的分肉层.三针成一直二斜的鸡爪形,为一种多向刺法.  相似文献   

3.
"合谷刺"出自《内经》.为临床常用而有效的针刺方法.笔者在学习和运用中略有肤浅体会,初步整理如下:一、什么是"合谷刺"《灵枢·官针》篇说:"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据此,合谷刺是指先在肌痹患处施行成90°角的直刺,得气后将针提至皮下,再分别向左右施行成45°角的斜刺,均刺入较深的分肉层.  相似文献   

4.
针刺的深浅     
针刺的深浅属于针灸学的刺法范畴,是直接影响针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灵枢·官针篇》所载“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素问·刺要论》更有“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之说。近代针灸专...  相似文献   

5.
合谷刺源自于《灵枢·官针》的“五刺”,其操作方法简单,刺激量大,作用范围广,镇痛效果强,能够改善局部组织血运和代谢,松解经筋,调节肌肉张力。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合谷刺针法治疗的优势病种主要集中于软组织疾病及神经内科,包括中风后遗症、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肌筋膜炎、网球肘、面神经麻痹等。单独应用合谷刺一般较少,常与其他治疗手段并用,选用阿是穴或刺激点,配合辩证使用相关经穴在“肌痹”中使用合谷刺针法较为广泛,而在其他“五体”(皮、脉、肉、筋、骨)中研究较少,包括腕管综合征、踝关节扭伤、腰椎间盘突出、斑秃、皮神经炎、带状疱疹、惊恐等。因此本研究基于“五体”总结合谷刺相关临床应用并提出展望,旨在为进一步了解合谷刺适应症和应用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院针灸科从1988年开始用组穴电针刺激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方法:以足阳明胃经头维穴跟足少阳胆经率谷穴结合为主穴;以合谷、太阳、三阳交等配穴,用电针疏密波刺激。留针1~2小时,头维穴与率谷穴均采用横刺1~5寸,头维穴向后横刺,率谷穴向前横刺,出针时用头皮针抽气法运针1次。结果37例病人中有6例1次治愈,11例7次治愈,其余病例1个疗程中均有见效电针组穴治疗偏头痛37例@汤加利$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东阳322100  相似文献   

7.
针刺的深浅属于针灸学的刺法范畴,它是直接影响针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针刺深浅的问题上,有强调深刺的,也有强调浅刺的,那么,究竟是深刺效果好,还是浅刺效果好,我们认为在决定针刺的深浅时,一方面要看病情的适应,另一方面要按局部穴位的解剖特征而定,如与体质、年龄、形体、季节等有着密切关系。正如《灵枢·它针》篇所载“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外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分刺者,刺分肉之闻也”,“毛利者,刺浮痹皮肤也”,“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及半刺、短刺、浮利等刺法,都是直接对针刺…  相似文献   

8.
《灵枢·官针》篇中记载了大量治疗痹证的刺法,有“九刺”中的毛刺和刺、“十二刺”中的恢刺、齐刺、短刺、傍针刺和“五刺”中的输刺、关刺、合谷刺。对痹证采取的针法多为近部取穴,但并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强调针刺的深浅,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  相似文献   

9.
“浅刺多针法”又称“浅刺多穴法”。“浅刺”是指毫针刺入穴位较浅,一般仅有2、3分深度,而“多针”则是指临床治疗时选穴较多,或指在病变部位刺针较多。将二者结合起来,称之为“浅刺多针法”或“浅刺多穴法”。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临床重新将《灵枢·官针》中较为模糊、易于产生歧义或以往注释多有谬误、脱离临床的多种刺法,如恢刺、输刺、短刺、阴剌、傍针刺、合谷刺等加以分析译注,以期还《内经》原义的本来面目。并将具体操作相似而容易混淆的几种刺法,如三种刺血法、合谷刺与恢刺、输刺与短刺等,进行了对比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合谷刺加温针辅以刺络拔罐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11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合谷刺加温针辅以刺络拔罐进行治疗,对照组参照《新编中国针灸学》中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谷刺加温针辅以刺络拔罐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灵枢·官针》篇中记载了大量治疗痹证的刺法,有"九刺"中的毛刺和刺、"十二刺"中的恢刺、齐刺、短刺、傍针刺和"五刺"中的输刺、关刺、合谷刺。对痹证采取的针法多为近部取穴,但并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强调针刺的深浅,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  相似文献   

13.
<正> “浅刺多穴”法又称“浅刺多针”法,是包括刺法和选穴法在内的一种方法。“浅刺”就是用毫针刺入穴位,深度较浅,一般仅有二、三分深,并根据病情虚实,行以补法或泻法;“多穴”或“多针”是指治疗时选穴较多,或在病变部位投针较多。临床应用时把二者结合起来,称之为“浅刺多穴”法或“浅刺多针”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是由于感受风邪或风寒,阻于经络,气血过行不畅,面部肌肉、筋脉失于濡  相似文献   

14.
古代浅刺针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刺针法是指在毫针刺法中 ,将针体刺入穴位内组织较浅部位的一类针刺方法。它是针刺手法的基本要素 ,正如《素问·刺要论》中说 :“病有浮沉 ,刺有浅深 ,各至其理 ,无过其道。”就是说不同部位、组织的疾病对针刺的深度而需要不同的浅深刺法。旱在《灵枢·官针》篇中就有关于“浅内而疾发针 ,无针良肉 ,如拔毛状 ,以取皮气”的半刺法 :“刺浮痹于皮肤”的毛刺法 ;“傍入而浮之”的浮刺法 ;“刺小络之血脉也”的络刺法 ;“引皮乃刺之”的直针刺法 ;“正内一 ,傍内四而浮之”的扬刺法等浅刺法的详细记载 ,为后世医家在临床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热敏灸联合"合谷刺法"与温灸针"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月,筛选康复科收治的慢性肩周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1组、对照组2组、观察组各入选40例。对照1组采取温针灸"合谷刺法",对照2组采取传统取穴针刺疗法,观察组热敏灸联合"合谷刺法"。对比3组疗效,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ASES量表(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houlder index)、VAS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3组均未见退出例。观察组愈显率82.5%高于对照1组50.0%、对照组2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与对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VAS肩关节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差值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ASES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前屈上举角度、外展上举与后伸角度、水平内收外展角度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合谷刺法"与温灸针"合谷刺法"在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但前者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耳穴刺血及压籽治疗黄褐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穴刺血及压籽治疗黄褐斑李晓泓(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北京100029)关键词:黄褐斑,耳穴刺血,耳穴压籽1治疗方法1.1耳穴刺血在压籽前先揉挤整个耳廓,使其发热,充血发红。然后常规消毒单侧耳穴,用三棱针点刺1~2针放血,放血量约可使3~7个干爽消毒棉...  相似文献   

17.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2分)l、恢刺:古刺法名,十二节刺之一,恢指复廓通畅,《灵枢·官针》: “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指在疼痛拘急的筋肉附近斜刺针刺入,提插针以缓解拘急挛痹痛。2、巨刺:古刺法九刺之一,《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主。”以刺经为主。3、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叫原穴。4、四关穴:指双侧的合谷、太冲穴位。5、寒则留之:指阴气偏虚,寒邪较盛,脏腑经络之气凝滞,其证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用药物进行合谷刺法穴位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采用合谷刺法穴位注射和针刺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5.7%、4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合谷刺法穴位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愈率高,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久病血淤,宛陈则除之’”的理论,采用电针配合刺络放血加拔火罐治疗面瘫后遗症10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一担资料;本组108例,男性48例,女性60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疗程最短20天,最长90天。治方方法:针刺穴位选攒竹透鱼腰,太阳透下关,颧透迎香。地仓透颊车,人中透地仓,承浆造地仓,合谷(健例)足三里(双)。进针后,施用白虎摇头法,然后将针推至所造穴位的末端。接通G6bo电针治疗仪,采用断续波型,频M至30次/分,电流强度以肌肉稍见收缩为度留针40分钟。用梅花针在阳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例呃逆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穴取:人中、内关(双)、合谷(双)、足三里(双)、阳陵泉(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等。刺法:以人中穴为例,向鼻中隔下斜刺0.3~0.5寸,施雀啄手法,运针1~3 min,以眼球湿润或充满泪液为度,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运针1次。结果:痊愈14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93%。结论:针灸治疗呃逆疗效显著,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