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育期补充DHA对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鱼油DHA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为DHA对学习记忆的作用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将大鼠分为灌胃鱼油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灌以5×103ml·g-1体重的鱼油和生理盐水,90d后运用在位电生理实验方法,刺激大鼠海马穿通纤维—齿状回通路,在同一动物上记录海马DG区的LTP和LT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鱼油组明显增强了PS诱导的LTP,对EPSP诱导的LTP无影响;对PS和EPSP诱导的LTD均有明显的减弱作用。结论补充鱼油对海马突触可塑性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鱼油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的生理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盐酸噻吩诺啡片有关物质检查的HPLC法。方法:用Phenomenex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旬.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3,含0.2%的三乙胺)(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2nm,流速1.0ml·min^-1。结果:最低检测限为15μg·L^-1。盐酸噻吩诺啡与有关物质分离良好。结论:本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盐酸噻吩诺啡片的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3.
刘苗苗 《江西医药》2013,48(2):178-182
GAP-43为生长相关蛋白,涉及轴突末梢的生长及突触结构重建。而P38则参与多种突触相关活动,与其他囊泡蛋白相互配合调节突触囊泡的停靠与融合,实现Ca2+依赖性神经递质释放过程。最近的研究进一步证实,P38和GAP-43除作为突触结构及功能的标记物外,也参与突触可塑性发育,这些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新型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噻吩诺啡药理作用的结构基础, 本研究在大鼠热辐射甩尾和小鼠热板致痛模型上, 评价了噻吩诺啡镇痛作用的强度与有效时间, 并通过其与一系列衍生物的相互比较, 分析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果显示, 噻吩诺啡为强效、长效的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 N位上的环丙甲基决定了噻吩诺啡部分激动剂的特性; 改变噻吩环与侧链的连接位点对镇痛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侧链中含有噻吩环的衍生物有效时间均较长, 用吡啶环、苯环替换侧链中的噻吩环, 使化合物的有效时间明显缩短, 提示噻吩环可能与长效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新结构类型的长效阿片化合物的开发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整体动物水平探讨噻吩诺啡强镇痛和低依赖的药理学特性与激动中枢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在小鼠乙酸扭体和热辐射甩尾模型上,利用阿片μ和κ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评价噻吩诺啡对阿片μ和κ受体选择性作用的强度;在小鼠躯体依赖模型上,利用κ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评价噻吩诺啡低依赖性是否与其激动中枢κ受体的作用有关。结果在小鼠乙酸扭体模型和热辐射甩尾模型上,脑室注射κ受体特异性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可以显著抑制噻吩诺啡的镇痛效果,使其镇痛作用分别下降28%(乙酸扭体模型)和29%(热辐射甩尾模型);μ受体特异性拮抗剂纳络肼也能显著抑制噻吩诺啡的镇痛效果,使其镇痛作用分别下降40%(乙酸扭体模型)和44%(热辐射甩尾模型),略强于κ受体拮抗剂Nor-BNI。在小鼠躯体依赖模型上,Nor-BNI伴随噻吩诺啡连续给药后纳洛酮催促,小鼠未出现跳跃等躯体依赖的戒断症状。结论噻吩诺啡在小鼠疼痛模型上的镇痛作用与其激动中枢μ和κ受体均有关。噻吩诺啡躯体依赖潜能低与其激动中枢κ受体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噻吩诺啡长效缓释的临床需求,研制注射用噻吩诺啡微球,本研究进行了其加速稳定性研究,探究该微球适宜的贮存运输条件。以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为载体材料,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3批中试规模的噻吩诺啡微球。通过考察37、45、52、60℃下微球的体外释放,应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建立释放速率常数(lgk)与温度(1/T)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方程:lgk=-8.073/T+24.35 (R2=0.985 3)。结果显示,可使用高温下微球释放预测37℃体外释放,选择52.0±0.5℃作为体外加速释放条件。建立质量研究方法,考察微球形貌、载药量、粒径及粒径分布、聚合物分子质量、有关物质等关键质量属性在加速条件下的变化,并以差异因子f1与相似因子f2比较加速条件下释放行为的相似性。结果发现,注射用噻吩诺啡缓释微球在25±2℃、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 60%±5%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条件下, 6个月各关键质量属性均未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微球可短期贮存于室温,长期贮存可放置在5±3℃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用急性阿片及非阿片类物质建立小鼠瘙痒模型,探究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噻吩诺啡对致痒物质所致急性瘙痒行为的影响,揭示噻吩诺啡改善急性瘙痒的作用机制。本文用无侵害性小鼠抓挠行为分析系统测试瘙痒行为。C57 BL/6J小鼠分别给予吗啡、蛙皮素(鞘内注射, i.t)或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氯喹(皮内注射, i.d),建立瘙痒模型,探究噻吩诺啡(0.75、1.5、3 mg·kg-1)对致痒物质所致急性瘙痒行为的作用和机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噻吩诺啡对致痒物质诱导的小鼠脊髓段蛋白激酶C δ (protein kinase C δ, PKC δ)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中所有操作均获得军事医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IACUC-2021-017W)。结果显示,吗啡(1 nmol)、蛙皮素(0.3 nmol)、5-HT (5 nmol)、氯喹(20 nmol)分别给药后皆能显著增加小鼠的抓挠行为。噻吩诺啡(1.5 mg·kg-1)能够显著抑制阿片类药物吗啡和非阿片类物质蛙皮素、5-HT、氯...  相似文献   

8.
噻吩诺啡在人、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中体外代谢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婧婷  庄笑梅  李桦 《药学学报》2010,45(1):98-103
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 研究噻吩诺啡在大鼠、比格犬和人肝微粒体中酶代谢动力学及代谢产物差异。通过对噻吩诺啡浓度、微粒体蛋白含量和孵育时间等条件的考察优化噻吩诺啡与肝微粒体的反应体系; 应用LC-MS/MS定量检测孵育体系中的噻吩诺啡及代谢产物, 分析比较噻吩诺啡在3种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种类和生成量的差异, 计算并比较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噻吩诺啡在人肝微粒体中代谢转化最慢, 其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 = (4.00 ± 0.59) µmol·L−1、Vmax = (0.21 ± 0.06) µmol·L−1·min−1、T1/2 = (223 ± 6.10) min、CLint = (117 ± 3.19) mL·min−1·kg−1; 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相应的参数Km、Vmax、T1/2和CLint分别为 (3.57 ± 0.69) 和 (3.28 ± 0.50) µmol·L−1、(0.18 ± 0.04) 和 (0.14 ± 0.04) µmol·L−1·min−1、(244 ± 1.21) 和 (70.7 ± 1.05) min、(213 ± 1.06) 和    (527 ± 7.79) mL·min−1·kg−1。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均观察到噻吩诺啡的6个I相代谢产物, 但6个产物的相对生成百分比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有一定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噻吩诺啡在体外人、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中主要的I相代谢途径相同, 但是代谢产物的生成量及噻吩诺啡的代谢动力学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噻吩诺啡在Caco-2细胞上的转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噻吩诺啡在Caco-2细胞上的转运特征及其对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噻吩诺啡浓度,研究噻吩诺啡在单层细胞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及转运蛋白抑制剂对噻吩诺啡在Caco-2细胞上转运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钙黄绿素-AM浓度,评价噻吩诺啡对P-gp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gp表达。结果噻吩诺啡通过Caco-2单层细胞的转运量在1.5h内随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表观渗透系数(Papp)2.338×10-6cm.s-1;加入P-g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环孢素A和MK571后分别提高2.8和2.3倍;在噻吩诺啡作用下,胞内钙黄绿素-AM浓度无显著变化,P-gp表达无显著增加。结论噻吩诺啡在Caco-2细胞吸收中等偏差,是P-gp和MRP2的共同底物,噻吩诺啡对P-gp无诱导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噻诺啡对小鼠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噻诺啡对小鼠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过程的影响。方法: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观察噻诺啡对小鼠的自主活动及急性甲基苯丙胺处理所致小鼠活动增强效应的影响。小鼠腹泻注射甲基苯丙胺2mg·kg~(-1)·d~(-1),连续7d,建立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模型,观察噻诺啡对小鼠行为敏化的影响。结果:单次皮下注射噻诺啡(0.0625~1.0mg·kg~(-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P<0.05),连续给药7d,噻诺啡对小鼠自主活动的抑制作用不产生敏化,而耐受。噻诺啡对急性甲基苯丙胺处理所致小鼠的高活动性无明显影响。噻诺啡对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的形成和表达无显著作用,但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敏化的转化(P<0.05或P<0.01)。结论:噻诺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阻止甲基苯丙胺诱导小鼠产生行为敏化的转化过程,提示噻诺啡可能对甲基苯丙胺的成瘾行为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獉獉:探讨丁螺环酮治疗吗啡依赖戒断焦虑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獉獉: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吗啡戒断焦虑组(模型组)、丁螺环酮治疗组(治疗组)。吗啡剂量递增皮下注射10 d自然戒断,于戒断1-3 d丁螺环酮灌胃治疗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后,取海马CA3区和杏仁核组织,用电镜体视学方法定量检测其各组突触的数密度(Nv)、面密度(Sv)、突触连接带平均面积(S),Western-blot技术检测其CaMKⅡ的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獉獉: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P<0.01或P<0.05);海马CA3区和杏仁核突触的Nv和Sv显著降低、S增加(P<0.01或P<0.05),CaMKⅡ蛋白含量和β亚基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P<0.01或P<0.05)。结论獉獉:逆转吗啡戒断焦虑大鼠海马、杏仁核突触结构的可塑性和CaMKⅡ分子的变化可能是丁螺环酮缓解吗啡戒断焦虑的重要细胞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乙酰胆碱的M1受体参与了中枢的学习记忆,M1受体的激动剂一占诺美林能够改善学习记忆。本文研究一种新的占诺美林衍生物--EUKl001,对老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突触可塑性产生的影响。方法:将老龄实验小鼠(CBA,18月)分4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占诺美林(Img/kg),以及EUKl001(0.1mg/kg和lmg/kg),持续注射15天,注射第十五天进行新奇事物识别实验。此外,用离体脑片电生理技术研究EUKl001(0.1和lμM)对海马CA3-CAl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在新奇事物识别实验的1小时检测中,四组小鼠对于新异目标物体探究时间的比例分别是:生理盐水对照组,47.50%;0.1ing/kg EUKl001,63.6%;lmg/kg EUKl001,64.4%;lmg/kg占诺美林,61.6%.在1天的检测中,各组小鼠对新异目标物体探究时间所占的比例分别是:生理盐水对照组,48.3%;0.1mg/kg EUKl001,58.8%;lmg/kg EUKl001,61.9%;lmg/kg占诺美林,65.2%.结论:EUKl001能改善正常老龄化过程中学习记忆能力的衰退。该化合物的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增强海马脑区的突触可塑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张乐莉  杨卓 《天津医药》2007,35(12):911-911
目前普遍认为突触效应的改变是脑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基础。突触可塑性现象如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已经较多的应用于测试与突触传递效应变化相关的神经生理和神经生物机制的研究。LTP,被看作是突触效应的持续增强而LTD则认为是突触效应的持续减弱。较多的海马LTP或LTD的研究通过动物的脑片完成,与整体动物比较,由于环境改变并缺少整体联系性,可能影响突触可塑性和细胞兴奋性。  相似文献   

14.
15.
杨阳  高永良 《药学实践杂志》2010,28(5):369-371,382
目的 建立体内外相关性良好的盐酸噻吩诺啡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直接释药法和透析释药法测定盐酸嚷吩诺啡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噻吩诺啡缓释微球在大鼠注射部位的残留量,计算微球在体内的释药速度.通过相关性评价确定最佳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结果 透析释药法和直接释药法均可获得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结论 直接释药法和透析释药法均可用于测定盐酸噻吩诺啡微球的体外释放度.  相似文献   

16.
杨世方  闵宝珍 《河北医药》1995,17(3):184-184
研究突触可塑性的神经肌肉染色法的改进050021河北省医学科学院病生理研究室杨世方,闵宝珍突触可塑性研究是近年来神经生理学及神经病理学中十分重要的课题,以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为标本、测量神经末梢的分支点、终板长度及终板发芽率是研究突触可塑性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突触可塑性是用来描述突触传递效能的一种活动依赖性变化,其长时程改变可分为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再可塑性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高阶形式,即通过前呈刺激活动依赖性调节LTP或LTD的诱导或表达。关于脊髓突触可塑性及其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报道,近年来脊髓突触再可塑性的机制研究及其对脊髓损伤恢复的影响逐渐成为热点。本文主要对突触再可塑性及其在脊髓损伤恢复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型谷氨酸受体介导大部分快速兴奋性神经突触传递,受体插入和离开突触的转运过程高度动态化,该过程的调节对多种形式的突触可塑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包括学习、记忆在内的大脑高级认知行为的关键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当AMPA受体或调控AMPA受体转运的蛋白发生遗传突变时,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自闭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以及智力障碍等疾病。因此,阐明AMPA受体转运和功能的调控对于理解大脑高级功能有重要意义。以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连有荧光蛋白标签的AMPA受体,可以直接观察到受体在膜上的转移过程。大多数研究是在体外的原代神经元培养或急性脑片上进行的,令人欣喜的是,最近,活体内突触蛋白的可视化得以实现,为研究突触可塑性提供了崭新的手段。本文主要讨论AMPA受体转运领域的重要发现,阐述体外成像和体内成像技术的发展对突触可塑性研究的贡献,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药物成瘾是由成瘾药物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病,涉及极其复杂的神经机制。成瘾性药物滥用不仅对生理、心理造成危害,对社会与道德尤具负面影响。对于成瘾性药物如何在哺乳动物脑中通过修饰神经回路、影响神经元可塑性,促成行为和认知上的长时程变化(如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海马区锥体神经元间的突触强度可被依赖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所调控,无论LTP或LTD的修饰作用都需要突触前和突触后活动的一致。在体实验中,许多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