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储备功能、有效肝血流与肝功能关系,及断流术前后肝储备功能、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ICG-R15检测肝储备功能及肝脏有效血流(EHBF),B超测定断流术前后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评价断流术在门脉高压症治疗中作用。结果:Child-Pugh分级与ICG-R15、EHBF有良好的相关性;断流术后肝门静脉血流及有效血流量显著减少。结论:ICG测定肝储备、肝血流动力学是一种安全、无创、简易且敏感的方法,断流术后肝储备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断流术对于减少肝血流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71-972
目的:观察ICGR15和EHBF在检测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肝储备功能和手术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肝硬化PHT手术患者156例,术前应用脉搏色素浓度法(PDD)检测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和吲哚氰绿15min潴留率(ICGR15),并行Child-Pugh评分,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析ICGR15不同分组中术后肝功不全的发生率以及在不同肝功恢复组中ICGR15、EHBF与Child-Pugh评分比较。结果:术后肝功不全在ICGR153组中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恢复不同组间ICGR15、EHBF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hildPugh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GR15、EHBF比传统Child-Pugh评分可以更准确的评估PHT患者肝储备功能并协助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赵雪峰  彭心宇 《医学综述》2009,15(8):1215-1220
传统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主要有断流术和门体静脉分流术2大类。断流术是一类相对简便的手术,不足之处在于术后再出血率明显高于分流手术。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术联合术式,既能保持一定的门静脉向肝血供和提高肝动脉对肝脏的供氧量,又能疏通门静脉系统的高血流状态,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病死率和再出血率均有明显下降,疗效好。肝移植手术的出现,对彻底治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带来了希望。但对我国大量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不可能全都采用肝移植治疗。因此,传统疗法在较长时间内仍然会有用武之地。术前综合分析患者临床指标和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预测手术风险及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功能储备的影响.方法 选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Child· PughB级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于断流术前后测定吲哚氰绿实验肝脏排泄情况(ICGR 15)、胆碱酯酶(CHE)等肝储备功能指标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总血清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肝功能明显改善并保持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储备功能术后2周恢复术前水平,术后3、6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远期肝功能,增强肝功能储备,且保持长期稳定,减少再次入院治疗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及多普勒血流计测定肝脏血流灌注量,研究肝动脉栓塞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头猪麻醉后,行肝左动脉栓塞术;于肝左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采用CT灌注成像测定肝右叶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总肝血流量、肝动脉灌注指数,采用多普勒血流计分别测定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及肝右动脉血流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左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比较,栓塞术后肝右动脉血流量及肝右叶肝动脉灌注量增加,肝右叶门静脉的血流灌注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肝固有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肝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动脉栓塞术后,通过肝动脉缓冲效应,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维持全肝血流量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血流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8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对照纽采用单纯断流术治疗。测定肝总血流量(THF)、门静脉血流量(P、下)、肝动脉血流(HAF)和血清VEGF。结果两组手术后肝脏血流THF、PVF和HAF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VEGF均有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可以明显改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血流并减少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CDFI(彩色血流显像)和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脾肾分流术(SRS)、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及联合手术(SRS PCDV)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以评价不同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三组1组脾肾分流术(SRS)24例;2组脾切除加PCDV(断流组)26例;3组联合手术组行脾切除加近端脾肾分流术(SRS PCDV)30例,应用CDFI和彩色多普勒检测技术分别检测手术前后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①SRS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PVF)减少(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断流组术后较术前PVF减少(9±6)%.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RS PCDV组术后PVF减少(35±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RS PCDV组术后的PVF介于断流组与SRS组之间,且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评价门静脉高压症的三种术式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2007年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70例病人,其中40例选择断流联合脾部分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A组),30例选择断流联合全脾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d及术后2个月患者门静脉血流量(PVF).观察术后2个月血中IgM水平、术后出血、肝性脑病、腹腔感染及门脉血栓发生率等情况.随访5年后,再出血率、门脉高压胃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2个月PVF均较术前减低(P<0.05),但B组较A组低(P<0.05).术后2个月,两组PV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血中IgM水平高于B组(P<0.05),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随访5年较B组发生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术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复发出血率低,又可维持脾脏的免疫功能,并有部分自发性分流,兼有分流术及断流术的特点,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肝硬化患者行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随访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6、12个月肝功能恢复情况,彩色多普勒显影检测肝血流动力学。结果 32例患者中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6.2%),胃漏1例(3.1%),腹水12例(37.5%),胸水3例(9.4%)。32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无肝衰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4.5 d。随访12个月,32例患者中无肝性脑病及再发消化道出血病例。术后6个月复查食道钡餐造影,食道静脉曲张明显改善18例,基本消失或消失12例。32例患者手术前彩色多普勒显像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门静脉平均直径(14.5±0.8)mm,术后3个月门静脉平均直径(12.2±0.4)mm,平均缩小2.3 mm,其中有3例患者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术后6、12个月检测肝纤维化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门奇静脉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不会增加患者的手术负担,能达到治疗因肝硬化引起的胃底食道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相关并发症,防治及延缓再出血的发生,同时有益于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有益于患者肝功能短期及长期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直接性经皮经肝门腔分流术(direct intrahepatic portacavalshunt,DIPS)前后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评价该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DIPS前后的门静脉系管腔内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的超声测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超声引导下12例DIPS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分流道为高速离肝血流信号,支架周围未见明显渗液;门静脉主干、右支、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内径较术前缩小(P<0.05),门静脉左支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前后门静脉系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IPS通过分流门静脉系血流入下腔静脉缓解门静脉高压.作为DIPS术中引导穿刺及术后监测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评价支架功能的首选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临床评估手术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肝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肝干细胞成为研究的热点.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具有强大的临床治疗潜能,但是在临床应用普遍推行之前,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本综述就肝干细胞的一些基本特性及其在肝脏损伤后的肝再生作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肝干细胞--肝卵圆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向阳  滕皋军 《现代医学》2005,33(2):129-131
对于肝卵圆细胞的研究已有一定时间,但近几年才明确其属于干细胞范畴,笔者简要综述了肝卵圆细胞的特征、来源、调控分化及与肝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方法:针对我院50例接受TAE术治疗的病人,根据胆红素、转氯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白蛋白测定的结果,分析肝癌TAE术对肝储备功能的影响。对照组50例,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结果:全部病人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某些肝功能指标高达治前水平的4—5倍,大部分肝功能在保肝治疗2w后恢复至治疗前水平。TAE组治疗后有5例2w后未恢复,其中3例肝功能持续恶化,直至肝衰竭死亡;而TAI组治疗后无一例出现肝衰。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而TAE组对肝功能的损害较TAI组严重,虽然大部分为暂时的,短时期能恢复,但要注意部分患者肝衰的存在,以便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5.
肝动脉栓塞对射频热毁损治疗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 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 (RFA)肝癌疗效的影响 .方法  1将猪随机分为两组 ,A组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后行集束电极热毁治疗 ,B组未行肝动脉栓塞直接行集束电极热毁治疗 ;2临床患者 ,将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C组 )及未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D组 )行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后分别统计 .结果  1离体猪肝的治疗时间为 (6 .0± 1.4) min,坏死直径 (5 .5± 0 .7) cm;2 A组的治疗时间为 (8.0± 1.3) m in,坏死直径 (4 .7± 0 .9) cm,B组的治疗时间为 (12 .0± 1.8) m in,坏死直径 (4 .0± 0 .6 ) cm(P<0 .0 1) ;3 C组的治疗时间 (9.0± 2 .1) min,坏死直径(5 .3± 1.4) cm,D组的治疗时间为 (16 .0± 4.6 ) min,坏死直径 (3.5± 1.8) cm(P<0 .0 1) .结论 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和增效作用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50例肝血管瘤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采用超液化碘油加平阳霉素超选择性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所有病历1次手术成功,术后并发症少,术后3~6mo复查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见复发.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的是理想的方法,其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目前肝癌介入治疗的前景,治疗方法,适应症的选择及注意事项。方法:对开展的7例肝癌行TAIE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染色4例消失,3例仍可见少许染色,碘油沉积均匀2例,局灶沉积欠均匀3例,弥散沉积2例,肿块缩小20%-45%3例,50%-62% 2例,65%-80% 2例,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效率100%。结论:对各期肝癌进行化疗栓塞(TAIE)是目前 非手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更符合医学伦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B超、CT等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大大提高了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 ,但对一些疑及恶性肿瘤的占位性病变 ,其定性诊断仍有赖于活组织的病理检查。因此 ,积极稳妥地开展肝活检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 4年来 ,我院对B超、CT诊断有异议的 1 2 6例肝占位性病变施行了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 996年 7月~ 2 0 0 0年 7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 1 2 6例 ,男性 87例、女性 3 9例 ;年龄 3 0~ 78岁 ,平均 4 6岁 ;因肝区疼痛不适 ( 42例 )、乏力消瘦( 2 9例 )、黄疸 ( 2 7例 )、发热 ( 2 2例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以肝硬化的症状为主,很少出现糖尿病症状,血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著。治疗上经控制饮食、保肝治疗后血糖好转,必要时胰岛素治疗。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但应及早使用胰岛素,大部分患者的血糖随肝功能的改善而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方式的安全性和对肝脏的损伤程度。方法:肝癌肝切除的60例患者,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A组)、半肝血流阻断(B组)和保留半肝动脉阻断方式(C组)的患者各2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B组多于A组(P0.05),而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1)。A组、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和7 d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半肝动脉阻断的肝切除方式手术安全性好,对肝脏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