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郭丽俊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9):1417-1418
目的:比较3种剖宫产手术方式再次手术时的腹腔粘连情况。方法:对有改良新式剖宫产、新式剖宫产及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史,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该院因妇产科疾病再次行开腹手术的225例患者进行术中观察并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腹腔粘连情况。结果:有改良新式剖宫产史者粘连最轻,粘连发生率最低,与有新式剖宫产术史及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腹腔粘连最轻,粘连发生率最低,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新式剖宫产术缝合腹膜和反折腹膜术后粘连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所13年间新式剖宫产术后二次开腹200例,按照术后缝合腹膜和反折腹膜与不缝合腹膜和反折腹膜分为观察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结果 观察组粘连发生35例,对照组粘连发生76例,相对危险度对照组是观察组的2.17倍,对照组粘连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缝合腹膜和反折腹膜可以预防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3.
梁冰 《中国保健》2007,15(17):54-55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再次手术的腹腔粘连情况.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岑溪市妇幼保健院对既往有新式剖宫产史、改良新式剖宫产史因妇产科疾病再次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的109例病例进行术中观察并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腹腔粘连情况.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史者粘连轻、粘连发生率低,与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导致的粘连重,发生率高,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粘连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后腹腔粘连情况及产生原因,以期寻求科学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60例再次行剖宫产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腹腔粘连情况。结果:改良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后发生粘连者发生率分别是22.9%、54.2%和9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重度粘连发生率改良组最低,粘连程度最轻,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腹腔粘连及粘连程度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并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导致的腹腔粘连最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次之,改良剖宫产术粘连最轻,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引起各组织层次的愈合及粘连情况,以求改良术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间采用新式剖宫产及改良式剖宫产后第2次行腹部手术的20例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手术效果。结果:脂肪层组织不予缝合愈合良好,筋膜、腹肌及腹膜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腹腔粘连程度较轻,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子宫切口采用华利康可吸收线愈合良好,腹直肌解剖结构恢复良好,不缝合脏层壁层腹膜的改良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郑卫红  夏影丽  武卉  鲁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79-138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及产生原因,以期通过改良手术方式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对1996年3月~2005年8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再次行剖宫产术病例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腹腔粘连情况。结果:新式剖宫产术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发生腹腔粘连者分别34例和70例,发生率分别为94.4%和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组中腹壁及腹腔广泛粘连发生率较高,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0.01)。而轻度粘连在两组中的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腹腔粘连及粘连程度与术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并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后的腹腔粘连发生率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高,并且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124例新式剖宫产术是否缝合腹膜对二次开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照礼  郝卫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4498-4499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是否缝合,对二次开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盆腔粘连的影响使新式剖宫产更加完美,减少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999年1月~2006年7月曾实行过新式剖宫产术,缝与不缝合腹膜的产妇各124人,再次实行二次开腹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再次开腹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是否缝合腹膜对二次开腹的手术时间,盆腔粘连有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应缝合腹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再次手术的腹腔粘连情况。、方法对2005-01-2008-01蔚县中医院既往有改良新式剖宫产史。新式剖宫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史因妇产科疾病再次开腹181倒病例进行术中观察并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腹腔粘连情况,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史者粘连最轻,粘连发生率最低,与新式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粘连最轻,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次之,新式剖宫产术最重.  相似文献   

9.
张晓芬 《现代保健》2010,(30):76-77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优越性、改良术后引起的腹腔粘连及其他并发症。方法随机选择近两年剖宫产术后再孕而二次手术者100例,新式剖宫产史64例与原始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纵切口)3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粘连的严重程度上有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后的腹腔粘连情况较对照组重,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取120例既往行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改良组)、134例既往行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组)、94例既往行新式剖宫产术后(新式剖宫产组)需二次剖宫产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与腹壁纵切口组、新式剖宫产组比较,在腹壁、腹腔粘连、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术后腹壁、腹腔粘连发生率最低,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次之,新式剖宫产最高,对可能需要二次开腹患者,首次剖宫产宜选择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1.
两种术式二次剖宫产术对新生儿及孕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二次手术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12月既往有改良式新式剖宫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病史再次行剖宫产的77例病例进行术中观察并分析,比较其孕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腹腔黏连情况。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二种术式二次剖宫产术对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结果 新式二次剖宫产术手术时间较短,黏连发生率降低,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死亡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危新生儿情况:新生儿窒息、剖宫产儿综合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为二次剖宫产较好术式,黏连发生率降低,是一种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HIV感染剖宫产术中职业暴露的特点,探讨职业暴露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02年4月-2013年12月开展的282例HIV感染剖宫产术中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观察、比较自2008—2013年开展职业防护培训前后HIV感染剖宫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类型差异等。结果282例HIV感染剖宫产术中有6例发生职业暴露,发生率2.13%。开展HIV感染剖宫产职业防护培训前(2008年以前)职业暴露发生率13.16%(5/38),明显高于职业防护培训后(2008年1月-2013年12月)0.41%(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4例为针刺伤引起、2例为无保护接触引起。结论本研究HIV感染剖宫产发生职业暴露更易在未经职业防护培训的早期发生,且以针刺伤为主。经职业防护培训后,通过规范手术操作、减慢手术速度、严格执行普遍性防护措施等可减少HIV感染剖宫产术中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重复剖宫产术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8例接受重复剖宫产术的产妇。其中21例为新式剖宫产(stark剖宫产)腹壁横切口,47例为腹壁纵切口。患者年龄为24~41岁,孕周为37~43周。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出现了出血,占比为33.8%。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0±100)mL。重复剖宫产术中,所有患者都出现了各种程度的粘连。结论对于接受重复剖宫产的产妇,应当对其手术指征加以掌握,加强围产期的保健,有效使用超声诊断技术等手段防止再次妊娠风险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4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进行两种术式比较,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组84例为观察组、腹部纵切子宫下段剖宫产组120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切皮至娩胎时间观察组为(6.4±0.5)min,对照组为(10.2±1.7)min;总手术时间观察组为(30.3±5.7)min,对照组为(45.2±7.2)min;术后出血量观察组为(150.0±50.5)mL,对照组为(250.0±80.5)mL;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观察组为53.6%.对照组为75.0%;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为(20.1±5.9)h,对照组为(42.5±9.0)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提倡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英花  韩素慧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12-351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单胎剖宫产数为2392例,其中134例为再次剖宫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再次剖宫产组的盆腹腔粘连率、子宫破裂率、前置胎盘率、胎盘植入率、宫缩乏力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41.04%、8.21%、10.45%、3.73%、2.99%、2.99%,均比初次剖宫产组显著升高(前5项P<0.01,最后一项P<0.05);有2例子宫切除均为再次剖宫产者。②术后间隔时间≤2年的发生子宫破裂率明显高于间隔时间>2年的(P=0.01)。③再次剖宫产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平均时间、总手术平均时间分别比初次剖宫产组延长4.82、9.69min(P<0.01)。结论:再次剖宫产易发生盆腹腔粘连、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使手术难度加大、手术时间延长,甚至切除子宫,故应降低剖宫产率,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有效方法及其效果,消除产妇紧张情绪,降低剖宫产率。方法以足月头位初产妇为观察对象,分为镇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产程中镇痛组采用药物镇痛,对照组按产科一般常规处理。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满意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催产素及助产器械使用情况,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镇痛组疼痛感、羊水粪染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一、二产程时间,镇痛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使用催产素调整宫缩者,镇痛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要求实施剖宫产者、新生儿Apgar评分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和对照组产妇均无使用助产器械者。结论分娩镇痛可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对降低因惧怕分娩阵痛而要求剖宫产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导乐陪产联合干预措施为产妇提供心理和生理上的专业知识,使其树立自信,以利于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方法按随机选择模式将2012年1至3月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住院分娩的产妇分为2组,对照组350例沿用常规产时服务模式,观察组328例实施导乐陪产、播放潜脑音乐、自控硬膜外镇痛等联合干预措施,观察2组的分娩方式、产后24小时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264例(80.5%),剖宫产64例(19.5%);对照组阴道分娩194例(55.4%),剖宫产156例(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1,P<0.05)。对照组产后24小时出血1例(0.3%),观察组产后24小时无出血病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05)。结论导乐陪产的顺产分娩率高,联合干预措施对促进自然分娩,提升服务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结局。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就诊的197例瘢痕子宫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197例瘢痕子宫的产妇中147例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为74.62%),其中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ERCD)129例;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TOLAC),其中成功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VBAC)50例,成功率73.53%。②ERCD组手术指征:患者意愿41例(31.78%),巨大儿21例(16.28%),高龄9例(6.98%),漏斗骨盆9例(6.98%),中央型前置胎盘6例(4.65%),其他因素43例(33.33%)。③VBAC组胎儿估计体质量较小、产后出血量多、骨盆出口直径宽、宫颈评分高、住院天数少、新生儿转儿科率高,与ER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比较VBAC与TOLAC失败转剖宫产2组,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VBAC组较短,自然临产率稍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质量及转儿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VBAC组第一产程(6.37±2.12)h,第二产程(26.95±15.00)min,第三产程(5.17±1.41)min,均在正常产程范围内。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充分的沟通,产程中严密的监测和做好手术准备,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是可行且安全的,自然临产及宫颈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阴道分娩成功,且产程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非洲桑给巴尔奔巴岛地区剖宫产的指征及原因,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选择2008~2011年奔巴岛AbdullaMzee医院行剖宫产的564例病例,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结果奔巴岛Abdulla Mzee医院的剖宫产率为10.01%。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为头盆不称(27.13%)、瘢痕子宫(23.40%)、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13.30%)、胎儿因素(9.75%)、胎儿宫内窘迫(9.40%)、妊娠合并症(6.91%)等。结论剖宫产在处理难产及某些孕期合并症、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在非洲这种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剖宫产仍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不必要的剖宫产术并不能减少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发病率。当地医护人员应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建立并完善正规的产前检查系统,以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