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发生的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患者术前术后均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手术完成后于长强、承山行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术后10小时内尿潴留发生与排尿情况。结果:2组术后10小时尿潴留发生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28.3%,2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术后自行排尿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治疗组平均为(6.34±0.17)小时、对照组平均为(9.56±0.36)小时,治疗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长强、承山穴位埋线能有效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玉林市名山镇卫生院(广西玉林市名山镇537028)李永璇,玉林市中医院(广西玉林市县西路174号)吕燕潇报道:17例均为门诊病例,男8例,女9例;年龄18~40岁;病程最短三个月,最长2年。囊肿于脱背部15例,于足背部2例。囊肿最大为3cm×2cm,最小为O.5cm×0.5cm.治疗方法:接囊肿部位所属的经络,取该经络五输穴中的“输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30号25mm毫针,进针得气后,留针15min,每隔5min行捻转提插泻法1次。出针后用壮医药线(由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提供的2号药线)在囊肿局部取梅花穴点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  相似文献   

3.
赵某,女,41岁。2011-10-08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自2011-02起患者自觉口角及舌体麻木,于2011-04-25在某院行颅脑MRI检查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15 mm ×13 mm ×22 mm,考虑脑膜瘤。2011-08-18于北京某院行头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双眼复视,手术50 d后寻求针刺治疗。刻诊:神清,精神可,双眼复视,口角及舌体麻木,时有头晕头痛,无胸闷憋气,纳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西医诊断:动眼神经麻痹。中医诊断:视歧。证属经脉受损,目络失养。治宜疏通经气,调气和血,通络明目。针刺取穴:头部取百会、上星、太阳(双侧)、风池(双侧)、攒竹(双侧)、四白(双侧)、廉泉、外金津、外玉液;上肢取合谷(双侧)、外关(双侧)、曲池(双侧);下肢取阳陵泉(双侧)、阴陵泉(双侧)、足三里(双侧)、照海(双侧)、申脉(双侧)、太冲(双侧)。操作:常规消毒,头面部采用0.25 mm ×30 mm针刺,百会、上星捻转平补平泻,太阳针向目部,刺入1寸,攒竹针向睛明方向,刺入0.3~0.5寸,四白针尖进眶下孔,刺入1寸,以出现胀感为度。面部余穴位均浅刺,施捻转补法。远端穴位用0.30 mm ×30 mm直刺,四关、曲池、外关、阳陵泉施捻转泻法,其余穴位常规针刺,静置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14次为1个疗程。治疗7个疗程后,双眼复视消失,无头晕头痛,舌红,苔白,脉弦,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68例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76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6个月;伴乳突压痛者32例。68例均为单侧周围性而瘫。2治疗方法针灸疗法:患者取仰卧位,选择患侧穴位。主穴:阳白透鱼腰、四白、下关、地仓、颊车、双侧合谷。配穴:乳突痛者加翳风、鼻唇沟变浅或消失者加迎香,人中歪斜者加水沟。面部穴位均斜刺,采用得气留针法,留针20~30分钟。年老体弱者与小儿酌情而定。留针期间主穴(除合谷外)施以温和灸,每穴灸3~4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出现温热感为度。1次月,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5.
至阴穴的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胎位不正 女,28岁,2005年4月21日会诊。自诉:怀孕8月,产科检查胎位不正(臀位)。B超示:右上腹见胎头。舌质红,苔薄润,脉滑数。诊断:胎位不正(臀位)。治疗:调气血,理胞宫。取穴:至阴(双),先灸双侧至阴穴约0.5h,再改用针法,取双侧至阴穴轮流不停捻转,持续约20~30min,每天1次,持续治疗10d。B超示:胎位已矫正,嘱回家休养待产,1月后顺产1婴,母子均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术后腹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60例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取双侧足三里穴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o.5~1.5寸用提插法行针,待患者有强烈针感,回抽未回血时,将新斯的明注入,每侧穴位各o.25rag,注射完毕局部按压片刺。对照组:取双侧上巨虚进行针刺并穴位注射(针刺方法及穴位注射用药同观察组)。观察2纽患者治疗前后肠鸣音、腹胀、伴随症状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以及排气时间。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66.67%,对照纽为50.00%,2纽相比差异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4%,2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2组肠鸣音、腹胀及伴随症状的积分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新的明治疗术后腹胀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铺灸配合针刺(治疗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病程回一28年。单纯针刺组(对照组)37例,病程1~30年。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治疗组:(1)取紫皮独头蒜适量,去皮捣泥,平铺于大椎穴至腰俞穴之间,呈长条状,宽约2.5cm,厚约1.5cm,周围以纸封固,不使漫流。然后以黄豆大艾住分别放在大推、腰俞、命门穴上以细香燃之;共灸4-5壮,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头尾取穴每次除大推及腰俞不变外,中间尚可取陶道、身径、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悬枢、腰阳关诸穴中的一个穴轮流施灸。灸后如局部穴位皮肤起水泡者,以…  相似文献   

8.
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对不同证型、胃镜及病理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将8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温针灸、穴位埋线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胃俞(双)。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穴得气后将精制温针艾条插在所有针柄上,用火点燃下端,每穴灸10min,待艾条燃完,继续留针20 min后出针,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休息10天期间,选取三阴交、胃俞穴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约20~30天埋线1次。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型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比较。结果:温针灸加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2.5%,西药对照组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身静脉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运用自然数的随机排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自身静脉血穴位注射治疗,穴取足三里(双侧)、血海(双侧),每个穴位注射静脉血0.5 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每日3次,每次4.0 mg;外用醋酸泼尼松乳膏,取适量涂抹于患处,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30/30),优于对照组的87%(26/30)( P<0.05)。结论:自身静脉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且治愈后无依赖性,无反复。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56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年;右侧膝痛26例,左侧膝痛21例,双侧膝痛9例。X片提示:4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2治疗方法2.1取穴:肾俞(双侧)、膝眼(患侧)2.2操作方法:穴位及其周围皮肤常规消毒,用sml注射器,选用7号针头,吸取地塞米松注射液zing,2%利多卡因lml,混匀后穴位直刺,有针感时抽吸无回血后可慢慢推注,每穴注入药量2ml,每5~7日注射1次,治疗3~5次统计疗效。3治疗结果与评定标准3.1疗效标准:痊愈:疼痛肿胀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  相似文献   

11.
尿潴留,中医称之为癃闭。西医认为,产后尿储留是因产后腹压骤降,腹壁松弛,膀肌张力减低,排尿不尽,逐渐形成积尿致使膀脱过度充盈,从而更加影响排尿;或因产程过长,或手术致使膀脱颈部受压水肿,阻碍排尿;也有因会阴破裂,伤口疼痛影响排尿而形成瘤闭。治则:温阳化气,通调膀脱之气以利小便。重度癃闭:产后6小时至3天内,仍用导尿管导尿,不能自主排尿者,重灸气海、中极。或用雀啄灸,或用灸架灸,灸后或灸中同时按摩气海穴、中极穴。半小时后将导尿管取下,鼓励患者自行用力排尿,如仍无尿时,加外肾俞(双侧),将针柄上插一寸…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验证运用“小醒脑”针刺法治疗神经性呕吐的疗效。方法:“小醒脑”针刺法选穴为:印堂穴、上星穴、内关穴(双侧)、三阴交穴(双侧);体针选穴:中脘穴、天枢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太冲穴(双侧)。所有穴位针刺,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15例临床案例中,其中痊愈10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14/15)。结论:“小醒脑”针刺法治疗神经性呕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三伏灸和普通穴位贴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选用张氏医通天灸方,取穴大椎、风门、肺俞等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三伏灸组从2010年7月9日开始,在三伏期间进行治疗,普通穴位贴敷组从2010年6月1日开始,在非三伏灸期间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10天贴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前:治疗后和半年后随访时,均由耳鼻喉专科医生按症状、体征分级的记分标准进行量表测评。结果:(1)与同组治疗前分值比较,除三伏灸组患者鼻粘膜颜色在治疗后的分值,以及流清涕症状在半年后随访时的分值较前无差异外(P〉0.05),其余的分值都下降(P〈0.01—0.05);与同一组治疗后的分值比较,仅仅只有三伏灸组的患者鼻痒症状较之升高(19〈0.05);其余分值较之均无差异(P〉0.05)。(2)与普通穴位贴敷组比较,三伏灸患者流清涕症状在半年后随访时分值降低幅度小(P〈0.01),余症状、各项体征、症状总分、体征总分和临床表现总分改善情况较之均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表现的改善,普通穴位贴敷和三伏灸的临床疗效几乎相同。可在非三伏天灸的时间,包括本病的急性期,推广张氏医通天灸方,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肺虚哮喘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肺虚哮喘患者取穴大椎、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膻中、足三里(双侧)等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方法治疗。每天施灸1-2次,7天为1疗程,总时间2个疗程。结果:壮医药线点灸可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改善呼吸功能,总有效率为85.71%,临床控制率48.57%。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肺虚哮喘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火灸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两年在我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中风后并发尿潴留的患者15例,分别对其施行局部穴位雷火灸配合头针治疗,每天一次,每次1h,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观察第一次治疗后及最后一次治疗后患者膀胱内潴留尿量,并观察患者自主排尿改善情况。结果:最后一次治疗后膀胱内潴留尿量较第一次治疗后明显增多(P〈0.01);两个疗程后治疗有效率为98%,痊愈率为85%,无效率为2%。结论:雷火灸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此疗法不仅可改善患者自主排尿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膀胱储尿功能,临床意义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艾灸与针刺治疗小儿遗尿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艾灸与针刺这两种治疗方法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否一致都未见报道。为此,笔者对45例小儿功能性遗尿患者分组进行了艾灸与针刺治疗。艾灸组30人,年龄5-14岁,病程6个月—5年,针刺组15人,平均年龄8岁半,病程1-8年。两组均取关元、肾俞(双)、三阴交(双)穴。艾灸组用清艾条每穴悬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潮红为度。针刺组针刺以上穴位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捻转一次。两组治疗均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结果:艾灸组30例中,痊愈22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  相似文献   

17.
灸疗保健     
灸疗防治颈椎病 方法一:灸罐法。取穴:大椎、曲池。操作:取艾绒捏成2.5cm大小的圆锥状艾炷若干。医用纱布1块用药液(或国公酒)淋湿后拧半干,待患者俯卧位后置于大椎穴,艾炷点燃后置于敷料上,烫时再换另一个已点燃备用的艾炷,治疗30min后取下敷料,用大号火罐拔10~15min。同时灸两侧曲池穴各5min,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8.
一般资料患者共145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44例。年龄:14~75岁。急性腰扭伤72例,慢性腰扭伤23例,腰肌劳损35例,腰。横突综合征15例。治疗方法取委中穴,常规消毒,选用28号针,捻转进针,避开动脉,深刺至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摇大针孔后起针,以中号竹罐拔吸5-10分钟,每日1次,及周为1疗程。症状重者,取双侧穴位施术,轻者取单侧穴位。疗效判定及结果治愈:经1疗程治疗后,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局部无压痛,背伸抗阻试险(-),跟臀试验(-)。显效:经1疗程治疗后,疼痛减轻,活动轻度受限,局部轻压痛,背伸抗阻试验(…  相似文献   

19.
小儿遗尿是小儿常见病之一,我们在临床多以耳穴配合体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特向同行汇报如下。1一般资料患儿均为单纯性遗尿,均无先天性或后天性器质性病变。其中男孩12例,女孩10例,均在9~14岁。2治疗方法2.1耳穴:均取单。穴为脑点、肾、膀胱、心、皮质下、神门。以探捧在该穴附近寻找疼痛敏感点,用75%酒精消毒后,以0.5cm×0.5cm的胶布粘王不留行一粒贴于敏感点。嘱患儿自行捻压,以耳廓胀痛、发热为佳,一日之内有空就掂,隔日换对侧耳,10次为1疗程。2.2体针:穴取百会、中极、关元、三阴交(双侧)、太冲(双侧),进针得…  相似文献   

20.
小儿遗尿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3岁以上小儿,人睡后不能控制排尿,均为病理性的。本人在临床上采取针刺头针足运感区治疗小儿遗尿,取得了体针、耳针等法不同的效果。现随机取1995~1996年20例小儿遗尿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材料:病人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6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1年,排除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1.2治疗方法:取双侧头针足运感区平刺3cm,捻针,每分钟200~300次,或同频率用捻计机代替亦可,每日1次,1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1.3治疗结果: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停止治疗6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