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手术治疗的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率(入院即明确诊断)71%(20/28),行单纯肠修补22例。肠部分切除吻合6例,切口感染2例。全组无死亡,均治愈。结论小肠破裂腹部症状有时不明显,准确诊断有赖于:①要想到并发小肠破裂的可能;②连续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诊断与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抽取58例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23例行单纯肠缝合,5例行肠修补造瘘,15例行小肠切除吻合术,2例行脾切除,6例行肝修补,8例行肠系膜修补。治愈56例(96.55%),病亡2例。结论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时,行早期诊断、预防并发症和及时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王海涛  李成华 《淮海医药》2004,22(6):463-464
目的 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行探查手术76例,死亡2例。行单纯缝合修补60例,部分小肠切除加吻合术16例,合并结肠损伤,依损伤的不同部位选择手术方式,同时处理其他合并伤。结论 外伤性小肠破裂缺乏特异症状,术前确诊尚有一定难度,诊断性腹腔穿刺有助于诊断,诊断不明时,密切注意腹痛、腹部体征变化。掌握剖腹探查时机。伴有合并伤时,要注意小肠的探查,防止漏诊、误诊。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胸腹联合透视44例,发现膈下游离气体16例;CT检查16例,提示腹腔积液、腹腔内气体15例;42例闭合性损伤行腹腔穿刺,阳性者1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破损肠壁修补50例,行肠部分切除吻合5例,行脾切除6例,行肝修补2例。结果经外科手术治疗,5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处理腹部外伤性小肠破裂时,应详细全面了解评估伤情,严密临床观察,必要时进行反复多次检查,一旦确诊及早行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剖腹探查,重视合并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高武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98-299
目的探讨外伤所致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108例外伤性肠破裂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08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闭合性损伤96例,开放性损伤12例,行单纯肠修补术73例,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2例,肠修补加肠部分切除吻合术8例,结肠造瘘5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肠粘连及肠梗阻5例,肠瘘1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肠破裂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容易漏诊,在抢救患者生命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术中探查应全面,以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外伤性肠破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分析总结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5例患者均为外科手术治疗确诊的外伤性小肠损伤患者,其中行单纯修补29例,肠部分切除41例,修补加肠减压5例,73例治愈,2例死亡(1例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致内脏器官衰竭,1例小肠多处损伤术后出现腹腔脓肿继发弥散性腹膜炎致感染性休克引起内脏器官衰竭)。结论在处理外伤性小肠破裂损伤时,应详细全面了解评估伤情,对可疑腹腔脏器损伤的病例必须严密临床观察,进行反复多次检查,一旦确诊就应在有效的术前准备下及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罗麒  郭国宁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33-1834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疗9例(3例治疗无效转为手术),手术治疗61例,脾切除51例(单纯脾切除48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片移植3例);保脾手术10例(单纯缝合修补6例,脾部分切除2例,缝合加大网膜填塞修补2例),治愈率97.0%,死亡2例(3.0%).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5例(7.4%).结论 脾外伤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综合诊断,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脾破裂的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8.
曹汉彬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99-2100
目的 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0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早期粘连肠梗阻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重视外伤性小肠破裂常见症状和体征,积极应用各种腹腔穿刺技术,并结合X线、B型超声、CT等辅助检查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尽早手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小肠破裂6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章勇  刘雅清 《江西医药》2010,45(5):423-424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小肠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教训。结果本组68例,58例术前明确诊断,5例术中确诊。68例全部予手术治疗。治愈65例,死亡3例。结论重视小肠破裂的症状体征,应用腹腔穿刺术及各项辅助检查,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漏诊,尽早手术治疗,是成功治疗小肠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65例进行研究,本组患者全部采用临床症状及体征观察、B超检查和CT检查等早期诊断,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5例患者躔过我院诊断和治疗之后,62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处理后痊愈,1例患者由于脑挫伤导致死亡。结叠论进一步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的有效性,是治愈外伤性小肠破裂,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晖  所荣增  何彬 《中国医药》2010,5(6):553-55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引起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手术治疗癌性肠梗阻50例患者资料,并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手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一期切除吻合21例,Hartmann术11例,全结肠、膀胱部分切除回肠造口术1例,捷径术和单纯造口术17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吻合口瘘及死亡患者.结论 结直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在谨慎选择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可考虑一期切除吻合.  相似文献   

12.
李志富 《安徽医药》2004,8(5):364-364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小肠穿孔的诊断、治疗.方法对12例小儿外伤性小肠穿孔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小儿外伤性小肠穿孔均治愈.其中2例为小肠系膜挫伤致迟发性小肠穿孔,1例行肠切除治愈;另1例因误诊时间较长,行小肠造瘘,6个月后关瘘治愈.结论小儿外伤性小肠穿孔应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手术;术后合理应用全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为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河南省封丘县中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48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为单纯修补组和胃大部分切除组,每组各24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单纯修补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胃大部分切除组为83.33%,单纯修补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胃大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修补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胃大部分切除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修补组的复发率为8.33%,胃大部分切除组为4.17%,单纯修补组的复发率高于胃大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且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性,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欧荣册  姜淮芜  刘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30-1431
目的:探讨小肠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收治的38例小肠扭转病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小肠扭转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均为顺时针扭转。我们采用了经单纯减压复位术8例,行肠切除术30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术后7天出现粘连性肠梗阻2例(经再次手术松解粘连治愈)。治愈34例(占89.5%),死亡4例(占10.5%)。结论:小肠扭转为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要在扭转肠袢发生坏死之前手术,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其中,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10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呈良性肿瘤生长特点,电切为其标准治疗方法 ,术后应定期行膀胱镜复查.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6年1月~2006年1月间2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中关于该病的报道进行综合讨论分析.结果 该组病人发病前1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6例合并冠心病,3例既往有肢体动脉栓塞史,均以突发急剧腹痛为最初表现,术前确诊8例,15例分别误诊为出血坏死性肠炎及重症胰腺炎和机械性肠梗阻.4例在发病10小时内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术中肠管血运恢复,避免了肠切除,其余17例分别行小肠部分切除术7例,小肠大部切除术5例,小肠广泛切除及右半结肠切除术5例,10例死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既往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肢体动脉栓塞病史的患者突发急剧腹痛,应该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可能,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可避免肠坏死或缩小肠管切除的范围,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对部分病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窦怀洲 《中国医药》2008,3(11):710-711
目的探讨腰骶部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腰骶部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的病理特点。18例中神经根囊肿13例,其中7例和硬脊膜相通的患者采用囊肿切除,硬脊膜修复,6例和硬脊膜不相通的患者采用囊肿切除;硬脊膜外囊肿4例,直接切除;椎间盘手术后继发硬脊膜囊肿1例切除囊肿并修复硬脊膜。结果本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15例得到6~186个月的随访,平均43.2个月,15例患者疗效优良,手术后腰腿疼痛等症状消失。结论腰骶部囊肿是引起腰腿疼痛的病因之一,诊断依靠典型的症状、体征及脊髓造影CT、核磁共振等检查。不同囊肿手术的方式不同,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王矛  吴彬 《淮海医药》2001,19(6):450-451
目的:探讨大肠癌外科急诊的诊断,术前准备及手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大肠癌外科急诊与治疗情况,结果:I期根治性切除吻合36例,占54.5%(36/66),分期根治性手术19例,占28.7%(19/66),Hartmann术3例,占4.5%(3/66),11例行单纯造口术,占16.6%(11/66)。64例痊愈出院,吻合口瘘1例,2例死亡,结论:对大肠癌外科急诊加强术前诊断和准备,完善术中处理,正确选择术式可提高大肠癌I期肿瘤切除和吻合率,提高远期效果及治愈潜力。  相似文献   

19.
癌性急性结肠梗阻的诊断及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炜  孙安仁  黄健  扬德忠  傅翔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18-2220
目的:探讨癌性急性结肠梗阻的诊断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8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占同期急性结肠梗阻总数的73.6%(78/106),术前确诊率78.2%(61/78),Ⅰ期肿瘤切除62例,占79.5%(62/78),Ⅰ期吻合49例,占79%(49/62);其中左半结肠癌占67.3%(33/78),Hartmann手术13例。Ⅰ期单纯造瘘14例(6例Ⅱ期切除),总切除率87.1%(68/78)。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治愈76例,死亡2例(2.6%)。结论:加强癌性急性结肠梗阻的术前诊断和认识;按解除梗阻争取切除肿瘤为第一,吻合为第二,治疗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以指导临床诊断并提高临床疗效。方法56例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行回盲部切除1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横向结肠切除术1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5例,乙状结肠切除术7例, Miles’切除术12例。结果本组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有5例(8.9%)发生切口感染,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根治性切除手术平均生存期超过1年以上45例(84.9%)。结论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早期应争取根治性切除治疗,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和辅助化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